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512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docx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

TYYGROUPsystemofficeroom【TYYUA16H-TYY-TYYYUA8Q8-TYYUA162】

 

江苏高等教师岗前培训考点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

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

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

20世纪60年代全球第一所大学在英国出现;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学习高等教育的意义(简答):

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

第二章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从事高等教育;

雅典出现的专业性质、教育内容较为高深的两类学校:

哲学学校、修辞学校。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开始弘扬

1.西周大学:

官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私学稷(ji)下学宫具有高等教育意义

宋代四大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3.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

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

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

文、法、医、神

德国大学改革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简答题)

两大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2、学术自由学者-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师生-教学自由;大学-独立自治。

柏林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活动职能之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的大学

美国

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的意义(简答题)-培养应用型人才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利尔法案,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

意义:

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满足了工农业发展和人工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拓展了高等学校的职能,显示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904年威斯康辛大学范海斯提出威斯康辛计划

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包括:

(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

清末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高等又分为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民国时期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

整顿学风,更新师资;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推动“学”与“术”分离,改革教学;实行教授治校。

中国当代高峰教育

(1)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1993《教师法》(3)1995年《教育法》(4)1996年《职业教育法》(5)1998年《高等教育法》

2003年19%入学率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马丁特罗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

毛入学率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第三章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关系(简答题)

理念源于实践;理念引领实践;理念超越实践;

3-2高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

4-1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

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后是经历

4-2高等学校办学制度

4-3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引领下的校长负责制

4-4高等学校评价制度

第五章

5-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促进功能(简答题)

(一)可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

(二)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角色的社会化;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三)可以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

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促进个体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体独特价值的实现。

5-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简答题)

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高等教育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3.高等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4.促进社会政治延续:

即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培养高级政治人才;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观念;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5.推进社会政治生活即通过提高管理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现代化,通过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进而推进社会政治改革

6.是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并且内化社会所期望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简答题)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1.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

2.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3.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4.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1.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文化功能(简答题)

1.文化保存、继承功能:

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具有高层次、专业性和系统化特点

2.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重要机制之一是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乃至碰撞和冲突。

4.文化选择功能:

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接纳和排斥,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和丰富性

塑造大学亚文化:

对个体作用:

育人、导向;对群体作用:

凝聚、整合

5-3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的历史演变

11世纪到18世纪,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主要职能

从19世纪末至今,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为主要职能

当代高等学校的职能的构成(简答题)

1.培养人才: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内涵:

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2.发展科学:

作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学校发展个体影响的结果

3.社会服务:

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发展趋势:

第四种职能:

促进国际交流

4.高等学校职能的相互关系:

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第六章

6-1高等学校课程理论

6-2高等学校课程规划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简答或选择)

横向结构:

主要是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必修课程又分为校定必修课程和系定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纵向结构:

反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在内的逻辑关系。

它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

6-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

6-4高等学校课程管理

第七章

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3.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

4.培养与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7-1高等学校教学原则(重点)

高等教学原则及其应用(简答,答题要点定义与怎么做,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性概括,是教学基本原则落实到实践中的媒介,是保证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环节。

教学原则的来源

教学原则是历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来源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产物。

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一,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

是指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再发现知识的能力和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学习能力。

基本要求:

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开出阅读书目,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增强学生参与原则:

是指在大学里,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减少上课时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增加学生研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比重,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话语机会。

基本要求: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做好教学安排;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拓展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选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发展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本要求:

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动机、兴趣、意志、态度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第五,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所培养的学生要有比较广博宽厚的知识,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

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基本要求: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要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种教学活动;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是指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同时教学必须进行同行间的交流学习,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成为科研的一种形式。

特有的原则。

基本要求:

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7-2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概念:

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判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判断)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依据是什么(简答)

(1)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应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2)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科和同一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教学方法通常要与之相适应。

(3)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影响,主要源于不同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在认识能力上存在客观的差异。

除上述这些因素下,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业务素质及个性特点、学校的教学设等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

教学方法(判断、选择)

分类:

a、运用语言传递为主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b、通过直观感知为主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

c、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自觉指导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a、做好教学设计;b、内容的逻辑性d、语言的感染性

讲授法: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7-3高等学校教学环节和组织形式

备课几个阶段:

第一步,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第二步,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熟练驾驭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三步,研究教学方法;第四步,编写教案

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上课为核心环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指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固有人数的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最早使用的是京师同文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优缺点(简答题)

优点表现为:

a、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的效率。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缺点表现为:

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高等学校组织形式的变革(简答或选择)

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高等教学评价功能(即评价结果的应用,简答)

诊断与反馈功能;导向与调节功能;激励与促进功能;教育功能

第八章

8-1学科的基本理论

8-2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

8-3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教学与科研关系:

直到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入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

(判断、选择)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来促进学科建设(简答)

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第九章

9-1高等学校的教师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高等学校的教师特点(简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b.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c.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a.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

b.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c.再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制上。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a.高等学校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b.高等学校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学术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a.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

b.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结束而消失,而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

(5)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性

a.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b.同时,任何一个学术的身心发展,不仅是许多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

9-2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

9-3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

高等教育的专业素养(简答或论述)

专业素养是一个多种要素综合的统一体,基本要素:

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信仰;专业人格;专业智慧

9-4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

第十章

10-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和权力类型

10-2高等学校的管理过程和高等学校治理

高等教师的职业特性:

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选择、判断)

第十一章

11-1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简答题)

1.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

2.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者素质,增强决策科学性。

11-2高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