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511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docx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

 

 

————————————————————————————————作者:

————————————————————————————————日期: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法律

机构养老,僧多粥少

文/亮风台

近期有两则关乎养老问题的社会新闻,吸引了绝大多数老年人乃至部分中青年人的关注。

其中一则是,对于那些无儿无女、无亲无靠、无人供养、没有积蓄且疾病缠身的特困老年僧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不仅将其悉数纳入医保、低保并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补助金,还计划首批建设10个老年特困僧人集中供养点供有养老需求的特困僧人入住,由寺管会安排专人照料这些年老体衰的老年僧人的日常生活,以免他们在缺乏照料中孤独地告别这个世界。

这些集中供养点建成后,散布在全州123个寺院中的700多名年逾七甸的老僧皆可申请入住,且总投资370万元、共设28个床位的首个老年特困僧人集中供养点,目前已在该州碌曲县西仓寺开建,甘南州民政局局长杨建国还表态说:

“政府将视实际情况继续加大力度解决老年特困僧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另一则新闻则有些令人惊诧:

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但因膝下无儿无女,且夫人患病后无法再照料二人生活,已76岁高龄的他近日决定携夫人搬到北京的养老院去居住,以便获得日常生活方面的照料,从而确保他能够继续写作。

近年来每每有类似的新闻爆出,都会无一例外地触发舆论对我国养老制度与养老模式的思考。

其实无论是甘南藏区的老僧们,还是有着不菲退休金与稿酬收入的钱理群夫妇,经由政府兜底且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机构养老模式,都无疑照亮并温暖了他们的凄凉晚景。

但受限于现实国情等因素,我国传统的机构养老模式正越来越凸显出“僧多粥少”的尴尬,能够有着如此养老雅遇的老年人并不多,绝大多数老年人仍面临着在各类养老机构中“一床难求”的困境,且过于昂贵的养老院收费也令一些终于等到养老床位的家庭哀叹不已。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北京市民政局曾于今年6月下旬传出消息称,该市将出台失独老人接收方案,由公办养老机构“兜底”让失独老人们安享晚年。

据介绍,北京今年将开展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工作,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经济条件等,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评估意见,确定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应动员其居家养老: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则优先考虑机构养老,其中对“三无”“五保”对象和低收入群体,优先考虑到政府建设或资助的养老机构养老,对经济条件好但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一般动员其到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养老。

北京市卫计委等5部门同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中失能或年满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便将被改造为专门接收失独老年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

北京市政府于1999年投资兴办的市第五社会福利院,虽然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但设计床位仅为450张,入住老人早已爆满,在不迁移这些已住老人的情况下,要想纳入更多的失独老人绝非易事。

之前从北京市民政局《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传出的数据是,北京全市已纳入政府保障的失独家庭共有8700余户,享受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待遇的老年人数更达22000余人,其中仅符合入住市五福院标准的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便有4809人之多,而市五福院在一番调整后所能向全市失独老人们开放的床位只有区区230张,这就意味着能够有幸入住该社会福利院的符合条件的老人还不到4.8%的比例,他们在全市300余万老年人口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有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公办养老机构到去年底共有211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50.8%;总床位数为35276张,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的32.4%。

其中市属公办养老机构有5所、2463张床位,已向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了2233张床位:

区县所属公办养老机构有206所、32813张床位,仅能满足12735个政府供养老年人和部分困境家庭老年人的入住需求,余下的2万多张床位主要通过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的方式向社会开放。

在已经入住北京这些公办公营养老院的约1.5万名失能或高龄老人中,有4558人系城市特困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有8177人系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的孤寡、失能或高龄老人,有1840人系享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待遇人员、因公致残人员或见义勇为伤残人士等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人员中的失能或高龄老人,还有4800余名为失独家庭的失能老人……在保证满足了这几类老年人的养老床位的前提下,剩余床位方才向社会失能或高龄老年人开放,且因80%的养老床位都是护理型床位,北京市民政局因而规定,该市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只接收该市户籍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和其他失能、高龄老年人,就连尚且具有自理能力、未满80周岁的本地户籍老人都不能住进北京市的公办公营养老院,同等条件的外地户籍老人当然更是如此。

可问题在于,北京市卫计委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市现有的常住人口为2151.6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万,占户籍人口的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4.3万,占户籍人口的15.3%,说明北京老龄人口的比例已进一步加大。

而与之对应的是,虽然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和床位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但迄今也只有410家养老机构、80516张床位,而且养老机构还大都分布在五环以外的远郊区县,各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供给也普遍不足,养老机构床位的供需缺口更是大得惊人——即便是按照2008年设定的“9064模式”来计算,即只有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并且在不考虑外来老年人口的情况下,北京2010年的养老床位缺口亦达2.19万张,2013年更达3.12万张,当前的缺口无疑更大。

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规划,在2014-2020年期间该市养老床位数量将新增近8万张,但在此期间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更将增加近百万,巨大的养老床位缺口依然没法得到有效弥补。

有报道称,北京当前的很多公办养老院都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想入住公办公营养老院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是因为,与受地价贵、房租高等条件制约而收费畸高的民办养老机构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普遍价格较低且人员稳定,加之老年人们对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更加信任,而不少公办养老院又都职能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僵化、资源分配与利用不均衡,导致一些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老年人入住其中,从而加剧了供需矛盾。

不过从今年8月起,北京公办公营养老院的申请入住者就得接受多项审核了:

首先是民政部门依据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等,确定其年龄、户籍地等基本情况;其次是对其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审核,申请人应提交三个月内的健康体检报告;此外是依据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及社会贡献等,确定其保障对象类别。

在通过所有审核后,申请入住的老人还需要接受自理能力评估,被评估为失能者也还得等到审核与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通过之后,方可获得入住资格。

对于各项条件都经审核通过的老人,民政部门将按就近原则分配定点养老院,并享受费用减免政策,当定点机构已床位满员则需调剂或轮候,否则将不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按照规定,除定点机构以外的公办养老机构尚有空余床位的,也可接收未经审核的其他失能或高龄老人,但这些老人将不能享受费用减免政策,而是按照市场价格收费入住。

养老院收费之高令人昨舌

北京市民政局还于今年8月下发文件,明确该市政府将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把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运营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去运营,今后所有的公建养老院也都要逐步实现民营化。

近期还有消息传出,北京市现有的215家公办养老机构也都将逐步实现民营,包括市属公办公营养老院也将在今年选取试点进行民营改革,改革后的公办养老院将优先收住符合相关条件并经过审核的老人,其中对政府供养老人实行免费入住并由政府按基本供养标准供养,对困境家庭老人提供低收费供养护理服务,对优待服务老人提供参照市场价格适当优惠的供养护理服务。

在满足这几类老人的入住需求之后,空余床位再收住社会上的其他高龄、失能老人,并按照政府指导的市场调节定价收费。

然而养老产业专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老龄办原机关党委副书记张恺悌于近日指出,尽管北京市的养老床位数量缺口甚巨,但其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却维持在40%左右,资源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紧缺,不过“一床难求”的情况又同时存在着。

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深入追究便不难发现,问题其实出在各类养老机构过于昂贵的收费上。

从道理上说,公办养老机构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其核心职能是保基本、托底线,其服务对象也应该是政府的托底保障对象和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主要是三无、五保、高龄、失能、经济困难的特殊老年群体,其收费也理当是非常优惠的,否则就与其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相背离了。

但从相关养老机构公开的收费标准来看,目前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的收费标准为每床每月1500元至4000元不等,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收费标准为每床每月720元至3600元不等,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老年公寓的收费标准亦为每床每月1950元至2950元,这样高昂的收费显然不是大多数家庭尤其是老人较多的家庭所能承受的。

可接收社会各界老人的民营养老院,收费标准就更是高得惊人了,如有200张床位的海淀区千禾敬老院,收费标准为每床每月2100元至3800元:

有230张床位的海淀蓰赢老年公寓,收费标准为每床每月2000元至5000元:

有300张床位的朝阳区观音堂养老院,收费标准为每床每月2380元至8780元:

有158张床位的北京市万寿阳光老年公寓,仅床位费就达每床每月3500元至4900元不等,更何况还有根据护理等级不同而收取的高昂护理费用;有1000张床位的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虽无住宿费,但入住前需缴纳120万元押金

《中国青年报》日前载文称,该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75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实现民营的消息传开后,护理条件下降成为市民们普遍担忧的问题——有73.7%受访者都担忧护理条件会因此下降,因而只有12.7%的受访者表示会将其父母送入此类养老机构去颐养天年,52.0%的受访者表示“会视情况而定”,30.6%的受访者则明确表示不会将父母送至公办转民营养老机构去养老。

当然,受访者们对公办养老机构转民营的忧虑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67.6%的人认为“工作人员素质与专业能力无保障”,56.2%的人认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不到位”,54.3%的人认为此举会导致“价格上涨”。

调查还显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79.8%的受访者看重护理人员的素质,69.2%的受访者看重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61.3%的受访者会考察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情况,49.7%的受访者在意养老机构的管理情况,41.8%的受访者则会考虑价格是否合适。

而在养老机构的价格方面,同一项调查还显示,24.4%的受访者认为养老院月均收费应当低于家庭月均收入的1/4,31.0%的受访者期待养老院月均收费在家庭月均收入1/4的水平,这二者合计达到了55.4%。

另有27.9%的受访者表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占家庭收入的1/3尚可接受,9.2%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占家庭收入的1/2亦可接受。

而据国家卫计委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2014年度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收入约为7400元,其1/4仅为1850元,这笔雷打不动的刚性支出对于身为“孩奴”“房奴”的中青年一代来说已是一项不小的负担,更可况不少家庭还同时有着两位以上老人。

正如有市民指出的那样,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养老院对每人每月收取1000元至2000元左右的床位费、伙食费就已相当不错了,动辄每月四五千元甚至近万元的高收费,实际上只会吓跑刚需人群,最终贻害了方兴未艾的我国养老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