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059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docx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探析

摘要:

实施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虽然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由于经济结构失衡、人口与劳动力增长不一致,使得江苏省内的失业压力有增无减,就业环境令人堪忧。

本文旨在探讨转型时期江苏经济增长与失业变化之间的关系,用理论分析和数量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江苏经济高增长,失业情况持续严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

Abstract:

Theimplementationofreformandopeningup30yearsago,JiangsuProvince,tomaintainsustainedeconomicgrowth,GDPaverageannualgrowthrateofmorethan10%ofChina'sfastestgrowingeconomiesintheworld.Althoughrapideconomicgrowthhascreatedalargenumberofsocialwealth,increasedthedegreeofsocialcivilizationandimprovedthestandardoflivingofthepeople,butbecauseoftheimbalancebetweentheeconomicstructure,populationandlaborforcegrowthareinconsistent,makingtheprovinceofJiangsu,increasingthepressureofunemployment,employmenttheenvironmentisworrying.ThispaperaimstoexplorethetransformationofeconomicgrowthinJiangsugoodrelationshipbetweenchangesintheunemploymentrate,withthenumberoftheoreticalanalysisandthemethodofstatisticalanalysisofJiangsuhigheconomicgrowth,theunemploymentsituationcontinuedtoseriousreasons,andtoproposecountermeasures.

Keyword:

Okun’slaw,GDP,theratioofunemployment

 

一、奥肯定律

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为研究美国的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

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潜在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实现的GDP,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潜力。

奥肯定律中论述的是失业率变化与GDP增长和潜在GDP增长之间差额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即为:

其中,u为实际失业率,对应的实际GDP为Y;

为自然失业率,对应的潜在GDP为

;a代表的是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系数,即奥肯系数。

这种关系的正确性得到了以往美国实际情况的有效验证。

但是,奥肯定律所提出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特定时期的经济所做的描述,在中国是否成立,若成立,其相关内容有多少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等问题,始终是学者们研究争论的焦点。

二、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的关系

我们首先选取了江苏省的实际GDP增长率(1990年-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1990年-2007年)的数据(见表1)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并将结果列于表2。

由表2可见,江苏省在样本区间1990~2007年,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66,并且未通过显著水平0.05的统计检验。

即实际的GDP增长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动在江苏省,二者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不成立。

从具体数据来看,1999年后,江苏省GDP开始新一轮次的高增长,而此时的失业率却稳步上扬,绝对水平上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的现象,即是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了反常的正比关系。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

 

表11990-2007年江苏省实际GDP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动

年份

GDP(现价)

城镇失业率

GDP增长率

GDP增长率的变动百分比

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990

1416.5

2.4

7.2

 

 

1991

1601.38

2

13.1

5.89

-0.4

1992

2136.02

2

33.4

20.33

0

1993

2998.16

2

40.4

6.98

0

1994

4057.39

2.1

35.3

-5.03

0.1

1995

5155.25

2.1

27.1

-8.27

0

1996

6004.21

2.3

16.5

-10.59

0.2

1997

6680.34

2.2

11.3

-5.21

-0.1

1998

7199.95

2.6

7.8

-3.48

0.4

1999

7697.82

2.8

6.9

-0.86

0.2

2000

8553.69

3.2

11.1

4.20

0.4

2001

9456.84

3.6

10.6

-0.60

0.4

2002

10606.85

4.2

12.2

1.60

0.6

2003

12442.87

4.1

17.3

5.15

-0.1

2004

15003.6

3.8

20.6

3.27

-0.3

2005

18305.66

3.6

22.0

1.43

-0.2

2006

21645.08

3.4

18.2

-3.77

-0.2

2007

25741.15

3.2

18.9

0.68

-0.2

数据来源:

中经网及《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6》。

GDP增长率的变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百分点均由笔者根据数据库原始数据,比较前一年计算得出。

表2SPSS13.0软件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回归方程建立

国内部分学者在研究奥肯定律时忽略了其所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失业率变动与潜在GDP增长率减实际GDP增长率这个差额的数量关系,进而草率地得出了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这一结论。

他们依据的可能是一些宏观经济学书籍中对奥肯定律的表述:

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的数量关系。

如:

多恩布什等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八版提到,“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增加两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所著的《经济学》第二版,“根据奥肯的研究,失业率每下降1%,产出增加3%。

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认为,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就业,尽管没有奥肯说的那么大。

现在的估算预测,失业率每增加1%,产出将相应减少2—2.5%”。

但是,这样只谈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而不联系到潜在GDP的增长,显然是十分不妥的。

进一步的分析之前,我们注意到,政府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等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员,或者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在此,笔者借鉴周游、秦向东在《奥肯定理在中国适用情况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所用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引入一个新的变量,称之为“城镇经济活动人口”。

于是有:

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

考虑到自1995年起的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问题,这些下岗且未能够再就业的人数实际上并没有被计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所以,设计“计算城镇失业人数”和“计算城镇失业率(%)”,有:

计算城镇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下岗职工人数,计算城镇失业率(%)=(计算城镇失业人数/城镇经济活动人口)*100。

因此,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变化(%)=当年的计算城镇失业率-前一年的计算城镇失业率。

据此定义计算所得的数据见表3

表3江苏省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与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变动

年份

城镇经济活动人口

计算城镇失业人数

计算城镇失业率(%)

计算城镇失业率变动(%)

1998

934.62

82.46

8.82

 

1999

950.00

55.36

5.83

-3.00

2000

950.00

43.50

4.58

-1.25

2001

1002.78

46.85

4.67

0.09

2002

1004.76

52.90

5.26

0.59

2003

1019.51

49.70

4.87

-0.39

2004

1128.95

46.80

4.15

-0.73

2005

1155.56

42.00

3.63

-0.51

2006

1188.24

41.90

3.53

-0.11

2007

1228.13

40.50

3.30

-0.23

数据来源:

中经网及《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将江苏省实际GDP增长率与江苏省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变化(1998~2007年)这两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拟合),结果如下:

其中,

37.5062,

-5.0165,r=0.6604。

为江苏省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为江苏省实际GDP增长率(%),

为参数,

为相关系数。

回归的具体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X

-5.016469894

1.359603587

-3.6896563

0.00776

C

37.50620347

6.112489698

6.13599455

0.00047

R-squared

0.660417761

AdjustedR-squared

0.61190601

Durbin-Watsonstat

0.745219101

Prob(F-statistic)

0.00776012

可以看出,利用上述方法改良数据后,江苏省实际GDP与江苏省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基本成立,相关性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笔者以上讨论的是江苏省计算城镇失业率的变化与实际GDP的增长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然而,根据奥肯定律的理论公式:

失业率的变化=-0.5×(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应有:

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失业率的变化。

就江苏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公式可粗略地记为:

实际GDP增长率=37.5062-计算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

这里的37.5062%就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江苏省潜在GDP增长率,显然与江苏省实际GDP增长率很不一致,笔者猜测,奥肯系数被低估了。

经过演算,将奥肯系数定为4.8后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满足奥肯定律,但是两者的具体关系数值与奥肯最早提出的奥肯系数不同。

四、江苏经济与奥肯定律偏离原因的探讨

(一)经济体制改革:

城镇失业率上升的制度性因素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带有集权色彩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解体。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劳动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远远低于所支付的劳动力成本,加之就业人数也是衡量企业规模、级别的主要指标,就使得这些企业难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随着体制转轨的深化,国企、集体企业也须按市场经济原则配置劳动力数量,进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有效劳动需求量和名义就业人数的数量偏差逐步缩小,带来大批下岗和注册失业的工人,导致“隐性失业显性化”。

一方面,注册失业的工人数计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使得这一时期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激增。

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轻装上阵,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进入良性高速发展时期,于是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却带来一定程度失业增加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予以关注的是,尽管下岗工人形式上与原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继续享受原企业的劳保等保障及福利待遇,并由原企业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下岗工资,我国在统计失业人员数时没有将其纳入。

但是,按照经济学定义以及国际标准,下岗未就业者完全符合失业的条件,应该纳入“广义”失业者的范围。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镇失业率上升的结构性因素

经济增长能否扩大就业不仅依赖经济增长率,还取决于GDP就业弹性的大小。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高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失业率的降低,换句话说,并不一定必然带来高的就业。

这种现象可以用GDP就业弹性来解释:

GDP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表4江苏省就业增长率与GDP就业弹性数据

年份

本年从业人员

GDP增长率(%)

就业增长率(%)

GDP就业弹性

1990

3569.13

7.2

 

 

1991

3720

13.1

4.23

0.32

1992

3729.4

33.4

0.25

0.01

1993

3743

40.4

0.36

0.01

1994

3756.4

35.3

0.36

0.01

1995

3765.4

27.1

0.24

0.01

1996

3747.7

16.5

-0.47

-0.03

1997

3745.5

11.3

-0.06

-0.01

1998

3635

7.8

-2.95

-0.38

1999

3596

6.9

-1.07

-0.16

2000

3559

11.1

-1.03

-0.09

2001

3565

10.6

0.17

0.02

2002

3506

12.2

-1.65

-0.14

2003

3610.3

17.3

2.97

0.17

2004

3719.7

20.6

3.03

0.15

2005

3877.7

22.0

4.25

0.19

数据来源:

中经网及《中国劳动统计年鉴》GDP增长率、GDP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均根据原始数据计算而得,并保留两位小数。

根据表4数据,从绝对水平上来看,就业增长率与GDP就业弹性之间的确有同向变动关系,进一步回归可知:

当GDP就业弹性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率将会随之上升12.13598个百分点。

以上论证说明经济增长能否降低失业率,不仅依赖经济增长率,的确还取决于GDP就业弹性的大小。

近年来,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投资重点为农林牧渔、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领域,但是,这些投资领域吸纳就业能力较弱,GDP就业弹性小。

而吸纳就业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严重地影响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减少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

这种失业率上升的结构性因素的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果不能适应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的变动。

(三)现行的失业统计指标单一:

失业率统计数据失真的方法问题

国际上关于失业的定义来自《关于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统计的决议》:

“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期内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并在特定的时期内采取具体寻找有薪就业或自主就业的所有人。

”我们所使用的失业率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政府就业服务机构或社会保险机构的行政记录的失业人数的基础上计算所得,并且就业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来自不同的调查,数据本身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二、只反映显性失业水平,不能反映企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为负值的隐性失业人口;三、未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大量下岗人口计入失业统计。

五、解决江苏省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结合第四部分奥肯定律在江苏产生偏离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巧提高省内企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从短期看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出发也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

解决省内经济增长加快,失业情况依旧严重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改良劳动力市场等方面。

(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首先,分析江苏省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总人口比例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GDP)比例的变动情况。

从以下两图中,可以看出: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最高,其次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最低。

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总体趋势逐年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而从业人员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方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递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递增。

由各国发展经验看来,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三产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投资少、见效快、吸收劳动力就业能力强等诸多特点,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各项服务,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

但是目前,江苏省内第三产业发展仍严重滞后,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小于40%;吸收就业也有限,不到劳动力总数的35%,而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在60%以上。

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解决江苏省失业问题中至关重要。

许多学者已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提过不少建议,如:

加大基础设施等的第三产业投入,创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下岗职工等兴办第三产业,等等。

在此,笔者不再累述,而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作为研究重点。

图11990-2008年江苏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

中经网。

笔者根据三大产业原始数据计算比重并保留两位小数所得。

 

图21990-2005年江苏省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总人口比例

数据来源:

中经网。

笔者根据三大产业原始数据计算比重并保留两位小数所得。

中小企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相同的资本数量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要求不高,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因此,要解决江苏省内的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目前,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主要在于企业融资、扩大规模方面。

我国银行体系由国有银行主导,银行更愿意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提供贷款,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并不热衷,导致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获得贷款支持,进而在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力,难以发挥其解决就业问题的功效。

尽管政府及银行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发展问题。

笔者的建议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测度中小企业实施项目的风险及收益等级,并向银行出具证明,还应出台政策支持民间担保公司的发展,引导信用担保公司良性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国外风险投资等机构的市场准入,扩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渠道,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及扩大规模的问题。

另外,从中小企业自身看来,它们在接受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着签约状况较差、工资水平和支付状况不理想、劳动强度较大、安全条件落后等问题,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缺乏长期发展的意识。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与建设,并且制定政策规范中小企业的用人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控制劳动力供给数量,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

就业问题无非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最终表现,因此,江苏省就业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状况。

劳动力供给取决于省内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等。

所以,解决失业的问题是改变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质量,使之与劳动力需求相适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延长劳动者的受教育时间,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村10—25岁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过多的劳动力进入了市场,增加了当期劳动力供给,进而加大了就业压力。

对此,最有效的途径在于延长教育时间,进一步完善和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即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追加1—3年专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待其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后方可进入就业市场。

这项制度旨在提高新生劳动力的素质,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缓解失业。

考虑到农村人口的教育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笔者认为该项教育支出的大部分应由政府买单。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人力资本,减少结构性失业

目前江苏省内面临一方面失业严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岗位空缺的两难局面,表现在:

出现民工荒,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或熟练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致使一些企业关键岗位空缺;同时,大学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

要解决这个结构性失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人力资本,用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使劳动者准确地自身定位,找到合适的岗位。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省内有大专院校上百所。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目激增,每年都有上百万毕业生进入社会,导致总量供求矛盾逐渐显现,原先通过扩招所缓和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正在逐渐显现。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倾向于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

但是目前的高等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欠缺,直接导致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差。

加之,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包括理论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因此,对于江苏省而言,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政府应加强其职能和政策导向,创造比较宽松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提供相对平等的就业信息平台,鼓励发展社会化的人才中介组织,规范人才就业市场。

高校应尽快建立起高等教育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为大学生的入学专业选择、中期专业调整、就业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

同时,大学生自身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劳动力资源日益由市场来配置的环境下,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富于创业精神,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

3.实行城乡社会统筹,消除就业歧视,建立公平、公正、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江苏省内的就业歧视主要体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以及省外劳动力求职方面,在江苏的就业市场上,大量存在着诸如企业要求本地户口、农民工进城后找工作在享受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都受到歧视等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彻底开放劳动力市场,取消歧视性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消除不必要的市场障碍,为每个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一切歧视;

(2)改变观念、改变思路,彻底拆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建立全省统一的人口失业登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要继续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宣传、组织、引导和管理的服务功能。

省内各级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