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504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XD

8《看戏》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4篇)

《看戏》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注意课文内容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4.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5.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2.对声音的描写。

3.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

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

颦Pín〔皱眉〕〔上下结构](为加深印象介绍“东施效颦”的故事)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

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

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义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

(板书)

明确:

“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

“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

“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

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

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

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比较阅读。

要求:

学生阅读“模拟作文”,寻找差距,体味课文开头两段的精妙之处。

(六)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

“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

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

为什么?

(板书:

学习重点1)

明确:

写得简略。

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

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七)学生阅读“模拟作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八)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九)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

”复习《老山界》中关于声音描写的语段。

(十)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板书:

学习重点2)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

“这个平静……的掌声”。

板书:

暴风雨、雷鸣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

“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

为什么?

明确:

四个动词不能互换。

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

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对照板书,试背本段。

四、布置作业

1.用彩图描绘观众的热情。

2.写一段再现声音特点的话。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自己写的关于声音的片断,集体评议

二、齐背第四段

三、学习新课

(一)男生齐读第五段,女生思考:

听到这样神奇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

注意抓关键词。

“鸦雀无声”的含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快速查词典,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二)女生齐读第六段,男生根据自  己的理解,归纳本段内容。

(三)这位精湛的艺术家是谁呢?

他已66岁高龄,表演仍能创造“奇迹”,为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七段。

(四)讨论明确以上问题。

四、教师小结

本文标题“看戏”,中心意思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放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上,特别是对观众的表现,着力渲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五、齐读全文,加深理解

六、播放“梅兰芳京剧唱腔”片段,具体感知

七、学生谈感受

小组交流各自所画的再现观众热情的图画,推荐优秀作品,集体评议。

八、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六、七题

课外作业,预习《笑的武器》

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看戏》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

3.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艺术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对艺术家的喜爱。

4.学习精彩场面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感受艺术家精湛的艺术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对艺术家的喜爱。

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一、资料交流

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四人一小组先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我看大家刚才交流的热火朝天,能不能把你搜集的资料念给大家听听?

有的同学搜集了好多页,请你把最有价值,最精要的资料读出来。

生答:

梅兰芳(1884—1961)名澜,字畹华。

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

八岁学戏,十一岁登台。

演青衣,兼演刀马旦,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梅派”。

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介绍了梅兰芳的生平

演出的剧目他演过这么多戏啊!

艺术成就他有这么辉煌的艺术成就啊!

故事哦!

还有这样的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身居沦陷区,不为敌、伪的威胁利诱所屈服,毅然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老师这刚好有一张梅兰芳抗战期间蓄须明志的照片。

我们也要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热爱我们的祖国,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还有这么多同学要交流,可惜我们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保留好你的资料,我们留到下节阅读课上继续交流。

二、导入

从资料中我们了解到梅兰芳有那么高的艺术成就,你看过他的京剧表演吗?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由梅兰芳配音的《穆桂英挂帅》的录象,看完后看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段表演。

《穆桂英挂帅》录象猛听的……百万兵。

你可以从他表演的动作、神态、唱腔等角度来描绘?

哪怕用一个词或一个成语也可以。

同学们刚才交流的用词都很精炼,可是如果让你细致的描写这段录象,是不是就感觉到语言的匮乏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看戏》这篇课文,看看叶君健先生是怎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梅兰芳大师的精湛表演的。

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

(板书课题、作者)

三、确立目标

一节课的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

请大家结合刚才的问题和课前的提示来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同桌俩讨论讨论。

我们要确立哪些目标?

(生答)

1、知识目标:

学习细腻的描写技巧和方法

2、能力目标:

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3、情感目标:

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看来同学们都能抓住学习的重点!

老师想用一个问题把这些目标都概括起来,那就是:

你认为在作者眼里,梅兰芳的表演精彩吗?

(板书:

精彩?

先不要急于告诉我答案,等学习完课文再来回答我。

四、品读揣摩

在预习课上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梅兰芳表演精彩的语句。

然后小组讨论:

为什么这些语句写的如此精彩,把你们分析的原因简要的板书到黑板上。

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分析的最好,板书的最快!

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这是哪个小组写的?

1、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排比对比

运用排比、对比,有什么好处?

概括出了表演方式、戏剧情节和剧中众多人物的不同品质、心理、作为。

既简练又全面的概括了整个戏的内容。

运用排比、对比,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也用“……有……,也有……;……有……,也有……;”仿写一个句子。

2、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比喻,写出了观众受到了强烈的吸引,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也表现了表演的精彩。

3、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比喻,侧面烘托

这个比喻,表现出观众被梅兰芳的歌唱声音吸引、感染,已经完全沉浸其中,听得入神了,所以鸦雀无声。

这两句都是比喻,是通过动静的对比来写京剧演出的艺术魅力。

4、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从听众的感觉出发,用人们的视觉设喻,把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用珠子滚动的形象凝固了下来,形成了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立体图画,从而显示梅大师演唱的声音“柔和而又铿锵”。

“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排比,从表情、形体动作写声音,表现出演员的表演精彩。

老师也很喜欢这一段,大家看看还有哪些词用的好?

“滚”“滴”“溅”“落”四个动词都用得非常的生动形象,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看行吗?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滴)下来,滴(流)在地上,溅(飞)到空中,落(飘)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演示:

这是一粒珠子,珠子是圆的,它顺着水袖“滚”动翻转,滚到袖口处,又像是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滴”,滴到地上又反弹回来,像是液体受冲激向外射去,因而用“溅”。

演唱的声音动听、入耳,打动听众的心弦,这种感受深深地印在人们心里,因而用“落”。

这么美的语言,老师真想把它朗读出来,可是我把握不好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去读,哪些词该重读?

你能教教老师吗?

你先试着读一读,然后来教老师。

谁来指导?

你能给老师示范一下吗?

我来朗读了,大家听听好不好

我读的还行吧!

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好吗?

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这么多精彩的语句,那么这个问题就勿用质疑了。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不仅梅兰芳表演的精彩,作者的描绘也非常精彩!

五、背诵大比拼

既然是这么精彩的语言,如果不储存到你的大脑,是不是太可惜了?

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背诵大比拼

比一比在2分钟的时间内是男同学背的好词佳句多,还是女同学背的多!

听口令,(看表)预备,开始!

时间到!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记忆成果?

唉!

我这个裁判真是不好当,真分不出高下来,我看你们都是今天的大赢家!

祝贺你们!

同学们背过之后,一定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实践中去!

六、课文质疑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吗?

主持人王志一贯语言犀利,追问尖锐的主持风格著称。

我们模仿《面对面》,来一个读者与作者的面对面交流,好不好?

面对面

同桌俩一个当王志,一个当作者,王志带着你学习课文时的疑惑去采访叶君健,看哪个王志提的问题最有价值,哪个作者回答的最机智?

(同桌)

快点行动吧!

哪两位同学先来?

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鼓掌!

有没有哪个王志还想发问?

课文中所看的戏是《穆桂英挂帅》,为什么不详写剧情呢?

因为本文中心是赞美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剧情与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根据中心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

文末说“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国家里才能产生”。

难道是“只有”在我们国家里才能产生吗?

生答:

不是

那怎样来理解?

我一直在想作者这样写可能是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影响。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像米开朗琪罗、罗丹、贝多芬等世界级大艺术家,他们对艺术同样热情,他们的艺术也同样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因而我们要辨证的去分析本文的主题。

学贵有疑,希望大家每节课都能大胆质疑,提出问题。

七、课堂练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么多描写的方法,如果让你运用其中的一种来描写一场表演,有没有信心写好?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贵妃醉酒》的录象,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去捕捉你的灵感,写下你的感受。

录象

你可以从演员的神态、动作、唱腔等角度去描写。

开始写吧!

谁来念一下你的大作?

哪位同学为他点评点评?

咱们同学太谦虚了,我刚才看到有很多同学都写的不错,谁来念念?

有的同学可能没写完,哪怕一句都可以。

一节课都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多可惜啊!

课后请把你的练笔修改好,我们要挑出最精彩的文章粘贴在班级的作文园地里,让其他同学都来学习!

八、师生总结

学习了《看戏》,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交流

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希望你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九、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一项去完成。

1、阅读冰心的《观舞记》和刘鹗的《绝唱》,品读并积累描写不同艺术形式的精妙语言。

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进行关于京剧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研究京剧的历史,京剧的流派,京剧的脸谱,以及京剧未来的出路等等。

选择你喜欢的专题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两周后,我们进行研究成果汇报。

 

《看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

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

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

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

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

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

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读议:

根据以上问题读议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蜃楼”和三个“有……也有……”句,体会戏台虚幻而美丽的场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通过“轻盈而矫健”“陡然卷起了暴风雨”“触了电似的”“雷鸣般的掌声”等词句把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了观众的反应?

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写得如此具体细致?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女主角表演艺术精湛?

又是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通过“颤动”“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女主角歌喉圆润;

通过“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溅到”“落进”“引起”等词语体会其演唱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婉转圆润,充分体现演员唱功精湛、美妙和娴熟。

(方法:

提出问题——找、读句子——理解句意——理解重点词语——领悟表现方法——再读)

3、教师小结过渡:

同学们,梅兰芳先生在演出这出戏时,已是66岁高龄,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梅老先生正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与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能在66岁之时仍能步子轻盈、矫健;身段婀娜、优雅;歌喉圆润、婉转。

他用自己美轮美奂的表演使观众们与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这样好的戏曲,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这样好的艺术家,我们怎么会不喜爱呢?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

四、作业:

1、继续收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看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后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看戏》。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等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记叙要有详略的重要性的始课时,本课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正确理解学会在记叙中合理安排详略,更好地突出中心的写法做好铺桥引路。

3、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为:

(1)识记下列生字、难字:

敛、屹、蜃、谗、耿、铿锵、颦、婀娜、沛

(2)辨识下列多音字读音:

屏气、颤动、着魔

(3)辨别下列易错字字形:

蜃楼、充沛

(4)理解下列词语:

奸谗、矫健、铿锵、婀娜、充沛 (认知目标)

(5)学会分析文章详略与中心的关系(技能目标)

(6)初步感受艺术家热情地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热爱自己的艺术家。

(思想情感目标)

4、根据大纲要求及对教材的认识处理,本课时的重点是:

(1)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即“怎么样”的问题。

(2)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

5、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时的难点是:

理解文章详略安排与中心的关系,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看戏》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一般不能很快领会,可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法,设计富有诱导性的讨论题和训练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讨论理解、在训练中巩固。

2、说教具准备

(1)油印字词练习。

用以检查预习,帮助学生巩固认知目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油印练习内容附后)

(2)幻灯卡片。

根据本课时在记叙文单元教学的地位、作用,设计幻灯片展示记叙文的材料、顺序、详略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卡片内容附后)

(3)自制挂表。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而学生不可能一时领会,由此设计一份挂表供学生阅读讨论,以求一目了然。

(挂表内容附后)

(4)三角板。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一份新颖别致的图形板书,会起到激发情趣、增强记忆、开拓思维、培养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

(板书内容附后)

3、说学法

(1)通过教学指导学生会学会和掌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2)创设情境以激发中等程度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设疑激趣以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

三、说教学设计

1、教学过程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其课堂结构应采取渐进式课堂结构。

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1)单元导入,形成知识网络,明确单元学习重点记叙首先要有中心,从中心出戏,戏中女主角的精湛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相信也会令同学们陶醉,只是同学们别光顾“看戏”,我们还要学习“在记叙中合理安排详略,更好地突出中心”的写法。

(再次用幻灯展示)

(3)检查预习,落实认知目标

教师调控:

 学生反馈:

 A分发油印字词练习,明确要求第1题两名学生上黑板书写 C正音、正形、正义→交叉进行←B 第2题七名学生顺次朗读 D出示词语幻灯 第3题四名学生依次释词 E齐声朗读

(4)指导学生领会文章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

教师调控:

 学生反馈:

 A出示挂表,设置情境——如果 B思考、选择、讲述安排你写“看戏”这样的记叙文, (若干个学生) 下列材料你准备怎样选择和 安排详略?

 C用不同符号标出详写、略写、 D没有思想负担 不写的材料,给予鼓励。

 E播放录音,布置思考—作家 F专注听—思考讨论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文章按什 么顺序叙写?

 G引导、明确、形成板书,鼓励“讲 H几乎每个学生,包括 述安排”正确的学生。

学困生都有讲对的地方, (板书附后) 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I小结,过渡引深—我们可以 J学生表示认同发现作家把文章写作重点落在 “看戏时”,主要详写看戏中女主角的精湛表演和观众的反应。

知道了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5)指导学生分析文章详略安排与中心的关系

教师调控:

 学生反馈:

 A要求“讲述详略安排”的 B讲不出所以然 学生谈谈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详略。

 C那么你们是凭感觉。

 D表示认同 E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 识只是凭感觉,为了达到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我们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分析。

 F启发讨论:

“文章的详略安 G文章中心的需要为依据 排应该以什么为依据?

” H板书[中心],进一步设问— I“看戏后”发表议论部分 文章什么地方点明中心?

 J要求齐读末段,思考课后练习三。

 K朗读——思考——选择 L板书[艺术家热情为人民服务,人民热爱自己的艺术家] M要求学生简述文章详略安排 N学生讲述不甚完整 的原因 O启发补充 P形成完整的认识 (6)回顾总结,理解文章详略安排与中心的关系文章的中心决定文章的材料取舍、详略安排,本文的中心是……所以文章详写……,略写……,不写……。

2、作业设置

(1)作业本一、二、三、四题,同步练习1、2、4题

(2)朗读课文详写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一

(3)文章主题的深入分析(从句式和“我们”一词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