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847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地图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地图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地图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地图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学》教案.doc

《《地图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教案.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学》教案.doc

03资环专业《地图学》教案

前言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也被称作地球表层学。

对人类个体而言,地球几乎是一个无穷大的空间,难以一窥全貌,而地图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得以概括而全面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开始。

地图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对空间信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结果。

学习地图学本身是学习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达原理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地理学其他各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辅助和支撑作用。

因此,《地图学》是地理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地图学》对地学工作者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

我们学习《地图学》,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原理和规范,特别需要大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相应的课堂练习、实验和实践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领会前人地图编绘的技巧和特色,并将相关内容贯穿于你们其他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

在你们未来可能从事的地学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工作区域的图件制作完成几乎就是工作顺利展开、甚至即将完成工作的标志,图件的制作水平是各项专业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地图学的科学概念

它是脱胎于测量学与地理学,于近代形成一门科学体系,简而言之:

地图是表现和反映地球表层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解、图像、图形……。

传统的意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实质与发展,同时也是研究地图编制与复制的科学。

国际地图学会(ICA)(1973)定义:

地图学是制作地图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以及把地图作为科学文件和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这个意义上,地图可以看作是以任何比例尺表示地球或任何量体的包括所有类型的地图,平面图、航图。

三维模型和地球仪。

(lnternationalCartograPhicAssociationICA)此外,鲁滨逊(美),萨里谢夫(苏)文名有定义。

《辞海》(1980)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及其制作的理论,工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

《地图学》(1990)定义: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科学。

二、地图的用途及重要性

1.在地学研究方面,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1)研究各种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2)利用地图研究制图现象和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3)利用地图研究各种制图现象的动态变化4)利用地图对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5)利用地图进行预报预测(天气预报、地震预报)

2、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

1)区划2)规划3)利用地图进行资源的勘察设计、开发。

4)利用地图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

5)农业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和改良/土壤.6)涉及到经济建设的各种图件等

3、地图在军事上的应用

1)提供战区地形资料。

2)提供战区兵要资料与数据3)提供现场勘察、侦察的手段或工具

4)为国防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形基础资料5)提供标和图上作业的底图

4、在文化教育方面

1)教学地图2)旅游地图3)科普图4)旅游交通图,(导游图是无声导游或第二导游),科普图

上述四大用途表明地图的功能十分强,用途十分广,深入了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因此,鲁迅先生早在本世初就说过“入其境,搜其市,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

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地等图,非文明国”——鲁迅,中国地质略论集外集拾遗,1903年)

三、地图学研究和内容。

1、地图的发展回顾

4000a.B.P.禹铸《九鼎图》,4500年A.B.P.巴比伦地图。

公元前168年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驻军图、域邑图。

清代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奠定了我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利用天文点与三角网结合进行)。

现代数学基础的各种类型地图——电子地图。

2、地图学研究的任务

任务:

提高地图科学水平→发挥地图功能的潜力――――地图是一种简化和抽象的空间模型。

功能:

1)地图的模拟功能;

2)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直接与间接信息,1-2亿个信息单位的信息载体。

3)信息传输功能,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

地图模型的直观性,抽象性、合成性、几何相似性,地理对应性、比例尺的量测性等,是其它形状的模型不预备的。

4)认识功能,利用图形表达事件,给人以特殊的感受。

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知识经济”,1998年又提出“数字地球”给地图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发展的前景。

四、地图学的结构及学科分支

1.理论地图学(9分支)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信息及其传递、地图感受、地图符号学、地图概括教学地图学、地图模式,综合制图理论。

2.地图制图学(5个分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地图制图学遥感资料地图机助制图学、地图印刷学

3.应用地图学(5个分支)~基本功能、~评价、~分析的方法论、~自动分析与处理、~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其任务更加拓展―――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五、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虽然地图学脱离了地理学或测量学的范畴形成了独立的科学体系,但它与其它许多学科都有联系,特别是与测量学、地理学、数学、美学联系更为密切。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它其与其它许多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发生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学、遥感技术、信息科学,应用到地图学,使地图编制,地图整饰、地图制印出现了新变化,3S(GIS:

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GPS:

GlobePositioningsystem、RS:

Remotesensing)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成图周期,提高了地图的质量。

第二节地图的基本特性和构成要素

地图与地面照片,航片、卫片、风景画的区别,因其具有基本特性与构成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

运用地图投影:

比例尺、坐标网、大地控制点(平面、高程)。

2、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

1)在地图上分门别类的使用了地图符号,可清晰地表示地物的复杂轮廓;

2)实地形体,但有重要重要意义的物体,也可以用特色符号突出表示。

3)对事物的形态、质量、数量可以通过地图符号表达。

4)地表以下或受到覆盖的物体亦可在地图上清晰表达。

5)许多无形的自然社会现象,如政区界线、等温线、人口数,工农业产值的表达。

3.实施了制图综合

一是分类,二是概括

抽象概括(分类第一次综合)

选取主要物体,简化轮廓图形,概括表示地图内容——二次综合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贮存了大量的数量巨大的信息,被使用者理解、提取和应用。

作为信息的载体,它可以纸地图、实体模型、电子地图、触觉地图,而从广义来说,地图图形即是数字模型

二、地图的构成或要素

1、数学要素

2、地理要素:

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及环境要素

3、辅助要素(图外要素)

基于以上,据此,提出地图的准确定义:

地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经过制图综合(分类概括)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第三节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地图学历史回顾

1.中国古代与近代地图发展

4000a.BP最近铸九鼎→公元前168年马王堆(汉墓)三幅图→分章、准望、道里、高下、方邪、遇直裴芳制图立体《禹员地域图》→唐代贾耽(730-805年a.BP)《海内华吏图》宋代《禹迹图》计里画与元代扎丁豫丁,立代朱思本《舆地图》“广长七尺”→明代郑和《航海图集》→意大利传教士利窦→康熙年间《垡舆全览图》→同治年间《大清会典》1839-1915年杨敬宗敬《历代我国旷世纪学的历史沿草地图集舆地沿草险要图》→民国《中华民国分省地图》,1582年绘中国图,乾隆年间《乾隆内府图》其中郑和的图采用形象的“对景图”等。

清代初年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是我国第一份全国性经纬网控制的实测地图。

2.国外古代与近代地图发展

4500a.B.P巴比伦陶片地图→公元90~168年托勤密《地理学指南》27幅地图并沿用至16世纪→中世纪大倒退宗教占支配地位→16世纪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麦哲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荷兰墨卡托投影编制海图→18世纪出现以军事为目的大比例尺地新图→1891年第五届国际地理会议上通过了编制100万之一地图的决议,出现各种专题图→20世纪出现飞机探测制图。

二、现代地图学的进展

1、现代地图及其制作的发展

制图:

手工―――机械、光学―――光化学(照相)―――计算机制图

数学地图激光地图全息地图(照相地图)——三维地图声像地图光盘地图电子地图等

数字地球(DigitalEarth)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尼福尼亚科学中心召开的OpenGISConsortium年会上提出来的。

他认为,数字地球是指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是高分辨率的,由海量数据组成的,能立体表达的虚拟地球。

这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全球性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

虚拟地球—虚拟地球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模型,以各种实体对象提供一个可视化的虚拟环境。

三维地图,最精确,也最危险——美国人绘制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精确地也是最美丽的地图,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地图——为色彩斑斓的三维地图而深深陶醉。

2.现代地图学理论研究

发展了地图学理论:

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递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论、地图模型论、地图认知理论、制图综合理论、

第四节地图的分类和成图方法

一、地图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二大类,

普通地图:

基本上以相同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

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图:

>1:

10万

中比例尺图1:

10万~1:

100万

小比例尺图<1:

100万

3、按包含的制图区域分类:

自然区划图:

大陆、海洋、世界图、自然区图

政治行政区划图:

国示图、省、市、县、乡图、月球图、火星图亦可列入。

4、按用途分类:

通用图:

一览图、挂图

专用图:

航空图、旅游图、军事地图,历史地图。

5、按使用方式分类:

桌图:

地形图、地图集等

挂图:

屏幕图——电子地图

随身携带图:

丝质地图、导游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

平面地图(二维地图)、立体地图(三维地图)

7、按其它标志分类:

按外形特征分:

平面、立体、球状地图、彩色、单色地图

按感受方式分:

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线划地图、数字地图、影像地图

按结构分:

单幅图、多幅图、地图集

按基质分:

纸质、丝质、塑料

按信息可靠程度分:

文献地图、假想地图、预报地图

按实际需要分:

调查地图、评价地图、方案地图

二、地图的成图方法

1.实测成图法:

图根据控制测量→细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

2.编绘成图法:

编辑准备工作→编绘→清绘→制印

3.计算机辅助成图法:

输入前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处理→图形输出→地图制印

4.遥感影像成图法:

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像镶嵌→图像判读→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思考问题

1.什么是地图?

地图的作用?

地图的分类。

2.什么是地图学?

地图的发展历史阶段。

3.地图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理论重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坐标系

一、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1.大地水准面:

地球物理表面

假想将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内部,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与地球比较接近的球体,并视为地球的形体,其表面称之为大地水准面。

图2-1

2.旋转椭球体:

地球的数学表面

选用一个与大地球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地球旋转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

它是测量与制图的基础。

凡是局部地区(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大地水准面符合得最好的旋转椭球,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