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909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下图为根据长年(1875~1975年)水文数据所推算的某河流洪水频率曲线,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

据此回答1~3题。

1.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

A.70年B.50年

C.20年D.10年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  )

A.1年B.3年

C.5年D.7年

3.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性没有变化,那么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①河道疏浚 ②旱田还牧 ③水田转作 ④林地转牧 ⑤都市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答案:

1.B 2.B 3.C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结论。

第3题,水田转作,林地转牧,使得蓄水能力降低,都市化加大了地表径流,都会使河流发生洪灾的频率增大。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B.6~7月

C.6~8月D.5~8月

5.若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  )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

4.B 5.C

解析: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形成,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

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大陆。

下面的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到t4时期的变化(不考虑其间气候变化的影响;河流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6~7题。

6.与t1时期相比,t4时期的河水夏秋季节流量和水位的特点表现为(  )

①洪水期水位变高

②洪峰水位明显降低

③洪峰流量增大和出现频率增多

④流量和水位变化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造成t4时期该河中下游地区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6.C 7.B

解析:

从图中看出,t1时期到t4时期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扩大,村落和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因此夏秋季节河流高水位且持续时间较长,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材料 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

当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多,易发生洪涝;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南、西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少,易发生干旱,南方情况则相反。

据材料及下图回答8~9题。

8.1952年和1970年相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和旱涝状况差异是(  )

A.1952年南涝北旱B.1952年东旱西涝

C.1970年南涝北旱D.1970年东旱西涝

9.1970年和1952年相比,副热带高压脊点地理位置相对方向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变化B.由东南向西北变化

C.由西南向东北变化D.由西北向东南变化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看出,1952年和1970年相比,副热带高压脊点地理位置相对偏西、偏南,因而我国南方多雨,北方干旱。

第9题,高压脊点地理位置总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B.干旱

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

11.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

答案:

10.A 11.B

解析:

第10题,该地形区河湖密布,河流水位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11题,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具有“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的特点,应为长江中游地区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2012年5月,一拨接一拨的罕见暴雨侵袭我国华南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据此完成12~13题。

12.从成因上看,华南地区大范围的暴雨主要属于(  )

A.对流雨B.锋面雨

C.台风雨D.地形雨

13.我国华南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原因不包括(  )

A.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

B.降雨强度过大

C.城市排涝能力不足

D.天气预报不准确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我国华南一带盛行,同时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冷暖空气相遇于华南地区,导致该地区暴雨时常发生。

第13题,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直接原因是降雨强度过大,使雨水短时间内排不出去。

现在城市市区内的水塘、绿地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或水泥、沥青路面,地面“硬质化”,雨水下渗困难,只能汇集到相对低洼的地方,从而出现城区的内涝。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4.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15.读“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洪水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盆地、________三角洲等。

从空间上看,都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区。

(2)结合下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

省、市、自治区

1953~1975年暴雨次数

黑、吉、辽

25次~27次

27次

24次

湘、鄂

27次~28次

粤、桂

51次~64次

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水灾害分布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不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_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_有关。

答案:

(1)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四川 珠江 东部季风

(2)粤、桂 受夏季风影响大,雨季长以及台风影响 黑、吉、辽、豫、湘、鄂、粤、桂 晋 暴雨 地形

16.(2012·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云南全省大部2010年3月16日至4月15日间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

(1)试比较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点。

(2)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____,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本次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将给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

(1)不同点:

红水河段——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相对贫瘠。

 珠江河段——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2)台风影响 在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海水入侵

(3)河流径流量减少,导致各种供水紧张,航运受影响,珠江口可能出现咸潮;河流径流量减少,水电站发电减少,影响西电东输,从而导致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