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986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docx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共11页文档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一般来说,地基产生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本身影响不大,可以预留沉降标高加以解决。

但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应当引起注意,当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承受的限度时,即产生开裂破坏,严重倾斜,影响建筑使用,危及安全。

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

①上部荷载突变,高低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

②地基土的压缩性质相差悬殊,土层水平方向软硬突变处产生不均匀沉降;

③地基土压缩层相差悬殊,软弱土层厚度变化大(动画8.6.1)。

防止和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常用的方法有

①对地基某一深度内或局部进行人工处理;

②采用桩基或其它深基础方案;

③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采取某些工程措施。

a.建筑措施

建筑物的体型系指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形状而言。

要求:

①平面形状简单,如用“一”字形建筑物;

②立面上建筑物紧接高差不超过一层;

③控制长高比在2.5~3.0以内;

④内外纵墙避免中断、转折,缩小横墙间距,以增强整体刚度。

设置沉降缝宜设沉降缝的部位:

①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折部位;

②建筑物高度或荷载突变处;

③建筑物结构类型不同处;

④长高比过大的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⑤地基土软硬交界处;

⑥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

⑦局部地下室的边缘;

⑧分期建造房屋的分界面。

一般沉降缝宽度:

二、三层房屋为5~8cm,四、五层房屋为8~12cm,六层以上不小于12cm。

沉降缝的构造如图8.6.1所示。

控制相邻建筑物的间距(查表8.6.1)

表8.6.1软弱地基相邻建筑的间隔距离(m)

影响建筑物的预估平均沉降量(cm)

 

被影响建筑物的长高比

2.0≤l/Hf〈3.0

3.0≤l/Hf〈5.0

7—15

2—3

3—6

16—25

3—6

6—9

26—40

6—9

9—12

〉40

9—12

≥12

注:

1.表中l为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Hf为自基础底面起算的房屋高度,m。

2.当被影响建筑物的长高比为1.5

调整建筑物某些标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根据预估沉降量,适当提高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

②建筑物各部分(或设备之间)有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提高;

③在建筑物与设备间应留有足够的净空;

④当管道穿过建筑物时,应预留足够尺寸的孔洞或采用柔性管道接头。

b.结构措施

1.减轻建筑物自重。

建筑物的自重在基底压力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工业建筑中约占50%,民用建筑中可高达60%~70%,因而减少沉降量常可以从减轻建筑物自重着手:

①采用轻型材料;

②选用轻型结构;

③减轻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重量。

2.设置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减小或调整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

4.设置连系梁(图8.6.2)。

5.采用联合基础或连续基础。

6.使用能适当不均匀沉降的结构

c.施工措施

1.保持原状结构,细的粘性土如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在开挖基槽时,暂不挖到基底标高,保留20cm左右的原土,等基础施工时在挖除,如基槽底已扰动,可先铺一层中粗砂,再铺碎砖、片石块不进行处理。

2.适当安排施工顺序,先盖重的、高的部分、后盖轻的、低的部分;先主体建筑,后附属建筑等。

图8.6.2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基软弱,土层薄厚变化大,或在水平方向软硬不一,或建筑物荷载相差悬殊等原因,使地基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墙体、楼地面开裂的事故屡见不鲜。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危害,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消除或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途径通常有:

(1)采用桩基础或其它深基础;

(2)进行地基处理;(3)根据第4章介绍的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采取建筑、结构与施工措施。

有时

(2)、(3)可以同时采用。

本节主要第(3)方面的内容。

3.6.1建筑措施

1.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

建筑物体型包括其平面与立面形状及尺度。

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如“L”、“┳”、“━”、“F”、“工”字形等,在纵横单元交接处的基础密集,地基中附加应力相互重叠,导致该部分的沉降往往大于其他部位。

尤其当一些支生的“翼缘”尺度大时,建筑物整体性差,很容易因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墙体的开裂。

当建筑物的高低或荷载差异大时,也必然会加大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因此,在具备发生较大不均匀沉降条件时,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

图3-28建筑物之间设置的连接体

当需要将建筑物设计成体型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立面形状、荷载差异等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刚度较好的独立单元;或者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两者之间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联接体或简支、悬挑结构相联接,如图3-28所示。

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

当建筑物的长度与高度之比越大,整体刚度越差,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弱,容易导致建筑物的开裂。

相反,长高比小的建筑物,刚度大,调整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强。

根据工程经验,对于砌体承重的房屋,当予估沉降量大于120mm时,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宜小于等于2.5,当长高比控制在2.5~3.0范围内时,宜做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强基础刚度和强度;当予估沉降量小于或等于120mm时,长高比可不受限制。

图3-29沉降缝构造示意图

合理布置纵横墙,使内外墙贯通,减少墙体转折和中断的情况,是增强建筑物刚度的重要措施。

另外,门窗洞口或管道洞口如开设过大,就会削弱墙体刚度,可在洞口周圈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予以加强。

3.设置沉降缝

用沉降缝将建筑物由基础到屋顶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使分割成的每单元体型简单,长高比减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裂能力。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处;

(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处;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两侧的地基基础设计和处理是一个难点。

如地基土的压缩性明显不同或土层变化处,单纯设缝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往往结合地基处理进行设缝。

缝两侧基础常通过改变基础类型、交错布置或采取基础后退悬挑作法进行处理(图3-29)。

另外,为避免沉降缝两侧单元相向倾斜挤压,要求沉降缝有足够的宽度,可按表3-17确定。

建筑物沉降缝宽度表3-17

建筑物层数

沉降缝宽度(mm)

2~3

50~80

4~5

80~120

5层以上

≥120

4.控制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

由于地基中附加应力的扩散作用,使距离近的相邻建筑物间的沉降相互影响。

一般既有建筑物受相邻新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对于同时建造的建筑物,则轻(低)建筑物受影响较重(高)的建筑物严重。

为避免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或裂缝,应控制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距离,见表3-18。

对相邻高耸结构或对倾斜要求严格的构筑物外墙间隔距离,应根据倾斜允许值确定。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净距表3-18

被影响建筑物的长高比

影响建筑物的预估平均沉降量s(mm)

70~150

2~3

3~6

160~250

3~6

6~9

260~400

6~9

9~12

>400

9~12

≥12

注:

1.表中L为建筑物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Hf为自基础底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2.当被影响建筑的长高比为1.5<L/Hf<2.0时,其间隔净距离可适当缩小。

.5.调整建筑物的标高

建筑物的沉降过大时,将会引起管道破损、雨水倒漏、设备运行受阻等情况,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

(1)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适当提高;建筑物各部分或设备之间有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的标高予以提高。

(2)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净空。

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足够尺寸的孔洞,或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等。

3.6.2结构措施

1.减轻建筑物自重

通常建筑物自重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很大,民用建筑约占60%~70%,工业建筑约占40%~50%,为减轻建筑物自重,达到减小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在软弱地基上可采用下列一些措施。

(1)减少墙体重量。

大力发展和应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严格控制使用自重大,又耗农田的粘土砖,已是形势所迫。

(2)选用轻型结构。

如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轻型空间结构等,屋面板可采用具有防水、隔热保温一体的轻质复合板。

(3)减少基础和回填土的重量。

如采用补偿性基础、可浅埋的配筋扩展基础,以及架空地板减少室内回填土厚度,都是有效措施。

2.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如前所述,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房屋,可采取控制长高比以及合理布置纵横墙的措施,除此之外,还可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圈梁

当墙体挠曲时,布置在墙体中的圈梁犹如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受拉钢筋,它主要承受拉应力,可有效地防止砌体的开裂。

圈梁截面、配筋以及平面布置等,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

对于多层房屋的基础和顶层宜各设一道,其他可隔层设置;当地基软弱,或建筑体型较复杂,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层层设置。

对于单层工业厂房、仓库可结合基础梁、联系梁、过梁等酌情设置。

(2)加强基础刚度

对于建筑体形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采用加强基础整体刚度的方法,如采用箱基、桩基、厚度较大的筏基等,以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

(1)设置地下室。

采用补偿性基础设计方法,以挖除的土重抵消部分甚至全部的建筑物重量,达到减小沉降的目的。

(2)调整基底尺寸。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出基础底面尺寸之后,应用沉降理论和必要的计算,并结合设计经验,调整基底尺寸,以控制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

4.选用非敏感性结构

排架结构或三铰拱等结构,地基发生一定的不均匀沉降时,不会引起很大的附加应力,因此可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对于单层工业厂房、仓库和某些公共建筑,在情况许可时,可以选用对地基沉降不敏感的结构。

3.6.3施工措施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注意某些施工方法,可减小或调整部分不均匀沉降。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当建筑物各部分高度或荷载差异大时,应按先高后低,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施工;并注意高低部分相连接的合适时间,一般可根据沉降观测资料确定。

例如,北京五星级长城饭店,塔楼客房为18层,中心阁楼22层,采用两层箱形基础;共享大厅为7层,采用独立柱基。

其施工顺序为:

先盖高重的客房主楼与阁楼,使地基沉降大部分已产生;后盖轻低的大厅,有效地缩小了两者沉降差。

(2)注意施工方法:

对于高灵敏度的软粘土,基槽开挖施工中,需注意保护持力层不被扰动,通常可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cm厚的原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予以挖除,可避免基底超挖现象,扰动土的原状结构。

如发现坑底软土被扰动,可仔细挖除扰动部分,用砂、碎石压实处理。

另外需注意控制加荷速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