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1042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docx

总结如何写提纲及修改文稿

总结如何写提纲与修改文稿

1、提纲的拟制

拟制提纲的意义

总结的主旨确定了,材料齐备了,是否就可以动笔写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此时还不能急于动笔,需要将思路捋清晰,然后将理清的思路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提纲。

文章的结构是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以及思想脉络紧密相连的。

结构的实质就是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思想脉络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

文章的结构,总是沿着思路展开主旨、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

思路是结构的内核和基础,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

有了结构,思路就可以物化了。

文章的结构提纲,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思路反映出来。

文章的结构是否严谨流畅,取决于思路是否周密严谨。

有的文章结构杂乱无章,主要原因就是思路不清。

因此,凡是有经验的作者,无不深谙提纲的重要作用,无不十分重视提纲的拟制,有所谓“七分想三分写”之说。

叶圣陶老先生有言: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语文教学二十韵》)张志公先生讲得更是透彻:

“思路,这是关乎文章结构最根本的东西。

”(《怎样锻炼思路》)可见,把思路理清、理顺,对于完整、严谨、清晰地组织结构,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的作者并不以为然,认为拟提纲是“磨刀误了砍柴工”。

拿起笔就写,信马由缰,边写边改,边改边写。

结果不是杂乱无章,“缺胳膊少腿”,就是叠床架屋,十有八九写不出好文章。

当然,也不是写所有的文章都需要拟制提纲,写个百八十字的短文就可以不拟提纲,有的也可以“打腹稿”。

很多领导者善于即席讲话,比对着稿子讲得还精彩,就是善于“打腹稿”。

但是,比较规范的、篇幅比较长的总结,特别是需要几个人合写的材料,则是必须拟制提纲的。

我们还是以搞建筑为例吧。

大家知道,盖房子需要画图纸。

盖个简单的房子,画个草图就可以进行施工了。

但是要盖大楼,则是必须要画图的。

不仅要画总体效果图,还要画结构图、施工图;不仅要画图,还要有人审图;审图合格了,才可以进入施工阶段。

拟制总结提纲也是这样。

要先拟制提纲,然后对提纲进行反复审视修改,作者自己认为合格了,还需要报请相关人员进行审察,特别重要的材料还要领导班子“会审”,领导同意了,才能开始写作。

拟制提纲的过程,也是作者不断理清思路的过程。

提纲拟好了,文思敏捷,文气才能顺畅,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完成的作品才能是合格品、优质品。

否则,写写想想,十步九回头,是写不出高品质的东西来的。

提纲的内容

总结的提纲应该按照怎样写、写什么的思路来拟制。

主要考虑内容包括总结的标题、主旨、层次与段落的安排、各部分的观点与主要材料、关键或重点部分的内容以及开头、结尾和过渡、照应的方式,主题句、主题词、关键词等。

拟制提纲的方法可分为条文式和图表式。

条文式是按照文章层次结构的基本框架依次将提纲内容列出来;图表式则是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显示总结的总体框架模式,系统、直观地反映作者的思路走向和各层次与段落的关系。

至于提纲内容的粗细,取决于总结的规范程度、重要程度以及作者思路的清晰程度。

通常是篇幅短、思路清的总结提纲可粗些;反之应尽可能详细一些。

特别是几个人分工起草的总结,更应该详细周密,以求体例与风格的一致。

以某学院2008年的工作总结提纲为例:

导语部分:

2008年工作的总体评价:

繁忙之年、辛苦之年、收获之年。

一、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1.评估的三个特点,评估的总体评价;

2.评估的物质成果,强化了基础建设,深化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素质;

3.评估的精神成果,概括评估的四种精神。

二、为区域经济服务迈上新台阶

1.服务意识更加强烈,行动更加自觉;

2.专业建设进一步适应需求;

3.上门服务有了新举措。

三、校企结合携手育人凸显新特色

1.坚持校企合作的三原则;

2.八点主要作法;

3.实践教学的新成果,总体成果,具体事例。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

1.充实数量,改善结构;

2.加大培养力度,提纲科研能力;

3.典型带动,促进了师德建设。

五、学生工作开创新局面

1.大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3.大力推进“树德树人”工程;

4.大力提倡人文关怀;

5.大力抓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六、和谐校园建设呈现新面貌

1.坚持民主治校;

2.用制度保证和谐;

3.将发展成果惠及师生。

拟写总结提纲,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1)要从大处着眼,注重文章整体格局。

先全局后局部,谋篇在先,考虑层次段落,具体内容在后。

(2)提纲的语言应力求概括凝练,有较大容量。

(3)反复修改,逐步扩充容量,使之渐趋成熟、详尽,为起草打下良好基础。

(4)及时记录构思成果,否则有些思维火花会转瞬即逝。

2、文稿的修改

“编筐蜗篓,全在收口。

”修改是总结写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文稿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写作初稿完成后,还只是“毛坯”,要把它变成“成品”“精品”,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对初稿进行修改,可以消除纰缪瑕疵,使之臻于完善,定稿制发,一次写作过程方可结束。

修改是一种行为过程。

狭义的修改是指草稿完成之后,对其进行修正、调整、加工、润饰的过程。

广义的修改,贯穿于总结写作的全过程,从主旨的形成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组织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也就是说,从初稿到最后定稿,都存在着修改的因素。

这里主要讲广义的修改。

修改的必要性

修改是对写作的初级产品——草稿进行深加工,使其最后定稿的过程。

修改的主要方式是增补、删削、调整、润色。

修改是保证文章质量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不厌改”“十分文章七分改”,这些经验之谈,极深刻地说明了修改的必须和重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文章修改的优良传统。

孔夫子在《论语》中就说过,“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草拟一个公文要经过四道程序,其中三道是修改程序,可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也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严肃的作家是轻视并惮于修改自己的作品的;没有哪一部杰出的作品是没有经过认真推敲和反复修改的。

首先,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客观事物常常错综复杂、千姿百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要经历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因而写文章便常常不能一挥而就,一稿即成。

许多作者在写作中一边写一边会发现问题,初稿形成之后仍有“意不称物”之感,这就说明人们对事物很难一次认识到位,作者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为了对事物认识得更深刻,反映得更准确,不能将初稿当定稿,应对其重新审视,进行修改。

其次,文章的各个要素常常达不到设计要求,总体质量也与设计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材料的取舍、使用方面存在误差,层次段落不尽恰当,内容偏离主旨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增、删、改、调来解决。

对于表述的粗疏简陋、语言的贫乏苍白、“言不尽意”等毛病,则要集中润饰而使之优化至美,变璞为玉。

修改可以缩短甚而消除构思与表达之间的距离,使“意”与“文”更贴切。

除此,修改还是提高作者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通过修改,能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一步领悟写作的“门道”,以利今后扬长避短,更好进步。

作者只要认真修改,肯定会有收获。

可以说,每一次修改既是一次写作活动的终结,又为下一次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定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正如古人所言,“文字频改,功夫自出。

修改的内容

要想将文章修改好,须知问题之所在;善识瑕疵,是作者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清人刘熙载在《文概》中云:

“文有七戒,曰:

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

”这“七戒”归纳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个要素。

总结的修改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把好关,重点是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斟酌主旨

主旨是衡量总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修改应先从主旨入手,即对偏颇的给予纠正,对肤浅的加以深化,对模糊不清的使之鲜明,对分散杂乱的令其集中突出。

具体说,一看主旨的确立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二看主旨是否起到统帅全篇的作用,其他要素是否围绕主旨“各司其职”;三看主旨意义的表达是否集中深刻,是否出现主题混杂、主题多元、空洞平泛的现象;四看主旨是否明确,目的、任务、要求、措施、态度是否清晰,是否准确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增删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支撑主旨的决定性因素。

对材料的增删,主要是把握好四点:

一是看材料是否准确体现了主旨和观点,如果不能体现,或者联系不紧密,即使再生动的材料也要删掉;二是看材料是否真实,要认真核对材料的出处,仔细辨析材料的真伪;三是看材料是否典型,所选用的材料应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空洞平淡;四是看材料是否丰满厚重,材料应能充分体现观点,使观点有充分的说服力。

总之,增删材料应做到:

繁杂的予以删减,单薄的加以充实,失实的坚决更改,不典型的立即换掉,不要手下留情。

还应该指出的是,修改材料的关键是要善于删节。

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

”我国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

“善改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舍者。

”(清·魏际瑞《伯子论文》)可见,增删材料的重点在删。

要通过舍弃不需要、不实际、不真实、不典型的东西,使文章更加精粹、更加完美,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境地。

(三)调整结构

总结的主旨、材料依附于结构而得以体现,结构若不合理,就无法将它们很好地体现出来。

修改时务必把审查结构作为一个重点,要看开篇是否简明扼要、开宗明义;结尾是否干净利索、蕴涵丰富;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匀称得体;全文是否前后呼应,自然流畅。

还有,剪裁是否得当,前后是否贯通,详略是否适宜,转接照应是否缜密等。

一旦发现各要素之间衔接、过渡不自然,安排不妥帖,就应做大的调整,必要时,需伤筋动骨、重砌炉灶。

应该指出,总结结构中最容易出现,也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混杂,层次不清,或者是不同的层次之间内容相互交叉,甚至相互包容;或者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事情掰成几瓣写,小题大作,分散零碎。

如,某县人民政府《关于今年备春耕工作的总结》一文,第一部分的立题是“今年备春耕生产形势”,第二部分的立题是“备春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存在着结构混杂的问题,因为生产形势既包括成绩,也应包括存在的问题,相互之间是包容关系。

对类似结构混杂的问题,修改的办法是“合并同类项”,把“萝卜白菜”分别放到各自的“筐”里,使每个层次都成为一个独立的意义单元,并具有逻辑上的排他性。

(四)推敲词句

检点文章的毛病,最后应注意的就是词语的运用了。

明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辩序说》中云:

“语欲妥帖,故字必推敲。

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语之类,并弃其余。

”由于只言片语不当而使文章受损,这是常见的事。

所以从古至今,大凡学者必讲究词语的推敲、锤炼,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之说。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是修改而来的,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便是著名一例。

写作总结时也应有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发现词句不妥,即要斟酌推敲,修改润饰,使之准确妥帖,无他字可易。

如前所述,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是要对,第二是要好。

推敲词语也是这样,首先要正字正句,消灭错别字,改正病句,不出现违反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的词和字;其次,加补或删减字句,以使语意更加明晰,文字更加简洁,表达意图更加明确。

第三,润饰字句,对初稿中词句的意义、风格、情味、句式乃至音韵等逐一推敲,对不贴切、不生动、不恰当的词句进行修饰加工,使之更富于生命的张力与活力。

第四,如果在应用文中使用了图表,还要检查这些图表制作得是否规范,有无必要引用。

(五)不可忽视数字与标点符号的修改

数字本属于事实材料的内容,但为了引起重视,这里要突出强调一下。

数字是总结中对表达观点最具有支撑力的元素,也是很容易在修改中被忽略、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

在修改中,作者除了要认真核对数字的出处,避免出现虚假数字和数字打架的情况外,还应检查以下因素:

该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表示的,是否写反了,是否出现杂糅现象;数量词的表述是否正确;数字和年份的运用是否规范;是否把“增加到”与“增加了”、“倍数”与“翻番”、“百分数”与“百分比”、“平均增长”与“递增”等对数量增减的表示混为一谈。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辅助文字的语言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总结中错用了标点符号,不仅会给阅读者的阅读带来困难,也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影响文章的使用功能。

使用标点符号常出现的错误有三种情况:

一是“一逗到底”,分不清语意上的层次,给人一片混沌感;二是逗号和顿号混用,该用逗号时用了顿号,而该用顿号时却用了逗号;三是分号使用不当,不是用于句中,表示多重复句内部各并列分句或其他成分之间的停顿,而是用于句尾。

修改的方法

修改之于提高文章质量固然重要,但修改的前提是能够发现问题,找出瑕疵,这就有一个修改的方法问题。

方法就是路径,方法对了头,才能更好地实现修改的目的。

积许多作者修改文章之经验,大体有以下四种可资借鉴的修改方法。

(一)冷却法

若非急稿,不必初稿一成就匆匆进行修改。

因为,“趁热打铁”虽然成文迅速,但往往此时作者的思维认识未能脱离原来的思路,难以发现大问题,故应暂且放下,从容图之。

等作者头脑冷静下来重新修改时,就会突破固有的框子,从“当局者迷”转向“旁观者清”,极易发现不足之处。

在这一点上,清代戏曲家李渔、俄国作家果戈理、我国现代作家浩然等都有深刻的体会。

(二)诵读法

古人作诗为文是很讲究诵读的,抑扬顿挫、长叹浅吟,是很有韵味的。

诵读不仅可以加深人们的记忆,也很容易从中发现瑕疵。

叶圣陶先生认为“声入心通”,是很有道理的。

一篇总结写好后,作者不妨大声诵读几遍,大凡搭配不当、衔接不畅、语意不顺、文气不通、句式不齐的,读起来就会感到语塞,再仔细斟酌,便很容易发现问题。

可见,古人的读书经验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三)求助法

一般情况下,文稿完成后都由作者自己进行修改,但也不排斥向他人征询意见或请教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总结的写作中。

有些总结本身可能就是集体写作的产物,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但还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层次上去征求意见。

应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征求意见稿等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重要的文稿,可能要几番征求意见,几番进行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这种凝众人之智、采群贤之长所形成的文章,必定会成为精品。

(四)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知长短。

总结年年写、经常写,作者在写完初稿后,可将以往的这类文稿找出来(或他人写的)进行对照比较,就较容易发现文稿中的问题。

作者可以从这些参照的文稿中得到启发,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吸取有益的东西,完善自己的思路,把文稿修改好。

修改的原则与要求

(一)要从大局出发,从大处着眼

写文章是有章法的,修改文章同样也有章法,这个章法就是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主题是它的统帅、灵魂,而布局、技法、材料、语言等,都是从属的、局部的东西。

因此,修改时,首先要看主旨的表达,看谋篇布局,先通篇考虑,然后才看材料和语言的运用,而不能本末倒置,“只见树木,不见泰山”。

那种边写边改,边看边改,一步一回头的作法,实践证明是不成功、不可取的。

(二)修改的目标是追求精确的“分寸感”

托尔斯泰多次讲过,“艺术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分寸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体味的。

非但是艺术,任何文章都应该始终把握这种表述的“分寸感”,求得“物”—“意”—“言”之间的和谐与融通。

内容的修改,是为了“意”能“称物”;而语言的修改,是为了“文”能“逮意”。

“称”和“逮”的学问正在于“分寸”之间,而这种“分寸”正是准确体现行文意图的需要。

我们讲“推敲”,讲“锤炼”,其实就是在追求这种表述上的精确的“分寸感”,使文章精益求精。

(三)修改的关键是勇于“割爱”

作者是否善于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其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初学写作的人,初稿完成后,往往会自我欣赏,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如果别人对其文章进行了修改,往往会感到很不舒服,很难受。

等到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成熟了,这种自我满足、自我欣赏就会变成自我挑剔、自我否定,这正是一个跨越、一个标志。

其实,修改是一种扬弃、一种“美容”,也是作者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对读者负责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不会至臻至美。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品牌,就是作者形象的物化形式,作者只有对每一篇文章都精益求精,才能树立起认真负责的良好形象,也才能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