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语文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阅读,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龙的原始雏形
①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②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
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③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④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⑤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邀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
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⑥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
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
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⑦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
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
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⑧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
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⑨据研究,龙崇拜起源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
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
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
“图腾感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指母系氏族时期的人们不了解男欢女爱媾合生子的奥妙,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图腾”一词较早见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我的亲属”,强调“血缘关系”。
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物,大多数为动物。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
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便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估计是原龙形象的一种。
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的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
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
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在洪水泛滥时躲避灾难,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其传承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区别在于:
红山人仅仅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半坡人却希望拥有超自然力。
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
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文阅读,完成4~10题。
(总计40分)
(一)文言文:
(19分)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
父荣,隋监门将军。
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
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
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
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
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
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
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十住等颇忌艺。
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
“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
此岂存恤之意也?
”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
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
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
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
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
俄,拜左翊卫大将军。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
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
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
艺遂入据豳州。
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
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
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
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有伐辽器仗伐:
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
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
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预:
通“与”,参加。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
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
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
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
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5分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
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5分)
第Ⅱ卷
(二)诗歌:
(11分)
柳梢青·关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8.“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啥作用?
(5分)
9.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分)
(三)10、名句填空:
(10分)
A-------------,愚顽怕读文章。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C、----------------,行动处似弱柳拂风。
D、寒衣处处催刀尺,-------------------。
E、-----------------,此时无声胜有声。
F、庄生晓梦迷蝴蝶,-----------------。
G、文章合为时而著,------------------。
H、-------------,万夫莫开。
I、一去紫台连朔漠,----------------。
J、------------------,不及卢家有莫愁。
乙选考题
请在第11、12两道大题中任选定其中一个作答。
注意: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都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11、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
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梁在田野里飘香。
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
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
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
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
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
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
“要不,你把它推走?
”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
”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
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
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
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
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
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
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
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
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
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
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
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
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
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
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
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
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
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
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
B.“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动,后者暗示了“儿子”心理的变化。
C.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强化了主旨。
E.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备感自然和亲切,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
(2)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讲了三代人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
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结合小说,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12、
耄耋之年的黄永玉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
虽然今年已经87岁了,可是黄永玉有时像小孩,有时慈悲,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泪流满面,活得最像自己。
80岁过后的黄永玉曾说,除了画画和应付来客,他的工作就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颇为自信地说:
“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
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
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直到2008年,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
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
”永玉解释说,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回顾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难发现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对于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
黄永玉打趣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
从污泥里面长的。
什么是污泥呢?
就是土地渗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
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据黄永玉回忆,他小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他一淘气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高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到里面躲起。
“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过来了,水蛇什么,能够仔细地看到它了,于是发现荷花底下的那种变化,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一根一根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丰富多了,我开始画荷花。
”“我常想到的是外婆当年池塘里头给我的那种感觉。
”
目前,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
“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
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
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难怪老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不那么干巴巴的。
例如他写道:
“读得高兴,便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联想和看法,明知道这是很学究气的东西,没想到‘文化大革命’时很为它吃了些苦头。
”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一种读书习惯,还写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风趣又沉重。
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必会苦不堪言。
对此,黄永玉说出了他的体会,他不无幽默地说: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在另一处又说:
“我喜欢读书,遇到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便特别高兴……”正因为如此吧,他才博学多才,他才把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写出津津有味的东西供人阅读。
耄耋之年的黄老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就好。
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义。
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
有个美国学者说过,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轻人伸过去说。
‘请施舍几年时间给我吧’,可是这是异想天开”。
在黄永玉看来,人到八十,不绝望,感觉生活有意思就很满足了。
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很累,“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写‘太累了’三个字。
或者写上‘爱,怜悯,感恩’。
爱就是博爱,爱自己爱众生;怜悯就是要保持一颗怜悯之心,连虐待人的人都要怜悯他,尽管他无知、残暴;而感恩不是感一个人的恩,而是鼓励一切人帮助人的美德”。
⑴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⑵请简要概括黄永玉的形象特征。
(6分)
⑶有人认为本文对于黄永玉的话引用过多,冲淡了作者的思想。
你是否同意此看法?
为什么?
(6分)
⑷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活”“读书”及“创作”方面有独特个性和深刻理解的黄永玉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的实际,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
(17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B.在NBA停摆期间,美国一些球星面对国外某些俱乐部开出的高额薪金铤而走险,到欧洲、亚洲的某些球队签约赚钱。
C.尽管国人没有寄予太大期望,然而中国女排却给了国人一个惊喜,每场战役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各方面都展现了强队本色。
D.中国的“日本研究”队伍大幅萎缩,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现象,美国人的“我们对日本没有兴趣”使日本人十分伤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不再发生,国家发改委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处以200万元的经济处罚。
B.新华中学尖尖角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各种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C.2011年12月13日,在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的集会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的部分代表撞响了和平大钟。
D.河北籍作家苏叔阳获“2011中华文化人物”奖,他的《中国读本》在全世界发行了一千多万册,被西方社会视为了解中国的必读书。
15、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正确序号是:
————(3分)
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
——。
——,——。
-——。
——,——。
①说也奇怪,游人都只觉其可喜而不觉其可怖
②我在别处还没有看到过望得如此既大且好的山门神
③似乎正在捉拿妖魔
④山门前相当宽广,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神,硕大而狰狞
⑤大概因为知道他俩是狰狞于貌而不是狰狞于心
⑥他俩巨目怒睁,巨臂长伸
16.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都盼文学作品最终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但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
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
(4分)
例:
孔尚任不想大团圆,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1)
(2)
17、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从这首诗中你能得到有关白居易的哪些信息?
(4分)
五、18.作文:
(60分)
几年前,在西雅图残疾人运动会上,九名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参加百米赛跑。
起跑以后,突然,一个男孩跌倒了,他坚强的爬起来,再次跌倒…连续好几次,他终于哭了。
其他八个孩子听见哭声,转身往回跑。
扶起这个男孩,九个孩子手挽着手走向终点。
以“手挽手”为话题写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答案
1.D(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筛选。
正确选项为D。
A.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
B.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
C.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
D.强加因果。
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
2.B(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正确选项为B。
本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
3.A(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正确选项为A.该项以偏概全,对照第⑦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