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137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第6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课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2、3、4、5、6、9、10、12、13

工业化和城市化中产生的

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7、8、11、12、13

一、选择题

  (2019·山东青岛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

据此回答1~3题:

1.推测M省最可能是(  )

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

2.2000~2005年,吉林省的(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3.图中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解析:

1.B 2.D 3.D 第1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M省在2000~2005年间,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镇区人口增长为负值,慢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应为我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周边镇区人口向城区迁入;图中M省镇化贡献率在2010~2015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增快,B项正确。

第2题,2000~2005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负增长,城区人口总数下降,城镇人口总数在增加,D项正确。

第3题,重庆的镇区贡献率在2000~2005高于陕西,2010~2015低于陕西,A、B项错误;重庆的城区贡献率在2000~2005低于陕西,2010~2015高于陕西,D项

正确。

  (2019·江苏扬州期末)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第一产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城镇化是指二、三产业在城镇经济结构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

调查发现,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同步增长的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下表为“2004年和2014年青海省各市(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年均增长率(%)对比表”。

读表,回答4~5题:

时间

增长率

西宁市

海东市

海北州

海南州

黄南州

果洛州

玉树州

海西州

2004

人口

城镇化

0.81

1.18

-0.2

0.36

1.42

0.5

2.93

-0.36

产业

城镇化

0.75

1.36

2.21

0.79

-1.16

3.66

-4.13

0.49

2014

人口

城镇化

13.91

41.24

2.06

1.37

8.05

1.54

5.81

12.69

产业

城镇化

0.1

2.08

0.84

1.02

0.05

1.18

5.88

-0.47

4.有关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增长率,叙述正确的是(  )

A.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B.2004年产业城镇化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

C.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D.2014年产业城镇化总体超前人口城镇化

5.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协调程度反映了(  )

A.2004年海北州、果洛州和海西州属于人口超前型

B.2004年西宁市、黄南州和玉树州属于产业超前型

C.2014年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都不协调

D.2004年至2014年玉树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

解析:

4.C 5.D 第4题,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小于产业城镇化,A项错误;2004年海东市、海北州、海南州和果洛州、海西州产业城镇化高于人口城镇化,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看出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C项正确,D项错误。

第5题,2004年海北州、海西州人口城镇化呈负值,且低于产业城镇化,说明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A项错误;2004年西宁市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但总体差别不大,区域发展较协调;黄南州和玉树州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属于人口超前型,B项错误;2014年玉树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相差小,区域发展较协调,C项错误;2004年玉树州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相差相对较大,2014年玉树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相差小,区域发展较协调,2004年至2014年玉树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D项正确。

  (2019·河北唐山一中模拟)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

如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

读图,回答6~8题:

6.随着甲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该地的半城镇化率将 (  )

A.提高B.降低C.不变D.波动

7.半城镇化可能会使(  )

A.城镇化水平下降

B.城镇交通压力减小

C.商品流通规模减小

D.城市服务质量下降

8.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

①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 ③提高城镇服务能力 ④推动农业产业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6.B 7.D 8.C 第6题,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减少,外来务工人员减少,半城镇化率会降低,B项正确。

第7题,外来人口大量进入城镇,会增加城镇商品供给和消费能力,使城镇的基础设施、自然与社会环境等压力加大,D项正确。

第8题,根据材料分析,要缓解半城镇化现象,应该提高城镇地区的服务能力,使迁入的人口能够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时也可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吸收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从而缓解半城镇化现象。

C项正确。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

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回答9~11题:

指标

1980年

1995年

1999年

2003年

2007年

2011年

2015年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9.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10.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11.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

A.墨西哥B.英国

C.中国D.坦桑尼亚

解析:

9.B 10.D 11.C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β值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发展滞后,工业化孤军深入,城市经济结构失调,A、C、D错误;由于β的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B正确。

第10题,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资料没有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化孤军深入,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故D项正确。

第11题,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明显不符;中国现在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19·山西忻州月考)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成渝城市群和上海的相关数据比较表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产业结构(%)

城市化

率(%)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成渝

地区

17558.8

7.4

44.2

48.4

62.6

12170.2

3.9

43.0

53.1

70.6(四

川49.1)

上海

28178.7

0.4

29.8

69.8

87.6(全

国57.4)

(1)根据表中数据,概括成渝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2)分析现阶段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劣条件。

(3)上海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内来自成渝地区的流动人口呈明显下降甚至回流的趋势。

结合产业结构数据分析其中的原因。

(4)比较说明上海城市化水平状况,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析:

(1)题,产业结构是指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由表中数据得出,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特点。

(2)题,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劣条件要从地理位置、交通、人口、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分析,要注意劣势分析要和发达城市群相比。

第(3)题,回答本题要注意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同时分析上海不利于人口就业的原因和成渝地区有利于人口就业的原因。

第(4)题,本题要注意分成两问,审清题意,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2)优:

位置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网密集,长江流经,交通发达;历史发展悠久,人口较多;已经具有一定数量的不同等级(类型)的城市。

劣:

和发达地区比,地区生产总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欠佳;和发达地区相比,城市化率偏低。

(3)上海第一、二产业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减少,就业门槛提高;成渝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回乡创业、就业等比例上升(就业和生活成本上升等方面原因也可)。

(4)上海城市化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成渝地区(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上海第一产业比重很小,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向二、三产业集中,有利于提高城市化人口比重。

13.(2018·山西汾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将天津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下图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

材料二 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产业结构现状比较。

产业

天津滨海新区

深圳经济特区

第二产业

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

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

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

现代服务业(研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

(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3)在滨海新区未来开发中,需要面对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