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116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1、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种系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什么是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

3、社会化

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7、观察学习、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8、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最近发展期、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语言和工具的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9、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阶段理论)

10、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1、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聚合研究、微观发生学研究、双生子研究

12、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13、

14、

15、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

16、延缓偿付期

17、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18、爱情三元理论

19、沙伊的智力适应理论

20、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

21、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过程模型理论

22、中年危机

23、卢文格自我发展过程类型理论

24、自我控制理论

25、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

26、代群效应

27、苏帕的职业发展理论

28、老龄和老化

29、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

30、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31、成年晚期认知特点

32、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33、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34、佩克关于老年期心理社会性危机的观点

 

侵犯行为:

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行为

工具性侵犯:

是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非侵犯性目的目的的手段。

敌意性侵犯:

是指以人为定向,旨在伤害他人,如报复、支配等等

亲社会行为:

是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意义的行为及趣向,又称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理论:

社会生物学的观点,用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

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需要牺牲个体以及换取族内适宜性;

弗洛伊德的观点,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系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的行为,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这种理论的解释是所有的亲社会行为,包括付出极大代价的,都是社会学系和强化的结果,尽管并不都是有形的奖励;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社会规范是个体行为价值标准,社会规范强调社会对人的亲社会行为的引导作用。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般认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

对1-3岁的儿童的研究均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系。

性别角色认同:

是指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直觉和信念。

认同是指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

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是个体开始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其社会自我逐步形成,社会认知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广义的学习:

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角色采择:

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

塞耳曼的角色采择理论;

阶段0:

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观点做出反应。

阶段1: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有种冲突。

阶段3:

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

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4: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青少年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过度的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青春期是个体身体发展的鼎盛时期及行成熟时期。

青少年主要表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急剧增加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都发生在青春期。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务,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

1.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2.心境的变化:

(1)烦恼突然增多:

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

(2)孤独(3)压抑3.反抗心理原因: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表现:

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第三,当个性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第四,当成人强迫青少年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自我同一性:

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

指的是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分为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

成瘾有吸烟成瘾、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内部失调有个体青春期精神分裂、自身倾向、情绪上的烦恼、压力等等;外部失调主要是指向外部的问题,表现在行为方面,如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等。

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爱情三元论: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即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决定或承诺成分,并将这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

亲密成分指在爱情中能促进亲近、归属、结合等情感体验;激情成分指内驱力;决定或承诺成分有两层含义:

1.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作出了爱另一个人的决定2.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关注、义务感或责任心。

沙伊的智力智力适应理论:

指出了智力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不同任务。

成年早期处于实现阶段,个体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必须让自己的认知能力适应复杂的环境,在此阶段,个体减少了知识获取活动,而更多地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成年中期处于责任阶段,所对应的任务是履行义务和责任;老年期是知识的重新组合阶段。

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

成年中期是35—60岁,是人生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候,在这一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多重的时候角色决定了这一时期个体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模型理论:

在该理论中,智力被认为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即认知实用成分和认知机械成分。

认知机械成分的毕生发展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U字形,成年早期为从升至降的转折点。

认知实用成分可看做晶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应的是文化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为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积累的知识、信息或经验。

自我控制理论:

认为人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指的是改变环境的企图,这是人的根本愿望;次级控制值得是适应环境并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

根据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二者会发生相互转换。

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

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舒帕的职业发展理论,按照自我概念的变化以及对职业与自身关系的认识及概念:

1.成长阶段,0—14岁:

在该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渐渐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通过对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观察逐步建立起关于职业角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与自我概念联系在一起;

2.探索阶段,15—24岁:

该阶段个体通过打零工或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尝试作出职业决策;

3.建立阶段,25—44岁:

个体已经进入特定的工作领域,努力掌握此领域中职业发展的信息,力图开辟自己在职业中的发展道路,把基本适应的职业确定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4.维持阶段,45—59岁:

该阶段个体已经在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一般不寻求新的职业领域,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5.衰退与脱离阶段:

由于生理与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

老龄:

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老化:

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

1.积极活动理论:

认为社会活动是个体生活的基础,人到老年期同样需要活动,适应老化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继续以往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以及充实感和幸福感

2.减少参与理论或脱离理论:

该理论认为衰老是不可阻挡的自发过程,人到老年期应当减少职业活动和交往活动,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安享自由、恬静的晚年

3.连续性理论:

认为人到老年期并没有进入全新的生活方式,而是延续以前的活动模式,即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爱好。

4.社会构造理论:

认为所有年龄阶段的人包括老年人,都是以他们自己构造的社会意义为基础参与每天的生活的,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把老年看做“丧失期”:

身体健康的丧失、动人容貌的丧失、家庭和社会地位的丧失、智能的丧失等,把老年期心理活动的变化描写只有衰退而没有发展;

毕生发展观,以德国的巴尔斯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A.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候发生。

B.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C.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朝着功能增长方向的运动,而是由获得和丧失的组成

D.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E.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个体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

成年晚期认知的特点:

一是退行性变化,即总的趋势是减退或老化而不是增长或发展。

二是,持续性,即增长或发展没有停止,而是在持续进行。

三是差异性,一方面表现在不同心理机能老化老化的早晚喝速率不同;另一方面,有些老年人甚至高龄老人担任政府高官或大中型企事业的主管或决策者,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相当高的智慧,但也有些老年人记忆显著衰退,心智显著钝化,思维严重迟滞。

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一、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人到老年期,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退休后角色地位、社会交往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感、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等消极的情绪情感

二、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老年人的情感体验比较深刻。

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道德感、美感方面。

三、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专业、健康、容貌、配偶等的丧失是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成年晚期面临三大挑战和四项发展任务。

三大挑战是:

一是适应生理上的变化;二是重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是形成新的生活结构。

四项发展任务是:

a.接受自己的生活b.促进智力发展c.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d.形成科学的死亡观

佩克关于老年期心理社会性危机的观点:

1.自我分化对全神贯注于工作角色:

通过发展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和心理特性,帮助自己从原来的员工角色或父母角色分离出来的能力

2.身体的超越感对全神贯注于身体:

侧重于在社会的交互作用和智力活动(不会被老龄化和疾病所妨碍的)中找到乐趣和满意感

3.自我超越对自我专注:

个体在为他人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找到满意感能力,这样的人不会感到自己的死亡有多么重要,自己的死亡并非是个人影响力的终点

卢文格自我发展过程类型理论:

认为自我发展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自我的改变意味着我们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

按照卢文格的观点,自我发展既不是单纯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类型,而是二者的综合,即发展类型说:

自我的发展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

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是指男人到了一定阶段,事业稍有成就,家庭稳定,但是想在事业上有大的突破非常困难,生活又相对安逸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对人生的焦虑。

导致男人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去寻求突破。

代群效应:

是指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

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延缓偿付期:

青年期的发展是自我发现、自我意识形成和人格再构成的时期,是从不承担社会责任到以社会角色出现并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要经历复杂而艰难的同一性确立和对社会生活的选择。

这种确立和选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

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

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所以也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