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345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docx

六上部编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

语文园地七

1.积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并能借助笔记回忆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能用其造句。

3.“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通过观察发现说明书写得不清楚的地方,并将其改一改。

4.能在积累中发现“高山流水”“天籁之音”“轻歌曼舞”“行云流水”“画龙点睛”“笔走龙蛇”等形容不同艺术类型的成语的特点。

1.交流平台

(1)积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2)“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分别形容乐曲动听、技艺巧妙、文章生动。

重在朗读、运用。

2.语言、文字运用

(1)“词句段运用”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修改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2)“交流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编排了三行词语。

(3)“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列举了一份说明书,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修改说明书。

1.预习提纲

(1)课前让学生借助资料,查阅关于戏曲的词语。

(2)课前让学生准备制作小台灯的工具材料。

(3)课前让学生查阅关于“日积月累”里的成语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并灵活运用在课堂学习中。

2.能交流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两个写句子。

3.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积累运用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一、国粹演绎入课堂,戏曲自绕行云飞

1.京剧表演。

师: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段表演。

睁大你的双眼,张开你的嘴巴,尽情欢呼吧!

请班级内京剧爱好者表演《说唱脸谱》。

(提示:

在学期伊始的社团活动中可针对性培养几位京剧小演员。

2.提问引词。

师:

观看了这么精彩的节目,老师想请大家用一些关于戏曲的词语介绍或评价你所看的《说唱脸谱》。

老师举个例子:

没有人与京剧小演员唱对台戏。

课件出示:

没有人与京剧小演员唱对台戏。

预设:

生:

①这些小演员说台词真是字正腔圆。

②同学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唱起京剧也是有板有眼的。

……

3.小结入文。

师:

同学们不仅唱得好,总结得也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上课伊始,用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进文本,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戏曲词语活运用,大珠小珠落玉盘

1.圈词语。

师:

找找看,刚刚同学们在评价时用到了哪些词语,将它们圈出来。

预设:

生:

对台戏、字正腔圆、科班出身、有板有眼。

2.解词意。

师:

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知道吗?

(提示:

课前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词语。

预设:

生:

字正腔圆: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韵。

……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前的预习非常详细。

(学生边讲,课件边出示部分词语解释)

课件出示:

字正腔圆: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科班出身: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有板有眼:

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对台戏:

旧时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而同时演出相同剧目的戏。

后多以“唱对台戏”来比喻双方发表相反的言论或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

3.谈词句。

(1)过渡:

我们知道了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其他的呢?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交流关于戏曲的词语的意思,可以是我们课本上的,也可以是你平时积累的,还要用这个词语说一个句子,开始吧。

(课件出示讨论要求)

课件出示:

1.交流词语意思。

2.可交流书本外的关于戏曲的词语。

3.用你交流的词语说一个句子。

(提示: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走动巡视,也可直接参与到小组交流里。

(2)班内交流。

预设:

生:

我知道唱白脸的意思是扮演反面角色,它和唱红脸是相反的意思,经常听到家里人说:

“我们俩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生: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比如: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随着清朝皇室覆灭,军阀们粉墨登场了。

生:

我还知道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有“余音绕梁”,是形容唱得非常好听。

……

(3)师小结。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可真多,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积累,与戏曲又更近了一步,笔记都做好了吗?

(做好了)老师检查检查。

【设计意图】

“病万变,药也应万变”,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后灵活运用。

学生在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后,交流词语的运用,使对词语的学习真正从学过走向了学会。

三、做笔记能知课文,积跬步方至千里

1.过渡: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将你的笔记借给老师看看。

2.指名学生的笔记,放至实物展示台。

师:

这位同学将每个词语都写出了意思,还写了一个句子,真是详细的笔记,以后拿出来也能知道这些词语是怎么用的。

这个方法可真不错。

你呢?

你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用的什么方法做笔记的?

预设:

生:

我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3.揭示学习内容。

(1)过渡:

你的笔记可真是一本老师语录。

这与我们书本上的做笔记方法一样呢。

课件出示:

1.我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2.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需要查找资料,我会认真记下来。

3.我会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2)生齐读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3)师:

除了这些方法,你还用了哪些?

预设:

生1:

我会在老师让我们默读课文时,碰到喜欢的语句、不懂的语句等,就在旁边做些批注。

生2:

我会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看到板书我就知道文章的内容了。

……

4.师小结。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做课堂笔记,老师感到非常开心。

但我也希望大家做完笔记后,常拿出来看看,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思考。

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了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也让不爱做笔记的学生萌生了做笔记的兴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说明书写得不清楚的地方,并将其改一改。

2.积累不同类型的成语。

一、玩具台灯展眼前,实践操作出真知

1.制作玩具台灯。

师: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视听盛宴,这节课,我们就比比谁是制作小能手。

拿出你准备的材料,开始做台灯。

(提示:

课前请学生准备好材料)

课件出示: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

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1.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当灯罩。

2.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钩住盖底。

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3.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

把洞的两边粘牢。

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2.生展示制作的台灯。

预设:

课件出示:

3.讨论台灯存在的问题。

师:

这盏台灯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

台灯的灯泡安在灯罩外面了。

4.修改说明书。

(1)过渡:

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台灯的问题了,我们是照着说明书做的,那肯定是说明书不妥,快找找说明书有哪些地方写得不清楚。

(2)学生交流。

预设:

生:

材料和工具制定不全。

生:

材料规格交代不清楚。

生:

制作过程交代简单。

生:

制作的步骤交代不清。

……

(3)寻求修改方法。

师:

同学们总结了说明书这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一起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课件出示:

材料和工具制定不全——补充法

材料规格交代不清楚——列数字(如铅丝的长度、粗细等)、作比较(如瓶盖的大小)。

制作过程交代简单——描述法(交代清楚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有的步骤交代不清——图示法

(4)生自主修改说明书。

(提示:

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5)(课件出示修改后的说明书)

过渡:

许多同学都对说明书进行了修改,老师根据同学们讲的不妥之处,也修改了这份说明书。

课件出示: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

小钢锯、乒乓球、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瓶盖、针锥、一段长约15厘米的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1.用钢锯将乒乓球锯成两半。

2.在半个乒乓球的中间用针锥钻个小洞,洞口大小与铅丝粗细相当,当灯罩。

3.在瓶盖中间也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头上弯一点,勾住盖底。

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4.把铅丝的另一头从半个乒乓球的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

再用橡皮泥把洞的里外边粘牢。

5.在乒乓球内、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做一个小灯泡。

(以上各步骤均有图示)

(6)生自读范例后,对自己修改后的说明书进行二次修改。

【设计意图】

“实践出真知”,对于说明书的修改,如果老师直接讲解会非常枯燥无味,让学生自行操作后发现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说明书进行修改。

二、日积月累长知识,优美成语助文章

1.过渡:

台灯我们能做,说明书我们能改,同学们真是太优秀了。

但你们知道吗?

不同的艺术被赞美时,用的成语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赶快进入“日积月累”,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3.赏析成语。

师:

我们请××同学说一说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预设:

生:

“高山流水”是形容乐曲非常高妙。

生:

“妙笔生花”是指杰出的写作才能。

……

4.成语归类。

过渡:

同学们的文字积累真让老师感到惊讶,通过这几位同学的讲解,我们知道了第一组成语是用来形容乐曲动听的;第二组成语是用来赞叹技艺巧妙的;第三组成语是用来比喻文章生动的。

(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课件出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高山流水 轻歌曼舞 画龙点睛

天籁之音 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余音绕梁 巧夺天工 妙笔生花

黄钟大吕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5.师小结。

这些美妙的成语,希望以后会在同学们的作文中频频出现。

【设计意图】

周恩来说过:

“长年积累,偶然得之。

”不断的积累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直接提取素材,下笔如有神。

本次的“日积月累”重在积累修饰音乐、技艺、文章的成语,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达到共鸣;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是:

体会艺术之美。

因此,在此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注重以下几个艺术之美的感悟:

1.手工艺术。

在修改说明书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老套路,出示不妥的说明书,要求学生改正。

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己动手做台灯,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说明书的不足之处。

如此,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制作之美。

2.语言艺术。

“日积月累”中的成语美如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成语意思体会其用法,最终感受到了这些成语的美。

3.表演艺术。

很庆幸,在学期伊始,我就在社团活动中选出几位京剧爱好者重点培养,才会有这堂课的精彩纷呈。

一段京剧的演绎,让学生继《京剧趣谈》后再一次掀起对京剧的热爱,体会到京剧之美。

我相信,从这之后,主动学习国粹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2.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

3.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

4.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

2.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

教学

难点

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