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4778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docx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

 

自考毕业论文

 

题目:

关于重庆地区零售业业态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职业经理

学生姓名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日期

目录

中文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2

一、零售业态的概述2

1、零售业态的界定2

2、零售业业态的经营形态3

二、重庆零售业业态的现状分析3

1、重庆零售业业态的发展历程3

2、重庆零售业业态的现状5

3、重庆零售业业态存在的问题6

三、重庆零售业业态发展的策略分析8

1、准确为零售业定位,转变重加工轻流通的观念当前8

2、适应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9

3、开发像卫星城市式的新市场在主城区的商业中心9

4、整合流通渠道9

5、注重业态选择10

6、开发零售自有品牌10

7、发挥特色经营11

8、加强成渝合作11

四、重庆零售业业态的发展12

1、重庆零售业业态的发展趋势12

2、重庆零售业业态的竞争趋势16

3、重庆零售业业态发展的SWOT分析17

结论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关于重庆地区零售业业态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专业名称:

工商企业管理学生姓名:

胡青青

导教师:

翁群芬

中文摘要:

重庆的本地企业,私营以山城超市为代表,国营以新世纪为代表,虽然百货以及批发业务是其主体,但是目前近30家连锁超市的规模再加上其发展的速度,土霸王的称号应该当之无愧。

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重庆零售业在规模、市场结构、业态分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仍存在网点分布不均,与其他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业态分布不合理,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特色经营和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重庆零售业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提升零售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度,调整市场结构,选择合适的经营业态,降低物流成本,实施连锁经营,开发自有品牌,强化特色经营以及加强成渝合作,必须抓紧除主城区外商业区的规划,认真做好业态配置与功能定位,引导大中型商贸业向主城区以外的延伸,逐步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通过分析、研究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态势;分析、研究重庆市零售业的发展态势;了解重庆市零售业的不足之处和所具有的优势,结合重庆市本地零售业的特点,结合自身所学的市场营销的知识,提出有见解的措施或方法促进重庆市零售业的发展。

关键词:

重庆地区  零售业 发展趋势现状

 

引言

重庆零售业在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开放的深入,零售业已经成为典型的微利行业,重庆零售业也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竞争压力。

如何及时为重庆本土零售业把脉,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业态是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零售企业所采取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

一种零售业态的产生、发展、成熟和衰退,一方面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战略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是和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中,业态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基础。

 

一、零售业态的概述

1、零售业态的界定

所谓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消费需求扩大销售而采取的营业形态。

零售业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营销形式不同的业态,如折扣商店、方便店、无店铺售货、总代理、总经销、批零兼营、工商联营等;另一类是变革企业组织形式而形成的新的业态,如企业集团、超级市场、连锁店、综合商店、专业店、仓储店以及附设娱乐、餐饮、休闲的购物中心或商业城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需求的增长,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地发展。

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原则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直销、电话购物等18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2、零售业业态的经营形态

根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

目前,重庆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重庆零售业的发展,如果以业态的发展为标志,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国有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1992年尤其是1996年以来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的阶段。

从事零售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具体场所是商店,而商店依据销售形式不同又区分出不同的经营形态。

我国零售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二、重庆零售业业态的现状分析

1、重庆零售业业态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零售业经历了三次革命性变化。

第一次以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1852年法国出现首家百货店,标志着零售业从过去分散的、单一经营的商店发展为综合经营各类商品的百货商店;第二次以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超级市场为标志,它通过大量销售体制和自我服务方式,创造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薄利多销新业态;第三次以20世纪50年代的连锁经营的广泛发展为标志。

重庆零售业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一大批巨型零售企业,创造了百货、超市、仓储俱乐部等零售业态,相对于重庆零售企业而言,具有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三到五年将逐步取消对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重庆的零售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面临巨大挑战。

重庆零售业的现状如何,能否在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重庆零售业经历了自1978年开始的流通体制改革,尤其是在1992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重庆零售领域以后,获得巨大的发展。

目前已打破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的格局,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

引人注目的是在与传统百货业的竞争中,以连锁超市为主的连锁经营形式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是重庆百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1997年开始,重庆百货业进入全面萎缩阶段,百货业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面对这些现象,新兴业态、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甚至有人认为目前零售业已步入连锁经营的时代。

对于处于困境的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人们也纷纷建议企业改变业态形式,实行连锁经营。

但从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面对外企的巨大冲击,改变业态形式,连锁经营是否能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

连锁超市的经营绩效状况表明,简单的转换业态形式和采用所谓的连锁经营形式并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关键是对零售企业进行经营绩效的深入分析,探求业态转换和连锁经营模式内在的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有关因素,借助这些因素的改善,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争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1)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80年代中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这时,大型商业零售业还没有成为我国流通规模扩张的主导型商业形态。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庆形成了兴建大型商厦的热潮。

不仅商业系统,许多国营单位、地方政府以及各行业部门也纷纷立项上马,仅从1986年到1990年,重庆新建的大型零售商场就相当于前35年建设的总和。

到了90年代初期,大型商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

据有关资料统计,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1991年只有94家,1992年增加到150家,1993年达到291家,1994年1995年分别达到488家和624家,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1992——1995年分别是2家、7家、10家、21家,仅5年时间内大型商场的数量增加了5倍多。

(2)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的阶段

大约在20世纪80年底中后期,超市在重庆出现,其原始形态是大中型百货商场设立的自选商场或自选柜台以及城市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的自选摊位。

从其产生到9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里,超市在城市零售市场里并未占有什么重要地位。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的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与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自1994年开始,重庆连锁超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成为各种零售业态中发展最快、极具市场活力与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据重庆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资料,1988年,以“超市”命名的年销售额超过一亿元的超市公司就有22家之多,它们共同拥有门店数1530个,每家超市平均拥有门店数69.55个,平均每个门店的年销售额为1192万元。

1999年,联华超市的销售额达到73亿元,利润>利润5333万元;2000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比1999年增长53%,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

2001年,前百家零售企业中,以超市为代表的新型连锁企业有33家,其中有23家超市连锁、3家仓储连锁和1家专业连锁:

其商品销售总额合计为1155.23亿元,占百强企业商品销售总额的49.32%,同比增长54.5%,增长速度高于传统百货业态的企业38个百分点,其零售额合计944.63亿元,占百强零售企业零售额的49.63%,同比增长44.4%,增长速度高于传统百货业态的企业16.6个百分点。

2、重庆零售业业态的现状

综观重庆目前逐渐发展壮大的零售业,仅在主城区都业已集中了华联商厦、北京华联、太平洋百赁、百盛、王府井、银太百货、新一佳、诺玛特、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内外知名的零售商,再加上本土的“零售大头”重百、新世纪,更是把重庆的商业市场搅得狼烟四起。

同时,还有不少国内外的大型零售商已经或是开始觊觎我市的零售市场。

业界人士认为,从商业市场角度来看,商业业态发展规律和零售商商业经营理念在促进本市商业零售市场的繁荣。

但是,他们的扩张,已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商业物业前景看涨,商业物业市场明显放量——如此激烈的竞争应值得我们关注。

(1)商业步入连锁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零售业态发展主要借鉴了日本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模式等。

零售业态主要是指为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经营形态,需要零售企业来承担完成。

零售业的核心要素有竞争对手、顾客和环境,当这些要素具备,零售业才能得到发展,同时零售业态才会逐渐形成。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宏观总供给开始超过总需求,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

这一市场类型的转变对零售业发展影响尤为深远,导致零售企业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中的功能和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转变。

零售企业改变了从自身经营需要出发、关心进货渠道的工作重点,而是以满足市场需求,满足消费的细分化和消费者的个性化来适应其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使零售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经营行为也发生转变。

为了解重庆市零售商场的发展情况,有关人员走访了重庆百货的“市场营销科”王科长。

据王科长介绍,重庆零售商业业态有三次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三次变化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更趋于国际化。

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都会产生一些大型零售商。

3、重庆零售业业态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水平低

商业网点分布不均重庆城市规模零散成片状,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低,流动人口规模不足,集聚效应差,制约着重庆商务流通业的发展。

从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重庆市内的主城九区仍然占了重庆零售行业的一大半,从外资大型零售企业以及外地零售在重庆的分布就可以轻易的看出这一点。

(2)产业关联度不高

零售业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产业零售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其发展受第一、第二产业的制约,同时,发达的零售业又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重庆零售业在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上还显不足。

如,重庆的加工业以及周边地区的加工能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但零售业对国内外的辐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零售业的发展并没有与重庆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如,重庆在汽车、摩托、重工业产品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国内零售业中缺少突出表现。

在很多发达城市的零售业发展历史上,零售业与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协同、共同发展的成功例子很多,重庆零售业在这方面很有潜力可挖。

(3)业态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

重庆零售业在业态发展上,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几十年才实现的业态形式,目前已拥有国外几乎全部成熟商业所具备的业态形式。

重庆地区零售业业态快速更替的现象,既有利于企业快速跟上世界零售商业的发展步伐,也使得零售企业不能在一种业态进入市场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获利期,结果是,一种旧的业态还未进入获利期,就被更有生命力的新业态所挤垮。

这种迫使企业不断地去追赶新业态的局面,使企业的开设成本和业态升级成本增加。

具体表现为重庆市内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而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难以体现。

目前,重庆市零售商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调,反映出零售商业布局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长期规划、脱离现实消费需求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4)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运作不规范首先,百货店长期以来是重庆市零售业的龙头,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己暴露出许多问题,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需求的多样化。

其次,超市不超、连锁不锁现象比较普遍。

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连锁企业通常要发展到14家门店以上才能发挥规模优势。

但目前,重庆市大部分超市由原国有粮店、副食店、小百货改造而成,不具有通常超市应具有的低毛利、高周转、廉价销售的特点,而且,一般不经营生鲜食品这一超市的代表商品,连锁店数量少,规模效益难以显现。

在农村,零售商业态不规范表现尤为突出,以为超市就是开架售货,几家商店统一了店名、服装、标识就是连锁,许多地方的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很少真正做到“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

三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管理传统,人才缺乏。

这就造成超市与百货商店、便利店和仓储商店之间的正面竞争,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致使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5)经营方式单一,缺乏特色经营这表现在

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靠新建和扩建商场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另一方面,一些大中型商场定位雷同,片面追求大而全,忽视了便民、服务和自身特色。

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市场进入壁垒低,难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优势。

与其它行业相比,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管理上缺乏一贯性,服务上缺乏一致性,企业也就缺乏相应的形成差别化的有效措施。

(6)信息网络缺乏

物流配送发展滞后长期以来,信息网络缺乏、物流配送滞后一直是制约重庆零售商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随着流通业连锁经营和网上销售的迅猛发展,这一薄弱环节显得日益突出。

重庆商业系统基本采取自有物流形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效率低、成本大,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的物流服务,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妨碍了运营成本的降低,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

三、重庆零售业业态发展的策略分析

1、准确为零售业定位,转变重加工轻流通的观念当前

流通业正在由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产业,零售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经历了一个流通现代化的阶段。

如日本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也效仿了这一做法,并大大提升了流通产业化水平,为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相比较而言,流通业的发展更为滞后。

重庆市政府近年来对第三产业,包括零售业的实际重视与扶持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低于加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相对于整体经济发展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偏缓,甚至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一度落后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

重庆有条件发展更为强盛的流通业,但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切实调整经济结构。

2、适应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零售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利用重庆工业基础雄厚的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零售业。

与其它城市比,重庆雄厚的工业基础为零售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工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重庆的一些优势加工业也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货源条件。

重庆零售业的发展必须与工业携起手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这不仅对商业发展有利,对整个重庆的经济发展也大有益处。

房地产业、城市交通运输业都要考虑零售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要想方设法促进地产业与零售业的密切结合,改变目前房地产开发中的一些短期行为,特别是将物业分割出售的做法。

鼓励地产商从事零售业经营,特别是发展购物中心项目。

建立地产的增值发展与零售业共同受益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商业物业的增值与发展商无关的局面。

其次,城市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要考虑零售业发展的要求。

如公交站的设置,人行天桥的建设都要为零售企业的营业提供方便,这不仅对零售业有利,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设施的效力。

3、开发像卫星城市式的新市场在主城区的商业中心

大型商业圈居多,商业零售业的竞争日益剧烈。

因此,建议市内的零售业不应只针对主城区,更应在主城区外建立像卫星城市那样的卫星商业中心。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贸业的发展,对带动西南地区城市商业现代化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

同时,西南地区的商业生存空间很大,远未达到饱和,因而除主城区外的地区商贸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必将极大地阻碍重庆市打造区域性购物中心。

所以,必须抓紧除主城区外商业区的规划,认真做好业态配置与功能定位,引导大中型商贸业向主城区以外的延伸,逐步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整合流通渠道

降低物流成本零售企业欲提高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整合流通渠道及关注物流配送能力是其关键一环。

以沃尔玛为例,它拥有世界上最好、效率最高的物流配送系统,沃尔玛利用配送系统把商品送到门店的成本只占商品零售额的2.5%左右,而其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事情,一般付出5%,这样沃尔玛自然能做到低价。

由于重庆本土零售业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尚不足建立足够的自有配送中心,更多的是依靠第三方物流。

而现在重庆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少。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整合规划,为重庆市的零售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本土零售企业对创新的关注也应进一步锁定在如何整合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和节约流通费用上。

5、注重业态选择

走社区超市之路零售行业的经营业态包括百货、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每个业态都有特定的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

其中,便利店满足的是消费者日常消费、紧急购买的需要,大卖场则以一站式购物的方式满足现代消费者大批量采购及物美价廉的需求。

从经营模式的角度看,尽管大卖场能够较快达到保本点,但它投资大,对单店的管理要求很高,信息系统和采购系统复杂,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

另外,从市情民俗、消费者习惯看,重庆的便利店以贴近市民等优势在市民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重庆零售企业不一定要跟在跨国零售企业的后头亦步亦趋地模仿其业态,相反,可以发挥自己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积极开展业态创新。

目前市内大卖场已经饱和,总量差不多达到了控制数量,如果还要开设新网点,可以发展以服务于周边居民为主的社区便利店或社区超市。

1999年,重庆百货大楼的销售被新世纪超越,近些年,重庆新世纪百货更是发展迅速,其业绩竞争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将连锁超市伸入社区。

目前,新世纪连锁超市已遍及重庆主城区各个社区及重庆区县。

6、开发零售自有品牌

提升商品核心竞争力开发自有品牌对于零售业意义重大,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业“坐商”的传统盈利模式。

商业自有品牌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商场只充当生产与消费的“传导”媒介和“以产定销”的经营方式,而代之“以需定产”、“以销定产”的全新经营方式,使零售业引导生产、创造生产的潜能得以发挥出来。

自有品牌不仅是零售企业实力的一种象征,还可以培养顾客对零售企业的忠诚度。

从长远来看,为加强对商品的调控权,摆脱大供应商的限制,发展自有品牌,将是今后中国零售企业的一个大趋势。

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从低端产品做起,开发一部分自有品牌,在消费者逐渐接受自有品牌以后,零售商再审时度势实施恰当的品牌延伸和经营策略,不失时机地把自有品牌向其他商品、领域延伸。

目前,商业自有品牌战略主要使用于大型零售企业,以实现大规模销售。

重庆市绝大多数商业企业经营规模尚小,开发自有品牌的条件不成熟,暂时还无法启动自有品牌的创建功能,但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一些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字号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种优势,避免与外国零售商正面冲击,聚集自己的消费群体。

 

7、发挥特色经营

实现差异化营销特色经营,即商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方法,从而形成一种富有明显个性的经营风格,它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的经营策略。

零售业的特色经营主要通过商品特色、服务特色、环境特色和品牌特色等来具体体现。

就要求重庆零售企业根据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认真搞好商品品种和档次定位,在经营中有所侧重,避免出现“大而全”的现象。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

零售企业的产品其实就是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形成特色服务是零售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站稳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重庆零售企业只有具备贴近居民、反映新都市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价值等经营特色,找准目标市场,挖掘特定商品的更完善的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内特定消费者的深度消费需求,才能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竞争优势。

8、加强成渝合作

促进两地零售业的共同繁荣应该说,任何形式、任何行业之间的成渝合作对重庆的零售业发展都有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是改善流通条件,加快流通效率,快速流通。

这方面,成都很多企业界人士已经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流通条件的改善、流通效率的提高以及流通时间的缩短,对两地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零售业将首先受益。

(2)是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因为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物流业。

成都是物流中心,重庆要发展成为物流中心,双方应该进行合作,优势互补。

(3)是重庆与成都零售业的竞争。

重庆的优势是价格低,这种优势来自于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低,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四、重庆零售业业态的发展

1、重庆零售业业态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百货业是一个“夕阳产业”,在如日中天的百货业黄金时期,很多的零售业人士嗤之以鼻。

可是仅仅就是2000年,以连锁超市经营为主体的上海联华一骑绝尘,轻松的把上海一百甩在了身后,荣登中国零售企业头把交椅的宝座。

在重庆,两年前,重庆百货大楼的销售被新兴的小弟新世纪超越,2001年在全国零售业百强排名上更是以13亿元的差距落后于新世纪近10位,排名仅列23位。

而新世纪的业绩竞争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近30家在重庆地区的连锁超市。

1995年,“家乐福”在北京打开了它的第一家店;其价格震撼力足以让零售业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冲击。

人们说:

在其方圆五公里内,甭想再开超市。

紧接着“万客隆”,“普尔斯玛特”,“沃尔玛特”相继在中国抢滩。

随着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