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03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章12 中药学讲义.docx

第9章12中药学讲义

讲授内容

旁批

一、概论

1概念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即《本经》中所言的“疗热于寒药”。

2适应病证

主要用于温热性疾病、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及阴虚发热等症所呈现的

里热证。

3治病原理

清热药药性寒凉,按“热者寒之”的原则用于里热证,通过清热泻火、

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达到热清病愈的目的。

4清热药的分类及其适应证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

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

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

表现。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清热燥湿药,

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

血分热邪,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证;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用于痈

肿疮疡等热毒病证;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午后潮热、低

热不退等虚热证。

5用药注意事项

⑴应辨别热证属气分还是血分,属实热还是虚热,并以整个病情来决定

讲授内容

旁批

主次先后,如有表证的,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的,宜气血

两清。

⑵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

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

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⑶使用本类药物,须中病即止,防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㈠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

泻火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

热为主,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

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并且这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

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热证。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

⑴石膏《本经》

1药物基源

石膏Cypsum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

全年可采挖,除去杂

质,研细生用或煅用。

2处方用名

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

3性味归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讲授内容

旁批

4药性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火而除烦渴,兼解肌表之热。

肺胃气分实热证,当为首选之品。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本品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

见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若邪热深入,气

血两燔,见高热不退、发斑,可配水牛角、丹皮、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如清

瘟败毒饮。

胃火上炎的牙痛、头痛,配知母、生地、牛膝等,如玉女煎。

热咳喘,配麻黄、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

⑵敛疮生肌(煅用),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可单用或配

青黛、黄柏等外用。

6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先煎,15~60g。

内服生用,打碎先煎30分钟;

外用须火煅研末。

7使用注意内服只用于实证,虚证不宜用。

煅石膏严禁内服。

脾胃虚寒、

阴虚内热忌服。

8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常量的Al、

Mn以及Fe、Zn、Cu等微量元素。

具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止渴、

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

⑵知母《本经》

1药物基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根茎。

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炒用。

讲授内容

旁批

2处方用名

知母、肥知母、光知母、知母肉、盐知母

3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4药性说明知母苦寒清泄,多液而润,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阴润燥。

凡肺胃肾阴虚火旺之证,均为常用之品。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肺胃实热证,见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常与石膏

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常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⑵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火旺,肺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常

与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用于阴虚消渴、口渴、多

饮、多尿者,常与花粉、五味子合用,如玉液汤。

6用法用量煎服,6~12g。

清热泻火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炒用。

7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8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甾体皂苷,并含多量的粘液质。

具有抗菌、解热、

降血糖、影响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抑制Na+-K+-ATP酶活性、降低组织耗氧

量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⑶天花粉《本经》

1药物基源

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TrichosanthesjaponicaRegel的干

燥块根。

鲜用或切成段、块、片,晒干用。

2处方用名天花粉、花粉、栝蒌根

讲授内容

旁批

3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4药性说明本品甘寒清润,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凡肺胃津伤内热之证,均为常用。

此外,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痈。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生津,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

本品甘寒,善清胃热而养胃阴,有

生津止渴之效。

用于热病津伤,口燥烦渴,常与芦根、麦冬等同用;用于阴

虚内热,消渴多饮,常与葛根、山药等同用,如玉液汤。

⑵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热而润肺燥,常与天冬、生地、麦

冬等同用,如滋燥饮。

⑶解毒消痈,用于痈肿疮疡。

本品内服、外用,均有清热泻火、排脓消肿功

效。

内服多与金银花、贝母、皂角刺等配伍以消肿毒,如内消散。

6用法用量煎服,10~15g。

7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8现代研究本品含天花粉蛋白、皂苷、淀粉等。

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

降血糖、抗菌、致流产和抗早孕等作用。

主要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临床用

于妊娠中期引产及治疗恶性葡萄胎、恶性滋养叶肿瘤等。

栀子《本经》

1药物基源

为茜草科长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

实。

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2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山栀子、山栀皮、山栀仁、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

讲授内容

旁批

3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4药性说明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适于热病心烦、血分热毒、下焦湿热等证。

5功效与应用

⑴泻火除烦,用于热扰心神之证。

常与淡豆豉合用,以宣泄邪热,解郁除烦,

如栀子豉汤。

若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三焦俱热者,又常与黄芩、

黄连、黄柏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⑵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蒿、大黄等,如茵陈蒿汤。

⑶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

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每与茅根、

生地、黄芩同用。

尚可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可生用研末,醋调外敷。

用于热毒疮疡,多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

6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栀子皮(果皮)偏

达表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走里而清内热。

生用能清热泻火除烦,

炒焦炒炭用于凉血止血。

7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虚便溏、食少者忌用。

8现代研究本品含栀子素、栀子苷、去羟栀子苷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

熊果酸等。

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病原体、镇静催眠、降温、镇痛、降压

等作用,对胰腺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溶酶体膜有稳定作用。

⑷夏枯草《本经》

1药物基源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

夏季

讲授内容

旁批

采收,晒干。

2处方用名夏枯草

3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4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独入肝经,功能清肝火,益肝阴,

长于明目,兼可散结。

为肝火内盛、瘰疬痰核要药。

5功效与应用

⑴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本品能清泄肝火,清头目,

常配石决明、菊花、蝉蜕等药同用。

亦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

甚者,常配当归、枸杞子等。

⑵散郁结,用于瘰疬瘿瘤。

本品辛以散结,苦以泻热,有良好的清肝散结之

功。

用于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结于颈项而致的瘰疬、瘿瘤等病证,常配伍

海藻、昆布、玄参等。

⑶此外本品的清泄肝火作用,现代常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热、阳亢之证者,有

清肝降压之效。

6用法用量煎服,9~15g。

7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8现代研究本品主含萜类及甾醇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

本品可影响

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抗心肌梗死作用。

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菌、降血糖

等作用。

讲授内容

旁批

㈡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功效,并能清

热泻火。

主要用于湿热证及火热证。

湿热内蕴,多见发热、苔腻、尿少等症

状,如肠胃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痔瘘等,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胀痛、黄

疸、口苦;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淋漓涩痛、带下,其它如关节肿痛、湿疹、

痈肿、耳痛流脓等湿热证,以及诸脏腑火热证,均属本类药应用范围。

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太大。

凡脾胃虚寒、津

伤阴亏者当慎用。

如需用者,可与健胃及养阴药同用。

此外,本类药物多兼

泻火、解毒作用,可与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参酌使用。

⑴黄芩《本经》

1药物基源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根。

用、酒炒或炒炭用。

2处方用名黄芩、枯黄芩、枯芩、片黄芩、片芩、子黄芩、子

芩、条黄芩、条芩、嫩黄芩、嫩芩、酒黄芩、黄芩炭

3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4药性说明

黄芩苦寒清燥,泻火解毒。

黄芩轻虚上行,善清肺与上焦之火

而除热安胎;子芩质重下行,专清大肠湿热以治痢。

故本品适于热

在上焦、血热出血及湿热泻痢证。

讲授内容

旁批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泻痢、黄疸。

善清上焦湿热。

用于湿温发热,见胸

闷、苔腻,配滑石、通草、白蔻仁等,如黄芩滑石汤。

若湿热中阻,痞满呕

吐,常与黄连、干姜、半夏等配伍,辛开苦降,如半夏泻心汤。

若大肠湿热,

泄泻痢疾,可与黄连、葛根同用,如葛根芩连汤。

用治湿热黄疸,则与茵陈、

栀子同用。

⑵泻火解毒,用于肺热证、少阳证、疮疡肿毒。

入肺能清肺泻火,以清肺热

为长,常用于肺热咳嗽,单用即可,如清金丸。

兼入少阳胆经,与柴胡同用,

有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

治火毒炽盛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常与金

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同用。

⑶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吐衄,常配伍生地、白茅根、三七等凉血止血药。

⑷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配当归、白术等,如当归散。

6用法用量煎服,3~10g。

清热宜生用,安胎宜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清上焦热宜酒炒。

7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不宜使用。

8现代研究本品主含黄酮类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

具有抗炎、

抗过敏、解热、抗菌、保肝利胆、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白内障、改善脂质

代谢、降压、利尿、抗癌、镇静和解毒等作用。

⑵黄连《本经》

1药物基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或三角

讲授内容

旁批

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根茎。

生用、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2处方用名

黄连、川黄连、雅川连、川连、雅连、云连、萸黄连、酒黄连、

炒黄连、鹰爪连、鸡爪连。

3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4药性说明

黄连苦寒清燥,除湿泻火,善清心与中焦之热。

凡心火亢盛、

胃肠湿热所致诸证,本品均为要药。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燥湿,善清中焦湿热,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

治泄痢腹痛、里急后重,

配木香如香连丸。

用于泻痢身热,配葛根、黄芩、甘草,如葛根芩连汤。

湿热中阻,脘痞呕恶者,常与干姜、半夏配伍,如半夏泻心汤。

治皮肤湿疮,

可用黄连制成软膏外敷。

⑵泻火解毒,用于热盛火炽、高热烦躁。

本品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火热。

若三焦热盛,高热烦躁,常与黄芩、黄柏、栀子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水亏火旺,心烦不眠,常配黄芩、阿胶、白芍等同用,如黄连阿胶汤。

若心

火亢盛,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可与黄芩、大黄同用,如泻心汤。

兼清肝火,

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者,配吴茱萸,如左金丸。

⑶本品善清胃火,可用于胃火炽盛的呕吐,常与竹茹、橘皮、半夏同用。

讲授内容

旁批

火牙痛,常与石膏、升麻、丹皮同用,如清胃散。

6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炒用能降低寒性,姜汁炙用清胃止呕,

酒炙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

7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苦燥伤

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8现代研究含大量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黄连碱等。

具有抗菌、抗炎、

解热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保护缺血心肌的

作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有抗腹泻、抗溃疡、利胆作用。

并有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降血糖、中枢抑制、抗肿瘤、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

㈢黄柏《本经》

1药物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或黄檗

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

生用或盐水炙、酒炙、炒炭用。

2处方用名黄柏、川黄柏、川柏、黄柏丝、盐炒黄柏

3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4药性说明黄柏苦寒清燥,善清下焦湿热之邪而泻相火。

最适

于湿热下注及阴虚火旺之证。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

用于痢疾、黄疸、带下、淋证、足膝肿痛。

于湿热痢疾,可与黄连、白头翁同用,如白头翁汤。

用于湿热黄疸,配栀子、

甘草,如栀子柏皮汤。

用于湿热带下,配车前子、山药,如易黄汤。

用于足

讲授内容

旁批

膝肿痛,配苍术、牛膝,即三妙丸。

治热淋,可与竹叶、木通等清热利尿通

淋药同用。

⑵泻火解毒,用于疮疡肿毒。

可内服,配黄连、栀子等;可外用,研细末调

猪胆汁外涂。

治湿疹,可配荆芥、苦参等煎服。

⑶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证。

黄柏有退虚热、制相火

之效,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以地黄、龟板之类养阴药以滋肾阴,泻相火,

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6用法用量煎服,3~12g。

外用适量。

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

热多盐水炙用。

7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8现代研究主含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巴马亭、黄柏碱等。

具有抗菌、

抗病毒、抗溃疡、利胆、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㈣龙胆草《本经》

1药物基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龙胆

GentianascabraBge.、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pall.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2处方用名

龙胆草、苦龙胆草

3性味归经苦,寒。

归肝、胆经。

4药性说明

讲授内容

旁批

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善除下焦湿热与肝胆实火,凡肝经

实热郁火及下焦湿热诸证,均为常用之品。

5功效与应用

⑴清热燥湿,用于肝胆湿热证。

本品大苦大寒,尤善清下焦肝胆湿热。

用治

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女子带下黄稠,男子阴囊肿痛,湿疹瘙痒等,常配黄

柏、苦参、苍术等药;用治肝胆湿热,黄疸尿赤,可与茵陈、栀子、黄柏等

同用。

⑵泻肝胆火,用于肝胆实热所致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症,配黄芩、

木通等,如龙胆泻肝汤。

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厥、手足抽

搐,配钩藤、牛黄、黄连同用,如凉惊丸。

6用法用量煎服,3~6g。

7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阴虚津伤者慎用。

8现代研究本品含龙胆苦苷、龙胆碱、龙胆黄素、龙胆糖等。

具有抗菌、

抗寄生虫、抗炎、增强免疫力、保肝利胆、健胃、利尿、降压等作用。

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

理解、记忆

作业:

1.试述清热药的含义、分类、使用注意及各类的性能特点和主要适应症。

*2.比较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金银花与连翘,功效与应用之异同点。

3.石膏配知母,黄连配木香,知母配黄柏各有什么意义。

课后分析:

本节课内容适中,重点药材及常用药材较易理解。

参考资料:

教材

《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

高学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