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40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药物和药理.docx

第四章药物和药理

第四章药物和药理

☆什么是药理学?

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前者:

研究药物如何在生物机体内发生变化,如何对机体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消灭某种机体而保护另外一种机体目的;后者:

即使用什么样防治方法最有效(比如口服,泼洒,浸洗)最为经济。

☆研究药理学的任务是:

指导我们合理用药寻找新的药源,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第一节药物作用的类型

一、药物作用的六种类型的机体反应:

必然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不同的药物使得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可使机能增强也可使机能减弱,可分为六种类型的机体反应:

1强壮:

机能活动以低于正常水平增加至正常水平,如强心药。

2兴奋:

机能活动以超过正常水平,如家鱼人工繁殖时使用的催产药。

3镇静:

机能活动从过高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如安静片,神经高度紧张

4抑制:

机能活动降低到正常以下,如氢化对鱼类免疫系统的抑制。

5麻痹:

活动全部停止而不易恢复者如:

瘫痪

6麻醉:

神经系统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以恢复,如鱼用麻醉药。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按药物作用时的行为在用药部位还是被吸收到机体而分:

局部作用:

药物仅仅作用在用药部位发生的药效。

eg:

磺胺胍不易被吸收,绝大部分停留在肠内,而对治疗细菌性病有疗效。

漂白粉对鱼体的皮肤消毒,敌百虫在体外用时杀死指环虫等其他甲壳类

吸收作用:

药物被吸收到体液循环后发生的药效。

Eg:

磺胺嘧啶很容易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可对身体各个部位发生作用如治疗赤皮病。

2.作用和间接作用:

按药物作用发生的机制而分:

直接作用:

指药物所接触的部位对药物所发生的反应。

间接作用:

指直接作用所引起而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反应。

例:

强心药直接作用于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心脏机能恢复后可引起间接效果——呼吸困难消失,利尿,浮肿消退,对心脏的作用是直接作用即原发性药理反应,而产生的间接效果的反应为间接作用,即继发性药理作用

三、选择作用和一般原生质素作用:

按机体对药物直接反应的广泛性而分:

1.选择作用:

由于机体各部位对于药物反应的敏感性不同,越是机体高度分化的组织,其生化过程越是复杂,对药物敏感性也越高,如神经系统,但在某些环节上有相似之处,因此许多药物除高度选择作用外,对机体的其他部位亦有可能直接作用,尤其当剂量增加时。

治疗药物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病原体具有较高的选择作用,干涉其生化过程而发挥药效,而对机体无毒害作用,但是有些病原体对寄主适应很好,生活过程接近于寄生组织,杀死它就比较困难比如病毒。

2.一般原生质素作用:

一些药物能够干涉任何原生质中最基本的生活过程。

对一切生活组织都发生作用,比如:

重金属和砷剂,能和一切生活组织中所必需的含SH基的酸结合,而破坏其机能;但这些药物可能由于在机体内分布情况的不同和其他因素,往往对某些寄生虫的作用特效显著,而成为化学治疗药物。

四.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由于病原体和机体的生化过程在某些环节有相似之处,在杀灭病原体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对机体也产生一些轻微的不良影响而引起一些副作用,eg:

人用四环素治疗疾病的同时,四环素对牙齿有一定影响,使得牙齿变黄。

五.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多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时,其作用可互相协助而增强

拮抗作用:

多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时,其作用可互相对消而减弱

利用此原理可加强主要治疗效果,以抵消主要的副作用。

第二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

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直接影响药物作用:

1.药物的物理性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比如氯乙烷能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主要是它在皮肤表面急速挥发而使组织急速寒冷。

2.药物的化学性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比如重金属盐类能与蛋白质结合,使之沉淀达到杀灭病原的目的。

3.药物的化学结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比如对氨基苯甲酸是某些细菌的生长因素,磺胺类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上的相似能发生竞争性抑制,而表现其抑制细菌和杀灭细菌的作用。

药物的理化性质,随其化学结构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例如不同的磺胺类药物,它们的化学结构有些差别,表现出其药物作用的差异,磺胺嘧啶易吸收而磺胺胍不易吸收。

二.药物的剂量:

剂量不同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过小的剂量药物不能发生作用,而过大的剂量尽管可杀灭病原体发生药理作用,但对寄主也有毒害作用。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界限用下列表示:

⏹最小有效量:

能够产生药理作用的最小剂量。

⏹最大耐受量:

也称为极量,机体能够耐受而不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

⏹中毒量:

超过最大耐受量而引起中毒的剂量

⏹致死量:

超过中毒量而引起死亡的剂量

⏹半致死量(LD50):

某种药物或病原使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在药理学研究中,如果一组动物接受带有毒性药物的剂量越高,则动物死亡数也增加;剂量高到一定程度后,动物全部死亡。

⏹半数有效量(ED50):

一组中毒动物恰好救活一半或一组感染某病动物恰好治愈一半时的药物剂量。

⏹安全浓度范围:

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一般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三.给药方法:

发挥局部作用的给药方法以及发挥吸收作用的给药法是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方法的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体内浓度也就有区别。

eg详见水产药物详解P148

药浴:

供药浴用的盐酸土霉素用丙二醇溶解,然后加入海水中,使得药物浓度为100微克/ml,把鲫鱼放入其中药浴10分钟,然后放回天然海水中,定量结果,无论是血液肌肉还是肝脏都只有0.1微克/ml以下的浓度,似乎只能吸收少量的药剂。

口服:

按每克鱼重给药100微克的盐酸土霉素的比例,在给药后鱼体内盐酸土霉素浓度迅速上升,0.5小时后,血液肌肉肝脏重的浓度分别为:

1.5微克/毫升,10.0微克/毫升,10.5微克/毫升。

体内浓度的不同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常见的鱼病治疗给药方法:

1.挂袋法:

在食物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当药物透出时候,形成一个消毒区,鱼进入食场吃食达到杀灭鱼体外病原体的目的。

此法优点:

药量少,方法简便,没有危险,副作用小

此法缺点:

a、鱼要有去食场吃食的习惯及要求;

b、只适用于预防及疾病早期治疗,杀灭病原体不彻底

c、需要掌握鱼来吃食的最高耐受浓度,能保持2~3小时需连续3天。

2.浸洗法:

将鱼集中在较小的容器,较高的浓度药液重进行短期的强迫药浴,以杀死鱼体外的病原体,在流水养鱼重,降低水位,停止流水,全池遍洒药液,浸洗一段时间后再恢复流速和水位,药物浓度应比一般浸洗法为低,而较遍洒法为高

此法优点:

药量少,不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生长

此法缺点:

水体中病原体没有杀死,拉网集鱼容易伤害鱼体,因而常在鱼转池及运输前后预防消毒

3.遍洒法:

全池泼洒药液,使得池水达到能杀病原体但不损害鱼体浓度此法可杀灭鱼体和水体中的病原体。

此法优点:

杀病原体彻底,可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

此法缺点:

a、药量大;

b、需要计算池水体积得所需浓度较麻烦,尤其池体形状不规则时;

c、有些药物得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使用不慎,易引起事故。

如硫酸铜。

4.浸沤法:

将中草药浸在鱼池中,杀灭水中病原体

5.涂抹法:

在鱼体患病出涂抹较浓得药液杀灭病原体,亲鱼检查及注射催产剂时,受伤的鱼体及患病处。

此法优点:

药量少,安全

此法缺点:

麻烦

注意点:

涂抹时,鱼头向上,以防药液流入鱼鳃而损害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造成死亡。

6.口服法:

对内脏器官疾病的一种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用粘合剂如面粉等粘合所用的药物,然后拌入鱼喜欢使用的饵料中进行投喂,从而杀灭鱼体内的病原体,但病情较重时,鱼停止或少量摄食,此法无效。

此法优点:

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体内疾病

此法缺点:

a、用药量大,次数多才能达到效果;

b、重病鱼不吃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7.注射法:

将药物配制成适当的浓度直接用注射法入鱼体肌肉或腹腔

此法优点:

药理准确,吸收快,疗效好

此法缺点:

极为麻烦,需逐条注射,耗时耗力,所以在鱼较为名贵的品种以及亲鱼和人工注射疫苗时采用。

注意:

用药剂量的计算

1>长方形池塘的水体计算法:

水量=长×宽×平均水深

平均水深:

a、十字法:

每隔1米测一个水生:

h1,h2,h3,h4,h5,h6,……

平均水深=

b、算术平均法:

先估计浅水区所占比例,比如40%,那么深水区也是60%,这样在浅水区测4个点,深水区测6个点,平均水深=各点水深和/10

2>施放药物的用量计算法

一般用单位浓度以“毫克/升”或“ppm”表示,如1立方米水体含药1克为1ppm,亦即1毫克/升。

用药量(g)=池水体积(立方米)×需用药物浓度(ppm)

投药的标准量:

市售药都注明用药量:

比如每公斤鱼重加×毫克药混入饲料(投饵率)每公斤饲料添加×%药物

实际投药量=鱼的总重量×药mg/公斤鱼或者=饲料总重量×药mg/公斤饲料

1)以鱼体重为标准,除了病鱼外,其他吃食鱼也应该算入,如治疗小鱼,可大鱼置于栅栏之外,小鱼能进入含药区。

2)饲料添加:

饲料添加应比平时少2~3倍,以含药饵每次吃完

3)疗程和投药饵次数:

根据病情和药物效果,一般3天一个疗程,病情严重隔天做第二个疗程,预防用药一般半月一次。

投饵次数,每天药饵量一次投足为好,其量2~4小时吃完,空腹投药饵效果较好(一般投药前一天停食)

4)药物剂型:

不溶于水的药物,加饲料重量的5~10%油(如植物油,鱼肝油)混合,然后加入饲料和粘合剂

水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后,然后用粘合剂和饲料混合。

注射:

1)腹腔注射:

腹鳍内侧,斜向胸鳍方向;腹鳍和侧线中部偏上方向注射

注射深度:

鲤鱼(公斤):

5

4

3

2

1

0.5

0.1以下

深度(mm):

18~23

15~20

13~18

9~15

7~10

2~3

1~2

2)胸腔注射:

胸鳍基部内侧向头部方向,不要伤及心脏

3)肌肉:

背鳍前与侧线间,与鱼体成20到40度角,向头部方向注射

四.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吸收:

吸收的快慢直接影响药效的发生迟早,影响药物吸收有如下几方面:

a、给药方法:

吸收快慢一般为:

注射>口服>皮肤外进入

b、药物的理化性质:

晶体比胶体容易吸收,液体比固体溶液吸收,水溶性比脂溶性容易吸收

c、吸收环境:

机体的状况以及它的循环系统的优劣影响吸收的速度,循环系统畅通,很容易吸收,并加速把药物带到各部位

◇分布:

药物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带到各器官和组织,但分布的量不同的药物在不同的组织重极为不一致

◇代谢:

药物进入机体后进行一系列分解代谢,池过程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肝脏有丰富的霉系统,通过分解代谢后,药物减少或完全失去了其药理作用,这样的变化称为解毒,所以肝功能不良容易中毒。

有些药物需经过体内变化后,才能变为有效物质,当然最终结果仍是解毒。

◇排泄:

药物消除的速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浓度和作用时间,消除快,药物在体内时间短,从而影响有效浓度,消除是通过排泄,解毒,储藏的方式,排泄是消除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肾脏,肠,鳃。

◇蓄积:

由于体内解毒或排泄发生障碍,而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蓄积性中毒,由于这种体内积累而发生中毒。

引起蓄积的可能途径:

a、肝功能不良,不能或不完全分解药物;b、给药次数过于频繁,机体不能及时消除。

蓄积益处:

使得体内有效浓度较长时间地维持,从而有效杀灭病原体但注意的是避免有治疗意义的蓄积发生为蓄积性中毒

五.机体的机能状态:

机能状态不同对药物反应也不一致,具体表现为:

1.种族差异:

鱼的种类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不同,比如:

鲢鱼较鲫鱼低

2.个体差异:

一般年幼的耐受性较大(按单位体重计算)

摘自《病原细菌检验技术》

一、消毒剂:

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

要求:

达到无传染性的目的,对非病原性微生物及芽孢则不作全部杀死的要求。

用以消毒的药物成为消毒剂或杀菌剂,如要杀死芽孢则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注:

灭菌概念:

用物理学或者化学方法杀灭物质中所有病原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称灭菌。

二、消毒剂的种类及使用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

<一>使得菌体蛋白复性或沉淀

1.重金属盐类:

a、重金属带阳电,易与带阴电的蛋白质混合,使之复性,沉淀;

b、与酶蛋白的-SH基结合,使得酶失活。

重金属盐类遏制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时,杀菌作用降低

2.氧化剂:

能使得酶蛋白-SH基氧化为-S-S-基,而使酶失活。

氯能与蛋白质重的氨基结合,使得蛋白质氯化,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而使菌体死亡

3.醇类:

使得蛋白质复性,而具有杀菌力,常用的是70%乙醇

4.醛类:

杀菌作用比醇类强比如:

福尔马林、戊二醛与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复性

<二>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破坏细胞膜使得通透性发生改变

1.酚类:

比如石炭酸等酚类

作用:

a、低浓度――破坏细胞膜,使得细胞浆内物质漏出

b、高浓度――使得蛋白质凝固,抑制细菌生长,酶失活

2.表面活性剂:

比如:

新吉尔灭、杜米芬等联胺化合物

这类消毒剂幼阳荔枝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因细菌一般带阴电,故阳离子型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阴阳离子相遇可抵消作用。

机理:

能吸附于细菌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通透性

a使得菌体内的酶、辅酶及代谢中间产物透出

b水解酶游离,细菌成分发生溶解――死亡

c使得菌体蛋白质复性沉淀

<三>主要影响细菌代谢作用

染料:

碱性染料比如:

龙胆紫、甲基紫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杀G+>G-

机理:

染料的分子可能嵌入菌中双股DNA的邻近碱基对中,改变了DNA分子,从而影响生长,细胞分裂酶活性。

<四>抗菌素

防腐剂:

如抗毒素,菌毒类如较长时间存放,需加入抗生素。

一些适用的防腐剂是:

0.5%(w/v)石炭酸,0.3%(w/v)甲酚,0.1%(w/v)氯甲酚,0.001%(w/v)硝酸汞苯,0.01%(w/v)硫酸汞。

第三节鱼病防治常用药物

一.卤素类:

1.漂白精(又称次氯酸钙,漂粉精)——有效氯含量高,溶解性,稳定性均较好,有逐渐取代漂白粉的趋势。

治疗浓度:

0.2-0.3ppm全池泼洒。

多种消毒剂有效氯丧失速度比较:

品名

原有效氯(%)

97日后(夏季)

有效氯%

分解率%

漂白精粉

71.2

70.0

0.56

漂白粉

34.2

30.2

11.97

漂白粉(Bleachingpowder)或含氯石灰(CalxChlorinate):

为消毒剂

a、特点:

石灰吸收氯气而制成一种漂白剂,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微溶于水及酒精

b、主要成分:

次氯酸钙(含32~36%)、氯化钙(29%)、氧化钙(10~18%)、氢氧化钙(15%)、水(10%)

主要成分化学式:

Cacl(ClO)·H2O

繁式:

CaCl2·Ca(ClO)2·2H2O

含有效氯25~30%,具有消毒能力的氯占总量的百分比,从漂白粉中提取的次氯酸钙结晶称为漂白精,有效氯含量达到70~90%,有效氯含量高,杀菌力强

c、作用机制:

漂白粉遇水或者酸时候,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CaCl2·Ca(ClO)2·2H2O――Ca(OH)2+2HOCl+CaCl2

HOCl――H++Ocl+

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而次氯酸离子很弱,主要是由于氯化作用,氧化作用和抑制细菌的某些含-SH基酶使得细菌生长繁殖受阻。

d注意事项:

1漂白粉受潮,受阳光作用易分解失效,一般保存,有效氯减少1~3%/月,HclO――O2+2HCL,所以漂白粉洒布应该在阴天或者傍晚进行,需盛放于密闭容器内,并保存于冷暗干燥处;

2另外它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3用漂白粉有效氯测定器测定有效氯

e、防治对象:

漂白粉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鱼病,杀灭鱼体内外和水体中的细菌

2.二氯代并氰尿酸纳(优氯净,商品民鱼康)稳定,室内保存半年有效氯降低0.16%

特点:

白色晶粉,含有效氯60~64%,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溶解度25%(25℃)杀菌活性物质为氯代尿酸,在水体中,次氯酸它具有强的氧化作用,作用于菌体蛋白致死,用于防治各种细菌性疾病。

用法和用量:

预防:

挂篓式池边泼洒

治疗:

外消:

0.3ppm全池泼洒;内服:

100公斤鱼体重1.7g,混饲,一日一次,连服3天。

3.三氯异氰尿酸(国际商品名TCCA,国内商品名鱼安)

特点:

白色粉末市售品种有多种a、TCCA含有效氯85%,溶解度为1.2%(25℃)

b、鱼安含有效氯60-82%,溶解度为1.8-2.0%(25℃)。

稳定性好,能长期存放,通水,施放生碱都分解成异氰尿酸和次氯酸,异氰尿酸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氮。

用法与用量:

预防:

带水清塘,5-10ppm,1小时后野杂鱼,蚌、水生昆虫等被杀死。

治疗:

0.3-0.4ppm全池泼洒

此类药物与漂白粉等无机氯制剂比较:

此类药物

漂白粉

杀菌力

杀菌力受有机物影响

水溶液中有效氯存在形式

次氯酸分子

次氯酸盐离子(杀菌力小了100倍)

水溶液在相同有效氯浓度下稳定性

有效时间4~5倍长于

1HclO――H2O+OCL2

OCL2――[O]+cl2

氯化作用:

2R-CO-NH-R’+CL2――2R-CO-NCL-R’+2HCl

蛋白质氯化后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细菌死亡

氧化作用:

[O]氧化态氧可使菌体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致酶蛋白-SH氧化为-S-S

-而使酶失去活性。

4.二氧化氯制剂:

本品有亚氯酸钠(NaClO2)+固体活化物组合而成,57%有效含量,0.3-3ppm浓度使得水体中细菌下降92%以上(0.3ppm对浮游植物无影响,1.2ppm对浮游动物水蚤没有影响,3ppm影响前者繁殖性,2.4ppm影响或者繁殖生长)。

5.氯化钠

通过其渗透作用达到杀灭一些体外寄生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在高渗NaCl浓度中会出现脱水,收缩而致死。

1~3%盐水浸洗杀死如车轮虫等其他一些寄生虫。

6.碘

a.理化性质:

黑色光亮的结晶,难溶于水(1:

2950),易溶于醇。

b.作用机制:

它具有强大的杀病原体作用机制:

氧化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复性,因它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易形成紫色蒸气挥发,应密闭保存。

c.治疗对象:

①主要治疗艾美虫病(0.24g/公斤鱼)

②鲤嗜子宫线虫病,碘酒涂抹于患处

③100ppm有效碘的碘化物对病毒病(IPN、IHN)卵进行消毒

二.重金属盐类:

包括汞、银、铜、锌、等化合物,他们抗病原体主要包括多个方面:

①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使其沉淀;

②与某些酶的-SH基团结合,使得酶的活性基团-SH基失去作用,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1.硫酸铜:

特点:

是一种深兰色结晶或粉末的物质,易溶于水,水溶液弱酸性

作用机制:

同其他重金属盐类。

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类,使其复性,沉淀,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作用

影响硫酸铜毒性因素:

1温度:

硫酸铜的毒性与温度成正比,即随温度升高它的毒性野随着增加,因而闷热天气,温度高,就应适当降低用药浓度或常常采用在下午3、4点进行用药

2硬度、pH值的影响成正比:

硬度、PH越高毒性越小,硬度对于硫酸铜的影响主要是水中的碳酸盐与硫酸铜作用生成碱性碳酸盐沉淀,是重金属离子铜的浓度降低,因而降低其毒性,硬度越高,H离子浓度越小从而OH-浓度升高,所以硬度高相应的ph和碱度同样升高。

3水中的有机物:

水中溶解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及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结合成铜复合物,降低硫酸铜的毒性,池中如果有机物多,可适当提高硫酸铜用药浓度。

总之,池水重有机物越多,ph越大,硫酸铜安全浓度越大,毒性越小,水温越高则硫酸铜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在使用药物时,应该先进行室内实验,如果药物浓度为0.5~0.9ppm,使用时要选用中线偏下的浓度,因为实验时在室内进行,室内水温较低,实际池水水温较高,所以药物浓度应选在中线偏下,一般为0.65~0.7ppm,不能用下线,因为池水测量不可能很准确,药物低于最小有效量,就不能起作用,杀不死病原体。

使用上线就要冒风险。

4其他影响:

CaCl2和NaCl成反比

由于金属化合物互相生成复杂合力和相消作用,使得毒性发生变化,如硫酸铜的毒性因实验基氯化钙存在而减少,所以在海水养殖中,由于池水含盐量较高,适当提高硫酸铜用药浓度,淡水一般含量极低故影响不大

使用硫酸铜注意点:

1硫酸铜安全浓度范围很小,故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正确稍过量就会引起鱼中毒死亡

2在溶解药物时,所用的水不能超过60℃,否则失效

3硫酸铜不能经常使用,硫酸铜会引起鱼的肾细管扩大,细管周围的肾坏死,造血组织破坏,

并可残留在鱼的鳃。

肌肉及肝内,可妨碍肠道酶,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

4鱼出现浮头不能用

5防治对象:

鞭毛虫病、纤毛虫病(小瓜虫除外)、吸管虫病、中华鱼蚤病

6防治的一般剂量:

a、泼洒浓度0.7ppm;b、浸洗:

7~8ppm,20~30’

2.硫酸亚铁(FeSO4·7H2O)

FeSO4常与CuSO4合用,此药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CuSO4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病原体寄生于体表、鳃,常引起鱼产生大量粘液,覆盖在病原体周围,如果不把病原体周围物质清除,硫酸铜就很难直接作用在病原体,而对杀灭效果带来影响。

硫酸亚铁与晶体敌百虫合用道理一样

注意点:

硫酸亚铁在潮湿空气中或者水溶液放置过久都容易被氧化水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的碱式盐,沉淀后,使得硫酸亚铁浓度降低,药效降低

3.氯化铜,又称二氯化铜

特点:

a、为兰绿色粉状体,无臭味,能溶于水;b、受有机质影响较硫酸铜为小

防治作用:

主要杀灭双穴吸虫及血居吸虫病的中间寄主-椎实螺,遍洒法0.7ppm

注意事项:

和硫酸铜一样,受精确计算用药量,稍为过量,会引起鱼中毒死亡,最好在室内做预实验。

三.磺类药物(有些药物限用)

1.什么是硫磺类药物?

就是磺胺的酰胺基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代替而得到衍生物

2.对位氨基的重要性

对位氨基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代替,抑菌作用就大为减弱,因而常用的集中强抑菌磺胺药物都是以对位氨基形式存在的,或在体内离解使得对位氨基恢复

3.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革兰氏阳性和一些阴性菌

细菌生长的必要物质PABA、对位氨基安息香酸

细菌生长――核蛋白――核酸――叶酸――PABA(磺胺药物主要抑制叶酸形成)磺胺药物核PABA化学结构相似,发生竞争作用

4.用药常规

a.大剂量为原则(肠炎病,第一天1g/公斤鱼,第二到六天为药量减半;一般情况下为1g/公斤鱼)

使用磺胺噻唑:

重感染血液浓度为6-7mg/100ml;

中等感染血液浓度为3-5mg/100ml;

预防血液浓度为1-2mg/100ml;

b.多次给药

第一次为突出剂量即立即达到有效血浓度;

第二次到四次给以一半浓度,维持血中药物有效浓度;

原因:

磺胺类药物在血中的浓度达到5000-25000倍于PABA时,才能和PABA发生竞争,才有效

5.常用磺胺药物

a.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也称消治龙

特性:

①难溶于水(1:

13000),稍微溶于丙酮或者乙醇

②对治疗细菌性病疗效高,毒性低,排泄慢,在血中维持较长

③在血中有效治疗浓度为2~15mg/100ml

④治疗全方位感染,如肠炎病,赤皮病,作为内服药

b.磺胺噻唑(Sulfathiazolum,ST)

特性:

①难溶于水(1:

17000),微溶于乙醇(1:

200)

②在血中有效治疗浓度为1~7mg/100ml

③疗效略次于磺胺嘧啶,价格低廉易于大量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