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州 区 概 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8991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 州 区 概 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 州 区 概 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 州 区 概 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 州 区 概 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 州 区 概 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 州 区 概 况.docx

《甘 州 区 概 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 州 区 概 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 州 区 概 况.docx

甘州区概况

甘州区概况

甘州区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龙首二山,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5个街道17个社区和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有汉、回、裕固等22个民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江泽民同志曾两次视察张掖,分别题写了“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

甘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隋恢复郡制。

唐初设州。

元始祖忽必烈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肃省”首字即源于此。

明设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

1927年置张掖县。

1936年红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建立了“中共甘州中心县委”。

1985年撤县设市。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2002年撤市设甘州区。

甘州条件优越、矿产丰富。

区内遍布黑河等26条河流,年径流量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达2.13亿立方米。

广袤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有7.7万亩,仅城北就有湿地近3万亩。

区内土壤肥沃,物产丰饶,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五大“西菜东运”基地和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甘州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找矿区之一,有铁、钨、钼、铜、锰、煤、粘土等矿产资源30多种,已探明煤10.5亿吨、钨50万吨、钼102万吨,居全国北方之首,钨、钼远景开发价值达1万亿元。

甘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兰新铁路、国道312线、227线、GZ45线穿境而过,区乡公路四通八达,沿国道227线南出扁都口可达西宁,北上可达内蒙古;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电话与全国并网。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张掖至兰州城际铁路,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甘州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

“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曾是古甘州的真实写照。

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古城墙、明粮仓、黑水国遗址等遍布全区。

特别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现存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名扬海内外。

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泥金书写绘制而成,有“张掖金经、国之魂宝”之美誉。

甘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州区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围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三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甘州”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十大工程”,努力拓宽“三条路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搭建三大平台,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3.68亿元、增长1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39.3%,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74亿元、增长20.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亿元、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93元、增长7.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321元、增长13.2%。

上半年,主要抓好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1.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集中力量加快项目建设,年初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3项,动态新增61项,至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88项,开工率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同比增长39.1%。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民合用机场、750kv输变电、城市燃气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90万吨洗精煤、1万吨生物纸浆、腾龙节水器材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平山湖风电、煤炭资源开发、亚行贷款等前期项目有序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滨河新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等12个项目在兰洽会上成功签约,签约总投资达46.3亿元。

2.以滨河新区建设为突破,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滨河新区计划新建、续建项目28项,完成投资15.21亿元,目前已完工3项,开工建设21项,完成投资2亿多元,绿化景观及灌溉工程全部完成,滨河大道、水韵街、滨湖路路面铺筑工程及北湖防渗、水体衔接工程建设完成进度任务。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计划新建、续建项目6项,完成投资9076.03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6项,完成投资1178.6万元,公园南湖、北湖、漂流河开挖,非机动车道续建、广场主体工程已完工,漂流河水闸、码头及景观桥正在加紧建设。

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补植各类苗木25万株,公园南大门及景观大道正在加紧建设,完成投资1223万元。

张火公路续建工程进展顺利,甘州南苑续建工程、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工程、城区公厕改建工程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危旧房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3.着力搭建工业园区发展平台,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进一步加强张掖工业园区道路、绿化、供水、排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9.46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

4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9.92亿元,同比增长31%。

张掖火电、黑河水电等3户企业销售收入已超过亿元;华瑞麦芽、天业节水器材公司等4户企业销售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

4.积极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编制完善示范区土地整理、水利工程等7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一期土地整理3500亩、主干道路铺筑及灌溉、绿化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新农村住宅254户、标准化日光温室216座,成功举办绿洲论坛。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围绕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玉米制种51.5万亩,其它制种3.5万亩;围绕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7个,培育肉牛养殖大户1300户,全区牛饲养量达到29.95万头,畜禽饲养总量突破557.32万头(只);围绕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18万亩,新建设施农业连片示范点22个;围绕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脱毒马铃薯、加工番茄等轻工原料11.15万亩。

加快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新建市级培训示范基地3个、区级培训示范基地17个,培训农村劳动力1.45万人,输出输转劳动力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

5.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努力活跃商贸旅游经济。

深入实施“退市还路”、“万村千乡”工程,嘉禾5万吨果蔬保鲜恒温库、新乐物流配送中心、东部国际建材家具城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源蔬菜8000吨恒温库土建工程已完工,靖安乡集贸市场已投入使用,乡级、村级农家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

全面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农民获得直补资金302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18.6%。

围绕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线路建设,积极挖掘大佛寺“皇家寺院”、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丹霞地貌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特色旅游品牌,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亿元。

6.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青东小学、三闸小学、梁家墩小学等6所学校,新城区初级中学正在办理开工手续。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积极申报张掖大佛寺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进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及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成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36(场)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医院综合大楼、甘浚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运行,农民参保率达98.3%。

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扎实推进优生促进工程。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及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92套、廉租住房2000多套。

妥善处理非法加工假冒清真肉品问题,集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整治,确保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今后,甘州区将按照“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目标要求,围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三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甘州”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二是打造三大平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三是围绕“两大经济板块”,夯实富民强区发展基础;四是深化各项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五是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简介

近年来,甘州区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开发、宣传和服务并重,不断加大投入,组织实施大佛寺禅院恢复建设工程、滨河新区暨黑河湿地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开发建设马可•波罗街、明清仿古街、大佛寺旅游商品街、金脉步行街等旅游特色街区,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发展城郊农家乐,启动建设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观光区,配合做好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较大地改善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依托水资源,巧做水文章,举全区之力强势推进以滨河新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核心的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完成滨河新区城市防洪、路网框架、绿化灌溉、水源涵养、水面景观工程等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国家湿地公园退耕还湿地、植被恢复、水系疏浚和服务设施配套等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三、四期绿化工程、公园大门、广场及景观大道等建设项目,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全区初步形成了南有城市沙漠公园、北有湿地公园、中有以大佛寺为龙头的历史文化观光游览区的格局。

今后,甘州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区域发展定位,着眼于建设全市中心旅游区和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和旅游产业大区”的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质量,深入挖掘“金张掖”文化底蕴,做响“拜第一卧佛、游张掖湿地、观七彩丹霞、看甘州乐舞”旅游品牌,努力打造金张掖旅游目的地和夏季休闲度假胜地、宜居宜游地和张掖游客集散中心,真正让外来游客吃在甘州、住在甘州、购在甘州、娱在甘州、游遍张掖,切实提高甘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做好编制“一个规划”,打造“四大景区”,强化“四项举措”,力促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编制“一个规划”:

编制完成《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同时,进一步完善各景区开发建设专项规划,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指导全区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打造“四大景区”:

一是着眼于打响亚洲“第一卧佛”品牌,积极争取大佛寺景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大佛周边动迁安置任务,整合城区历史遗迹和城市景观,全力打造以大佛寺为龙头的历史文化观光游览区;二是着眼于打响“湿地之城、戈壁水乡、避暑胜地”品牌,抓好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以湿地公园为特色的湿地休闲观光游览区;三是着眼于打响“七彩丹霞”品牌,依托平山湖特有的蒙古族风情,宣传推介平山湖丹霞地貌,积极争取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国际狩猎场项目,全力打造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相融合的休闲观光度假区;四是围绕绿洲经济和绿洲生态两大主题,进一步加快绿洲农业试验示范观光区和石岗墩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步伐,高标准规划建设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全力打造高原反季节鲜食水果观光、采摘、体验、休闲旅游区。

强化“四项举措”: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

围绕打造“四大高品位景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二是强化宣传促销。

借助电视和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力量,集中展示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建设旅游网络,提升旅游促销水平。

三是挖掘特色产品。

积极引进先进演艺理念,打响“甘州乐舞”品牌。

围绕佛教文化游、历史文化游、绿色体验游、民俗乡村游,深入挖掘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四是规范服务管理。

组织实施旅游景区创A升级、饭店评星创建工程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甘州区旅游资源简介

甘州区地处千里河西走廊腹地,南依祁连青海,北邻蒙古高原,东连西安,西通新疆,居中四向,位置独特,古为丝绸之路重镇,现是欧亚大陆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商旅必经之地。

现为张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甘州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

区内寺庙、古城、墓葬、烽燧等名胜古迹遍布,有亚洲第一卧佛之称的张掖大佛寺和汉代黑水国遗址、隋代木塔、明代钟鼓楼、西来寺、甘泉以及古汉墓群等著名的历史文物古迹,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文物保护点122处,旅游景点30多处,其中4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发展农家乐200多家;配套建设各类宾馆50多家,其中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宾馆4家,旅游定点宾馆、购物和餐饮单位15家。

有国内旅行社11家,国际旅行社1家。

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甘州人民的民族之魂,六百里山川造就了甘州人民质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加上融南国秀色与西北风光为一体的旖旎自然景观,汉、回、蒙、藏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着眼于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突出文物古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全力推进大佛寺景区建设,着力打响“游千年皇家寺院、拜天下第一卧佛”精品品牌;强势推进以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滨河新区为重点的黑河湿地保护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游新兴生态城市;不断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先后修复加固大佛寺、钟鼓楼等一批重点文物,扩建中心广场、甘泉公园,新建明清仿古街、马可波罗街、金脉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加大石岗墩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太平湖水上乐园、灵隐寺、西来寺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城郊农家乐园加快发展,形成以大佛寺为核心景区,辐射城郊及周边县市的旅游产业格局,全面塑造了“戈壁水乡、文化名城、宜居宜游”旅游整体形象,使甘州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上的重要客源集散地和必选旅游目的地,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市委、市政府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张掖生态优势、凸显张掖生态特色的重大建设项目,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为张掖主城区以北、兰新铁路以南、黑河流域东侧、张火公路以西,总占地面积46.02平方公里。

规划功能结构为“两核一轴”、“一环三区”。

两核:

依托开挖的南湖、北湖形成南北两个旅游核心;一轴:

在现状4.8公里长的木栈道基础上,局部增加栈道线路,形成南湖游客服务中心至北湖鸟类科普长廊的湿地精品游览线;一环:

为核心区内的机动车环路,规划利用建成的非机动车道和乡村土路联系成环;三区:

湿地科普区、湿地休闲区和外围控制区。

湿地科普区总面积约288.8公顷,以湿地观赏与探索为主要功能;湿地休闲区总面积约199.1公顷,将湿地与休闲活动充分结合,结合南湖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并增加垂钓、漂流、科普等活动,使人们在湿地的休闲娱乐中体验湿地之美;外围控制区总面积约207.3公顷,规划保持现状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形成城市乡村与湿地公园核心区之间的隔离带。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于2009年3月1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一期规划建设任务,完成投资3245万元,建成湿地栈道5公里、非机动车道18.2公里,完成退耕还湿地3099亩,恢复湿地植被3000多亩,疏浚渠道23公里,修筑围堰7.2公里,自然形成水面2200亩。

2010年,继续组织实施二期规划建设,计划投资9076万元,重点完成水面景观工程、公园道路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基础设施工程、旅游服务设施工程和二期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张掖湿地景观特色,努力把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金张掖最美丽的后花园。

目前,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开挖南湖、北湖和漂流河;完成6.8公里电瓶车道铺设;完成主入口、东入口、西入口广场建设,南入口广场正在征地,亭台、景观桥等配套设施正在施工;完成绿化10万平方米。

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充分利用、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天然禀赋,最大限度地将张掖城市特色中深层次的、原生态的“水”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对于在更高层次上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扩充城市承载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简介

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秉承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区位、环境、生态资源优势,适当调整城市建设用地,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集商务会展、高档居住、教育科研、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工程。

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位于张掖主城区西侧,东北面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紧密相连,西北面与黑河滨临,规划范围东至昆仑大道,西至西三环路,南至南三环路,北至滨河大道,占地面积26.4平方公里。

通过滨河新区水源涵养工程特色水景、滨河大道绿色景观带、高档居住区组团绿地的建设,将与城北郊2.6万亩湿地连为一体;该区域又恰好处在城市西北角和上风向,将成为已建成的老城区和规划建设新城区的后花园,也是张掖城市的“加湿器”和“加氧器”。

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展示张掖“戈壁水乡”、“湿地之城”的独特魅力,成为体现张掖城市现代风貌、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繁荣的中心区域。

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于2008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

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重点组织实施城市防洪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及灌溉工程、水源涵养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新建防洪堤土方工程9.6公里;建成总长20公里的滨河大道、水韵街、滨湖路、西三环路、临泽北路、火塔路等“一道、四路、一街”路网框架;完成湖区绿化2400亩,栽植树木134万株,完成绿化灌溉配套设施;完成占地2250亩的水源涵养工程南湖、中湖、北湖开挖、防渗建设并成功蓄水。

其它招商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共建设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通过滨河新区旅游景观工程建设,将有效带动张掖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以此打造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生态张掖,打造集佛教文化、西域文化、汉唐文化于一体的人文张掖,打造集湿地特色、丹霞地貌、草原风光、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张掖,从而提高张掖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力。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简介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2000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8532平方米,展厅面积为2100平方米,馆内现收藏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珍贵历史图片、文物图片、沙盘、雕塑、国画、油画1284幅(件),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2009年,被中宣部等四部委列入全国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甘州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800多万元,重新改造、装修纪念馆展厅,制作西路军征战沙盘、高金城烈士雕塑、西路军浴血河西群雕及纪念馆标示牌、电子显示屏、大型宣传版面,征集实物、图片550余件(幅),策划编印《悲壮的征程》彩色宣传画册5000多份,摄制《血染的道路》、《悲壮的征程》等多部电教片。

同时,以《高金城烈士生平事迹》和《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甘州历史展》为主,辅助展出《弘扬民族精神》、《甘肃精神》、《陇原公仆、时代先锋》、《新中国60年甘肃省建设成就展》、《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科学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开馆至今,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红军100余次,接待省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军人、中小学生76万余人次,并进行巡回展500余次,同时应兄弟县区的邀请,在省内其它县区开展巡回展览200余次,行程6万多公里。

2008年9月,高金城烈士纪念馆正式实行免费开放,2009年免费接待参观群众及省内外游客18万人次(含巡回展7万人次)。

为提升教育基地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增强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今年,多方筹措资金660万元,规划修建纪念亭、纪念墙、无名烈士公墓、纪念碑、仿建福音堂医院旧址,并配套修建烈士群雕、高标准水冲公侧以及馆内绿化、亮化等设施。

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今后,甘州区将按照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挖掘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福音堂医院旧址、西墩堡战役遗址等资源,开发红西路军血战河西、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红色旅游名片,打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旅游教育基地。

 

张掖大佛寺简介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是我区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风险等级博物馆、4A级景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被列为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张掖段备选点。

该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有各类古建筑20余座,建筑面积10456平方米,壁画530平方米,泥塑46尊,馆藏有古字画、古钱币、佛经、铜器、玉器、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10043余件,其中,一级文物40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65件。

现存有中国最大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大佛殿、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身长34.5米)和最为完整的5985卷初刻初印本《北藏》佛经被誉为“大佛寺三绝”。

近年来,甘州区抢抓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佛经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展厅提升改造工程、大佛殿修缮工程和壁画塑像加固维修工程。

2001至2004年,对大佛寺步行街、寺内道路地面、给排水、电力电讯、安防消防、绿化美化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购置了语音讲解设备,使景区内的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2005年,将原藏经殿改造为佛教经籍陈列厅,分张掖金经、经柜梵夹、御赐北藏、坊刻佛经四个单元,主要陈展明初刻初印---《大明三藏圣教北藏》、明正统六年金银书《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明永乐佛曲、金银书“五大部经”、明清雕版等藏经;将原书画展厅改造为佛教艺术陈列厅,分流沙古迹、佛陀之光、丹青溢彩、法宝敷传四个单元,主要陈展大佛寺遗存的碑贴、记事牌、佛造像、佛教扉画及金塔地宫出土的法器、密宝等各类文物;同时,对土塔进行装饰装修,改造为供奉万佛的弥勒千佛塔,对金塔殿、山西会馆大殿新增了塑像和壁画,改造提升后的展厅,全面展示了大佛寺佛教文化艺术的内涵。

张掖大佛寺院内古建筑林立,古树参天,绿草成茵,环境优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到此观光,开放至今,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为提升我区知名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明时期,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和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都曾到过大佛寺,对寺内建筑、雕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改革开放后,胡耀邦、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大佛寺参观。

梁家墩迎恩村农家乐简介

梁家墩迎恩村现有农户473户,1861人,耕地面积1196亩,人均纯收入6171元。

农家乐位于金张掖大道西侧,现有农家乐经营户28户。

近年来,迎恩村抢抓城市道路建设机遇,凭借依傍金张掖大道的交通优势,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大力发展农家乐餐饮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

2006年投资420万元修建了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户均300平方米的欧式风格的小康商住楼,硬化街面500米,栽植风景树1000多棵,葡萄长廊400米,种植各类花卉20亩,配套水、电、暖等设施,建成了集生态休闲、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