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0791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docx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

  大家都知道“自古才子多风流”,在很多的文人身上有很多的故事。

下面是整理的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篇,欢迎参考。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1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

  “你要保重身体呀!

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

  “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2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

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

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

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

  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

  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

  “凤凰鸟是什么样的?

”父亲告诉他:

  “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

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

这种鸟不与其它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

”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

  “有志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

”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

  “对,对。

  “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

”杜甫说。

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

  “好,念出来我听听。

”于是杜甫吟诵起来。

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后抒发怀抱:

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

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

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

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

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

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

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动乱,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古代文人励志故事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

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

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

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

  “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

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

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

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

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

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

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