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联盟活动预备会议简报.docx
《学校科研联盟活动预备会议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科研联盟活动预备会议简报.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科研联盟活动预备会议简报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三项:
一、协商基地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二、研讨2021年活动计划草案;
三、商定下半年综合活动议程。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
省教科院基教所徐兆兰教授、朱亮老师,五所原基地学校的校长、分管校长及教科室主任,拟新增的19所普通高中的校长、分管校长等有关领导。
会议于15日下午1点在丹阳六中微格教室召开,本着注重实效、简约办会的精神,会议议程紧凑,讨论热烈,成果显著。
13:
0013:
30,原有基地学校代表和拟新增基地学校代表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五所原基地学校代表介绍了在省教科院高中基地科研联盟这一共同体中经历的体会、感悟和经验。
丹阳六中的朱万喜校长结合自身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全面地介绍了省教科院基地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
姜堰二中的陈余根校长则从学校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介绍了基地活动过程的精致及其给学校带来的收益,尤其是提升了学校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品味。
江宁高中的易笃宁校长、江阴高中的张国英校长和镇江实验高中的马晓群校长也都分别结合本校实际,向新基地学校代表们生动地展示了高中基地学校科研联盟的现状、特点和魅力。
13:
3014:
00,与会代表主要讨论了江苏省教科院普通高中基地学校权责说明和2021年全年活动计划两份文件草案。
两份草案中明确提出了省教科院和科研联盟学校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有关责任,为基地学校科研联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规范性引领和制度性保障;2021年普通高中基地学校教科研活动计划,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任务、工作模式与内容等几方面对普通高中基地科研联盟共同体的性质、目标和工作要点作了总体说明,并且列出了全年活动的计划表,供参会代表讨论。
短短半小时,参会代表认真研读了两份文件,纷纷表示赞同草案提出的双方权责义务等规定,并对全年活动计划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经过交流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充分肯定了省教科院组织的高中学校教科研协作平台的价值和意义,期待着在科研联盟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4:
0015:
30,会议进入第二个议程,主要讨论2021年下半年省教科院高中基地学校综合活动议程。
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承办,活动主题为:
实现学科能力生根的学习过程优化。
此环节中最主要的议题是对活动主题及分论坛主题作进一步阐释和分解。
首先发言的是姜堰二中的陈余根校长。
他认为,学习过程优化,要厘清一系列概念:
什么是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科范围、学科文化?
其中尤其重要地是弄清什么叫生根?
他认为学科能力生根的内涵,实质上就是能力迁移。
在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
学科能力发展是否一定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哪?
能否从学生的学习的视角深入地探讨学科能力的生根?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其拓展的空间尺度有多大?
学科能力生根的路径在哪里?
他的一系列发问,引起了大家的深度思考。
镇江实验高中的马晓群校长认为,能力是要素,生根就是内化,其实是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教学。
镇江实高会在2021年深入地研讨这一主题。
丹阳六中提出:
学科能力与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仔细分析学习过程各环节,采取各种手段优化学习过程得以促进学科能力的提高。
研究这一问题,需要思考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同学科能力的表现,学科能力组成的要素,学科能力与高考能力之间的关系。
2、分析不同学科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3、学习过程的内涵及其基本环节。
4、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时,教师何为。
5、学生自身如何优化学习过程。
江宁高中就实现学科能力生根的学习过程优化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他们认为:
学科能力研究,主要阵地在课堂,实现学科能力生根和学习过程优化首先需要思考:
什么是学科能力?
什么是生根?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能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探讨。
他们认为学科能力包括:
学习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迁移能力。
要促使学科能力生根,需要创设一定的路径,抓好主阵地课堂,通过问题、参与、体验,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
学科能力培养要关注生活化、发展性的校本课程的构建,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培养路径。
最后,江阴高中在总结和提炼参与海峡两岸能力生根合作计划这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学科能力主要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品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科能力最基本方式。
学科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优化,达到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目的。
最后,省教科院徐兆兰教授从主题的核心概念入手,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主题理解的思想过程,提炼了八个分论题:
学科能力生根的内涵及其教学诉求;学科能力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学科能力生根的课程资源开发;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的策略;学习过程优化的条件与表征;能力为本的.学习过程优化路径;基于学习过程优化的学科能力发展;不同学科能力评价的指标及方法。
同时提出了两点建议和一点要求:
1、建议该主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从价值论和实践论入手;
2、建议主题研究的方法可参照过程哲学和结构主义的思想与方法。
要求各校组织师生从不同维度深入研究这一主题,以校为单位组织专题论文评审,并于2021年8月30日前提交1015篇专题论文参与教科院论文评选活动。
新增基地学校的校长们也积极地介入了主题的研讨中。
常州一中李万龙校长认为:
原主题虽与课程教学脱节,但是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值得肯定,具有研究价值。
徐州高级中学秦晓华校长的见解引人深思。
他认为该主题要强调通过学习过程的优化来提升学科能力,但学科能力不等于应试能力,学科能力又小于学科素养。
若要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得法,课外得益的问题,建议在主题的确定上,深化对学科能力的理解,可以拓宽视野,不如直接将学科素养作为研究主题,同时深入研究评价的问题,这样可能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南京九中张恒利校长认为:
我们要抓住最核心的能力,不要只从应对高考的角度思考学生提升的要素,而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挖掘、思考学生的提升要素更适切。
其他学校的参会代表们也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