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68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7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

课程编码:

0BL17901

课程名称(英文):

SignalsandSystems

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卓越计划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

64学时,其中讲课:

64学时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MATLAB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及其它电气与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和Z域分析,以及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了解信号与系统在通信中的应用。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序号

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的一般概念

1.1信号的定义、分类,典型信号

1.2信号的运算规则

1.3奇异信号

1.4信号的分解

1.5系统的定义、分类,系统的性质

1.6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

1.7案例

掌握(t)、u(t)等几种典型信号,信号的运算规则以及信号的奇偶分量分解,系统的性质。

理解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以及分析方法。

重点和难点:

(t)的理解与计算。

*学生需要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基本运算

6

2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1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时域经典解法

2.2ZIP,ZSP

2.3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2.4卷积

2.5应用案例

掌握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卷积的性质和计算。

理解时域建立和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以及自由响应、强迫响应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

ZIP、ZSP、h(t)的概念,卷积。

*用MATLAB求系统的ZSP和h(t)

6

3

第三章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3.1信号的正交分解

3.2傅里叶级数展开,周期信号的频谱

3.3函数的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的关系

3.4有限项级数

3.5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典型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6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7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8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抽样定理

3.9案例

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以及频谱,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的关系,傅里叶变换的求解、性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抽样定理。

理解信号的正交分解,有限项级数逼近。

重点和难点:

频谱和频谱密度,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求解,抽样定理。

*基于MATLAB的信号频域分析

13

4

第四章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1拉氏变换定义,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

4.2拉氏变换的性质

4.3拉氏反变换

4.4用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及分析电路

4.5系统函数及零极点概念

4.6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4.7系统的稳定性

4.8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与频率特性

4.9全通及最小相移系统

掌握拉氏变换的定义、性质、拉氏反变换,会用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和分析电路,掌握系统函数及零极点概念以及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和频率特性,全通及最小相移系统,系统的稳定性。

理解拉氏变换的收敛域以及傅里叶变换和拉氏变换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系统函数及零极点分析。

*基于MATLAB的系统零极点分析

10

5

第五章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5.1用傅里叶变换求系统响应

5.2无失真传输

5.3理想低通滤波器

5.4Paley-Wiener准则和Hilbert变换

5.5调制与解调

5.6案例应用

掌握用傅里叶变换求系统响应的方法以及所含的物理概念,无失真传输理论,理想低通滤波器。

理解Paley-Wiener准则和Hilbert变换,调制与解调。

重点和难点:

系统的傅里叶分析。

*用MATLAB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7

6

第六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6.1离散时间信号

6.2离散时间系统

6.3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

6.4离散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

6.5卷积和

6.6案例应用

掌握典型的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的特性及单位抽样响应,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卷积和的计算。

理解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解卷积。

重点和难点:

离散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卷积。

*用MATLAB实现离散卷积的计算,h(n)的求解。

6

7

第七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7.1Z变换定义及收敛域

7.2常用序列的Z变换

7.3逆Z变换

7.4Z变换性质

7.5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7.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7.7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7.8案例

掌握Z变换的收敛域以及Z变换的求解,典型信号的Z变换,Z反变换的求解方法以及Z变换的性质,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及分析框图,系统函数,零极点以及频响特性。

理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重点和难点: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用MATLAB计算系统的零极点与系统特性

10

8

第八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8.1系统的信号流图

8.2状态方程的建立

8.3状态方程的求解

掌握Masson公式,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理解系统的模拟,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

重点和难点:

状态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用MATLAB求解系统的状态方程

6

三、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高等数学的积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留数、线性代数的矩阵和行列式等数学基础以及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的电路。

后续衔接的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2.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法为笔试,闭卷。

成绩的构成比例为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小测验及讨论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郑君里等编著,信号与系统(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参考书:

1.Alan.V.Oppeaheim等编著,SignalsandSystems,1997年第2版.

2.A.V.Oppeaheim等著,信号与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执笔:

许淑芳

审核:

罗倩

软件设计基础

课程编码:

0BH17201

课程名称(英文):

FundamentalsofSoftwareDesign

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卓越计划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

64学时,其中讲课:

56学时,上机:

8学时

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软件设计基础”课程针对通信工程本科生的需要,讲授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实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概念,掌握软件开发的实用技术和方法,为从事通信系统软件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序号

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软件概述

一、程序的概念。

二、软件的概念。

理解程序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2

第二章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表示法。

二、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

三、算法复杂度分析方法。

理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基本计算及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

3

第三章线性数据结构

一、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及算法。

二、顺序表。

三、线性链表。

四、栈和队列。

理解线性表插入,删除等基本算法。

了解线性表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12

4

第四章非线性数据结构

一、树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与算法。

二、图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与算法。

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和相关算法,理解图的基本概念,了解图的遍历算法。

8

5

第五章查找与排序技术

一、顺序表查找技术。

二、Hash表查找技术。

三、二叉排序树。

四、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

五、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理解查找基本算法,理解二叉排序树的构建,理解排序算法。

8

6

第六章操作系统原理

一、操作系统的功能、构成、发展、分类。

二、进程概念、作业概念、处理机调度。

三、存储器管理策略。

四、设备管理技术。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理解进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调度算法,理解存储器管理策略,了解设备管理技术。

12

7

第七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二、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及其数学基础。

三、关系代数及其运算。

四、SQL语言。

五、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关系代数及其运算,初步掌握SQL语言的运用方法,了解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12

三、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基础、通信原理、DSP技术等课程中涉及软件编程的内容,建议学生先修C语言程序设计,理解指针和结构体等相关内容后再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上机共8学时,内容如下:

序号

上机内容

学时

1

计算器

4

2

二叉树基本训练

2

3

排序方法比较

2

3.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闭卷,最后总评成绩中,理论课成绩占85%(其中平时成绩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85%),实践上机占15%。

四、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孟彩霞编著,计算机软件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8。

参考书:

1.严蔚敏等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2.王珊,萨师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3.汤子瀛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

执笔:

曹林

审核:

汪毓铎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编码:

0BH17901

课程名称(英文):

HighFrequencyElectronicCircuit

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卓越计划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

56学时,其中讲课:

44学时,实验:

12学时

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高频电子电路”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其他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理论、各种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

选频网络,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及变频电路,谐振功放原理及分析,正弦波振荡器,幅度与角度调制与解调,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通信系统概念,学会并掌握高频电路收发系统原理及基本电路分析。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序号

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1

一、绪论

掌握

2

2

二、选频网络

6

串联谐振电路

熟练掌握

并联谐振电路

熟练掌握

耦合回路

掌握

3

三、晶体管小信号放大器

6

概述及等效电路

了解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熟练掌握

4

四、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掌握

4

非线性电路及变频

熟练掌握

非线性电路特性及分析

掌握

变频电路特性及分析

熟练掌握

混频电路及其干扰分析

了解

5

五、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6

概述

了解

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

谐振功率放大器近似分析

掌握

6

六、正弦波振荡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