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400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继教网国培计划.docx

继教网国培计划

继教网2010-2011年国培计划

初中化学培训综述

第1期

 

主编:

赵长龙

编委:

李艳梅

2010-11-21

 

本期目录

卷首语2

专家介绍3

专家点拨4

◆作业选萃6

◆简报览胜10

学习感言13

编者的话15

 

卷首语

如果把化学比作一棵大树,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这棵树的根系和主干,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枝叶,化学用语则是描绘这棵大树的线条和色彩。

没有根系和主干,它无法茁壮成长,挺拔参天;没有枝叶,它不会茂密丰满,绿荫覆盖;没有线条和色彩我们无法把它的伟岸和美丽展示给更多人。

然而,从一棵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是根系、主干和枝叶同时生长的过程,哪一部分都无法独立生存。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他们头脑中化学之树成长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他们在头脑中长出一棵茁壮、健康、美丽的树,而不是堆砌一些树根、树枝和树叶。

 

专家介绍

郑长龙:

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教授。

兼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编委,吉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

曾在日本宫城教育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在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主要从事理科课程论、课堂教学行为、科学教育哲学和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研究。

著有《化学实验论》《化学实验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论》等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等各类课题10余项。

 

专家点拨

一、化学基本论理的价值是什么?

化学基本理论是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特点、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指导作用,因此,他是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后的认识升华。

很多学生学习化学后感觉化学知识琐碎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性质、现象、用途等事实与化学理论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或者说他们的理论学习是孤立的、字面意义层面上的背诵和记忆,而不是在大量感性认识上自主建构起来的。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是支撑一门学科的核心,也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命脉。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虽然只是入门介绍,看似知识点零散、概念粗浅、系统性不强,但却是引领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敲门砖”,更是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是学生继续高中和以后的化学学习的主要基础。

二、课标要求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与此前《大纲》要求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有哪些不同呢?

与《大纲》(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对于概念原理知识的处理,从知识点的数量上看,比过去教学大纲要求的减少了,例如,溶液的导电性(常识性介绍)、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都在课标中没有明确列出;对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也没有明确要求;从概念的教学要求上看,似乎也降低了。

但标准中减少的都是为形成某些重要概念而“铺路搭桥”的具体的定义性概念,如化合价、电离等;降低的是对概念定义的记忆要求,如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标准中不再要求记住其定义,而是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来认识。

此外,课标与大纲相比,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大纲》采用直接、线性呈现,而课标通过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结构化地呈现了这些知识,突出了概念间的联系,突出了学科的概念系统。

2.

在课标中,增加了对于化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在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中均体现了这一要求,如“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等。

这些核心概念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化学知识和概念基础上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而不可能仅靠一两节课就能达到。

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课程标准中对于概念原理知识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它不再强调学生对某些具体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重视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

课标看似有一些具体知识点的删减,但明显增加了要求学生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

例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几乎每个二级主题中都明确提出了这些观念上的要求。

这说明课标更重视概念理论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促进学生微粒观形成的策略

(1)微粒观的核心内容

●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很小很小。

●这些微粒是运动的,有间隔的。

●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

●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其次,在分子、原子、离子等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形成

(2)促进微粒观形成的基本策略

●利用宏观现象、STM图片等事实帮助学生认同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通过实验、观察及分析,想象微粒以何种状态构成物质,并组织学生用图示描述

用概念图策略帮助学生理清物质微观构成的层次性

(1)元素观的核心内容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化学元素”组成的。

●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

●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种(一类)原子。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

(2)促进元素观形成的基本策略

●元素概念的发展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概念的提出。

●结合离子及同位素等数据让学生分析得出元素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已有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及大量物质的展示和罗列有助于学生理解元素的价值

促进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基本策略:

●引导学生形成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方面共同来描述物质的习惯,例如以水为例。

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全面展现。

●对化学式涵义的理解是关键,包括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是书写和计算的依据。

利用微粒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作业选萃

题目: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哪些前概念、经过学习后可能有哪些迷思概念、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就“原子”或“分子”概念进行教学设计。

提交作业者:

四川广安市初中化学一班胡广志

一.1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的前概念:

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分子、原子是否真实存在,误认为分子大、原子小。

2迷思概念有:

分子为什么只保持化学性质不保持物理性质呢?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对概念中最小粒子无法理解。

3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学生以前遇到的都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属于微观概念,学生微观想象能力差。

二.分子、原子教学设计

学校

邻水县观音桥镇中

授课人

胡广志

课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型

新授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知识

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

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分子原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趣】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

它能够看见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

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1:

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分子的基本性质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投影】经测定: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板书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1】:

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的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追问】,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

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板书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2】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板书】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巩固练习】

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

为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

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

为什么?

【设问】在数学中1+1=2是正确的,但在化学中这个式子还同样正确吗?

【演示实验3】将两支量筒中各量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然后都倒入100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毫升呢?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在生活中将一杯大黄豆倒入一杯小绿豆中摇几下混合后能装满两杯吗?

【板书】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4】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

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

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打气筒能将气打入车胎或蓝球中的原因。

【提问】水蒸发与水电解变化是否一样?

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动画演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总结】物理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投影]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板书】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性吗?

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板书】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课堂练习】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

反思小结、总结交流:

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请说出来。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及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回答:

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猜想

学生观看放映

 

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

 

思考

 

思考、想象、分析

 

观察后回答:

酚酞变成了红色。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现象:

热水中的糖溶解得快。

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观察,思考

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

 

思考、讨论、回答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

1.水的蒸发:

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

2.水的电解: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水分子本身也变了——化学变化

 

再次分析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发生破裂,破裂成“汞粒子”和“氧粒子”,这些“汞粒子”和“氧粒子”有没有继续破裂成更小的粒子呢?

这种粒子就是化学上所说的原子。

领会分子的“分与合”,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如:

氧气、水等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金属、稀有气体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观看投影认识分子的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

讨论将本节知识整理出来

课下完成。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

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起悬念,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通过具体数据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建立起分子概念。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让学生“看见”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物质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突破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加深对分子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激情

巩固本节知识

专家点评:

这一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展开教学活动,很好地完成了从宏观表征到微观表征的跨越。

但在教学设计上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主体的确定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表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目标表述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固有思维,在目标的表述上常常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等形式。

在这位老师的设计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就有些混乱。

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主体是教师)

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主体是教师)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主体是学生)

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主体是学生)

二、对于过程性和情感性目标认识不明确

新课程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基于此,构建了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所表述的具体内容认识不足。

造成了目标制定上的一些问题。

如这位老师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科学态度培养属于情感目标,而思维培养则应属于过程目标。

三、缺少对知识价值的关注

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不仅仅要知道化学知识是什么,更要知道化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及其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渗透化学科学探索物质基本构成的意义和价值,可能在目标实现上会更加充分。

 

◆简报览胜

西藏自治区初中化学学科简报第一期

主编:

徐宾

一、耕耘絮语

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

是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

是一个能享受教育的教师;

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此次学习机会,多交朋友,尽情交流,提升自己,努力实现自己“幸福教师”的诺言。

二、温馨提示

学员考核要求

1、每门课程学习时间至少4小时;

2、至少完成作业3项,内容紧扣要求,每项作业字数在400字以上,且均为合格;

3、至少提交研修日志4篇;

4、至少提交1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5、发表主题帖不少于10个,且回复他人贴不少于20个;

6、至少提交1篇主题研修成果——我的教育故事,且为合格。

注意:

每次作业的上交时间为作业发布后的七天之内。

三、专家团队

李雪芳,首席专家,研究生,从事化学教学13年;

徐宾,课程专家,苏州大学研究生,从事化学教学10年;

四、热点聚焦(/精彩关注/团队视角/专家视角/在线答疑)

今天是学习的第六天,部分学员仍然没有报答,请各位班主任和辅导员督促一下,尽快登陆学习;此次国培学习前后共40天左右,按照学习计划,以自主学习为主,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初中化学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并掌握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操作办法,现已有部分学员积极发帖。

希望大家好好掌握操作方法,广泛交流,各个小组充分发挥集中学习优势,广开言路,激烈辩论。

五、作业精选(/作业选萃/深度点评/案例分享/精彩课例/教育故事精选)

1、作业选粹(徐正洪)

“什么叫幸福?

幸福来自于一个人对需求获得满足后的感受,是人对特定外界环境感受的心理定位。

”在当前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个平凡的教师要在繁琐而劳累的工作中要感受到幸福或者幸福的做一个教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摆正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

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

二、善于体验幸福。

幸福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满足。

实现全方位的满足是不可能的。

某一方面的满足,常常彰显另一方面的不足,或者要以舍弃某种满足为代价。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安然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

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确实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缺憾。

但是,教师职业也有它独有的幸福和快乐。

当你辛苦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取得进步时,当你走在大街上,学生亲切的跟你打招呼时,当你生病了学生关心的询问病情时,你会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个时候你会忘记苦,忘记累,这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别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幸福。

三、乐观的面对压力。

现在许多教师之所以感到身心疲惫,是因为感到压力过大。

要想使压力不再成为心灵上的石头,就要能够客观、正确地对待压力。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是必然的。

因此,教师面临特殊压力是正常的,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

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和信任?

教师应该把这种寄托着社会厚望的压力视为一种荣誉。

四、正确的对待成功。

当前,许多教师都极力追求“名师”的称号,追求各种荣誉,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师。

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诉求就不恰当了。

荣誉确实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肯定,但不是唯一的肯定方式。

这其实是教师的价值观问题。

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应该将价值观建立在教师特定的“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

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途径,不可能离不开课堂和学生,必然是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

2、作业选粹(尼玛吉)

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程度。

我听说过一句话:

“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

我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幸福的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幸福的教师呢?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教师首先是个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

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有医学专家称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超过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

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善待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善待,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

对学生真诚无私的善待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可以这样说:

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教师间公共的人际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两种。

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使之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情商高的反映。

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职业价值。

六、他山之石

参考书籍:

化学与健康(江元汝);化学与社会((美)尤班克斯);可以作为教师参考用书,紧密联系生活,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七、特别推荐(/光荣榜/研修之星/群星闪耀)

开学时间不长,但学员都积极发布了自己的文章,这很好,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保持。

徐正洪、叶旦加、泽利海等学员参与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