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65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docx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管道输送工艺设计

设计内容与要求

某油田计划铺设一条180公里、年输量为300万吨的热油管道,管线经过区域地势平坦.

设计要求:

1〕采用的输送方式;2〕管道规格;3〕泵站位置;

4〕选用泵机组的型号,包括泵运行的方式、原动机的种类和型号;

5〕至少采用两种设计方案,并进行经济比较;6〕计算最小输量.

设计

参数

地温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温℃

5

6

7

8

9

11

12

13

12

10

8

7

最大运行压力7.0MPa,末站剩余压头60m,局部摩阻为沿程摩阻的1.2%计,20℃相对密度0.867,50℃粘度9.6mPa.s.

粘温指数0.038.进站温度控制在39℃.土壤导热系数1.2W/〔m﹒℃〕,埋地深度1.6m.最高输送温度70℃,最低输送温度35℃.

1总论

1.1设计依据与原则

1.1.1设计依据

〔1〕国家的相关标准、行业的有关标准、规X;

〔2〕相似管道的设计经验;

〔3〕设计任务书.

1.1.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X.

〔2〕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水平、高效益,确保管道安全可靠,长期平稳运行.

〔3〕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合理布站,站线结合.站场的布置要与油区内各区块发展紧密结合.

〔4〕在保证管线通信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自控水平,实现主要安全性保护设施远程操作.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减少风险投资,力争节约基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2总体技术水平

〔1〕采用高压长距离全密闭输送工艺.

〔2〕采用原油变频调速工艺.

〔3〕输油管线采用先进的SCADA系统,使各站场主生产系统达到有人监护、自动控制的管理水平.既保证了正常工况时管道的平稳、高效运行,也保证了管道在异常工况时的超前保护,使故障损失降低到最小.

〔4〕采用电路传输容量大的光纤通信.给全线实现SCADA数据传输带来可靠的传输通道,给以后实现视频传输、工业控制与多功能信息处理提供了可能.

〔5〕在线路截断阀室设置电动紧急切断球阀,在SCADA中心控制室根据检漏分析的结果,确定管道泄漏位置,并可与时关闭相应泄漏段的电动紧急切断球阀.

〔6〕站场配套自成系统.

〔7〕采用固化时间短、防腐性能优异的环氧粉末作为管道外防腐层.

2输油工艺

2.1主要工艺参数

2.1.1设计输量

年输量为3000万吨

2.1.2其它有关基础数据

〔1>保温层<泡沫塑料>40mm;

〔2〕管道埋地深1.6m;

〔3〕管道埋深处平均地温:

=

〔4〕原油含水<0.5%;

〔5〕年输送天数:

350天.

2.2主要工艺技术

输油干线拟采用密闭输油方式.输油管道首站设置出站超高压保护装置,中间站设变频器控制各进干线的压力,确保输油干线长期安全、平稳运行.

3工程概况

某油田计划铺设一条180公里、年输量为300万吨的热油管道,管线经过区域地势平坦.

表3-1地温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温

5

6

7

8

9

11

12

13

12

10

8

7

4设计参数

4.1管道设计参数

最大运行压力7.5MPa,末站剩余压头60m,局部摩阻按1.2%,进站温度控制在39,最高输送温度70,最低输送温度35.

4.2原油物性

20相对密度0.867,50粘度9.6mPa.s,粘温指数0.038.

4.3其它参数

保温层采用黄夹克,厚度40mm,土壤导热系数1.2W/.

5工艺计算

5.1输量换算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

平均温度为:

〔5-1〕

式中——平均温度,

——加热站的起点、终点温度,.

由公式〔5-1〕得:

温度系数为:

〔5-2〕

式中——温度系数,;

——温度为20时的油品密度,.

由公式〔5-2〕得:

46.7时原油的密度为:

〔5-3〕

式中——温度为46.7时的油品密度,;

——温度系数,;

——温度为20时的油品密度,;

T——油品温度,.

由公式〔5-3〕得:

〔〕

体积流量为:

〔5-4〕

式中——体积流量,或;

——年输量,;

T——年输油时间,按350天算.

由公式〔5-4〕得:

5.2管径规格选择

5.2.1选择管径

取经济流速为V=2.0m/s,则管径为:

〔5-5〕

式中D——管道直径,m;

Q——体积流量,;

V——经济流速,.

由公式〔5-5〕得:

5.2.2选择管道壁厚

查规X,选规格为X60的管材,其最小屈服强度为415MPa,故其壁厚为:

〔5-6〕

式中——壁厚,;

P——设计压力〔取工作压力的1.15倍〕MPa;

D——管道外径,;;

——许用压力,MPa;=;

K——设计系数,取0.72;

——焊缝系数,取1

——钢管的最低屈服强度,X60钢取413MPa.

由公式〔5-6〕得:

查规X,选为方案一和为方案二的标准管道.

5.3热力计算

5.3.1计算K值

方案一:

的标准管道

管道中的实际流速为:

〔5-7〕

式中d——管道内径,m;

Q——体积流量,;

——实际流速,.

选取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查规X可知,第一层钢管壁的导热系数为,第二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查阅相关手册可知,保温材料厚度为40mm.而:

〔5-8〕

〔5-9〕

式中——单位长度的总传热系数,;

——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

——管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

——第i层的厚度,m;

——第i层〔结蜡层、钢管壁、防腐绝缘层等〕导热系数,

——管内径,;

——第i层的外径,m;

——第i层的内径,m;

——最外层的管外径,m;

——管径,m;若,取外径;若,D取算数平均值;若,D取内径.

由公式〔5-9〕得:

管道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为:

〔5-10〕

式中——土壤导热系数,;

——管中心埋深,m;

——最外层的管外径,m.

由公式〔5-10〕得:

在紊流情况下,对总传热系数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由公式〔5-8〕得:

管道总传热系数为:

〔5-11〕

式中K——管道总传热系数,;

——单位长度的总传热系数,;

——管道内径,m.

由公式〔5-11〕得:

方案二:

的标准管道

管道中的实际流速为:

式中d——管道内径,m;

Q——体积流量,;

——实际流速,.

选取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查规X可知,第一层钢管壁的导热系数为,第二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查阅相关手册可知,保温材料厚度为40mm.而:

〔5-8〕

〔5-9〕

式中——单位长度的总传热系数,;

——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

——管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

——第i层的厚度,m;

——第i层〔结蜡层、钢管壁、防腐绝缘层等〕导热系数,

——管内径,;

——第i层的外径,m;

——第i层的内径,m;

——最外层的管外径,m;

——管径,m;若,取外径;若,D取算数平均值;若,D取内径.

由公式〔5-9〕得:

管道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为:

〔5-10〕

式中——土壤导热系数,;

——管中心埋深,m;

——最外层的管外径,m.

由公式〔5-10〕得:

在紊流情况下,对总传热系数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由公式〔5-8〕得:

管道总传热系数为:

〔5-11〕

式中K——管道总传热系数,;

——单位长度的总传热系数,;

——管道内径,m.

由公式〔5-11〕得:

5.3.2计算站间距

时原油的相对密度为:

〔5-12〕

式中——15时原油的相对密度;

——温度系数,;

——温度为20时的油品密度,.

由公式〔5-12〕得:

原油的比热容为:

〔5-13〕

式中——15时原油的相对密度;

——比热容,;

T——原油温度,.

由公式〔5-13〕得:

C

质量流量为:

<5-14>

式中——原油质量流量,;

——年输量,;

t——年输油时间,按350天算.

由公式〔5-14〕得:

加热站间距为:

〔5-15〕

式中——原油质量流量,;

K——管道总传热系数,;

——管道内径,m;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加热站间距,

方案一:

的标准管道

由公式〔5-15〕得:

加热站数:

〔5-16〕

式中n——加热站数,个;

L——输油管道总长,m;

——加热站间距,m;

由公式〔5-16〕得:

热负荷:

〔5-17〕

式中q——加热站的热负荷,kJ/s;

——加热站的效率;

——原油质量流量,;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比热容,

由公式〔5-17〕得:

由于热站的热负荷较大,故需增加热站数,取n=2个.则热站间距为:

〔5-18〕

式中n——加热站数,个;

L——输油管道总长,m;

——加热站间距,m;

由公式〔5-18〕得:

计算出站温度

出站温度为:

〔5-19〕

式中——原油质量流量,;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比热容,

——加热站间距,m;

K——管道总传热系数,;

——管道内径,m.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由公式〔5-19〕得:

由公式〔5-17〕得热负荷为:

方案二:

的标准管道:

由公式〔5-15〕得:

加热站数:

〔5-16〕

式中n——加热站数,个;

L——输油管道总长,m;

——加热站间距,m;

由公式〔5-16〕得:

热负荷:

〔5-17〕

式中q——加热站的热负荷,kJ/s;

——加热站的效率;

——原油质量流量,;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比热容,

由公式〔5-17〕得:

由于热站的热负荷较大,故需增加热站数,取n=2个.则热站间距为:

〔5-18〕

式中n——加热站数,个;

L——输油管道总长,m;

——加热站间距,m;

由公式〔5-18〕得:

计算出站温度

出站温度为:

〔5-19〕

式中——原油质量流量,;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

——比热容,

——加热站间距,m;

K——管道总传热系数,;

——管道内径,m.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由公式〔5-19〕得:

由公式〔5-17〕得热负荷为:

5.4水力计算

5.4.1计算输油平均温度下的原油运动粘度

方案一:

的标准管道

由公式〔5-1〕得平均温度为:

由公式〔5-3〕得时原油的密度为:

〔〕

故平均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为:

〔5-20〕

式中——温度为平均温度、时油品的运动黏度,;

u——黏温指数,.

由公式〔5-20〕得:

方案二:

的标准管道

由公式〔5-1〕得平均温度为:

由公式〔5-3〕得时原油的密度为:

〔〕

故平均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为:

〔5-20〕

式中——温度为平均温度、时油品的运动黏度,;

u——黏温指数,.

由公式〔5-20〕得:

5.4.2判断流态

方案一:

的标准管道

雷诺数为: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