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530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5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6页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2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docx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

院校编号

07-34

院校名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举办单位四川省建设厅

德阳市人民政府

主管部门四川省建设厅

所属省份四川省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计划工作办公室

二ΟΟ七年十月

 

填写要求

 

一、请依据批准立项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如实填写。

二、各级工程进度均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

三、请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其中第3A、3B、3C、4A、4B、4C、5表须按照立项工程逐项填写,分项分页。

四、本任务书请用A3纸打印,一式20份(教育部、财政部各10份)上报。

表格目录

备注:

页码根据工程填写的实际页数编制

1.工程基本情况

院校

基本

信息

法人

代表

信息

姓名

部门及职务

联系人

信息

姓名

部门及职务

办公室电话

传真

办公室电话

传真

手机

E-mail

手机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建设总目标:

坚持把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其在示范建设中的保障与推动作用,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5个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完善施工(工作)过程导向的“123”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校内施工性实训基地为支撑,以高水平“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为重点,以“鲁班建筑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助力,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牵引,经过3年建设,将学院建成立足四川省,面向建筑业,引领中国建筑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等建筑职业学院,为四川省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战略转变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积累经验。

——重点建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5个优势专业。

以重点专业为龙头,构建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带动与之相关的20个专业协同发展,进而带动全院专业的发展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和整体优势。

至2009年,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品牌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成具有西部一流水平的品牌专业。

——完善施工(工作)过程导向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的改革进行系统设计并实现二者之间的高度匹配,建立土建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范本。

充分利用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的技术人员、工程工程和技术信息等,全面推行工学交替、工程教案等“行动导向”教案模式;逐步实现对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在实训室上,对职业情境要求高的课程在施工现场上;形成有专项制度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顶岗实习的新机制;参照企业考核标准,建立基于能力和过程为考核重点,以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中心的教案质量保障体系。

——以校内施工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开展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与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合作,建立源于真实而高于真实的施工性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基于ISO9000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实验实训规程,形成四川省建筑技能训练与建筑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

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新建41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健全“共管”机构和“共赢”机制,确保校外实习基地既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又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条件,保证校企可持续合作。

——打造“校企互动”的专业教师队伍。

每个重点专业培养1名能洞悉专业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全国知名的专业带头人,同时从行业企业聘请1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建立由全国知名“双师”素质教师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共同领衔重点专业的新体制。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建筑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安排专业教师每3~5年到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顶岗锻炼1年以上,同时从建筑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

通过主题研讨、专题报告、国内外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能力,并加强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教案论、方法论和师德师风培养。

经过建设,使学院拥有四川省知名的建筑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全国知名的建筑职业教育专家,成为建筑应用技术的孵化基地和四川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及全国建筑职业标准、教育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构建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

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高度匹配的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的系统设计为指向,充分发挥我院在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标准、教育标准制定中的独特优势,与四川省建筑业协会等合作,参照建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重构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案内容。

专业教案中有机融入《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四川省地方建筑行业基层管理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实现教案内容与行业核心技术标准、职业标准的同步。

吸纳企业专家参与90部特色教材编写,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四新”知识直接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建筑施工一线实际的“无缝对接”。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建成33门工学结合紧密,教案内容、教案模式、教案手段先进,教案资源丰富的专业核心课程,建成国家精品课程4门,四川省精品课程10门。

——营造体现学院52年文化积淀和中国建筑文化精髓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

以塑造“职业人”和“社会人”为目标,加强以“鲁班建筑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院建成具有鲜明建筑特色和浓郁建筑文化氛围,对学生具有强烈教育作用的先进文化载体,将“鲁班建筑文化节”打造成在全国建筑类职业院校有重大影响的品牌主题文化活动。

——重点围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开展社会服务。

与9所省内外高职院校进行对口交流、支援,重点帮扶其中10个专业建设,联合培养学生500人;免费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提供30个测量服务工程(其中地震灾区5个)和5个规划设计服务工程(其中地震灾区2个),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提供10套农居图(其中地震灾区7套);培训、鉴定39000人次以上(其中面向地震灾区3920人次);重点围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承担应用技术研发课题10~1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3项。

续表1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度

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与内容

2007~2008年

2009年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教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建设目标: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施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一批与“123”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训练理念和综合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

同时,探索建筑类院校校企组合建设施工性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新模式、新机制。

使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学生训练、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企业生产等多种功能,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格局。

至2009年,共建成校内实训室30个,其中施工性实训室25个,各专业生产性实训达到85%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541个,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全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建筑类施工性实训基地的典范。

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基于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管理制度和实验实训规程,并充分发挥其在示范建设中的保障与推动作用。

(2)建成15个实训室(包括内涵建设,新建7个,改建8个)。

其中施工性实训室13个。

(3)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

(4)在现有209个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新建155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内涵建设)。

(5)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配套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确保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又为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条件,形成“互利共赢”的机制,保证校企可持续合作。

(6)建立实践教案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经费:

总投入1457.5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1113万元(用于教案实验实训设备购置930.5万元,内涵建设182.5万元),省财政131万元,行业企业投入87万元,学院自筹126.5万元。

建设内容:

(1)完善基于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管理制度和实验实训规程。

(2)再建成与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发展相匹配的15个实训室(包括内涵建设,新建7个,改建8个)。

其中施工性实训室12个。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

(4)新建177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内涵建设)。

(5)完善实践教案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经费:

总投入922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468.5万元(用于教案实验实训设备购置399.5万元,内涵建设69万元),省财政310.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84万元,学院自筹59万元。

续表1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度

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与内容

2007~2008年

2009年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

通过强化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借助省市共建和西南五省市区共建平台,依托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等,形成企业技术人才与学院教师互动机制,着力优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质量和结构,建立由全国知名“双师”素质教师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共同领衔重点专业的新体制,建成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及“双师”结构专业师资队伍。

至2009年,共培养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8名,高水平骨干教师57名,“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15人以上担任企业主要技术骨干;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其中包括3~5名全国知名建筑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达到所有实践技能课程均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承担的要求;同时,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能力,为“123”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师资保障。

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特别是确保兼职教师作用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其在示范建设中的保障与推动作用。

(2)校内培养4名能洞悉专业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全国知名的专业带头人,并从行业企业聘请4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初步形成行业知名技术与管理专家、校内外专业带头人构成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3)培养49名高水平骨干教师,大力提高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能力。

(4)选送9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38名教师下企业锻炼。

(5)通过主题研讨、教案研究、专题报告、国内外进修等途径,对专任教师进行综合职业素养和教案能力培养,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能力。

(6)聘请181名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并依据相关制度加强管理,以确保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0.65。

(7)“兼职教师资源库”人数达到400人左右。

(8)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教案论、方法论和师德师风培养,并依据相关制度加强管理,以确保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

建设经费:

总投入361.5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276.5万元,省财政66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6万元,学院自筹10万元。

建设内容:

(1)继续聘请和培养原8名专业带头人。

(2)在继续培养原49名骨干教师基础上,新培养8名高水平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能力。

(3)选送9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25名教师下企业锻炼。

(4)通过主题研讨、教案研究、专题报告、国内外进修等途径,加强对专任教师进行综合职业素养和教案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案设计和实施能力。

(5)新聘请81名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教案论、方法论和师德师风培养。

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

(6)更新和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

“兼职教师资源库”人数达到655人左右。

(7)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教案论、方法论和师德师风培养,并依据相关制度加强管理,以确保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

建设经费:

总投入292.5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97.5万元,省财政113万元,行业企业投入0万元,学院自筹75万元。

续表1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度

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与内容

2007~2008年

2009年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

建设目标:

以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同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匹配的系统设计为指向,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的制度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引导专业设置,行业技术标准引导职业标准,职业标准引导专业教育标准,教育标准引导课程体系,企业培训内容引导学校教案内容,企业考核标准引导学校考核标准的原则,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案内容,共同进行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案实施和质量评价;实施工程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案例教案等新模式;实现课程教案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相一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至2009年,建成2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69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新编58部特色教材;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8门。

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其在示范建设中的保障与推动作用。

(2)以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同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匹配的系统设计为指向,构建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至2007年底完成4个重点专业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开发。

(3)2008年春期完成学习情境设计。

(4)2008年春期开始,在4个重点专业中试行新的课程体系,2008年试点学生数达到250人。

(5)进行教案内容改革,在专业教案中有机融入《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实现教案内容与行业核心技术标准同步;继续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教案内容与职业标准的一致性。

(6)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27部(其中10部正式出版)和10门课程多媒体课件。

(7)校企合作开发61门课程标准。

(8)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门。

建设经费:

总投入513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394.5万元,省财政48.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70万元,学院自筹0万元。

建设内容:

(1)以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改革同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匹配的系统设计为指向,实施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至2009年,4个重点专业施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试点学生数达到500人。

(2)继续深化教案内容改革,进一步达到教案内容与行业核心技术标准的同步,教案内容与职业标准的一致性。

(3)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31部(其中10部正式出版)和7门课程多媒体课件。

(4)校企合作开发8门课程标准。

(5)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0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5门。

建设经费:

总投入354.5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313万元,省财政36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5万元,学院自筹0万元。

续表1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度

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与内容

2007~2008年

2009年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目标:

借助学院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省市共建、区域共建和“西部建工集团‘9+1’机制”,以培育“鲁班传人”为目标,以强化实践教案为突破口,以校企紧密合作和施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根据专业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123”人才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与教案内容的改革进行系统设计并实现二者之间的高度匹配。

至2009年,形成工学结合紧密、操作规范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职土建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范本。

建设内容:

(1)建立相关制度,通过吸纳企业专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途径,建立企业积极参与教案的机制,构建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案环境。

(2)推行“行动导向”教案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3)探索教室与实训室、课堂、实习地点一体化。

(4)探索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新模式,形成有专项制度保障的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实习,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的新机制。

至2008年,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5)参照企业考核标准,初步建立以能力和过程为考核重点,以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中心的教案质量保障体系。

(6)从2008年春期开始,在4个重点专业同时试行“123”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试点学生达250人。

建设经费:

总投入123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106万元,省财政11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万元,学院自筹1万元。

建设内容:

(1)构建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案环境和企业积极参与教案的机制。

(2)全面推行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行动导向”教案模式。

(3)探索教室与实训室、课堂、实习地点一体化。

(4)进一步探索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新模式,保证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100%。

(5)全面建立以能力和过程为考核重点,以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中心的教案质量保障体系。

(6)4个重点专业试行“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达500人。

建设经费:

总投入57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31万元,省财政7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9万元,学院自筹0万元。

专业文化建设

建设目标:

以塑造“职业人”和“社会人”为目标,加强以“鲁班建筑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体现学院52年文化积淀和中国建筑文化精髓,对学生具有强烈教育作用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将校园“鲁班建筑文化节”做成全国建筑类高职学院的知名文化品牌。

建设内容:

(1)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学生团体和宣传橱窗、文艺演出、校友报告会、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有形活动,将“鲁班建筑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挖掘和光大鲁班精神内核,营造出以鲁班建筑文化为核心的建筑职业院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2)举办2007年度、2008年度校园“鲁班建筑文化节”。

(3)初步完成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文化简介、专业图框、挂图、雕塑、小品及其走廊、实训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使4个专业初步形成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体系。

建设经费:

总投入71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0万元,省财政4.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6万元,学院自筹60.5万元。

建设内容:

(1)举办2009年度校园“鲁班建筑文化节”。

(2)全面建成不同特色的4个专业类文化体系。

建设经费:

总投入37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0万元,省财政8.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5万元,学院自筹27万元。

续表1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度

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与内容

2007~2008年

2009年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目标:

与省内外建筑类高职院校(专业)开展对口交流和对口支援,提升其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促进建设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深度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服务能力;开展西部建筑行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和促进行业发展。

至2009年,对口交流和对口支援高职院校达到9所;免费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提供30个测量服务工程;社会培训、技能鉴定33000人次以上。

建设内容:

(1)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省内开设建筑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对口交流,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中西部地区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对口支援,重点帮扶其中的10个专业建设,培养培训教师38人,联合培养学生160人。

(2)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完成30个村镇地形数字化测图(其中地震灾区5个),对1户农户开展建筑技术服务和帮扶。

(3)培训职业技能考评员13名,职业培训工种数增加7个,培训岗位数增加4个。

(4)完成校内“双证书”培训与鉴定10000人次;完成西部地区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培训10200人次(其中地震灾区1500人次);完成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50人次(其中地震灾区200人次);完成贫困家庭子女培训170人(其中地震灾区60人);完成高级社区管理人才培训50人次;完成四川省建设系统公务员培训200人次。

建设经费:

总投入346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0万元,省财政127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5万元,学院自筹194万元。

建设内容:

(1)对口交流职业技术学院达到4所,对口支援职业技术学院达到5所,重点帮扶其中的10个专业建设,培养培训教师48人,联合培养学生240人。

(2)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对2户农户开展建筑技术服务和帮扶。

(3)培训职业技能考评员7名,职业培训工种数增加3个,培训岗位数增加2个。

(4)完成校内“双证书”培训与鉴定5500人次;完成西部地区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培训5500人次(其中地震灾区1700人次);完成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0人次(其中地震灾区200人次);完成贫困家庭子女培训130人(其中地震灾区60人);完成高级社区管理人才培训50人次;完成四川省建设系统公务员培训100人次。

建设经费:

总投入172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0万元,省财政47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3万元,学院自筹92万元。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所在专业群建设

16个相关专业建设

建设目标:

借鉴和共享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案内容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实现工学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完善“123”人才培养模式,带动钢结构建造技术等16个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

至2009年,把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建成产业覆盖面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为建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设内容:

(1)新建15个校外实习基地,改建3个施工性实训室。

(2)培养专业带头人11人、骨干教师10人,派8名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聘用兼职教师达到18人。

(3)制作2门课程多媒体课件,开发5门课程标准,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门,编写特色教材7部。

建设经费:

总投入424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0万元,省财政186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99万元,学院自筹39万元。

建设内容:

(1)新建5个校外实习基地,新建5个施工性实训室。

(2)继续培养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新培养骨干教师4人、派7名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新聘用兼职教师16人。

(3)制作1门课程多媒体课件,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门,编写特色教材7部(其中1部正式出版)。

建设经费:

总投入222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0万元,省财政15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49万元,学院自筹21万元。

续表1

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

年度

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与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