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206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文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明清文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明清文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明清文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明清文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清文学2.docx

《明清文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文学2.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清文学2.docx

明清文学2

本文由晓渡寒沙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冯梦龙与“三言”第一节作家和作品介绍一、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本是民间文学,在宋代产生。

根据耐得翁《都城纪胜》等记载,分为四家,有小说、讲史书、说经、说合声等,具体是哪四家,学术界没有定论。

话本小说是话本中的一种,专指白话短篇小说。

宋元明各代都有创作。

在话本小说流行后,受到人们的普遍爱好和欢迎,影响越来越大。

这种现象渐渐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于是开始搜集整理,还有人模仿创作。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产生于民间的宋元明旧本是话本小说,而文人的拟作,则是“拟话本小说”。

明代中期以后,出现了编辑与拟作的风气,大量的集子问世。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话本集是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洪楩刊行的《清平山堂话本》。

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今仅残存二十九篇,其中二十四篇为《宝文堂书目》所载,一般认为,这些作品是宋元明话本小说的原本。

在此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印了一些话本小说,现存四种,有古典文学出版社的影印本《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另有。

《京本通俗小说》收话本小说九种,,1915年由书商缪荃孙刊印。

今学界普遍认为是伪作。

天启年间,冯梦龙广泛搜集当时流传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编成《古今小说》,后改名为《喻世明言》,以及《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各四十卷。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这类优秀之、作几乎被他搜括一空。

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里说,他本人曾想做这一工作,但被冯梦龙捷足先登,“如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不足成编,故只有另起炉灶创作一批。

“三言”刊行后,受到了普遍欢迎,文人书商们群起效尤,出现了大量的拟作。

除凌濛初的“二拍”是优秀之作外,其余大都粗制滥造。

二、冯梦龙及其文学观1、冯梦龙(1574-1646)和他的通俗文学。

他是明代后期最有影响的通俗文学作家。

苏州人,一生科举蹭蹬,五十七岁上方才补了贡生。

作过知县,明末编过《甲申纪事》《中兴纪略》、等书表达了他的民族精神和反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顺治二年暴死。

他整理改编过的作品,还有据说为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列国志》和十余个剧本,后者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还编印了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

当然,成就最大的还是“三言”。

2、文学观。

从根本上来看,他的文学观念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文以载道”和“诗教”观念。

认为文学是正史的辅佐,应起到正人伦,厚风俗的作用,将文学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

但是也有一些非常独特之处。

1)将通俗文学提高到“六经国史之辅”的、甚至超过的地位。

而在他之前的文人普遍是鄙夷通俗文学的。

他认为,通俗文学正因为其俗,所以才可以起到正史不能起到的作用,使广大民众在欣赏其内容的同时,“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不通俗能之乎?

”,2)以真为正,以假为邪,主张以真发伪。

当时前后七子复古思潮声势浩大,文学创作中以拟古为时尚。

而当时前卫文学家思想家力主“情真”,即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反对任何形式的模拟前人。

冯梦龙提出文学一定要真实,这与当时的进步文学思潮是一致的。

但他的真实性,并非是事事必有出处,而是可真可赝。

“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真”。

事实是实际发生过的,其中之理应符合真实性原则,方有反映的必要;事实是虚构的,但是理真,同样符合真实性原则。

这种“真理”,在他看来,是以是否符合“风化、圣贤、诗书、经史”为

标准。

因此看来,仍有些迂腐。

但当时能这样认识文学创作中的真实性、真实与虚构、事真与理真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其学术眼光的。

较之在前人的书里翻跟头,有进步性。

3)主张文学形式要通俗,要能够“入于里耳”,为下层民众喜闻乐见。

三、“三言”的基本特色。

“三言”共百二十篇,大约三分之一是出自宋元明民间话本小说,而其余的则是明人的拟话本小说。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四十篇中的大部分是话本小说,而《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中的大部分是明人的拟作。

其中有极少数可能是冯的创作,能肯定的有《老门生三世报恩》。

(一)“三言”的内容:

因非一人所独创,所以思想内容相当复杂。

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作品直接宣扬旧的道德,树立忠孝节义的人物榜样,或宣传走科举之路,读书做官,有的渲染宿命观念。

这部分作品道学气较浓,说教味很重,读起来会令今天的读者产生排拒心理。

即以今天的观念看,较好的作品也占一半以上,主要特点是表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愿望,积极向上,有前卫意识。

当然。

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较好的作品里也羼杂有许多道德说教,而较差的作品中往往也有好的东西。

较好的作品大体可分成三类:

1、爱情婚姻题材。

有以下特点:

1)主人公大都是市民。

2)作者往往站在妇女的立场上。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相当一部分是妓女,作者一般从她们的立场出发,来确定自己的倾向。

对于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妓女,他反映了她们的愿望,比如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能与自己相爱的人朝夕相处,能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由于她们的特殊身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她们的愿望的实现困难重重。

大多数男人会从社会影响、等级观念出发,对她们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最后演出悲剧。

也有的成为大团圆。

其他妇女形象也大都是下层市民。

作品反映了她们的婚恋生活。

作者强调了某种程度的男女平等观念。

这些作品的代表作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卖油郎独占花魁》《王娇鸾、、、百年长恨》《金玉郎棒打薄情郎》《陈多寿生死夫妻》《宋小官团圆破毡帽》等。

、、、3)对婚恋的描写带有鲜明的市民思想和道德观念,突破了等级、门第、观念,也突破了片面的贞洁观念与爱情矛盾,即二者不可并存,认为只要有了真情,两者是可以统一的。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商人蒋兴哥之妻王三巧在丈夫外出期间,被外地客商陈大郎相中,以银买通薛婆,诱奸。

丈夫归途中遇陈大郎,见王三巧送陈的自家祖传宝物珍珠衫。

归,休三巧,为一官员所买。

后两人又破镜重圆。

失节与爱情之间先是对立,失节压倒爱情,但在双方的努力经营下,爱情压倒失节,表现了爱情的忠贞,并不等于爱情。

2、揭露官场黑暗腐败或统治者的恶行。

这主要是明代中后期社会腐朽黑暗的体现。

代表性的作品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滕大尹鬼断家私》《灌园叟晚逢仙女》《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有些虽然是写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但是非倾向鲜明,对正义的一方全力歌颂,对邪恶的一方全力批判。

《沈小霞》写明代嘉靖年间权奸严嵩、严世蕃父子与忠臣沈鍊之间的斗争,《灌园叟》则写了地方豪强的霸道。

这类作品叙事平直,过多地突出了事件的善恶忠奸属性,对故事情节的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刻划都有不足,故思想和艺术都显得比较一般。

3、歌颂朋友间的信义,谴责背信弃义的行为。

人们之间应该真心相助,和衷共济,这是作者极力肯定的,而见利忘义是作者所鄙夷的。

特点是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提到信义,就是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之间的“士为知己者死”之类的信义,而主要写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业者之间在经营活动,发展事业中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宣传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之类的民间相濡以沫的友情。

是市民之间的友情。

这与当时市民阶层的壮大发展,因而有了这方面的联系的要求有关。

当时的市民阶层,仍处于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属于九流之末,所处的社会地位最低,从统治集团那里得到的帮助和便利最少,而受到的限禁与剥削最多,因此最

容易被各种天灾人祸所吞噬。

因此这种沉浮不定的处境,要求他们之间要有和衷共济。

明清时的各工商业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会馆,就是明证。

他们最反对朋友间的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从本质上说,工商业者奉行的价值观念是利益至上,或者说唯利是图。

但是当他们认识到他们之间如果没有紧密的联合,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说是获取利益时,便需要联合起来了。

因此“三言”中的这类作品无疑反映了他们这方面的愿望和价值观念。

写得较好的有《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弟》等。

以前者为代表。

很明显,这类、、友情不仅异于传统的“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友情,而且也异于造反农民之间的那种“兄弟结义”。

这是在原始的市场经济中的互相救助,停留在个人恩怨、个体之间的帮助的层面上,而不是《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的大义。

这类作品为数不少,最有新的时代气息。

三类之中,第二类是传统题材,因此在思想内容上新东西不多。

第一类和第三类是新的题材,主要表现的是市民的生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经常把市民意识贯穿到传统题材中,甚至把帝王将相也当作市民人物来描写。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中的赵太祖,作者说他“是个管闲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显然带了些市民的无赖气,但他千里送京娘的慷慨大义,不及淫乱,显然又带有传统的英雄风神。

市民价值观中的实质是个性的主张。

一是要求平等,维护人格的尊严;二是最大限度地追求财色欲望的满足。

无论是严肃的还是庸俗的,都代表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二)“三言”的艺术特色:

主要是保持着民间话本小说的传统,即以白话讲述情节曲折,事件完整,脉络清晰,首尾照应的故事。

拟话本在这些方面,还有新的发展。

1、篇幅较长。

由原始话本中的几百字几千字,增长为上万字甚至两三万字。

使所描写的社会生的容量加大,叙事更为丰富细致;2、描写细腻。

特别是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已相当充分,占有了重要的地位;3、情节线索更加复杂,体现出小说结构能力的增强。

多线、复线式结构大量使用。

但也因此而分散了笔墨,往往使矛盾冲突不太集中强烈。

而优秀之作兼两者之美而无两者之弊;4、文学色彩更强。

叙事和描写成分增加,抒情议论成分减少,语言也更雅炼,有了一些文言成分。

故文字较宋元明话本提高,但往往不如其鲜明生动。

即便是宋元明话本,经过冯梦龙的整理,也在艺术上有了新的提高。

第二节《卖油郎独占花魁》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两篇作品是“三言”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

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是一篇带有明代中后期时代特点的作品,反映了下层市民的生活,所体现的市民价值观与理想非常充分,有着浓郁的喜剧风格,而且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成就也非常突出。

(一)思想内容:

1、故事梗概:

妓女莘瑶琴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因靖康之变战乱与家人失散,被人卖入杭州妓院,成长为色艺俱佳的一代名妓,令无数公子王孙和达官贵人倾倒。

卖油郎秦重偶遇莘氏,惊其貌美,欲与之交结。

积数年,凑够所需十两白银。

然正逢瑶琴出局后酒醉,秦重一夜无眠,悉心照料,引致瑶琴敬重。

后瑶琴因不愿趋奉无良公子,被其凌虐,赤足踏雪而归。

秦重路遇,将其送回。

瑶琴明言欲嫁之。

两人遂成百年之好。

2、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莘瑶琴,一个是秦重。

1)莘瑶琴。

这是个具有双重形格的烟花女子。

在她身上,既有对真正爱情的向往的一面;同时又有贪慕虚荣,陷于泥淖不能自拔的一面。

我们从比较传统的道德立场上展开她的性格分析。

她自幼生活在一个读书知礼的家庭中,德才貌俱全。

如果没有意外的事件,本可以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淑女。

但是,生逢战乱,与家人失散,不幸被坏人骗卖到妓院中,堕入风尘。

其性格的两面性就此展开。

先是过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

其性格中向善的一面暂时被掩盖,呈现出自甘堕落的样态。

但是,性格中的另一面并没有泯灭,寻求真正爱情和美好婚姻,即“从良”的愿望,始终潜藏在心中。

这两重性格在分裂着,互相撕扯着。

整部作品的情节,就建立在她性格中这两方面的斗争冲突之上,一旦后者胜利,作品的情节也就中止了。

从良,是自古以来风尘女子的愿望,几乎无人不想。

妓女从良可分成三种。

一种是好从良。

这种从良是嫁个有钱有势的、关爱自己的好人,这样既可享受丰盛的物质生活,又能有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两者兼而有之。

莘瑶琴就是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的。

这一直是她追求的目标,她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

但这种从良在现实中,不啻是难于上青天。

那样的人,找什么样的女子都不成问题,为什么要找一个妓女?

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表面上甘于沉沦的根本原因,她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

因此说到底,她的这种愿望只能是个美好的梦想,因为有钱人家与她这种人的交往,就是建立在将她作为玩物的基本立场上。

这样,从良就可再继续分为真从良还是假从良两种了。

所谓的假从良,就是只为贪图享受,找个富裕的人家,不管人家是否真心相待,只要自己能将妓院里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延续下去就行。

但这种从良,说到底与妓院里的生活并无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了不得就是从众人的玩物成为一人的玩物,而一旦丧失了作为玩物的价值,比如年老色衰,那就会落个非常悲惨的下场。

而“真从良”则是不管对方的身份地位贫富,只要双方能倾心相爱,终身相伴,白头到老。

莘瑶琴要的肯定不是假从良,否则她早就可以将自己嫁出去,完全可以不像作品中那样踌蹰,费尽心机的。

但是真从良,她又有所不甘。

因为她自认为凭自己的色艺,应该可以找到“好从良”的良机的。

而秦重的温柔体贴尽管使她深有好感,但这时,还不是她嫁人的对象。

“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可惜是市井之辈。

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千个万个孤老都不想,倒把重重整整的想了一日。

”而嫁给这样的人,此刻还没进入她的设想,因为她对好从良还寄有幻想。

这样,从良在她那里就按序分成了好从良、真从良和假从良,力争的还是好从良。

当然,从理论上说,好从良与真从良并非是对立关系,可以兼而得之,但是,实际上这却是不可能的,起码在她身上是如此。

她在同那些富贵子弟的长期交往中,逐渐发现好从良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梦想,特别是那个福州太守的儿子吴八公子强抢自己出局去西湖船上佐酒助兴。

她不情愿,就被赤足赶下船,丢在岸上。

而秦重这时恰好碰上,雇轿将她送回。

她这时才发现了富贵人对自己的奉迎恭维的真实用心,“平昔枉自结识许多王孙贵客,急切用他不着,受了这般凌辱。

就是回去,如何做人?

”她这时终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自己就是供人玩弄的,而要想赢得有钱人的爱情,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在这时,她才认识到了真正爱情的可贵,终于觉醒了,发出了“我要嫁你”的肺腑之言,甘愿随从秦重,过那低人一等、布衣粗食,但却充满了爱意的生活。

她性格的刻画,至此完成。

可见,她性格转变的内在根据是其两重性。

好从良中的包含的贪图享受,爱慕虚荣一面使她冷淡秦重,而向往真正的爱情又使她不甘于永远生活在侮辱与损害之中,因而最终走上了真从良的路。

这两重性格在不停地斗争中,后者最终占了上风,她选择了秦重,情节也至此完成。

2)秦重。

他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

性格写得相当丰满。

他也是在靖康国难的逃亡中,成为孤童,被开油店的朱十老收为养子,学着卖油,成了卖油郎。

他老实忠厚清贫。

而与一代名妓结为夫妻,由于双方地位的差距,看来是不可能的。

作品就是写这一不可能的结局是如何变为现实的。

作品通过了他三次与莘瑶琴的接触,来写这一不可能的结局的实现。

从而表现了这一人物对爱情婚姻的独特观念。

他头一次接触到莘瑶琴时,只是一个初长成的青年,还不谙风月之事。

为莘瑶琴的美貌所迷倒,但自知无缘,只求以后能常来此卖油,“图个饱看,也是前生福分”。

这时,他对莘瑶琴还谈不上爱情,这只是一种慕色。

他刚出场时,还不是以志诚情种的面貌出现。

而后打听到这是一个可以用十两银子买色的风尘女子,而他每天卖油的赢余不过一二分银子,但是却下了决心要用数年时间积攒十两银子以换取一夜之欢。

而这时,虽然看似轻薄,但是实则是已隐含着爱情至上了。

贵族公子的千金买笑,是将女子作为玩物,而他则在意识深处,认为这个女子才是自己的意中人,而又自认为根本不可能赢得对方垂青,因此才有了这种想法。

我单恋你,而你又不会想到我,而恰好你是个妓女,因此我可以用金钱买得爱你一次的权利。

因此也可以说,他的轻薄,实则是他的挚爱的变形表现形式。

第二次是他攒够了钱去买色的过程。

他经过努力,终于攒够了十两银子前去妓院。

而正好莘瑶琴外出陪酒,直至一更才回来。

而回来后见了秦重,心生不悦,于是接着喝了十来杯酒,直到酩酊大醉。

秦重轻薄的念头完全打消,伺候对方睡下,衣带未解,当了一夜护士。

端茶送水,眼睛都不敢合,生怕误了事。

而在对方呕吐时,又用自己的新袍子接了秽物。

这一段是全作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秦重的老实、厚道和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而轻薄的成分,已经一丝都不见了。

第三次的接触,则是在莘瑶琴受到了欺负后。

当时莘瑶琴正蓬头垢面,赤着脚,无法走路,坐在地上大哭。

莘瑶琴虽是个妓女,但仍有着自尊。

她得知吴八公子人品甚差,尽管对方多次来歪缠,但她始终不予理睬。

而对方竟然强抢她去。

上船后又羞辱了她。

她坚决不为对方助兴,对方恼羞成怒,将她的鞋脱掉,撕去裹脚布,让她赤脚回去。

而秦重正好路过这里,连忙上前安慰,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丝制汗巾撕成两半,为她裹脚,又雇了一乘暖轿将她将她抬上,一路亲送她回去。

这时,我们更看到了秦重的善良和他对莘瑶琴的爱情。

在这时,莘瑶琴终于萌发了对秦重的爱情。

她这才得知,好从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这种真的爱情,才时人生的最可宝贵的东西。

只有下层人士,才可能真正将她当作一个有尊严的人来看待,才可能真正的关爱她,体贴她。

秦重的真情,终于赢得了花魁娘子的芳心。

他的胜利,来自于他的卑贱的小市民地位。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凭自己的社会地位,是无法赢得爱情的,而他所拥有的,只有一片爱心,一片衷情。

他的胜利,是市民的建立是传统的那种重门第地位、重贞节观念的的婚姻观念的被抛弃。

除了吴八公子外,其他的人物都是市井人物,也都写得很成功。

两个爱钱好命的的鸨儿王九妈和刘四妈,写得各有特色。

刘四**能言善辩和王九**懦弱无能,但却都不失善良的性格,都非常鲜明。

3、主题思想。

全篇以油贩秦重与妓女莘瑶琴的爱情故事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两人从看似不可能走到一起到终于结合的这一过程的叙写,表现了明代中后期小市民阶层特有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婚恋心理。

他们是怎样从重享乐的庸俗的色欲和金钱欲中摆脱出来,怎样用建立在互相爱慕、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基础上的爱情理想,击败了建立在等级门第金钱贞节等观念之上的传统婚姻,歌颂了爱情至上的精神,也反映出市民阶层的新的婚恋观念。

秦重历时三年多的至诚之爱,冲破了重重障碍,终获成功。

公子王孙们虽然看似具有优越的条件,但只能得到莘瑶琴逢场作戏式的应酬,而秦重则得到了真正的爱情。

因为前者重的只是女性的色相伎艺,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尊重对方的人格。

作者的倾向是鲜明的,他喜悦地描写了秦重与莘瑶琴爱情的胜利,而作品的题目就正体现了他的这种倾向。

作品同以往描写的爱情胜利的作品如张生和莺莺、杜丽娘与柳梦梅相比,有着明显的发展。

因为那些作品都是写的上层社会的男女青年建立在郎才女貌基础上的爱情,而且都不能避免夫贵妻荣的传统观念,还是才子佳人的幸福观。

而秦重与莘瑶琴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布衣蔬食的平民的胜利。

(二)艺术特色:

结构完整,描写细腻,富有生活气息是其主要成就。

1)复线交叉式的结构。

两条线索贯穿起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作品情节从容不迫地展开,形成曲折有致的故事。

在秦重经过妓院后花园得睹花魁娘子的芳容以前,作品是两条互不相干的线索,主要是交代作品的两个主人公。

分别讲述了他们各自的身世、地位和处境。

而在此之后,两条线索开始纠缠。

沿着两条线索,分别围绕着两个主人公,展开了两种生活场面的描写。

莘瑶琴的一条线索是写社会的动乱,造成她失身为娼,以及她在妓院的生活,串起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场面。

另一条线索写秦重,写他因战乱被朱十老收养,当店员,由于被谗,当了个体小油贩,沿街叫卖,这是典型的下层市民的社会生活,串起了一系列市井生活的画面,象一幅市民生活的长卷。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

A、展开了情节,描写了生活。

两条线索各自发展,只有三次相交,而在相交后又迅速地分开,各自发展,展开了性格的历程,形成了作品的故事情节。

这三次相交,联系起了矛盾冲突,使双方有了性格的撞击的机会,从而使情节发展取得进一步的动力。

使情节的发展富于故事性、戏剧性B、描写了生活。

两条线索各自展开的部分,使作者游刃有余地进行了丰富的生活场景的描写。

因而使这一短篇小说具有很大的生活容量,使人阅读时如入山阴道中,景物层出不穷。

甚至使人感到像读中篇或者长篇小说。

C、提出了悬念。

同时,这种双线相交式的结构也便于提出悬念。

作品核心情节是两人是否可以结合。

作者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这一悬念贯穿于作品首尾。

两条线索的关两次相交没有解开这一悬念,而第三次相交又只是部分地解开,因莘瑶琴本人尽管发出了“我要嫁你”的心声,但她毕竟是个在籍者,因此还有个赎身问题。

一直到两人的结合,这一悬念才算解开,在同时,作品也到了尾声。

D、展示了人物性格。

说到底,情节是性格冲突的逻辑过程。

不同性格的相互撞击,便形成了情节。

秦重的主导性格是对爱情的至诚的追求。

第一次见面后,这种性格便产生了。

而这也是造成双方第二次、第三次见面的缘由。

而莘瑶琴则是从一堕入风尘起便立志要好从良。

即既要有真情实感作为结合的基础,也要享有荣华富贵。

因为这种两全其美的考虑,故延宕了从良的行动。

而她一旦认清了这两者是不可兼得的时候,便毅然选择了着者。

这样,两人的性格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栩栩如生。

这种结构比较精致巧妙,展开丰富的生活场景。

这体现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结构的高度成熟。

2)出色的描写艺术。

A、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传统的话本是以人物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不甚重视人物的心理刻划,因此接近于戏剧。

而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求找出人物行动的心理根据。

在秦重身上,使用得最为成功。

比如秦重第一次见到莘瑶琴时的心理活动。

在他得知莘瑶琴是个粉头(妓女)后,有很长一段心理活动:

“世间有这样美貌的女子,落于娼家,岂不可惜?

”又自家暗自笑道:

“若不落于娼家,我卖油的怎么得见?

”又想了一回,越发痴起来了,道: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若得这等美人一回,死也甘心。

”又想一回,道:

“呸!

我终日挑这油担子,不过日进分文,怎么想这等非分之事!

正是癞蛤蟆在阴沟里想着天鹅肉吃,如何到口!

又想一回,道:

”“他相交的,都是公子王孙。

我卖油的,纵有了银子,料他也不肯接我。

”又想一回,道:

“我闻得做老鸨的,专要钱钞。

就是个乞儿,有了银子,怕他不接!

只是哪里来这几两银子?

”……被他千思万想想出一个计策来。

他道:

“从明日为始,逐日将本钱扣出,余下的积趱上去一日积得一分,一年也有三两六钱之数。

只消三年,这事便成了。

若一日积得二分,只消得年半。

若再多得些,一年

也差不多了。

”这是古代小说中少有的长篇心理描写,层次丰富,内容也复杂。

可称为是正向反复递进式。

特征是,其思维活动有个方向,就是要与莘瑶琴亲近。

具体表现是,从外围生发,经过多次正反的过程,一步步地递进到最终的目标。

欲念的产生使自己畏惧,每次有个想头,就自我否定,但是念头挥之不去,就又使自己想方设法要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因此又在想方设法,终于说服自己,这是有可能的,即又否定之否定,退一步进两步,进进退退中,总是在向前走。

而每次在想象中实现了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后,再以此处作为继续前进的台阶,再筹划下一步的目标。

终于在想象中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计划细、决心大、耐力持久,竟使他将一件不可能的事变为了现实。

这种心理描写比传统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单向直线发展或简单的双向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后的“原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打死了他,须要吃官司,却没有送饭,不如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