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5919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道路市政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市X街道

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

市政配套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市政配套工程

2.承办单位: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X发展和改革局《关于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市政配套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X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3)《X市域规划(2006-2020)》X市人民政府,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X地块路网规划,X市人民政府X街道办事处,2008年8月。

(5)X市雨、污水规划。

(6)X给水规划。

(7)X周边道路市政配套工程的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或规划要求;

(8)X(机场路~商城大道)实测地形,X市人民政府X街道办事处

(9)与工程有关的其它基础资料。

1.3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场址位于X市市区北部,现已建X向东延伸段(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

1.4项目建设规模:

1.4.1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为X从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的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供水工程、路灯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绿化工程、供电及综合管线的预埋保护管等市政配套工程。

1.4.2项目建设规模

根据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X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X地块路网规划,X西起环城西路,东至商城大道,其中机场路以西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机场路至城北路段正在建设,本工程实施的是该市政道路的东段:

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是X市的城市主干道。

X为城市主干道,宽55米,本次工程从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长655.202m。

污水管道:

X下的污水管道为D300,管道总长约1100m。

雨水管道:

X下的雨水管道主管为D300~D1000,支管为D200,管道总长约3382m。

供水管道:

X下的供水管道为D200~D400管道总长约2750m。

供电:

预埋保护套管D200总长约6552m。

综合管线:

广电部分管线保护套管D100,总长5.998孔公里。

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4254.56万元

1.5建设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4254.56万元。

 

2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规模

2.1项目建设理由、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2.1.1建设背景

2.1.1.1XX街道概况

X街道总面积67.88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下设塘李、宅东、宅南、湖门四个工作片,总人口8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

X辖区共有企业1149家,其中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67家。

2005年1-5月份,X街道实现工业产值36.13亿元,同比增长26.95%;自营出口2785.78万美元,增长54.08%;完成各项财政收入5226万元,增长7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5元。

北苑街道地处X“一体两翼”格局的主城区,区域面积36.6平万公里,总人口逾10万,居民以外来人口居多,本地人口仅有3.7万,街道办事处下设前洪、柳青二个工作片,辖四个社区、26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现有企业1279家。

是X市的工业重区、经济强区,工业经济发达,文教事业欣欣向荣,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均被评为金华市综合实力十强镇、X省教育强镇、X省星火示范镇、X省卫生镇、X省中心镇。

2.1.1.2项目背景

2006年10月,位于X市内的浙赣铁路线X站北移至X街道北部建设通车,与新火车站连接的道路已建成了商城大道、宗泽北路、神州路等,同时X分区的道路密度相对较小,规划中的多条道路特别是贯穿东西向的道路尚未建设。

X西起环城西路,往东偏北穿过柳青工业区与X工业区至商城大道,是连接环城西路至商城大道的的城市主干道。

为适应近几年北苑、X经济的快速发展,X东线的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

2.1.2X道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X起点环城西路,终点商城大道,全长约4.2公里。

道路宽60米。

其中机场路西线约1.8公里、东线2.4公里。

机场路西线已建成通车,东线的机场路至城北路段已由北苑街道开始实施,从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尚未实施。

2.1.3建设的必要性

X是连接环城西路与商城大道的城市主干道,是横穿X市北部的主干道之一,是X市市域道路网的构成之一。

浙赣铁路电气化新线外迁至市域西北侧,X新火车站位于X北侧,随着X火车新客站的建成通车、新客的运行,X区块的交通便利优势,将进一步带动其经济的更快发展。

位于北苑工业区、X工业区的南侧的X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X市实行“兴商建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日趋加速,已基本确立了全国小商品流通中心的地位,具备了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现实基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批发商城,是全球企业集群化的窗口。

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X市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是:

在二、三十年时间内形成以小商品贸易为龙头、以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完成X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把X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以商贸繁荣等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形成城市经济竞争力很强,人民富裕、市场繁荣、社会文明、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商贸名城。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城市配套设施。

X(城北路一商城大道)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设是X街道区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X工业园区市政配套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随着义X街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的X的拓宽改造也迫在眉睫。

市政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污)是X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综合管线的建设是X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商业信息国际化的需要。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人民群众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由此可见,尽快实施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改善X区块的交通状况,对提升X市的城市档次,改善X市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1.4建设的意义

X(机场路一商城大道)市政配套工程的动工建设对于完善我市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尤其是X街道的交通体系、改善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质量,促进了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化商贸名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我市特别是X街工业园区、北苑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改变其对外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的经济腾飞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工程的兴建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居民的用水用电需求,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建设,符合X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X街道区域规划的要求,是我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我市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是我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工程的建设对改善我市城市交通条件、园区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我市城市品位、提高我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建设规模

2.2.1道路

根据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0-2020)》,并经X省人民政府2002年8月批准,X市要建设成为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

《X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X地块路网规划》中路网采用环状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明确了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为城市主干道的功能定位。

X贯穿X街道区域的北东西方向,具有吸引、疏解、组织沿路一定范围内车辆及相交道路上的交通流,充分发挥城市主要道路的交通作用。

建设规模:

城市主干道,长655.202m

X从机场路至净居路段,宽55米。

(2)设计车速为50km/h。

(3)设计荷载:

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

(4)车行道宽度:

大小车混行车道4米。

(5)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标高的确定遵循现在X道路标高,并结合已建相交道路工程交点标高作为控制。

道路地面标高在72.6m~84.79m之间,在设计起点与城北路现有标高衔接。

纵断面最大纵坡0.854%,最小纵坡0.229%。

本次道路设计最大标高82.418m,最小标高77.312m。

(6)设计年限: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15年。

3建设场址

3.1场址地理位置

建设场址位于X市市区北部,原X老路位置。

3.2自然条件

3.2.1地质、地震、水文概况

地形和地质:

X市地处金衢盆地东缘,地貌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俗称“X盆地”。

X境内山高一般在海拔200~600m之间,与永康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m,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m,为全市最低点。

境内西北有仙霞岭余脉延伸,地势高峻,海拔在800m以上的山峰有数座,全市山地占48.5%,平原丘陵占40.4%,江河塘库占11.1%。

境内大部分面积是沙质良田,南部“洋八山”系红黄土壤,西部岗地分布有丹霞紫砂岩。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为小于6度。

水文特征:

X市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内最大地表水系X江,它发源于东阳市大盘山,自东北向南西斜穿过,是区域内地表水排泄的主要通道。

据历年观测资料,最高水位55.79m,多年平均水位50.49m,多年平均流量48.5m3/s。

X江总流长约52公里,大小支流90余条。

地表径流自北向南,或自南向北流入X江,流域面积837平方公里。

其次是大陈江,境内流长约26公里。

X江从市区南部而过,年平均流量为50.1m3/s,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和排污水体。

另外,还有二条小河从北越铁路流入城区,两河经湖清门汇合,从南门流入X江。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性质资料及当地建筑经验:

在无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及各岩土层对砼无侵蚀,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砼中钢筋无腐蚀性。

3.2.2当地气象条件

X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象特征是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富,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

据当地气象部门长年资料统计,基本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

17.1℃

极端最高温度

40.9℃

极端最低温度

-10.7℃

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年主导风向

东北

年平均降雨量

1233mm

历史年最大降雨量

1880.5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2130小时

年平均无霜期

250天

年平均结冰天数

27天

3.3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拟建工程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两侧大多是农业用地及荒地,但在与园丁路的交叉口附近穿过遗安村南部,涉及到该村的部分建筑物的拆迁,其余区块均无建筑物的拆迁。

3.4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要求

根据《X市域总体规划》、《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要求,拟建道路沿线大都是一类工业用地及二类居住用地,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的建设符合X市城市总体规划及X区域规划的要求,是对X区块道路系统建设和完善;X的建设也符合X地块路网规划的要求。

3.5交通条件

X是我市的城市主干道,与其相连的机场路、商城大道、城北路、宗泽路等也是X市的主干道,均已通车,交通十分方便。

3.6征地拆迁情况

拟建市政配套工程涉及沿线新征用地55416m2(83.12亩),拆迁建筑面积约13500m2。

土地征用手续正在办理中。

4建设方案

4.1道路

4.1.1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LJJ37-90)

《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7月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9)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条》(GB5768-1999)

4.1.2设计原则

本工程设计原则如下:

(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以《X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X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2002年-2020年)》、《X地块路网规划》为依据,与沿线地块规划相协调。

(2)道路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保证道路交通功能。

满足远期交通流量的需要,做到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结合远近期要求和景观效果,做到功能合理、经济美观、并尽量降低工程费用。

妥善安排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者交通组织,因地制宜,保证线形流畅。

(3)道路设计与两侧的建筑布局相结合,从景观要求出发,营造城市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4)充分考虑各种规划公用事业管线布设的要求,为地下管线布设留有空间。

4.1.3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

X贯穿X的西北部,是X市的主要交通道路。

XX段城北路至商城大道位于X市区北部,贯穿X城区北部的东西方向,以交通性为主,交通特征主要是X市内部交通,是联系X市内部组团间与外部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具有吸引、疏解、组织沿路一定范围内车辆及相交道路上的交通流的作用,在X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根据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X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及X地块路网规划,X(机场路至净居路段)为X市城市主干道的功能定位。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采用不着Ⅰ级标准。

设计车速:

城市主干线50km/h。

设计标准:

路面结构设计荷载:

BZZ-100型标准车。

车行道宽度:

大小车混行车道4米,

非机动车道6米。

道路纵坡:

最大纵坡不大于3%,最小纵坡不小于0.2%。

设计年限:

沥青混凝土路面15年;

4.1.4道路工程设计

4.1.4.1平面设计

根据X地块路网规划,X从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线形较平整,基本为直线段。

本次设计范围起点是城北路,途经园丁路,终点为商城大道,道路长655.202m。

4.1.4.2道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X地块路网规划》要求、周边道路现状标高、现状地形等因素进行控制设计,本着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经济、舒适的原则进行设计,道路最大纵坡为0.854%,最小纵坡为0.229%。

4.1.4.3道路横断面设计

必须满足道路在使用上的交通功能,考虑道路交通流的组成及车流、车速要求,保证交通畅通、安全、行车舒适;充分发挥绿化作用、保证雨水的排除;同时考虑沿线地块的商业开发及景观要求。

本工程横断面布置方案形式如下:

采用55m规划横断面,断面布置为:

1.5米人行道+6非机动车道+5米机非车道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6米中央绿化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5米机非分隔带+6米非机动车道+1.5米人行道=55米。

将米非机动车道设计为6米,可以提高主车道的通行效率,从面大大提升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突出道路的交通性,与道路的功能定位相适应。

4.1.4.4道路路基设计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当路基地质条件不良或土质松散、渗水、湿软、强度低时,应采用防水、排水措施或换填宕渣。

路基设计考虑以下措施:

(1)道路遇池塘段,应将池塘淤泥清除干净,整个路基范围内均用塘渣回填。

(2)挖除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车道范围内用30cm塘渣30cm素土间隔分层回填,人行道及绿化停车带下用素土回填。

(3)填方段路基填筑材料:

车道范围内用30cm塘渣30cm素土间隔分层回填,人行道及绿化停车带下用素土回填。

(4)对于挖方地段,道路未挖至路槽标高遇岩石时,路面结构中的塘渣层取消,用10cm碎石找平。

(5)路基压实度要满足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石质路基采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cm。

填材料宕渣最大粒径不在于层厚的2/3,并应有良好的级配、未风化、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

4.1.4.4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目前,我国在公路建设中主要采用的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优点是:

表面平整无接缝、柔性好,能较好地满足行车要求,可以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具有明显的行车舒适性、耐磨性等;缺点是:

受到沥青材料感温性的限制,沥青面层结构的强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是:

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抗压、抗折并且抗磨耗性能好,耐久、使用寿命长,缺点是:

接缝较多,影响行车舒适性,养护和维修不方便。

同时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

本工程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减少噪声及灰尘污染,减轻路面反射光线,行车舒适,施工期短,易于养护维护及便于衔接现状道路等优点;人行道采有混凝土预制块材铺砌。

路面结构设计具体如下: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15cm(4cm细粒式+5cm中粒式+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5cm6%水泥稳定碎石层(6%指水泥与碎石的重量百分比)+25cm宕渣垫层。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7cm(2.5cm细粒式+4.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5%水泥稳定碎石层(5%指水泥与碎石的重量百分比)+20cm宕渣垫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为5cm混凝土预制块材+2cmM10水泥砂浆垫层+1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塘渣。

导流岛及人行过街横穿停留岛硬地采用花岗岩块材铺砌,结构同人行道做法。

铡石采用花岗岩侧石。

4.1.4.5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与园丁路有一交叉口。

该交叉口为十字交叉,交通组织设计采用平交口设计,用交通信号灯管制,实现X与园丁路的交通引导管理。

4.2给排水

4.2.1给水

一、供水管道规格、数量:

根据《X给水规划》,在X下有一根DN400的给水管。

根据规划,X沿线地块的供水总管布置如下:

DN400的总管布置于道路南侧的人行道下。

绿化用水管道从总管引出布置于绿化带下。

从总管引出至两侧的管道穿过X接口预留于南北两侧人行道边。

给水管道规格如下表:

表4.2-1给水管道规格表

序号

管道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球墨铸铁管

DN200

m

302

2

球墨铸铁管

DN300

m

120

3

球墨铸铁管

DN400

m

656

4

PE管

DN40

m

521

5

PE管

DN50

m

1126

6

PE管

DN80

m

25

合计

2750

供水管道总长约2750m。

二、供水管管材、接口、基础:

给水管覆土厚度不小于70cm。

管材:

给水管DN≥100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DN<100的采用PE管;

接口:

铸铁管采用橡胶圈接口;PE管采用电熔连接。

基础:

给水管采用砂基础。

4.2.2排水

本工程的排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与雨水。

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一、污水

(1)根据《X市污水规划》,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的污水管经本本工程西段北苑段排入北苑六号路的污水总管中。

污水管检查井采用流槽式。

(2)污水管布置:

X城北路至商城大道段的污水管布置于X中间的绿化带下。

(3)污水管道规格如下:

污水管道规格为DN300,长度1100米。

二、雨水

雨水排放原则为就近、合理地排入河道。

本工程雨水按就近排放原则,排入城中河。

(1)雨水管主要承担沿线区块的雨水和其它支路接入的雨水。

雨水排入经X北苑段排入城中河。

(2)雨水量的确定:

雨水量的计算采用X市暴雨强度公式:

q=

3544*(1+0.6375lgp)

L/S.ha

(t+14)0.845

重现期:

P=1年

径流系数:

道路Ψ=0.90

地块Ψ=0.70

地面集水时间为:

t1=10分钟

雨水汇水范围及出路详见《雨水系统图》。

本工程雨水出路原则为就近、合理地排入河道中。

(3)管道布置:

本工程雨水采用双管形式,布置在两侧的非机动车行道下。

(4)管道规格如下:

序号

名称

规格

材质

主管数量

(m)

支管数量

(m)

合计

(m)

1

雨水管

D200

UPVC加筋管

470

470

2

雨水管

D300

UPVC加筋管

100

100

3

雨水管

D500

钢筋砼

180

1230

4

雨水管

D600

钢筋砼

110

426

5

雨水管

D800

钢筋砼

466

 

650

6

雨水管

D1000

钢筋砼

498

 

306

7

雨水管

D200

钢筋砼

470

 

200

合计

 

 

3382

雨水管道总长约3382m

三、管材基础及接口

管径D300及以上管道采用离心式钢筋混凝土管,基础采用135°砼(C20)基础,接口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

D200雨水接口管材采用U-PVC加筋管,基础采用统砂基础,接口采用“T”型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

4.3供电

本工程仅考虑供电电缆保护管的铺设,电缆保护管铺设于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预埋保护套管规格D200,总长约6552m。

4.4综合管线

(1)本工程中须布设的综合管线有:

广电、电信、联通、移动、网通、铁通等通讯管线等;为便于节约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规定;广电、电信、联通、移动、网通、铁通等通讯管线等同类性质的管线进行同沟敷设;这些管线中仅有广电系统的预埋管道及土建工程费用由财政支付。

(2)管线布置原则:

a.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道路横断面布置,在保证各管线在使用和维修时不致互相影响妨碍的前提下布置地下管线。

b.尽可能地使管线布置于主车道以外,以求维修便利,不影响交通。

c.地下管道尽可能避免布置于树木和各种地上杆线之下

d.事故率较高的管线尽量布置在绿化带和人行道以方便检修。

e.各种管线尽量顺行,减少穿越交叉口。

f.根据管线建设,近、远期结合。

g.根据关于管线综合布置的规定,考虑到即要在设计位置和高程上避免矛盾,又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及维修中不互相妨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满足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和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的规定。

h.为便于节约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规定;广电、电信、联通、移动、网通、铁通等通讯管线等同类性质的管线进行同沟敷设;这些管线中仅有广电系统的预埋管道及土建工程费用由X街道财政支付,本工程中也仅列入该部分的工程投资。

(3)综合管线管道工程规模如下:

序号

名称

管程公里

孔公里

备注

1

广电

0.998

5.988

6孔

2

电信

0.998

5.988

6孔

3

联通

0.998

1.996

2孔

4

移动

0.998

2.994

3孔

5

网通

0.998

1.996

2孔

6

铁通

0.998

1.996

2孔

合计

21

预埋管道采用PVC波纹管,规格φ110。

4.5交通标志标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新建、改建道路必须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的电子警察、监控等道路等交通科技设施。

本工程中的工程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要求进行实施。

在交通标志标线的引导下,车辆、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线相互之间没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交叉冲突点。

在人行道两侧设置注意行人标志、地面上施划菱形标线,很好地发挥着提醒司机减速、停年让行人通过的作用。

指路标志(包括道路上的指路标志和村名牌)能正确地将年辆引至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