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7086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docx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及单选40题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金融经济基本概念

  一、金融工具

  1、货币及其形态

  货币的四大职能:

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功能、价值贮藏手段。

  2、金融工具

  ⑴信用及信用形式。

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

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商业信用——赊销商品,预付货款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

其在现代经济信用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占有主导作用。

  国家信用——国债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多种多样。

  ⑵金融工具和信用工具。

  金融工具包括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仅有股票一种)。

  金融工具按金融市场交易偿还期划分,可分为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

短期的金融工具又称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包括本票、汇票、支票、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公债等;长期金融工具是指资本市场上的的金融工具,包括中长期政府公债和股票。

(易出选择题,记往资本市场的比较少的两个,其余就是短期的)

  3、利息和利率

  了解利率的分类。

  引起利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

  了解利率变动对经济运行发生的调节和杠杆作用。

特别要注意利率对物价的影响。

利率变动和物价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价格和利率的反向变化。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导致物价和利率的同方向变化。

  二、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及其分类。

重点要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2、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方式: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证券市场。

  证券流通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场外市场、二板市场。

  4、证券交易。

  包括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股价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

  三、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的构成

  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经营指定范围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的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等等。

  非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

  2、商业银行

  3、中央银行。

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4、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有以下三种: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

  产业经济

  一、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涵义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阿•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这一概念。

  西方国家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游牧业、狩猎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矿业

  第三产业建筑业、运输业

  中国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行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一般是指广义的服务业

  (识记我国的分类即可)

  2、研究产业结构的指标

  3、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一是资源总量、结构、相对价格以及可移动性。

  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

包括:

  以生理性要求为主导的需求阶段——人均GNP3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阶段;

  追求便利和机能的需求阶段——人均GNP300美元以上的收入阶段;

  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需求阶段——人均GNP15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阶段。

  三是国际关系的变化:

  竞争性进口,即通过进口品的价格机制使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的产品替代国内同类相对高价产品。

  补充性进口,即在国内某些产业的生产受某些关键的供给品制约时,通过对这些关键产品和设备的进口来补充国内生产的不足。

  进口替代,即为了缓解国内某些产业的生产对国外进口品的长期依赖,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国内生产,以替代进口品。

  出口导向,即本国某些产业以国际市场信号为导向,国内生产体系的运转……。

  经济国际化,即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循环,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上几者的区别是重要考点,注意区别)

  四是资源的转换率。

  4、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配弟—克拉克定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世行前副行长钱纳利等研究发现,超过人均300美元的临界点,制造业的附加值份额才会超过初级产业。

超过人均800美元的以后临界点,工业中就业份额才开始超过初级产品中的就业份额。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倾斜于劳动力;在工业结构趋向重工业化时,工业结构是以资本密集为主的;随着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技术(知识)又将成为工业资源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一般做法是,把研发费用占某一产业总值5%以上或劳动力中有5%以上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专家的产业称为密集型产业。

把两项指标超过10%的产业称之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

  5、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6、经济起飞中的产业结构变动

  7、产业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产业组织

  产业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是指发生在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不包括纯技术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出现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当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这时企业便诞生了。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创造的生产力是企业存在的原因。

企业一经产生,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较之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它能够进行更有效率的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就是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它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体。

  1.市场结构的含义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

包括:

卖方之间的关系;买方之间的关系;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2.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的市场。

它的主要特征是:

产业集中度很低。

产品同一性很高。

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

完全信息。

  

(2)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任何竞争,主要特征是:

产业绝对集中度为100%,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

没有替代产品。

进入壁垒非常高。

  (3)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主要特征是:

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控制。

企业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

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4)垄断竞争市场

  它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

主要特征是:

产业集中度较低。

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

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企业能自由进入退出市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的战略性行为。

  企业的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和直接目的的市场价格行为,包括价格竞争行为和价格协调行为。

  2.以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内容的促销行为,如广告行为。

  3.以产权关系和企业规模变动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如兼并行为。

  4.企业技术进步。

  纵向一体化指上下游企业的控制权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决策。

  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

提高技术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保障供应、避免政府干预。

  价格约束是指在特定流通渠道内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各方的采购、销售价格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控制渠道关系、分配渠道内利润的目的。

  常见的价格约束的形式有:

  1.特许费。

  2.转售价格维持。

制造商在契约中对零售价格做出最高或最低限价的规定。

  3.歧视性价格折扣。

  4.进场费。

一般经济越是发达,连锁店的规模越大,进场费也就越高

  常见的非价格约束的形式有:

  1.制造商限制销售商的顾客覆盖范围

  2.制造商规定销售商不许经营与制造商商品直接竞争的商品

  3.销售商对供货商采取的限制其销售对象的行为

  4.制造商强迫销售商购买其它产品

  三、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为协调产业结构内部比例关系并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措施,其要求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提示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过程,并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规律确定主导产业部门及其在产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微观经济基本概念

  一、消费者理论

  1、效用和边际效用

  边效的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效用。

  2、需求和供给

  均衡价格被认为是经过市场的供应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即“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解释和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的购买受到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消费可能线或预算线描述。

  把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结合,它们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

  二、生产者理论

  1、利润与成本

  短期成本包括①不变成本;②可变成本;③边际成本(注意重点掌握);④平均成本;⑤平均不变成本;⑥平均可变成本;⑦总成本。

  2、边际产量递减与规模报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

  掌握该规律对我们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

(要学会用此规律分析问题)

  3、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

  4、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我们称能够获得最大限量利润的产量称为均衡产量。

均衡产量应该是使边际收益等边际成本的产量,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边际收益。

  三、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1、现代企业组织和制度

  从企业的资产组织形式看,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业主制企业;②合伙制企业;③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的社会化和量化)。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它是股东行使权力、表达意志的场所。

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具有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重大经营决策权,但不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直接负责经营管理的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

  监事会是同股东大会选出的公司监察机构。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偏离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主要主要三种:

①销售收入最大化;②经理效用最大化;③内部人控制。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一、经济总量和总需求、总供给

  1、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1936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

  主要指标: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②国民生产净值(NNP)由国民生产总值减占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消耗得到的国民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指全部要素的收入,在数量上等NNP减去政府的间接税;

  ④个人收入(PI)是经过再分配的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加上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个人收入减支所得税。

居民用它进行消费和储蓄。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总产出减去政府的税收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⑥GNP价格矫正指数。

它是名义GNP对实际GNP的比率。

是衡量一国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程度。

  ⑦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2、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对一国总产业的意愿总购买。

在封闭经济中,总需求包括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需求。

如果考虑开放经济,则需要考虑加上出口需求。

  3、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国全部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量。

在封闭经济中,总供给等消费加储蓄加税收之和,如果考虑开放经济,则要加上进口。

  总供给的问题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

它受到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4、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是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曾经把个别商品的出售形象地比喻为“惊险的跳跃”。

  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

  2、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

粗放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3、经济周期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表现为直线式的增长,而是呈现一定的波动。

在时间序列,一国经济总量呈现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变化。

这种经济现象称为经济周期(亦称经济波动、商业循环)。

  特征:

①不仅表现在个别部门上,而是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②可以把一个经济周期看成四个首尾衔接的阶段;③具有反复性。

  机制主要有:

①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②投资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③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经济波动的自发性

  经济扩张和收缩存在累积效应。

累积效应是由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交织产生的。

  乘数理论指出:

单位自发性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支出连锁地增加,从而使总产出以一种放大的形式增加。

  由于经济波动的自发性,完全避免经济波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政府应可以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

最明显的政策主张有两个:

  一是凯恩斯的政策,其特征是相机抉择。

二是货币主义的政策,其特征是单一的货币规则,即通过稳定的货币发行使经济保持稳定。

  三、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也称为经济萧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滞胀:

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的并存。

  通货膨胀有以下效应:

①再分配效应;②产出效应;③投机效应。

  四、宏观调控(鉴于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考生应把此部分内容作为2009年的重要考点进行复习)

  1、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

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

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

也称双松政策。

影响:

使总产出有较大的增加,而对利息影响较小。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也称双紧政策。

影响:

对抑制总需求有很好的效果,对利息影响较小。

  ③扩张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影响:

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提高。

  ④紧缩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

影响:

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下降。

  (注意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收入政策效应。

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时候,政府往往采用限制物价和工资上涨的政策。

这种政策称为收入政策。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试题单选40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4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

这是因为()。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A.土地的收益递减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A.企业规模的扩大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B.经济成本C.机会成本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11.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

人口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

预期的收入差距主要取决于()。

  A.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迁移成本

  B.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C.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城市的就业率

  D.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的失业率

  12.假如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17%,则实际利率为()。

  A.25%B.1.36%C.-9%D.9%

  13.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A.帕累托标准B.资源配置C.市场占有率D.社会福利水平

  14.如果对于甲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Y替代商品X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B.甲用X向乙交换Y

  C.甲用Y向乙交换XD.甲用3单位Y向乙交换2单位X

  15.根据产业间产出的关联效应来选择主导产业,由于()具有较高的前、后向关联效应。

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常给予优先地位。

  A.农林牧渔B.纺织工业C.重化工业D.食品工业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产业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

  B.产业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

  C.产业包括服务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7.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

  A.农本思想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D.农工商思想

  18.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19.直接指导我国近20年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经济实践的经济思想是( )。

  A.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B.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邓小平的产业经济思想

  20.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手段的是()。

  A.审批制B.配额制C.许可证制D.出口退税

  21.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A.3%B.6%C.12%D.27%

  22.以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为特点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上划时代的大事,主要表现在()。

  A.新品质的种植需要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

  B.消除了饥饿威胁,提高了粮食供给

  C.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有利影响

  D.消除了农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23.提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罗森斯坦·罗丹B.纳克斯

  C.斯特里顿D.赫希曼

  24.城市的共同功能是()。

  A.为城市生产、生活和提高人的素质提供服务的功能

  B.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

  C.为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

  D.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

  25.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

  A.坦白,仅在对方保持沉默的情况下

  B.坦白,仅在对方也坦白的情况下

  C.保持沉默,仅在对方也保持沉默的情况下

  D.坦白,不管对方如何选择

  26.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27.城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而引起的财政收支是()。

  A.公共财政收支B.经常性财政收支

  C.建设性财政收支D.国有资产所有者财政收支

  28.以下哪一种情况不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

  A.教育投资

  B.用于健康的支出

  C.用于劳动力的国内流动和移民入境的支出

  D.支付人力资本多的人获得更多的报酬

  29.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赖宾斯坦B.内尔森

  C.纳克斯D.罗森斯坦

  30.关于生育的微观经济学表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

  A.发展中国家认为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增加产量,从而鼓励生育

  B.发展中国家的孩童存活率低于发达国家

  C.养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在发展中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