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4048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docx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

  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散文近读媒体一篇气象报道:

  “昨日下午5时,晚霞映红了天空,突

  然市区头顶上云像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从块状、团状拉成一根根云条…..长的像玉梭,短的像羽毛,铺展在湛蓝的天空上,像一幅极美的画。

”另附了一张画面阔大、壮美、奇诡的晚霞彩照。

这就是气象学说的密卷云,是由于高空空气强对流形成的。

  看了报道心有所动,蓦然想起“英雄迟暮”四个字,又进而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我想,这幅图画同陆游那充满着瑰丽、静美、凄婉的晚年诗作何其相似陆游的晚年生活不就是一抹晕染在高空的“密卷云”么

  陆游是我崇敬的古代诗人之一,他不少激昂慷慨、大气磅礴的爱国诗篇从年轻时代就镌刻进我的脑海里。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些充满着豪情壮志和必胜信念的诗句,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每每咏读这些诗句,都不禁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陆游在他的暮年还写出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悲壮诗句,为其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陆游不愧为南宋时代的民族英雄。

  但近读陆游留给我们的大量诗歌,尤其是他65岁退隐山阴乡居的二十年间,所写的那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闲适、静美和抒发个人感情世界凄清、婉丽的诗歌,我对陆游又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陆游不但是一位勇于上阵征战的战士,也是一位对安定、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性情中人。

这生活中的另一面,只有在他解甲归田、远离战阵和政治漩涡之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一个真正的战士是在是在风云激荡的战斗中冲锋陷阵的勇士,是生活中的强者。

但他不可能一生都生活在战阵之中。

在战胜归来或战争间隙,他也需要休整和保养自己,也需要月白风清和鸟语花香。

陆游在6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山河半壁沦陷、金兵虎视眈眈的风雨飘摇之中,主张兴师北上收复失地的主战派和主张妥协投降、媾和偏安一方的主和派的争斗,构成了南宋政治斗争的主漩涡。

陆游在自己40多年的仕宦和从军生涯中,以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懈的战斗精神同投降派进行了顽强的争斗,写出了大量爱国诗篇。

为此,他也屡受投降派的打击与迫害,多次被罢官还乡。

这些曲折的经历,在陆游心灵深处必然留下累累伤痕。

  我把陆游比作一头雄狮,在大半生的残酷争斗中它既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也在浑身上下留下了滴血的伤口。

现在它老了,不得不退出战场,回归自然颐养疗伤了。

我想,归隐山阴老家过起田园生活的陆游,正是这头回归自然颐养疗伤雄狮。

  离开政治漩涡、归隐田园的陆游究竟怎样生活?

这时他的思想并不平静,兴师北伐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仍然激荡在心,在大半生的战斗中留下的伤痕需要抚平,年轻时爱情生活的坎坷不免又浮上心来。

  如果说过去他一心一意在冲锋陷阵,无暇它顾,现在退出战场闲下来后,他的生活就必然会显示出另一个样子。

这就如本文开头说的密卷云那样,在多种因素的激烈“对流”之中,“块状、团状拉成一根根云条”,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靓丽的风采来。

  翻看着20年间陆游写下的6000多首诗歌,其内容之丰富,风格之多变,正是这抹“密卷云”的真实映像。

  这些诗歌中,从数量上讲,抒发爱国情怀的已经变得少多了,这同他在中年时期的诗歌形成了很大反差。

这并不奇怪,那时战斗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容,现在不同了,摆在它面前的是自然田园,是桑麻渔樵,是耕耘劳作。

但是战士总是战士,那种爱国情怀依然在激荡,在支撑着他的生命。

他在劳作之余、风雨之夜回忆当年,依然会如临战场,昂扬激愤。

  我还记得过去有一个老木匠的故事:

老人已是风烛残年,卧病在床。

一天孙子拿着斧头在砍一个木框,砍得歪歪扭扭。

老人看不下去,竟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捉起斧头几下就把门框砍直溜了。

孙子大为吃惊,说爷爷返老还童了。

我想,此时的陆游就像这位老木匠那样,见到斧头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最典型的就是他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听到深夜的风雨之声,竟忘记了年老体衰,还想着身临战阵,为国戍边。

这种豪情壮志,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还有他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句,表现了对沦陷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壮志未酬的慨叹。

直到去世的前一年,眼看此生收复失地无望,还写下了《示儿》诗,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的壮志在他死后能够得以实现。

但是,此时的陆游写得更多的还是描述田园生活的静美、闲适与辛苦的诗歌。

这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记录。

此时,陆游在诗歌中的角色,已由冲锋陷阵的战士转换为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观赏者、绘画师,转换为与父老“把酒问渔樵”的乡民和“老惫扶犁杖”的老农。

  如果说开始一段,在一些诗歌中还时而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叹,后来就几乎陶醉于这种闲适平静的生活之中了。

这些作品,或羡慕田园生活的静美,或赞赏大自然的美景,描绘了一幅幅田园风俗和自然风景的画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