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四讲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109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第四讲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学》第四讲 2.docx

《针灸学》第四讲2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

编号:

5

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

主讲教师

计划时数

2学时

专业层次

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助教

编写时间

章节名称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二、手阳明大肠经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肺经、大肠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熟悉肺经、大肠经的病侯和主治概要。

全面了解经脉的腧穴,并重点掌握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经脉循行、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1肺、大肠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

2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方法

组织安排

多媒体授课结合课堂讲授

内容:

1上次课内容复习提问----5分钟;

2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重点腧穴—45分钟

3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15分钟

4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40分钟

5本次课小结留复习思考题----3分钟;6机动----2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问对》《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

集体备课

教研室

审查意见

同意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编号:

4

课目

针灸学

班级

学年学期

教师

苏菲娜

计划时数

2

编写时间

题目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二、手阳明大肠经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肺经、大肠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熟悉肺经、大肠经的病侯和主治概要。

全面了解经脉的腧穴,并重点掌握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

要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经脉循行、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内容更新情况

1肺、大肠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

2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方法与

组织安排

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经脉循行与腧穴定位、示教

内容:

1上次课内容复习提问----5分钟;2经脉循行—35分钟

3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15分钟

4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40分钟

5本次课小结留复习思考题----3分钟;6机动----2分钟。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

本次课

复习重点

肺经、大肠经的循行、腧穴的定位,重点腧穴(带*穴)的主治与操作

集体备课活教研室审查意见

集体备课,教研室同意依此教案授课

教研室主任:

刘智艳

实施情况

教学效果良好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什么是特定穴?

各类特定穴的意义是什么?

2何谓骨度分寸定位法?

常用骨度分寸是如何规定的?

3何谓自然标志取穴法?

何谓固定标志?

何谓活动标志?

以上问题酌情提问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腧穴的定位方法、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原文: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2.还循胃口3.上膈4.属肺5.从肺系横出腋下6.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7.下肘中8.循臂内上骨下廉9.入寸口10.上鱼11.循鱼际12.出大指之端13.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1、注释:

①中焦:

上至膈,下至脐的部位。

②、肺系:

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

③、臑:

上臂

2、联系脏腑器官:

肺、大肠、胃;膈、肺系、

(二)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

1、中府*肺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锁骨上神经中间支、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胀痛、胸痛、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2、云门

[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喙锁韧带。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关节内侧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3.天府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长头。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肌皮神经和肱动脉分布。

[主治]气喘瘿气、鼻衄、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4、侠白

[定位]在臂内侧面,陈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长头→肱肌。

(2)穴区神经、血管:

同天府穴。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5、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副动脉前支(肱深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

《肘后歌》:

"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

"

《玉龙歌》: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

《灵光赋》:

"吐血定喘补尺泽。

"

[现代报道摘录]

调节微血管自律运动针刺尺泽穴可使少商穴局部皮肤微血管自律运动在频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振幅增加96﹪以上,提示针刺能调节微血管的自律运动。

6、孔最*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拇长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经过,并有正中神经肌支、桡动脉深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疾。

[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

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

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展肌腱→肱桡肌腱→旋前方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深支、正中神经肌支和桡动脉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颈项痛、牙痛。

[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

"主汗出,四肢暴肿。

"

《千金方》:

"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十壮。

"

《四总穴歌》:

"头项寻列缺。

"

[现代报道摘录]

止痛在列缺穴埋针,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可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也有人认为列缺适用于周围软组织病变导致的"项痛"。

亦有在此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者。

尿滞留取双侧列缺,用1.5寸毫针,针尖沿经脉向心性斜刺1~1.5寸,逆时针单向搓2~3分钟,至患者感觉咽喉部痒胀不舒,继之咳嗽时停止,可用于治疗外伤性截瘫尿滞留。

对于小儿遗尿,可在该穴皮内埋针,左右两侧交替进行。

每周2次。

脑血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观测针刺列缺穴前后脑动脉血液流速的变化。

结果表明,针刺后高流速和低流速血流峰速度均有显著变化。

8、经渠*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旋前方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桡神经深支和桡动脉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动、静脉干经过,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后神经(桡神经分支)分布。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10、鱼际*荥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正中神经皮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尺神经肌支和拇主要动脉分布。

[主治]咳嗽、咳血、发热、咽喉肿痛、失音、乳痈、掌中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11、少商*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挠侧,距指原角0.1寸〈指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

(2)穴区神经、血管:

有桡神经浅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指背支(正中神经分支)和拇主要动脉分布。

[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直刺1寸,或向腕平刺0.2~0.3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小结:

1、本经经脉循行。

2、本经腧穴定位。

3、本经特定穴属性。

4、本经重要腧穴主治。

5、本经腧穴针刺注意事项。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原文:

“1、起于大指次指之端2、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筋之中3、循臂上廉4、入肘外廉5、上臑外前廉6、上肩7、处髃骨之前廉8、上处于柱骨之会上9、下入缺盆10、络肺11、下膈12、属大肠13、其支者,从缺盆上颈14、贯颊15、入下齿中16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1、注释:

①、两骨:

第1、第2掌骨。

②、两筋:

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③、髃骨:

肩峰部。

④、柱骨:

颈椎、锁骨。

⑤、缺盆:

锁骨上窝部。

2、联系脏腑器官:

大肠、肺;膈、齿、口、鼻。

(二)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四)腧穴

1、商阳*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

(2)穴区神经、血管:

指掌侧固有神经指背支和指背动脉分布。

[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病无汗、下齿痛、青盲。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二间*荥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指背腱膜。

(2)穴区神经、血管:

有指背神经(桡神经浅支的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服歪斜、目痛、热病。

[操作]直刺0.2~0.4寸;可灸。

3.三间*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指深屈肌腱。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指掌侧固有神经、掌背神经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肌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分布。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4.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分布。

[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镇痛电针双侧合谷穴5分钟后,可使延脑的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并能减少因电刺激鼠尾所引起的疼痛反应,明显而持久的减少因电刺激牙髓所引起的疼痛反应。

电针合谷穴,可提高胃镜检查成功率,其优点是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另外还能减轻扁桃体摘除术后的自发性疼痛及吞咽困难,伤口白膜开始生长时间提前。

调理胃肠道的功能针刺合谷、足三里能使胃切除术后肠胀气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提前。

预防产后出血与催产产妇在胎头着冠后于双侧合谷穴分别注射缩宫素0.2u,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方面也较常规肌注者优。

合谷还能增强宫缩,延长宫缩时间,缩短产程。

脑缺血电针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后细胞性水肿及线粒体肿胀程度,从形态学上证实了电针合谷穴有明显改善脑缺血的作用。

同时电针合谷穴可以使脑皮质灌流量在脑缺血后降低的基础上部分恢复,其作用发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约6分钟)。

此过程可能与神经调节机制有关。

慢性喉炎电剌激合谷、人迎可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及早期声带小结,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及疗效较显著等特点。

5、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伸肌支持带(拇长、短伸肌腱之间)。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经过并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分布。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腕臂痛、齿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6、偏历*络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腱→拇长展肌腱。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桡动脉分布。

|

[主治]耳鸣、耳聋、目赤、鼻衄、喉痛、手臂酸痛。

[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l寸,可灸。

7、温溜郄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侧皮神经和头静脉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分布。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肠鸣腹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8、下廉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骨间后动脉分布。

[主治]头痛、眩晕、肘臂痛、半身不遂、腹痛、腹胀、目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9、上廉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

(2)穴区神经、血管:

同下廉穴。

[主治]头痛、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术、腹痛、肠鸣、腹泻。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10、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深支经过,并有桡神经肌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腹胀、齿痛、失音。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11、曲池*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肘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肌支、肌皮神经肌支、桡侧副动脉(肱深动脉分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

[主治]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

"伤寒余热不尽":

"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重,瘛疭";"癫疾吐舌"。

《千金方》:

"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

":

《治病十一证歌》: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便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

《金鉴》:

"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证。

"1

[现代报道摘录]

高血压针刺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脑血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降压机理与脑内阿片受体部分介导及降心率效应有关。

糖尿病可以曲池、三阴交、阳陵泉三穴为主穴,结合分型配穴,2个月为1疗程。

荨麻疹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或加服扑尔敏。

斑秃可在该穴和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2。

12、肘髎*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术、孪急和嗜卧。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13、手五里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肱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肌皮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

[主治]肘臂疼痛孪急、瘰疬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14、臂臑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外侧皮神经和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可灸。

15、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

[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孪急、瘾疹、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16、巨骨

[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肩锁韧带→冈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深层有肩胛上神经和动脉分布。

[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伸展及抬举不便和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可灸。

17、天鼎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椎前筋膜。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臂神经丛经过,并有其分支、面神经颈支和颈升动脉分布。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8、扶突

[定位]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穿过深筋膜处,并有面神经颈支、副神经和颈外动脉分支分布;再深层有颈血管鞘。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19、口禾髎

[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臣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下神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上唇动脉(面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口喎、鼻塞不通、鼻衄。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灸。

20、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颧支和面动脉分布。

[主治]鼻塞不通、口喎、鼻衄、面痒、鼻息肉。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不宜灸。

小结:

1、本经经脉循行。

2、本经腧穴定位。

3、本经特定穴属性。

4、本经重要腧穴主治。

5、本经腧穴针刺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