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18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教案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

板书课题: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

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

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

(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

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

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解决课文中字词。

2、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

(1)读文,简单旁注感受、质疑;

(2)组词、抄词,解词。

(3)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收集有关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的资料。

教学流程:

导入、揭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读文,理清课文脉络——小结作业教学步骤:

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

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

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

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

(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2)、读音:

鏖(ao)铮(zheng)字形:

铮、筝、挣、睁凌、陵、棱鳞、磷、嶙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

()闪烁,()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

2、保卫大堤(大堤抢险)。

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

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

6、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1):

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

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

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结、作业。

(一)、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二)、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不允许抄课课通。

(三)、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复习迁移——学习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复习迁移

1、听写词语。

2、语言过渡。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2、讨论,指导读书。

读出“万分危急”、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二段

1、自读,思考:

这一部分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2、学习事迹一:

大堤抢险

(1)指名朗读。

看看面对大堤险情,子弟兵们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2)讨论,指读,评价,再读。

(3)如果你站在堤旁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师引读。

3、学习事迹之二:

铁汉本色

(1)自读,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2)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

”说说这句话含义。

(3)指导朗读。

4、学习事迹之三:

勇救群众

(1)自读,说说每句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①“飞向……习向……飞向……”②“……”(省略号的作用)③“哪里……就……;哪里……就……”④“看到……看到……就像看到……”

(3)轮读、齐读。

(4)背诵。

5、教师语言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

1、小结。

(1)写作方法:

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写出人物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2)小结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作业。

(三)摘抄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简单写写感受。

(四)、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第5自然段。

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习作6》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积极的健康情绪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趣昂然地投入写作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课上过度紧张、恐惧,甚至有些厌恶的情绪,必然导致习作教学的失败。

本教学设计侧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用比赛的办法,让学生了解习作的重点,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奏响心曲,实现理与趣的和谐相融。

习作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

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

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

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⒉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

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

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

说话有趣吗?

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

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

(满分5分)

a:

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

(1分)

b:

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

(2分)

c:

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

(1分)。

d:

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

(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

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

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

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

“文不厌改。

”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⑵、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

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练习6》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认识繁体字;   

3、选词填空;

4、照样子写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古诗《望岳》

7、说话:

漫话奇思妙想

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的3、4、5(重点)

目标中的7(难点)

主要板书计划:

           奇思妙想

           发现的源泉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完成练习一~五

口语交际:

说说奇思妙想

课外:

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用钢笔描红;

认识繁体字;

选词填空;

照样子写句;

熟记成语;: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复习描红要求

2、指导描红  

3、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读对照,认识繁体字  

3、同桌互读  

4、指名朗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明确要求(选词填空)

2、学生自读  

3、交流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要求(照样子写句)

2、例句指导,例句:

”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写清了说时的神情。

3、学生照例写句子。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要求(熟记成语)

2、让学生反复读

3、熟读记忆并说说成语大体意思。

  

六、作业:

练习3、4做在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话:

漫话奇思妙想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第六题

1、审题明确要求(口语交际:

漫话奇思妙想);

2、说说”奇思妙想”有什么意义;

3、在小组里全合作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在班上交流奇思妙想;

5、鼓励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二、学写毛笔字(略)

2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

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

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

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

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有关“西湖”的古诗。

2、查找有关荷花的图片及荷塘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

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

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朗读,指导正音:

“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

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先和同桌练一练。

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

给大家介绍介绍?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

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

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

“无穷绿”:

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

“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

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

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

(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竟、映”:

ing

“寺”:

s

无穷碧别样红

25《望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

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