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243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3

第三周第2课时

课题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生词,读准语句节奏,流畅朗读课文;

2、能结合注释,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准确翻译理解第一段;

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收集作者及《史记》的材料;

2、收集大泽乡起义的一些背景材料;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能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⑴纪传体史书;⑵人物传记分为三类:

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非常之人)。

⑶它是通史(黄帝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

鲁迅云: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

(1)范读,读音强调:

鸿鹄(hú)闾(lǚ)左谪戍(zhé shù)

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数谏(shuòjiàn)

罾(zēng)间(jiàn)祠(cí)陈胜王(wàng)

忿恚(fèn)(huì)笞(chī)宁(nìng)有种乎

蕲(qí)铚 (Zhì)酂(Cuó)拓(Zhè)谯(Qiáo)

学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能正确停顿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会(huì)计事长吏(lì)以应(yìng)陈涉

骑(jì)千余将军身被(pī)坚执锐

(2)节奏示范: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从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等方面互相评价朗读的效果。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4、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

材料的?

四、指导学生学习第1段。

(1)齐读第一段。

品味疏通课文。

(2)你认为本段应掌握哪些词语?

尝:

曾经。

辍:

停止。

之:

去,往。

怅:

失望。

苟:

如果。

若:

你。

太息:

长叹。

燕雀: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②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③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

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

如:

“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燕雀: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之志:

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五、布置作业

翻译第1段,预习第2~3段。

朗读及评价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读第一段,疏通意思

讨论交流

学生作业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3

第三周第3课时

课题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准确翻译理解第二段;

2、领会课文中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结合注释疏通第二段的意思和内容;

2、揣摩领会课文中陈胜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点;

一、复习提问

1、指读并翻译第一段;

2、说说“苟富贵,无相忘”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分别表现陈胜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全班朗读第二段第一层

1、学生自读自译:

闾左:

借代贫民;次当行:

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

会,正逢;度已失期:

度,考虑,心里想;

2、提问理解:

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

这样的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

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三、指名朗读第二段第二层

1、自读自译:

上使外将兵:

使,派。

将,带领;吴广以为然:

以为然,认为很对;或以为亡:

或,有人。

亡,逃亡。

2、提问理解:

(1)怎么理解“死国可乎”一句中的“国”字所指?

六国新灭,反暴秦以复国。

或曰反暴秦建立自己的政权。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

讨论回答

自读自译,疏通意思

 

结合内容讨论交流

 

自读自译,疏通意思

讨论交流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胡亥勾结宦官赵高、权臣李斯,矫诏杀掉哥哥扶苏,篡夺了皇位。

扶苏为人仁厚,“百姓多闻其贤”。

四、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第三层

1、自读自译:

足下:

您(课后补充);然足下卜之鬼乎:

但您还是向鬼神卜问一下事情吧。

之,代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令,暗派;之,到,可译为潜伏;次所,驻地;篝火:

名词作动词,用笼子罩着火;狐鸣:

名词作动词,发出狐;旦日:

第二天,明天;

2、提问理解:

(1)陈胜二人又想出了什么计策?

目的是为了什么?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目的是为了“威众”,给自己蒙上一层“授命于天”的神秘色彩。

(2)他的计谋成功了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通过第二段的内容讨论概括陈胜的人物性格特

点。

五、探究起义

从文章中寻找相关信息,结合你所知道的课外知识,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回答,并作充分的口头阐述。

1、起义的原因什么?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3、为起义作的那些舆论准备?

4、发动起义的策略是什么?

5、正式发动起义时做了哪几步工作?

六、布置作业

1、翻译巩固第2段的解释翻译;

2、课后探讨:

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自读自译,疏通意思

讨论交流

探究回答

学生作业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3

第3课时

课题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准确翻译理解第三段;

2、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并客观评价人物与事件;

3、分析起义的具体过程,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结合注释疏通第三段的意思和内容;

2、分析起义的具体过程,分析课文的详略安排;

一、复习提问

1、指名学生解释或翻译句子(略)

2、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导火线又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3、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二、全班朗读第三段第一层

1、自读自译:

忿恚尉:

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借第令:

即“借令”、“第令”之意,意皆为“即使”、“假使”。

十六七:

十分之六七;死即举大名矣:

死就要青史留名;

2、提问理解:

⑴、哪件事写出了陈涉、吴广有勇有谋?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透出来的思想?

血性男儿,好大志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

三、全班朗读第三段第二层

1、自读自译:

将兵:

带领士兵;  被坚执锐:

被,通“披”,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甲,锐器;

2、翻译评点:

3、提问理解:

回顾上课内容,回答问题

自读自译,疏通意思

讨论交流

翻译评价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⑴文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

⑵文段中哪些地方回应了上文陈涉所言“天下苦秦久

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四、整合全篇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陈涉的“鸿鹄之志”?

起义前:

“大楚兴,陈胜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后: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胜乃立为王”“乃以吴叔为假王”。

2、陈涉为了发动起义,作了哪些工作?

先是正确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起义提出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谓师出有名;之后通过“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手段,取得“受命于天”的身份掩护;再有勇有谋地除掉带队军官,为顺利起义除去大患;并以准确的分析、豪迈的语言鼓动九百戍卒义无反顾地参加起义,并筑坛为盟,誓死推翻暴秦。

3、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

点。

 

4、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

(1)苟富贵,无相忘”。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文言文在表达上常出现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有些句子还形成了特有的固定形式。

试举例。

五、课堂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1)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

涉之为王沉沉者!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

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2)司马迁将一介平民的陈胜编入了世家。

(3)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4)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讨论交流

结合全文内容,讨论回答

结合语言,评价人物

学生举例

讨论交流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2

第三周第1课时

课题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翻译课文;

2、理解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2、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及相关时代背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

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本文选自《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

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三、诵读课文

1、学生听读,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2、学生跟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4、选部分学生在全班读,大家评读;

四、自主学习,收集、归纳、整理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2、将产生的问题汇总,在全班提出寻求帮助。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

靠……谋生。

缘:

沿。

夹岸:

夹着溪流两岸。

杂:

别的。

鲜美:

鲜艳美丽。

异:

诧异。

穷:

穷尽。

舍:

舍弃,放弃。

豁然:

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

开阔明亮。

平旷:

平坦开阔。

属:

类。

悉:

全。

信然自乐:

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

从哪儿来。

咸:

都。

问讯:

打听消息。

先世:

祖先。

妻子:

妻子儿女。

邑人:

同乡人。

不复出焉:

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

于之,从这里。

间隔:

断绝了往来。

皆:

都。

叹惋:

感叹,惋惜。

延:

请。

语告:

告诉(他)说。

不足:

不值得。

既:

已经。

志:

做记号。

诣:

拜见,如此:

像这样。

遣:

派。

欣然:

高兴地。

4、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翻译一句)。

5、归纳整理

(1)古今词义

芳草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指男方的配偶

来此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不值得今义:

不够

(2)一词多义

舍:

舍弃便舍船    房子屋舍俨然

寻:

寻找寻向所志  不久寻病终

向:

以前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

志:

做标记处处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五、布置作业

1、尝试背诵课文。

2、整理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3、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2

第三周第2课时

课题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结构安排;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结合课文翻译,能准确的复述主要内容;

2、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社会背景,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请个别学生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二、分析文章内容

1、按照渔人行踪,理出文章的结构安排

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2、桃花源有哪些特点?

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

3、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样的人?

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隔绝、与世无争。

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讨论并归纳: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8、教师小结

三、解析文章思想内容

1、综上所述,你认为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存在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已经透露出了这些信息。

明确:

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飘渺的理想社会。

不存在。

这些描写表面上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实际上,则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2、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描述这样一个地方?

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东晋末年。

生性热爱自然、飘逸洒脱的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

本文所表现的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

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桃花源在哪里?

明确:

不在人世间,在世外,所以才会说是“世外桃源”。

它在陶渊明心里,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寄托,也许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4、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

①设想你是渔人,写你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不与课文雷同。

②400字左右。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九年级语文〈上〉主备人: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2

第1课时

课题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短文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感知短文内容;

2、收集作者及富春江的材料;

一、导入新课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来寻找山水和人这两个词语间的联系。

2、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吴均的名作《与朱元思书》。

3、比较训练:

出示古诗词,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共同点: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

由此可见,富春江早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成为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

而文人墨客的佳作美文则进一步提高了它的知名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与朱元思书》就是这样一篇绮丽瑰丽,美不胜收的佳作。

4、简介作者: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作品声韵美。

1、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山水怡情人,人歌咏山水

 

讲解“书”这一文体含义

 

从中归纳出所描写的相同地域的相同景色

学生识记朝代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

戾天鸢飞经纶横柯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

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学生反复朗读,疏通文义

1、组织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作古今沟通的练习。

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水共色——

一应俱全百废待兴面面俱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自强不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B、教师组织提问,补充相关词句:

①课后练习二;

②从、东西、奔、负、轩、指、转

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给出译文,组织学生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漂西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组织学生再次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后背诵课文,并检查默写;

2、文章是按怎样的层次描写景物的?

正音后齐读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学生互相测试:

相互提问文言字词句翻译,把握重点文言词

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小组交流

学生竞答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后由学生抢答

学生熟读课文,进行同桌上下句的对句练习,并相互检查背诵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总课题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五)

总课时

2

第2课时

课题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捉高鉴赏水平;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

1、体会文章结构及写景顺序和详略的安排;

2、诵读课文,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1、检查学习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背诵课文,并齐背课文。

二、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列出文章的结构图;(出示投影片)

2、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

(一)结构美

①列图(山、水特点,出示投影片)

②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③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二)意境美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山和水的?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三)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言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四)语言美

本文是骈文,请找出问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

学生回答字词解释和文句翻译

结合检查预习题

 

学生正确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并简要归纳层意

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作指导,并要求学生能以优美的语言作答

先找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细细品味

实验初中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它们的妙处。

三、拓展延伸

马克思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