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402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docx

专题07课外古诗词诵读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练练习解析版

专题07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基础练习

1.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

(《龟虽寿》)

(3)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

(《赠从弟》(其二))

(4)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__。

(《梁甫行》)

(5)《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同时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后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梁甫行》一诗中突出天下环境不一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凄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馨香盈怀袖。

(2)腾蛇乘雾。

(3)瑟瑟谷中风。

(4)寄身于草野。

(5)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8)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馨、腾、瑟、腾、骥、暮、罹、殊、翔。

2.选择题

(1)下列对《梁甫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生活很幸福。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两句写了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A

【解析】A.错误,应是: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故选A。

(2)下列对《龟虽寿》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表明诗人要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案】B

【解析】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全诗的核心,表明诗人要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虚度一生。

故选B。

(3)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在写景上层层推进。

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B.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

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C.这首诗以乐景写乐情。

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D.这首诗的尾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

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答案】C

【解析】C.错误,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故选C。

(4)下列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答案】C

【解析】C.错误,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故选C。

 

二、提升练习

(一)课内阅读一

阅读《庭中有奇树》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在古代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夫妻间的相思之情的,①要么是远行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②要么是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奔波在外的丈夫。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该诗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处关于主人公动作细节的描写,请指出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其内涵。

3.“馨香盈怀袖”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

为什么?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

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主人公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看到了绿叶繁花,不禁吃惊日子过得好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是那样美丽、芬芳,无奈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

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在五、六句的基础上,七、八句转人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句中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E.整首诗围绕着“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答案】

1.②

2.攀条折其荣。

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丈夫,因为这枝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3.“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4.AC

【解析】

1.可以结合全诗,抓住诗中的细节,如“庭中有奇树”表明这是写家中的景物,“攀条折其荣”一句写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符合女性行为特征。

所以本诗属于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奔波在外的丈夫。

2.答题时,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动作细节”,根据诗中所写主人公的动作去寻找细节,就不难得出答案是“攀条折其荣”一句,意为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

联系下句可知,之所以摘下花朵,是想要寄给自己的爱人,好寄托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

3.“馨香盈怀袖”一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

其中的“盈”字,暗示着:

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

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

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她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从而传达出自己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4.B.“不经意间”有误。

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

D.并无责备之意,应是自我安慰;

E.主题并非“将以遗所思”,应为“但感别经时”;

故选AC。

(二)课内阅读二

(2020·福建)阅读曹操《龟虽寿》,完成下面小题。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告诉我们与神龟的长寿、腾蛇的通灵相比,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B.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即使年迈,仍有“志在千里”的雄心。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诗人强调寿命长短,并不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

D.这是一首抒怀咏志诗,书写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呢?

【答案】

1.A

2.诗人认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解析】

1.A.理解有误,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故选A。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诗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两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三)课内阅读三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前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意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对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堂弟寄寓的无限期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

示例:

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虬枝,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尽管寒风非常的凶猛,可是那些松柏依然不畏强暴,刚劲挺拔。

2.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全诗都在写“松”,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的“本性”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它不仅指“松”,更指具有“松”之“本性”的人,即坚强不屈的人。

根据诗歌的题目可知,此诗是在勉励丛弟做一个像松一样的坚强不屈的人。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挺立风中的松柏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松柏为喻劝勉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四)课内阅读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孤兔翔我宇。

1.诗中通过对“草野、柴门、狐兔”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海人民的_______________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________,以及对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期盼。

2.请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柴门何萧条,狐兔用我宇”加以赏析。

【答案】

1.艰难困苦深切同情(意近即可)

2.示例一:

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冷清的画面:

柴门简陋残破、荒凉凄清,在海风中摇荡不止,狐狸、兔子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

示例二:

诗句中描写狐狸、兔子在荒芜的家园自由出没,从侧面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恶劣,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示例三:

这两句诗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感慨,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慨。

【解析】

1.结合写作背景看,《梁甫行》是诗人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寄身于草野”和“柴门何萧条”的描写,展现了海边贫民居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屋中,荒凉凄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和“孤兔翔我宇”表现边海贫民生活在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

全诗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意在表达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期盼。

2.内容方面,“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意思是: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描绘出了一幅柴门简陋残破、荒凉凄清,狐狸、兔子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的凄清的画面。

写法方面,一是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寄身于草野”和“柴门何萧条”的描写,展现了海边贫民居住环境的简陋破旧和荒凉凄清。

二是通过柴门的简陋、狐兔在房屋周围到处窜来窜去的景象,侧面烘托了边海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困苦生活;

情感方面,作者描绘的边海贫民的生活场景,意在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感慨,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慨。

 

(五)对比阅读一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甲诗中“”一词可以预见花即将盛放。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之景,但所表达情感却大不相同,请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渐欲

2.甲诗写了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和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诗写春天女子折树枝上最美的花朵,想给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表现了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

1.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意,“乱花渐欲迷人眼,”意思是: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渐欲”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可以预见花即将盛放。

2.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要从这几方面思考:

题目、作者、写作背景、意象、典故,关键词句、表达方式和技巧能等。

【甲】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乙】诗中,诗人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

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六)对比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①时。

腾蛇②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③,志在千里。

烈士④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⑤,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⑥。

(注释)①竟:

终了。

②腾蛇:

传说中能乘云雾升天的龙。

③骥:

千里马;枥:

马槽。

④烈士:

有远大抱负的男子。

⑤盈缩之期:

指人的寿命长短。

⑥永年:

指长寿。

1.课文内容及常识填空。

本诗和《观沧海》都选自曹操的组诗《_____________》,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相通之处,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龟虽寿》的特点是___________,《观沧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在语言风格上,本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图片中的历史经典故事与曹操无关的一项是()

A.煮酒论英雄B.赔了夫人又折兵C.割发代首D.割须断袍

3.《龟虽寿》和《观沧海》都是作者北征乌桓凯旋而归时所作,都表明了作者的志向。

两首诗中表明作者志向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结合所学,说说作者的志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龟虽寿》中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观沧海》中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向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本诗诗句演变而来的两个成语。

再列举两个与曹操经典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与本诗相关或已经在本大题中出现国的成语除外)

由本诗诗句演变而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只写两个)。

与曹操经典故事相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只写两个)。

【答案】

1.步出夏门行以景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慷慨悲壮。

2.B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对酒当歌、望梅止渴、赤壁鏖兵、横槊赋诗、绝妙好辞、分香卖履……

【解析】

1.本诗和《观沧海》都选自曹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本诗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而《观沧海》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从风格上来讲本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语言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2.B项中“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的主人公是周瑜。

故选B。

3.《龟虽寿》中表现作者志向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

《观沧海》中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所以这些句子都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积极进取,渴望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从本诗中衍生出的成语有:

“老骥伏枥”比喻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壮心不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跟曹操的典故有关的成语有很多,例如:

坚壁清野、山不厌高、心怀叵测、情同骨肉等。

据此作答。

(七)、对比阅读三

(2021年湖南邵阳市九年级一模)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赠从弟(其二)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乙)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南轩,指当南的窗外。

[绘其物]甲诗中的松不畏严寒,不管风声有多猛烈,冰霜有多惨凄,松枝仍然刚劲,这更烘托了松刚劲坚韧的品质。

1.乙诗中的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其志)即诗以松柏为喻,赞颈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漏,她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孤傲潇洒、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

2.表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解析】

1.需从相关文字中找出依据。

“南轩有孤松”“潇洒终日夕”表现孤傲潇洒的形象;“柯叶自绵幂”“阴生古苔绿”表现了它枝叶繁茂、生机勃勃;“阴生古苔绿”表现它古朴高洁、郁郁苍苍。

综合答题即可。

2.诗言志,诗中的情感有的蕴含在描绘的景物中,有的直接抒发出来。

从“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知,作者用青松追求“数千尺”之高,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直上”直直而上,更是作者正直品格的写照。

综合分析即可。

(八)对比阅读四

(2021年福建)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乙)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以“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突出边海百姓生存环境的恶劣。

B.(乙)诗首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描绘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C.(甲)诗中的“象禽兽”痛斥边海民的原始和野蛮;(乙)诗中的“后庭花”,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D.(甲)诗表达了作者对边海人民贫苦生活的同情;(乙)诗作者指责不知亡国恨的醉生梦死统治者。

2.(甲)诗“何萧条”中的“何”与(乙)诗“犹唱”中的“犹”,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示例:

“何”和“犹”都是副词,“何”强调了门前的冷清,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犹”是“仍然,还”的意思,自然串联起上下诗句意思。

【解析】

1.C项中“痛斥边海民的原始和野蛮”判断错误;“象禽兽”是说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写出了边海民生活的穷困潦倒。

故错误。

故选C。

2.“何萧条”中的“何”,意思是“多么”,属于程度副词,强调了门前的萧瑟冷清,衬托出边海民生活环境的荒凉;“犹唱”中的“犹”,意思是“还,仍然”,隐隐有失望之意,自然串联上下文,表达了诗人的感叹与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