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293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docx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申报指引

附件11

 

目录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3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12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14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等13个部门及上海市科委等6个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紧紧围绕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需求,将重点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为走进和认识深海提供装备。

研制深远海油气及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促进海洋油气工程装备产业化,推进大洋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及试开采进程,加快“透明海洋”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支持项目不超过专项总任务的30%。

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

1。

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

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

1.1全海深高能量密度电池

研究内容:

根据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设计和建造要求,研制全海深充油耐压锂电池或其他电池组模块,研发电池监测及管理技术系统,完成相关安全性评估及试验,提供适用于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产品。

考核指标:

电池组的总容量不小于40kWh,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配备电压、电流、温度、形变等参数的监测与保护功能,在最大工作深度模拟环境下通过不少于5次的充放电试验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

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1.2全海深声学通信、定位及探测技术

研究内容:

解决全海深潜水器定位及声学通信技术,完成高速水声通信系统、全海深远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测速声纳、地形地貌探测声纳、前视声纳研制。

考核指标:

通信作用和定位作用距离不小于12公里,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具备水声电话、扩频、非相干等通信模式;避碰声纳作用距离不小于100米;总体指标满足全海深潜水器使用要求。

通过海上试验验证。

1.3全海深机械手及作业工具

研究内容:

研制全海深主从式7功能液压机械手、伺服阀件和控制系统,以及全海深海底气密水样取样器及沉积物取样装置等作业工具,应用于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考核指标:

全海深7功能液压机械手和取样器等作业工具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通过全海深压力试验和海试验收。

拟支持项目数:

针对全海深机械手、全海深取样器,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1.4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

研究内容:

研制可用于深渊科学考察和作业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初步形成全海深级载人作业工具系统。

开展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设计、集成建造、调试、水池试验及全海深海试。

考核指标:

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载员不少于2人;海底作业时间4-6小时;载人舱、浮力材料、水声通信等核心部件国产化;重量小于35吨;具备巡航、定点、精细测量、取样、布放回收、摄像等作业能力。

进行万米级的载人深潜试验。

有关说明:

项目牵头或承担单位应落实海试配套条件。

1.5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研制

研究内容:

研制可用于深渊科学考察和作业的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AUV),开展全海深无人潜水器设计、集成建造、调试、水池试验及万米海试。

考核指标:

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具有大范围自主航行、定点精细测量等功能,核心部件技术实现国产化,通过全功能和性能海上试验。

其中,AUV空气中重量小于2.5吨,海底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6小时,最大巡航速度不小于2节;ARV空气中重量小于3.5吨,海底连续作业时间不少于8小时,同时具备取样作业能力,自主探测与遥控作业工作模式可自动切换。

通过海上试验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

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有关说明:

项目牵头或承担单位应落实海试配套条件。

1.6全海深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及保障装备研制

研究内容:

开展全海深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设计及装备研制,并进行母船的搭载及海试验证。

研制一套超高压压力试验装置,为全海深潜水器载人球壳提供压力试验条件。

考核指标:

1)水面支持系统:

载人潜水器母船A架安全工作负荷不小于50T;满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布放回收要求,主要系统具有升沉补偿功能,通过海试验证。

2)超高压试验装置:

满足全海深载人舱的压力试验要求,最大工作压力不小于160MPa。

最大加卸载系统速率不小于1.5MPa/min,具备自动升降压控制系统,满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耐压测试需求。

拟支持项目数:

针对全海深水面支持系统和超高压试验装置,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1.7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

研究内容:

针对组网作业的运用需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

考核指标:

最大工作深度1000米;最大航程不小于3000公里;空气中重量小于100公斤;最大航速不小于1节;最大任务搭载能力不小于5公斤;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通过全功能和性能海上试验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

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1.8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潜水器研发

研究内容:

针对1000-7000米级深度科学考察、环境监测、工程实施、应急搜救等需求,突破国内现有潜水器的设计理念、技术限制及运用方式,开展原创性潜水器的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及样机研制。

考核指标:

完成潜水器概念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及原理样机/工程样机研制,通过水池试验/海试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

拟支持不超过5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2.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

2.1深海观测/探测传感器、设备和系统研制及规范化海试

研究内容:

围绕深海科学研究、海洋工程和资源开发以及科普传播的需求,研制适用于深海运载器平台携带及作业布放的物理、化学、生物原位传感器、探测分析和观察记录等设备及系统。

遴选国内国际科学考察船,科学研究和规划航次线路,搭载本专项支持的研究项目进行规范化海上试验、检验和考核。

考核指标:

工作深度不小于1000米,满足潜水器搭载或布放要求,达到国际同类设备装置水平。

通过规范化海试,获得运用成果。

规范化海试每年度海上有效试验时间不少于50天。

拟支持项目数:

拟分别支持物理、化学、生物类传感器各不超过3个项目,规范化海试1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2.2饱和潜水系统关键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

研制饱和潜水系统的自航式高压逃生艇和外循式环控设备,进行系统设计、建造集成及海上试验。

考核指标:

自航式高压逃生艇最大工作压力不小于300米,逃生时最大载运人数不小于12人;外循式环控设备最大工作压力不小于500米,最大环控能力符合6人以上需求。

完成自航式高压逃生艇海上模拟逃生试验;外循式环控设备完成500米饱和潜水配套模拟试验。

3.深海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3.1大直径随钻测井系统装备研制与示范作业

研究内容:

研制适应12.25英寸井眼规格的具备高速传输和方位测井等技术特征的新一代大直径随钻测井系统,并完成海上实际作业验证。

考核指标:

仪器系统适用12.25英寸井眼;高速泥浆遥传速率≥10bps;井下涡轮发电机持续供电;随钻方位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方位伽马、随钻补偿中子、随钻方位密度;陆地实钻试验不少于2井次;海上试作业不少于1井次。

有关说明:

鼓励企业牵头申报。

3.2海洋平台工程设计的一体化设计软件平台

研究内容:

扩展FPSO等设施的工程设计、分析和校核模块等系统功能,完善系统软件流程和商业软件开放式通用接口,形成云设计平台分布式网络应用构架和三维交互式图形界面,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实现建模、设计和校核三维展示,并在行业代表性用户中实现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

提交一套海洋浮式平台的设计、分析、校核一体化软件,通过第三方审核或认可,在行业代表性用户中示范应用。

3.3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超深水和极地等环境下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拖曳式电磁勘探、高精度重磁勘探、多缆多分量勘探、高速率大容量信号传输、多用途海洋模块化钻机、极地冰区钻井、新型平台、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新型管/缆、深水油气工程特殊材料等新技术,在该领域储备一批前沿技术。

考核指标:

新技术通过水池试验、实验室验证,部分技术结合工程开展试验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

针对不同新技术,拟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

要求各项目协同攻关,数据共享。

3.4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

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重大需求,研究深拖震源、数字缆、控制和资料处理等技术,形成近海底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系统;研制近海底原位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装置,实现CH4、H2S、CO2浓度和碳同位素以及其他痕量气体同步探测。

考核指标:

最大工作深度2000米;深拖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地层穿透深度不小于500米,地层分辨率优于2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溶解气体检出限达ppb级别,碳同位素精度优于3‰。

通过海上试验验证。

3.5海洋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

研究内容:

开展大尺度水合物试采模拟技术、海域水合物开采方法适应评价、试采井和监测井设计及储层保护技术、水合物矿体钻完井技术、连续排采和防砂、防堵工艺及装备、试采工艺及配注装备研究,形成海域水合物测试试采总体系统方案。

考核指标:

建立30MPa、1000升三维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模拟系统;形成井下分离+ESP+电加热组合排采装备、海域水合物试采工艺及配注装备以及海洋水合物钻井液和水泥浆各一套。

通过海上试采验证。

3.6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及试应用

研究内容:

针对海底多金属结核开发的科技需求,研究1000-3000米级试开采技术方案及成套技术装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预测方法,开展试验应用。

考核指标:

形成3000米级海试验证系统,完成不小于1000米水深的海试验证;系统具有联动作业功能;提交试开采环境影响模型报告。

通过海上试验验证。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1

丁抗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2

王俊利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部

研究员

3

任平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4

李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5

陈世海

交通部上海救捞局

教授级高工

6

刘保华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研究员

7

翁震平

中船重工702所

研究员

8

刘六井

中船重工719所

研究员

9

杨胜雄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研究员

10

闫江梅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高级工程师

11

韩端锋

哈尔滨工程大学

教授

12

潘锋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研究员

13

高宇清

中国五矿集团

教授级高工

14

宋丹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研究员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