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729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docx

农业园区经验总结

 

重庆市长寿区现代农业园区

主要发展做法及经验分析总结

 

2012年6月20日

一、发展现状

重庆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地处长寿区的中东部、沪渝高速公路长寿段以东、长寿湖西岸,涉及双龙镇、龙河镇的20个村、156个社,19201户、55159人,面积50平方公里,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面积约为6万亩。

园区规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晚熟柑橘基地4.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0.3万亩等建设目标。

同时实现示范推广、产业孵化、探索创新、积聚扩散、科普培训与旅游观光六大功能,通过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经济体系升级,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自2010年5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1、聚商选资成果显著。

两年多以来,以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能源、经济、政策六大优势,紧紧围绕晚熟柑橘、设施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产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方式,吸引区内外城乡资本投资农业园区。

到目前为止,已签约企业28家,合同引资19.98亿余元。

澳门恒和、北京冬润、浙江森禾等28家企业已先后落户,已到位资金6.93亿余元。

2、产业基地发展迅猛。

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6万亩。

截止2011年底,园区已建成各类产业基地5.3万亩,其中:

晚熟柑橘基地4.4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0.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0.55万亩。

目前,园区每年可向城市供应蔬菜1万余吨,

2011年部分柑橘基地陆续投产,产量在2000吨左右,到2015年,大部分柑橘基地正式挂果后,预计产量超过7万吨。

2012年柑橘果园间种蔬菜南瓜、西瓜、冬瓜、小蒜、辣椒、白菜等共计25238亩。

此外,长寿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市唯一的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3、农民收入增长快速。

成片的土地流转使青壮年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通过从事二、三产业,项目区农民的纯收入得到快速增长。

据2012年4月份对现代农业全覆盖的10个村抽样调查,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1208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7%,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6727元,占93.4%,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897元高8769元,超出1.27倍。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自2004年以来,长寿围绕“三地一中心”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持续关心下不断摸索、创新,市领导马正其、凌月明,区领导燕平、周勇、韩树明、狄文敏、游智明、张明生等多次到实地指导园区建设工作。

2006年秋季,重庆恒河果业公司在龙河镇保合村新建标准化柑橘果园700亩,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理念逐渐开始崭露头角,这也为后来长寿现代农业园区的成立打下了一定的示范基础。

在先期恒河、东源、农正、尚蔬坊、和兴源等大型龙头企业集中入驻的前提下,长寿现代农业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春天,2010年5月,长寿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同年10月,管委会正式挂牌,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管委会主任由区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申雄、汤晓强先后直接担任。

一方面,双龙、龙河两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兼任管委会副主任,这给管委会在各种土地协调、人员调配等方面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另一方面,由于副区长亲自挂帅园区一把手,在涉及农业项目及资金整合方面提供了先决条件。

财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科委、供销、气象等多个部门直接或间接向园区提供资金支持(2亿元?

),提供项目(10个?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不但集中了长寿本地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得到了大量市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在上下合力的共同努力下,园区逐渐发展成为了“重庆农业对外的客厅”(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语),园区柑橘基地的标准化程度超过了万州、忠县、奉节、江津等传统柑橘大县,成了国内晚熟柑橘发展的一面旗帜。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长寿柑橘发展历史悠久,夏橙、红橘、沙田柚等品种在长寿各街镇均有广泛的分布。

如何让老产业走出新路子,如何让柑橘产业在重庆各区县中冲出重围,这成为当时摆在长寿农业面前的一道坎。

2010年,长寿区委、区政府做出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此,我区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小组在以西南大学专家团队为主的规划专家组的精心策划下,确定了“充分利用长寿独具的冬季无冻害、柑橘非疫区两大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优势,以发展晚熟柑橘为重点的优势产业”的最终目标。

同时,园区还需配合城市扩张发展需求,适当规模发展设施蔬菜以及花卉苗木产业,以满足城市市民“菜篮子”需求以及城市绿化、美化、市民休闲消费的要求。

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紧邻长寿湖景区的地理条件,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在一定程度对其他区县、省市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也确定了本园区的独特优势,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先决条件。

两年来,园区发展在“六大发展理念”:

即,布局区域化、投入多元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区化的支撑下,从而使园区发展步入了快速、可持续的轨道。

截止目前,整个园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整体流转面积超过了80%,晚熟柑橘、设施蔬菜实际发展规模全部完成了规划的发展面积,而花卉苗木基地也完成既定任务的全部招商任务,预计1-2年内即可完成全部产业布局。

3、以工促农,农企双赢。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思想,在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这一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执行,并从一定程度得到升华发展。

在全国的1300多个各种农业园区中,以工业的手段抓农业,以园区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在适合的区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适合的产业,这是长寿首创,实践也证明,这也符合长寿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首先,园区发展集中规划50平方公里,发展以产业基地为主的现代农业,围绕晚熟柑橘、花卉苗木、设施蔬菜三大产业进行布局,并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

晚熟柑橘、花卉苗木最小发展规模1000亩,设施蔬菜最小发展规模100亩。

28家农业企业的入驻建成了多个农业工厂,同时,与传统的散户、大户种植不同,工业企业的管理理念被广泛引入,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增强了园区的发展后劲。

其次,园区实行土地流转经营,在符合国家相关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园区统一土地流转经营的方式和操作程序。

价格方面,所有农业企业流转价格统一为每年700斤稻谷9月下旬的市价,避免了由于不平等价格带来的村民间不和谐,操作程序方面,由管委会统一划定企业发展区域,镇、村、组三级共同完成中间流转环节,简化了企业的入驻手续。

再次,园区从最大程度保障了农民的自身利益。

传统农业的粮食种植,农民每年每亩土地收益不足500元,而实行土地流转后,农民仅土地流转租金的直接效益就增加一倍以上。

此外,由于农事劳动的减轻,青壮年劳动力安心踏上外出务工之路,而中老年劳动力则在企业就近打工,企业得发展,农民也增收,农企双方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利益的捆绑,园区农户的主人翁意识有所增强。

4、示范效应,以商招商。

园区成立之前,辖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仅有6家,而2010年5月园区成立后,新进落户的农业龙头企业以每年超过10家、流转土地超过1万亩的量级进行增长,从最初的招商引资到如今的聚商选资,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城市资本进入。

在招商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并努力以商招商、以情留商的模式功不可没。

一方面,恒河、东源、尚蔬坊等前期果园的投产增加了园区效益的说服力,示范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由于恒河果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其引进的W莫科特等品种在国内市场尚属首次大规模发展种植,且种植建园过程采取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壕沟式改土等最先进方式,来园区参观洽谈的客商大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2011年春季,该公司的首次投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也为业主投资园区增强了信心。

另一方面,园区入园业主在感受到投资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后,也成为了园区招商最有利的推手,他们积极向身边有实力的朋友进行推介,这也让园区更有说服力。

如木子洋公司、秀丰公司、测理公司等,他们均是由在园区投资兴业的业主推介而来,目前,这些公司也逐渐在园区得以生根发芽。

由于农业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等原因,在招商过程中,园区注意了对入园业主的选择,并通过入园要求门槛设置、为业主进行投资预算等方式,对业主实力进行筛选,将部分实力不足的业主拒绝在了园区之外,减小了今后资金缺档的可能性。

5、整合资源,保障投入。

近年来,国家、市、区各级的农业项目较多,但多呈撒胡椒面式的均衡投入,缺乏重点,对各街镇的农业项目实际影响并不大。

农业园区的成立从一定程度有效降低了重复浪费投资,使有限的资源花在了集中的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来。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年底,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园区就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633亿元。

其中,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7320万元中,整合了小农水等涉农项目;在产业基地投入9010万元中,重点整合了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各类涉农项目。

实践证明,经过园区模式的集中建设,整个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道路、水利、电力等各种农村基础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方便了农村村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园区业主的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多部门联合配套产业项目补贴,由于投入有了保障,这也让业主投资园区更有信心。

6、基建配套,规范建园。

对于入园企业业主,园区协同农投司、项目街镇、相关业主企业一道,统一规划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了到企业的骨干道路、连接企业与水源之间的供水主管网、业主生产所需的配电站等一应俱全,有效降低了业主对外围基础条件的要求。

具体操作程序为业主提出申请,管委会实地查看并向农投司提出建设要求,再由农投司负责具体实施,建设完成通过竣工验收后再交由相关街镇、村组、企业进行管理、维护和使用,这也保障了农村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在果园建设方面,管委会指导企业按园区“柑橘基地建设规范”文件要求做好“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及质量标准。

并督促企业按操作程序抓好建设,入园企业全部采取机械化,先改土建园栽苗,再建设水系、路系等基础设施。

同时,园区从品种引进到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生产管理、产品采收、加工包装等,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标准,严格技术规范。

晚熟柑橘基地建设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壕沟式改土建园、物理与生物防治病虫害、可视化信息管理等一大批新型科技手段在园区得到运用。

尚蔬坊柑橘基地也成了全市第一个通过国家有机柑橘转换认证的产业基地,园区其他企业的有机转换认证也正在申报中。

7、深入服务,强化指导,

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有实力投资农业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没有实力投资农业。

目前,园区内的28家投资业主,仅有东源等不足10家企业为传统的农业企业,其他企业业主多为建筑、酒店服务、医疗、家私等行业转型而来。

针对园区企业多是城市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不懂农业、不懂技术、缺乏市场信息等情况,园区采取企业联系卡、并将柑橘等实用管理技术转换为操作简便的“傻瓜技术”,并坚持工作人员每周到业主基地现场指导,每月发放技术要点,使用农信通手机短信随时提示等方式,做到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成为了入园业主的知心朋友、事业助手。

三、问题及建议

1、人力资源逐步凸显。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城市一直是大多数农民快速致富增收的主战场,外出务工成为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首选就业渠道。

一方面,这的确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土地撂荒、农村人才缺乏、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这也严重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不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知识构成结构,这都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内的28家业主常年使用农民工超过5000人,但这其中多数为“3899部队”,有调查数据显示,园区务工人员中超过80%的工人都为5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他们仅能从事一些最基本的简单劳动,由于其不能完成业主交办的一些工作,收入也极为有限,仅为30-35元/天左右,这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此外,根据相关业主提供的数据表明,柑橘企业投产后一个职业工人可以管理5亩左右的果园,而蔬菜企业生产中则仅能管理2-3亩,这就意味着6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需要优质劳动力的人数超购一万人,加上配套的加工、物流、冷链等需求,直接刚性需求就达15000人以上,而现目前在家的劳动力基本上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有的业主企业甚至专程跑到巫山、云阳、奉节等偏远区县招聘农民工。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园区用工培训,通过阳光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是通过技术的提高提升农民待遇,继而吸引部分青壮年回乡就业,特别是双龙、龙河两镇内的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职业农民的打造提升其收入待遇;二是培养一批劳务经纪人,在园区用工需求较大时,能够从外地吸引部分季节性劳动力前来园区打工挣钱,特别是全部柑橘基地投产后,外来务工采收队伍可能需求数千人。

2、科技含量提高迫在眉睫。

自园区发展以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物联网、“三挂一喷”等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劳动力需求有所下降,但对于国外一些先进果园而言,园区的科技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后发展中,园区及业主应主动与大学、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联系,打造农业科技馆,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展示最新研发品种,提升园区科技含量。

物资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成了当务之急……

3、企业融资难题成瓶颈。

园区产业基地从建设到投产,期限长,农业基地投资形成的资产,尚未列入银行融资可担保抵押的有效资产,流动资金贷款十分困难。

目前,交通银行长寿支行开创性推出“企业联保信贷”的融资模式,从一定程度突破了基地农业企业抵押难、融资难的信贷瓶颈。

在对接会上,何渌行长对“企业联保信贷”模式详细进行了讲解和宣传,23位基地业主纷纷表示该种模式十分适合园区企业,具有很强的操纵性。

4、企业退出机制的探索与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一个1000亩的果园就可能涉及超过500个家庭。

但是农业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由于经营管理等问题,有生有死,有兴有衰。

一旦企业经营投资失败,带来的影响可能涉及千家万户,因此,探索和完善企业的退出机制也是今后较长时间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目前而言,园区已经出现了个别业主的二次流转经营,虽说暂未造成重大影响,但也应为今后的工作敲响警钟。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入园企业的门槛,避免实力弱小的企业做超出自身能力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破产谁来买单的问题进行规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组建柑橘企业集团是有效规避这一风险的一条道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与合作是抵御企业资金链条风险的有效途径。

5、项目资源整合的思考。

目前由园区管委会负责项目资源的整合,从一定程度有利于与业主之间的衔接配合,但是整合力度却是不够的,建议财政、农投司、以及管委会一道,共同协调处理项目资金的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