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4562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docx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

  幼儿数学启蒙简易实用方法汇总及实例1幼儿数学启蒙指什么?

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但对于孩子来说,要把握这些抽象关系往往不是知道一些计算技巧就能解决的,而是有赖于孩子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

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数学启蒙教育,要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在生活中实际情境中观察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启蒙可不仅仅是数数和加减,让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才是有效的,而这些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在具有支持性的环境中进行铺垫和逐步发展。

  2幼儿数学启蒙包括哪些内容?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简单的几何形体知识;量的初步知识;空间方位初步知识;时间初步知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无不存在生活中。

  例如:

小朋友身上衣服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一幢楼房里有几层楼;正方形的桌子;苹果是圆的,香蕉是长的;教室在楼上,操场在楼下……3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历程,半岁就可以启蒙了!

6个月:

宝宝对数字就有较深刻的印象,Ta可以从身边亲人人数的多少来开始接触数字的概念。

  1岁后:

宝宝对数字只有笼统和模糊的概念,虽然Ta说不出具

  体的数字,但可以根据身边的物品体会多与少。

宝宝能按简单的模式,比如交替颜色的方式串珠子、排列积木,能把大小、形状相同的玩具配对,能摞起3-4块积木。

  2岁:

宝宝对数字有了基本概念,能从1开始数几个数字。

宝宝能听从指示,按大小顺序挑出积木;开始学习使用大、小、快、慢、轻、重等有对比含义的词。

  2-3岁:

宝宝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给玩具分类。

  4岁:

宝宝开始学习把单词、数字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联系起来。

  比如,数字“2”代表某样东西有两个。

  5岁:

宝宝具有加减的数字运算能力了。

  4我国对3-6岁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是我国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针对学前教育的工作指南,里面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来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数学属于科学领域,又细分为3条: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3-4岁4-5岁5-6岁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

  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4岁4-5岁5-6岁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综述。

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书。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3-4岁4-5岁5-6岁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

  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5美国“高瞻课程”

  (1995年版本)里面关于数学认知的有四块:

  数概念、排序、分类、空间。

  美国“高瞻课程”High/Scope十大领域中的数学认知领域数

  概念(领域8)排序(领域7)•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摆放两组物体•点数物体•比较事物的各种特征(较长/较短等)•产生和描述系列和模式(红蓝红蓝等)•通过试误将一组有序的物体与另一组有序的物体相匹配分类(领域6)空间(领域9)•探索和描述事物的异同及特征•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形状•分类与匹配•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事物•同时注意到事物一种以上的特征•区分“部分”与“整体”•描述出某种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及不属于的类别•装满与倒空•拆装物体•改变物体的形状与位置(卷起来、扭曲、拉长、堆叠等)•从不同空间角度观察人、事、物•在游戏场所、幼儿园及周围环境中体验并叙述位置、方向和距离•理解和解释绘画、图片与照片中的空间关系6幼儿数学概念发展过程和皮亚杰先生的思维发展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四阶段认为儿童在学习加减的过程有这么三个阶段:

1,用手来操作实物(比如下述举例中的3-4岁)2,在头脑中操作物体(实物的表象记忆,比如下述举例中的4-6岁)3,在头脑中直接操作符号(比如下述举例中的6岁以上)幼儿的数概念发展过程和皮亚杰先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的小朋友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3等于多少?

3-4岁:

妈妈你说的什么我听不懂。

  (妈妈继续解释:

你手里有2颗糖,我又给你3颗,现在你一共有几颗糖了?

)妈妈我还是不知道。

  (妈妈从柜子拿出5颗糖,先拿出2颗给孩子,然后再拿出3颗,请孩子数数看现在这里一共有几颗糖?

  1、2、3、4、5,5颗。

  (那2+3等于多少?

)不知道。

  4-6岁:

是4吗?

(妈妈继续解释:

如果你手里有2颗糖,我又给你3颗,现在你一共有几颗糖了?

  2、3、4、5,是5颗。

  (2+3等于多少?

)等于5。

  6岁以上:

等于5。

  知道了不同阶段的宝宝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我们就可以有的放

  矢,把数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最好的启蒙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越自然越好,可千万别郑重其事地买来教具和练习册,一本正经地给宝宝上数学课,这样只会让他更早讨厌数学而已。

7幼儿数学启蒙,家长应着重训练“数学逻辑关系”,生活中

  该怎么做?

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开始,我们便可以开始“数数启蒙”。

  握着孩子的小手数:

你有5个手指,

  1、2、3、4、5……

  抱着孩子的时候数:

我们房间里有2个人,

  1、2……

  拉着孩子一步一步迈开小步伐的时候数:

你走了

  1、2、3、4步,真勇敢……

  和孩子一起摆碗筷的时候数:

我们今

  晚有

  1、2、3、4、5个人吃饭,所以我们要摆5个碗,5双筷子,5

  双筷子一共是10根……

  回家爬台阶时数:

1、2、3……

  18、19、20……从孩子可以听懂、执行指令开始,我们便可以强化量的概

  念。

  比如平时让孩子协助拿东西的时候要记得尽可能把

  “量”加进去。

  “请帮我拿1个苹果。

  “请帮我把这2块积

  木放进盒子里。

  ……“倒数”是强化对数的顺序的熟悉,同时为以后学习减法打下启蒙基础。

  建议5岁以后“倒数”。

比如坐车无聊的时候,我提议玩个倒

  数的游戏,一开始是轮流数,她说10,我说9,然后到她说8……,慢慢的熟悉了,可以换个玩法,比谁倒数得又快又好(从10开始),再之后挑战难度,从20开始、从50开始倒数……散步的时候也可

  以这样玩:

我们猜一下到下一张休息椅有多少步?

30还是40?

一人

  说一个数,然后从更小的那个数开始倒数,看数完了有没有走到椅子

  那里。

间隔数(建议6岁以后)

  什么是间隔数?

比如

  2、4、6、8……,比如

  5、10、15、20……,再比如

  10、20、30……

  间

  隔数练习是基于前面数数已经非常熟练的基础。

而间隔数对于孩子以

  后接触乘法概念、理解“单元”概念都会起到启蒙作用。

  再说实际一点的,孩子刚开始认钟表时间的时候,便是

  熟悉5的间隔数的最好机会。

  而熟悉

  10、20、30这样的间隔数组合其实是把十进制

  的概念慢慢灌输给幼儿,让他们早早体会到这些数是有所不同

  的。

  亲子阅读中初识方位形状

  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很多

  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会做的事。

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

  入一些空间语言,比如,指着书上的配图对孩子说“看,这棵树在汽

  车的后面”,“房顶是三角形的”,“小兔子旁边的树桩是圆形的”等等,每天积累一点点,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对方位、形状

  等概念的熟悉度会大大提高哦。

  三部曲让孩子熟悉次序和排序

  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

  生活中和孩子约定这样的三部曲,比如睡觉前要做的3件事,换上睡

  衣,刷牙洗脸,找自己喜欢的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

这样的三部

  曲练习,不但能给孩子先后次序的概念,还能让他养成生活的好习惯

  呢。

  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

  教孩子看地图,辨别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

英文里有一句很简单的话“NeverEatSourWatermelon”

  (千

  也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头禅,把这些教会孩子之后,出门在外时,就可以问问孩子,知道现在我们在哪儿吗?

我们是在往南走还是往北走呢?

带孩子去动物园玩时,试试让他通过指引牌领着你找到长颈鹿;逛超市的时候,可以请孩子帮忙找到水果区,或者是放有牛奶的冰柜;又或者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找出四个圆形、三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分类:

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组。

  ·可以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分类,也可以按物体的名称、属性、用途、数量等分类,还可以根据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量的差异和上下、前后、里外、左右等方位不同分类。

  ·可以一次分类,也可以进行两次(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三次(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最后按大小分)分类。

  ·还可以按肯定与否定条件进行分类(如按圆形和不是圆形分)。

  ·盘子内装有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糖,让孩子尝试把和其他不一样的糖拿掉。

  ·让孩子把有相同名称的东西圈在一起或者摆放在一块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在家里,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位置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主体对它周围课题的相对位置,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我站在汽车的前面·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汽车在我的后面。

·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

如邮筒在汽车的前面,房子在汽车的左边。

  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有基准,而幼儿认识空间方位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他物为中心。

  ·先认识以自身的定向为出发点:

上面是头,小餐桌大学问:

餐桌上的数学启蒙。

  只要是可数的,比如胡萝卜,西兰花,肉块,饺子等等都可以问他们要几个(块)?

然后一边数数,一边放进他们的碗里。

如果当天的主食是米饭的话,我会问他们要几个花瓣?

我们家有一个花瓣形状的模子,拿它来盛饭不但可以清楚的记录孩子的胃口,还是数学启蒙的好帮手。

  再例如今晚的晚餐有西兰花,为了把进餐变成互动游戏,一方面鼓励他们多吃蔬菜,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我会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白白的米饭是小山,妈妈要在小山上种树了,你们想要几棵树呢?

回答说五棵。

那好吧,1,2,3,4,5,五棵树都种好了。

哥哥一口气吃掉了两棵树。

  妈妈:

哥哥吃得这么快呀,吃掉了几棵树呢?

哥哥:

两棵。

  妈妈:

还剩几棵树呢?

哥哥:

1,2,3三棵树。

  当然也可以反问,比如一开始碗里有八座小山,现在碗里还有几座小山?

3座小山。

那你吃掉了几个(座)呢?

4个,5个。

其实孩子应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如果答对了,自然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使没有答对,我也会鼓励他们,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数手指来帮助孩子理解简单的加减法,逐步让他们明白这些概念。

加法就更容易了,比如问孩子你先吃了三个饺子,又吃掉四个饺子,一共吃了几个饺子?

以此类推。

  又比如妈妈:

你怎么这么厉害,一根胡萝卜变成四根啦?

怎么做到的呢?

哥哥:

我就切切切,就切开了。

  妈妈:

那你切了几下就变成四根了呢?

哥哥把胡萝卜拼在一起,然后一边展示一边数1,2,3。

  哥哥:

妈妈我切了三下,胡萝卜就变成4根了。

  妈妈:

那如果你有一根胡萝卜,你想把它变成两根又怎么做呢?

哥哥:

从中间切开。

  妈妈:

切几下呢?

哥哥:

切一下就变成两根了。

  妈妈:

太棒了,妈妈教你一句成语叫做一分为二,就像你切胡萝卜一样,把一个分开变成两个,就是一分为二。

  (顺便成语也学了)吃到最后盘子里还剩三个西兰花,我说:

妈妈要把盘子里的西兰花全部吃掉了,刚刚夹起来一个西兰花,两只小手同时伸过来,一人抢到一个。

  妈妈:

刚刚盘子里有几个西兰花?

哥哥:

三个西兰花。

  妈妈:

我们现在有几个人?

哥哥:

三个人。

  妈妈:

如果每个人都吃到一样多的西兰花,平均分配的话,每个人可以吃几个?

哥哥:

一个。

  唱数(适用1-3岁)女儿3岁之前(还没告别分离焦虑),每次我单独出门都要先和她玩一下“充电电”游戏:

我抱着她,一边左右摇晃,一边用夸张开心的语调和她唱:

  “充电电,充电电,1~2~3~4~5……”,一般唱到20,或是唱一首歌,她就会主动说:

  “好了,拜拜!

”玩的多了,会让她先定数字,是唱到10呢还是20?

久而久之,她渐渐知道了20的时间比10要长,所以想要妈妈多抱一会儿的时候就说20,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时候就说10。

  还有洗澡的时候总不肯出来、穿衣服的时候又太慢,这些都是唱数的好时机。

  “你需要数到几就出来呢?

  “10!

  “我们来挑战一下看看数到20能不能穿完?

  “好的!

”穿衣服这个到现在快五岁了还在玩呢!

有一次在幼儿园放学后几个小朋友玩得不愿回家,三番五次催不动,心生一计问他们:

  “你们要不要来挑战一下数到10能不能把玩具全部送回去?

  “不要10,我们要数到5!

”有个小男孩说。

  数数(2-4岁)2y4m:

小妞抱来三包餐巾纸玩,我借机问她:

数数有几包?

她拿小手指有模有样地瞎点:

一个、两个、一个、两个……我示范她从左到右一个接一个地数到三,但人家不予理睬,继续一二一。

黄昏时在楼下散步,从我们身边连续开过三辆车,小妞脱口而出:

三个车!

3y1m:

上午我做蛋糕,妞一旁观摩,我把一个个鸡蛋打入搅拌盆里,她自言自语:

这是几个呀?

1个!

这是几个呀?

2个!

这是几个呀?

3个!

到四个时凭目测判断不出了,我说你数数看吧!

她:

一二三四,4个!

五个时也数出了,六个开始糊了,又回到3。

  生活中数数的机会无处不在。

走楼梯、坐电梯、逛超市、坐摇摇车(数硬币)、收积木、看绘本(今天看几本?

)、吃饭数人数等等,哪里哪里都是数数的机会。

  数量多少和加减(4-6岁)这个最好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后

  面越妈将会整理一篇文章汇总幼儿数学启蒙游戏。

  指出形状指出物体的形状是宝宝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屋里

  做个游戏,让宝宝指出哪样物体是方形哪个是圆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来帮他拼成一个正方形等。

  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2岁后,随着孩子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逐步发展,其观察的范围扩大了(能同时观察到事物2种以上的特性或2种以上的物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加长了,但观察的目的性仍较差,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父母应在引导宝宝多观察的基础上,提高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观察能力是后述比较、排序、配对、分类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问宝宝:

  “这是什么?

  “这是什么颜色的?

  “这是什么形状的?

”等问题来引导宝宝观察,还可以利用简单的镶嵌板和拼图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一起数数点着手指或脚趾从1数到10是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数字游戏,如果同时配上带有韵律的歌谣就更好了,爸爸妈妈小时候学的“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仍然是不错的教材。

  比较比较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教宝宝学会比较。

如爸爸比妈妈高,宝宝比妈妈矮,西瓜比苹果大,3颗糖比1颗糖多等。

宝宝的比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辨别和认识上,让宝宝把需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真正地比一比,可以加深对所比的概念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让宝宝分辨冷和热,男和女等。

  配对配对是比较的形式之一,也是发展儿童对数的理解所应掌握的一个基本要求。

最开始只给孩子出示两对,例如,两只玩具小狗和两只玩具小猫,让宝宝学习配对。

先拿出一只小狗,看一看,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只小猫,看一看,放在小狗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把小猫移到小狗的下面;再拿出一只小猫,看一看,先放在小狗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然后把小猫移到小猫的右边,点点头或说“是”,接此往下进行。

这样可以使宝宝学会配对的方法。

  等宝宝掌握后,增加到三对、四对,每对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减小。

以后还可以逐渐过渡到图片配对、符号配对。

  幼儿数学启蒙方法实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

教育即生活。

  我想孩子的数学兴趣,首先从生活中来,而这与妈妈们的日常引导相关。

下面我想结合一些经验,说一说如何对孩子数学启蒙。

  记得有书上说孩子1-2岁时,就可以让他慢慢了解各种有关数字的东西。

比如说:

可以拿着“蘑菇力”小饼干,让他和大人互动,告诉他自己吃几个,给了其它人几个。

教妈妈们如何带孩子玩数学。

这都是以生活小游戏入手,培养孩子从数学感觉,到算术运算到数学思维的进阶。

  为什么有的孩子似乎从小就显露出数学天赋,而另一些孩子却总是谈“数”色变?

这并不是天生的差异,而是与孩子关系最紧密的妈妈们有关。

她们是否利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机会,来激发孩子数学的兴趣,或数学的感觉。

  什么是数字感觉(numbersense)?

学术一点的解释可

  能是:

能够灵活地识别数字和处理数字,会分解问题,从不同角度看

  问题。

最简单的是建立数与量的概念。

  例如:

桌子上有3个杯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共

  5个人吃饭。

我今天吃了10块饼干,手里的积木有多少,都是数学

  的感觉。

  培养孩子的数感,要充分调动起他的五感,抓住关键敏感期。

  比如0-3岁,孩子是触觉主导,视觉配合;3-6岁是视觉主导,触觉

  渐弱;6-9岁听觉逐渐增强,等到9-12岁,则基本稳定为视觉主导,听觉和触觉排后。

在2-4岁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数感。

  1、口头数数儿童多数都像背儿歌似的背诵数字,带有顺口溜

  似的,有时还会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

这时他们并没有形成

  数词与实物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按物点数也就是一边数数、一边点物。

起初,儿童的这两

  个动作往往是不一致的,逐渐发展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

但是这一

  阶段的儿童还不能说出总数。

  3、说出总数

  这时儿童能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

  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在数字与物体的数量之间

  建立起联系。

一般来说5岁左右的孩子,都能发展到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也许孩子还不认识数字,但是并不影响孩子学

  习数数,培养数感。

比如吃零食时可以和孩子约好“今天吃3块饼干”,然后带着他数出3块,还可以数台阶、数路边的汽车、数桌子上几本书等等。

  5岁开始,从最简单的开始,教孩子做累加,就是一个一个的加,完成数字到算术的进步。

这个阶段重点是加法和减法。

家长应利用一些小道具,帮助孩子把孩子手上的动作内化到心理运算。

  1、巧用实物如果要带孩子学习加法,先要用简单的文字说说加法的意思。

类似你有2个苹果,妈妈又给你了一个苹果,现在你有几个了?

数字是比较抽象的,要多利用实物来表现加减法。

  2、数积木家里有乐高积木的话,可以直接拿过来应用,相当于我们小时候用的木棍。

记得先用数数的方法得出结果,再用自己的话描述过程。

  3、掰手指早期的加法运算,就让孩子掰手指头好了。

掰手指头时,先让孩子记着第一个数字。

比如3+5,记住3,掰手指头的时候就从4开始数5个数,数到第5个数字时得到的那个数就是结果了。

  再简化一点就是5,放心里,累加3个。

  4.玩棋艺这个阶段,可以和孩子玩飞行棋,通过投掷骰子,计算每一步行进的路线。

家长还可以设计不定数量的一些分数卡,有1分,2分,3分。

游戏结束时计算分数卡的总分,得分高的人获胜。

  上小学后,就要重点培养孩子抽象的数学思维。

例如归类,组合分解,总结规律等。

还是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

  1、归类指的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物体分组。

这里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概念,比如颜色、形状、对着图片的几何形状找相同,如七巧板组合,袜子分类等

  2、组合与分解把物体或抽象符合进行切分或组合。

小贤就十分擅长这一点。

他会轻易地把所学的汉字,快速地分解成笔画,或顺利。

上一年级的一次,有同学问他棍子的棍怎么写:

他立马回答:

木-日-比。

还有数学题,6岁时就会这样切分。

  3、找规律数学里的规律指的是发现数字、形状等按照怎样的逻辑出现,可以根据这样的逻辑预测下一个出现的是什么。

小时候我们都考过这样的题目,这是逻辑分析推理的能力。

  也许大多数妈妈并非专业人士,更不懂专业的教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真的可行吗?

其实你只需要记住:

从孩子能接触的生活开始进行启蒙数学。

  如坐公交车坐几站,每站几分钟,到学校要多久?

或是坐电梯从家里到楼下要几分钟这类源于生活的问题。

慢慢建立规律,建立规则,并掌握一定的规范。

这就是数学思维。

  最后推荐两本有助于大家的数学书,例如《阶梯数学》的3岁和4岁,多湖辉的《新头脑开发系列》,还有德国逻辑狗也挺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