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347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2004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座位号填准考证号最末两位数。

3、本卷直接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上答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①拈轻怕重()   ②惟妙惟肖(  )

③雨量充pei(   )  ④jie(   )来之食

2、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6分)

①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的《秋词》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描述,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分)

②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城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③宋朝人写诗往往蕴含哲理,引人思考。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者体现出这一特点。

请从上述作品中任选两篇,写出其中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中考前两个月,一向成绩优秀的小东患病需住院两周,好朋友小方前去探望,面对病床上焦躁不安的小东和床边忧心忡忡的小东妈妈,小方会先安慰小东的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还会鼓励小东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礼貌用语,所填话语均不超过25字)(3分)

4、《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5、古时候,有一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

他到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

有人说:

“吃菱角要去壳”。

他说: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

”有人问:

“北方也生长菱角吗?

”他回答:

“山前山后,到处都是。

”(注:

菱角——一种生于池沼的草本植物,果实的硬壳有角,果肉可吃。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字)(2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5分)

(一)出师表(节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爱任于几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帮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朋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左)、允之任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臣本布衣       布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深入不毛       不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10、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2分,多写一例奖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执着的追求(13分)

⑴百岁生日三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曾祖母卧床不起,几周来,她的健康每况愈下。

医生告诉她维持不了几天了,她很激愤,虽然她早已作好魂归西天的准备。

她发誓一定要支撑到自己著作出版的那一天。

⑵“你很快就会拿到您的新著。

”约翰向她保证。

第二天,约翰回来告诉曾祖母:

他已经给出版商拍去电报并得到了好消息,他们正突击印刷出版这部著作,几天后她就会收到一个出版商寄来的第一批装订好的新书。

⑶曾祖母凭借她顽强的意志,硬是挺了过来。

在垂危之际,她日夜盼望着收到她新出版的著作。

那天,她处于半昏迷状态,约翰进来了,带来一本新书—— 一本厚厚的精装新书,封面上用雕版印刷着书名和曾祖母的名字。

曾祖母看不见,她便只能用手抚摸。

当她骄傲地从雕版封面上摸出自己的名字时,她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我毕竟没有白活这一百年。

”曾祖母轻轻地说。

⑷她渐渐失去了知觉,两小时后停止了呼吸,手中仍紧紧地抓住她那本珍爱的新著。

⑸家人把曾祖母的遗体放好,爱莉丝从曾祖母手中拿过那本书,翻开书页。

她猛然抬起头来,惊愕地看着约翰。

“怎么,书中全是白纸?

”她叫道。

⑹“请你原谅!

”约翰说,“她的书根本不可能出版。

曾祖母双目失明,她打字打到每一行末尾又听不见打字机内的铃声,她就一直打下去,不知道整章整段的话漏掉,打印纸上每行字的后面都沾满了油污,我不忍心把实情告诉她,我不能夺走她最后的希望。

⑺“但是那个出版商呢?

”爱莉丝茫然问道,“他每月都汇款过来!

⑻约翰的脸红了,爱莉丝懂了:

他一直在冒充出版商给曾祖母写信,他卖掉了汽车原来是为了预支稿酬。

11、阅读第⑴段。

①解释“每况愈下”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她(曾祖母)很激愤”,反映了曾祖母当时怎样的心理?

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文章第⑹段中,加点的短语“实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最后的希望”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3、文章歌颂了曾祖母、约翰精神上“执着的追求”,文中对他们的“执着”有哪此具体的描述?

(3分)

曾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以“执着的追求”为题,收到画龙点睛,引发阅读兴趣的效果。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为本文再拟一个类似的标题。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约翰“不忍心把实情告诉她(曾祖母),”并最终带来一本“新书”。

你如何评价他的行为?

如果你是约翰,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难题?

(50字以内)(4分)

(三)晚了,但还来得及(11分)

⑴当我们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格言鼓励年轻人抓住学习时机的时候,出需要防止另一面,防止用绝对化的观点来看待“时机”。

有时候出于主观的原因,人们没有果断地抓住学习的时机,它消逝掉了。

可惜诚然可惜,但不要紧,别沮丧,机会还会光临的。

⑵历史上有过很多“大器晚成”的人物。

“晚成”,当然不及“早成”来得理想,可毕竟也是一种成功,值得肯定。

在我国诗歌史上,“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的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致“年十八未知书”——都十八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这还来得及?

来得及。

当然,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

果然,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故典”。

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⑶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选择时机,已经在时间上落了后,那么再次选择时机应更有紧迫感,在确定目标后应当更为坚韧,近代火车的奠基人斯蒂芬森,直到19岁才一边工作一边进入夜校读书。

当一些少年看到斯蒂芬森这样一个大小伙子坐在他们中间时,有的讥讽,有的挖苦,斯蒂芬森却只是一笑置之,只顾埋头攻读,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中的养料。

还有18世纪的美国电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只读过两年书,后来当印刷工人。

在工作的同时,他投身政治活动,成为一名政治活动家。

40岁后他又转入科学领域,开始做电学实验。

政治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实践使他愈益认识到自己的学问之不足,于是正像他在《自传》里写的:

“除了读书以外,我不允许我自己有其他的娱乐。

我从不到酒馆、赌场或任何其他娱乐场所去消磨时光。

⑷虽说富兰克林不允许自己娱乐未免过苛,但他这种力戒“消磨时光”的精神是可贵的。

确实,“大器晚成”很不容易。

一个人要后来居上,不仅要善于抓住新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在抓住机会后,排除各种杂念,盯牢目标,务期必成。

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说:

虽然晚了,但还来得及。

16、文章第⑴段中,“绝对化的观点”的具体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7、文章第⑶段中,划横线句子属于哪一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8、阅读文章结尾一段,简要回答:

①划波浪线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