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0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德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德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德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德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案例.docx

《道德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案例.docx

道德案例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案例1] 中学教师发帖称地震时率先跑出教室遭网友指责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

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地自我表白,实在不明智。

   网友“五岳散人”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

这事范先生做的不能说是错的,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也没问题,但你在这里说出来并且洋洋自得,虽然有言论自由的底线管着很多人想抽人的冲动,毕竟是件异常傻的事情。

   事件回放地震了老师先跑了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

   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

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

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

”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

“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

“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

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

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

“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

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

“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

“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

’”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

   范美忠:

牺牲是选择不是美德

   事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并对网友的部分问题做了回答:

我这些话在回去上课之后还会跟学生说也会跟其他人说。

告诉学生也告诉其他人,你自己的生命也很重要!

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

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

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

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昨晚9时27分,范美忠在天涯回应了网友的指责,他表示跑之前自己确实该喊一声,“下次有经验了。

但不希望有下次!

   他说:

“尚未跟更多学生特别是当时在我班上的学生深入讨论这件事,尤其没跟家长讨论,他们如果骂我我绝不介意!

我希望听到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

也许这样对判断我的行为和真正确立合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探讨出最合理的应对策略都是有益的。

    [案例2] 当“范跑跑”遇到“郭跳跳”

   “范跑跑”岂能与“郭跳跳”相提并论?

网友:

“范跑跑”先生,你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这样的逃跑和这样的发言,恐怕也会就地枪毙的。

   这世界总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

跑出一个“范跑跑”,又跳出一个“郭跳跳”。

   “范跑跑”闻名中外,是因为他的跑,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没有来得及顾及学生,自己一人先跑出了教室,并在博客中说明自己并无内疚之感,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

   而“郭跳跳”是这几天才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在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多次“跳”出来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

(2008年6月10日《新快报》)

   这个节目我自始自终地看完了一篇,重播时还看了一篇,为啥?

我想从他们的辩论中寻找着什么?

可是没有,因为他们的辩论在重复着以前的观点,没有新意,也没有谈到要害处。

其实对于范美忠在地震中不顾学生而逃跑,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

范美忠逃跑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职责和法律问题。

“你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你就没有权力选择逃跑。

”这是我当教师的妻子说的。

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年台湾海发生地震,她的学校有余震,老师们立即组织学生疏散,除了一位老师跑了(后被学校开除),全都坚守职责。

她说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学校,学校成了监护人,而在场的教师是第一监护人。

如果学校在学生疏散时发生踩踏事故,学校和老师都必须负刑事责任。

所以,学校毫不留情地把那位老师开除了。

正因为此,我对“范跑跑”的狡辩是唾弃的。

   “范跑跑”是个法盲,那些为“范跑跑”辩护的人同样是个法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同样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记得有位武警军官曾对震灾中偷东西的小偷说:

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们就是就地枪毙!

于是有网友说,“范跑跑”先生,你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这样的逃跑和这样的发言,恐怕也会就地枪毙的。

   一些网友还说,如果在“范跑跑”与“郭跳跳”中为孩子挑选老师,我会挑选“范跑跑”,我认为这是违心的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假如你的孩子在学校(由于余震)发生事故受伤或者死亡,你不会起诉学校和老师,那就是真心话。

然而,至今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家长。

   观点

   说郭松民是“郭跳跳”也好,“郭道德”也好,我都认为不错。

郭松民年轻时是一个飞行员,跳(伞)曾是他的职责。

据“郭道德”的朋友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个道德的守护者,既然如此,他的愤怒是真情的,他的骂是在表达一种立场。

尽管我也不赞同“郭跳跳”的骂人方式,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难道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

   我在《这是一个“汉奸”泛滥的年代》就阐述了一种观点:

“骂人也是一种立场。

”我们应习惯于一个多元化世界,要学会习惯于形形色色的人,学会用和平的手段争论,学会在和平的气氛中和意见不同的人和平相处。

有争论并不是什么坏事。

社会应该容许存在意见不一致的人,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看来,“范跑跑”和“郭跳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们的人格和品德都有着质的区别。

郭松民曾是一位军人,军人把逃跑当作是最大的耻辱,如果他是一位老师,可以说他是决不会逃跑,对于他骂“范跑跑”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又不是郭松民一个人在骂,“范跑跑”的行为是千人所指,万人唾骂。

请问“范跑跑”不顾学生的安危逃跑,还在网络上“炫耀”,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案例3] 德得相通

   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

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

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

没想到,这一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结果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

   (根据王大庆: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案例4] 天才少女的窃信事件

   2005年4月1日,对于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多师生来说是窒息的一天。

当天下午,该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校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学籍。

许多中科大的学生在帖子中指责马蕾蕾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

   网上热评“马蕾蕾事件”

   19岁的马蕾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

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

并冒名陈馨用E-mail和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陈馨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

陈馨因迟迟没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

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取证,很快就查明真相:

正是同一个班上的马蕾蕾在捣鬼。

   此事在3月底一经曝光,又不断有人发帖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

于是有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肇事女生。

   校方决定开除窃信女生

   中科大校方于4月1日下午在科大BBS上发表了对马蕾蕾事件的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称:

3月31日,经违纪学生家长和本人要求,考虑在校压力过大,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经向校有关领导请示,同意其回家等待处理结果。

4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马蕾蕾同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校方同时表示,对受害同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将给予尊重和协助。

   中科大少年班系主任陈卿教授前天表示,这件事只是个别的事情,科大少年班2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

   马蕾蕾在校期间很优秀

   据近日中科大BBS上的帖子介绍,马蕾蕾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赫赫有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担任学生干部,被评为2003~2004年度优秀团员,而且事发前已经收到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邀请信。

这样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为何走上这样一条自毁锦绣前程的歧路?

   据马蕾蕾3月29日发表在中科大BBS上“悔过书”来看,心理狭隘对她做出此事有直接原因。

她在“悔过书”中写道:

“我的心理一度处于狭隘的状态。

由于对周围发生的好多事情的极端看法,让我对生活、对人都很失望。

我开始怀疑,甚至憎恨周围的人。

我便在没有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这种很伤害人的行为做了不该做的事。

我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

   她离校时表示知道自己错了

   对于马蕾蕾的处理意见中科大师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

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不但对受害人构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会严重影响中国学生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让北美、欧洲的著名大学误判中科大及中国学生的品行,对以后国外大学接收中国学生极为不利,因此主张严惩。

也有少数人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年纪偏小,心智还不成熟,要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主张从轻发落。

   而据马蕾蕾室友HelloLucia介绍,马蕾蕾离开学校时情绪稳定,但是寡言,临走时她表示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回去待一年,再从头开始。

    [案例5] 博士周末南京街头乞讨

   周末晚上,南京市丹凤街上熙熙攘攘,每个人都在享受属于自己的周末,没有人会在意街边的一个乞讨者。

这是一名中年男子,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

与其他乞丐一样,他面前放着一只乞讨用的小碗,里面放着几枚硬币。

小碗旁的白纸上也整齐放着两排一角硬币。

过了很久,终于有一路人往碗里丢了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硬币在地上蹦了几蹦。

他低头拾起,细心地收到碗里。

路上行人稀少,给钱的更少。

他也不说话,只坐着,时而看看路人,时而看看地上小碗。

他木然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可能没有人想到,他竟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

   他1986年考上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

1990年毕业留校。

分到房子,爱人调到一起。

1994年辞职,他和爱人双双辞职,准备到澳大利亚发展,但签证迟迟没有办下来。

再回学校没有退路。

孩子刚出生不久,生活困难。

后曾开小公司,不谙市场和人际关系,没落。

曾找到几份工作,均因不满,失业。

导师介绍到广州一家能源所工作,仍不如意,回南京。

人生观发生很大变化。

   博士:

我只想过简单生活

   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

”他还解释,自己只是每周末才出来乞讨,是因为周末乞讨所得就足够自己生活一周了。

   博导:

他是很聪明的博士

   前妻:

恨铁不成钢才离婚

   专家:

这个案例令人震惊

   以陈某的才学,找工作肯定不是问题,主要是心态的问题。

没有人能帮得了他,除了他自己。

只要他愿意走出自我封闭的心态,应该会找到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

专家分析说,目前在我国,像陈某那样的高尖端的人才,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基本上还是属于体制内的。

现在的社会环境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越来越艰难,每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案例6] 他为何求职无门

   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

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

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我们不能聘用您。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案例7] 信誉的价值

   北京大学的来自美国的外教帕垂特教授编写的研究生英语教材的最后一课是《关于诚实》。

文中写道:

为什么要考试?

1、测试你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2、测试你的学习技巧和记忆力;3、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哪些教得不错,哪些需要加强;4、最重要的是,测试你是否诚实?

   假说你作弊了:

1、你伤害了老师,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2、你的良心就有罪了;3、你改变了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用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

作弊的代价太高了,实在划不来!

    [案例8] 烦恼

   小张和小刘是某高校一年级的两位同学,小张来自偏僻的农村,考入大学是他第一次走进大城市。

面对其他同学,小张总有一种自卑感,因为他说一口方言味极浓的“普通话”,因为他的衣着太俭朴,因为他没有见识的事情太多,为了不被他人瞧不起,小张就尽量避免同其他人交往,结果,同学们都觉得他很“怪”,慢慢地也同他疏远了,小张为此也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而小刘则出身于高干家庭,优越的环境,使得她从小就“个性”十足,进入大学以后,她仍然“保持本色”,从不顾忌别人的情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也得罪了一些同学,有同学觉得小刘太以自我为中心,“太狂”,不愿同她交往。

小刘觉得很委屈,因为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恶意。

    [案例9] 一封大学生的信

   尊敬的《大学生》杂志编辑:

   今天我在彷徨与希望中给你们写了这封信,我期待你们给我帮助。

   我是一个来自南方偏僻山区的学生,也许是故乡的落后对我的影响太深的缘故,在刚来北京读书时,我显得与繁华的都市文化是那样不协调。

曾经自卑,曾经苦闷,在发愤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行动中飞快地度过了一个年头。

无论如何,较之才来的时候,应该说我再也不自卑,我没有愧对已逝去的一年时光。

然而我依然痛苦,为室友与一些同学对我的不公正的对待而烦恼。

   自小受到父辈们的悉心教导,使我从小养成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然而有时候我诚心地说出心中的真话时,室友们有时不信,有时报以可怕的嘲笑,竟笑我“太傻”,笑我头脑怎么这么简单;在家乡时,我很勤快,所以,平时在宿舍总主动扫地、拖地,可是有些室友非但不赞成,反而攻击我的“洁癖”。

我的天,讲卫生对大家都有好处,爱护公共卫生竟然成为“洁癖”携带者,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喜欢唱一些民族歌曲,而对摇滚音乐不是太感兴趣,然而每当我买回一些民族歌曲的磁带或用录音机放一些民歌时,他们总是显得极其厌恶地走开,要么就是说我“档次低”,我并不希望他们和我有同样的爱好,但至少我有我自己的权利,这跟他们没关系;我不是球迷,但我同样希望中国的球队获胜,可我并不欣赏有些大学生带着浮躁、冲动去看球。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们的大学生是否应该比过去多一分沉稳和执著呢?

   严格而客观地说:

从我的身上体现了现时文化内涵与保守文化之间的矛盾。

我的身上,既有鲜亮的现代生活的斑点,又有浓厚的乡村生活的缩影,我当然不是完人。

但是,我至少可以这样说,我是正直的,有抱负的。

我的观点是:

一个有涵养的大学生应该是活泼而不失体面,沉稳、举止得体、有抱负、有气质。

可是在我的周围,我看到的大学生朋友们却很多都不是这样,他们对待任何事情都显得不扎实,太感情用事,疲塌,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学之间呼朋唤友,拉帮结派。

这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真真确确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甚至选班干、团干都是起哄选举,往往谁最能混谁就能当选。

我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绝对地矛盾和不自然,不过我很奇怪我这样的人竟然还被孤立。

是我跟不上时代,还是别的什么?

现代大学生的形象到底应该是游戏人生还是对自己应严格要求?

我期待编辑同志帮助我找到一个正确答案。

有可能的话,我甚至呼吁《大学生》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在所有的大学生朋友中展开以“真正当代大学生”为主题的大讨论。

对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展开调查。

我确实感到困惑,困惑极了。

   期待您的帮助。

北京某学院一位困惑的大学生

   [案例10] 人品如花

   华人贝聿铭,被誉为“现代派设计大师”、“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家”。

然而,贝聿铭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美国建筑界脱颖而出,除了才华超群之外,还有赖于他温文尔雅、忠厚谦和、吃苦耐劳、热情坦诚的品质。

正是他“真正的中国君子”的风度和气质赢得了口碑和人心。

   1964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计划在波士顿建立一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

美国享有盛誉的建筑师纷纷应征。

当时,贝聿铭是角逐者中名不见经传的最年轻的一个。

   杰奎琳对候选人极为挑剔,要求建筑师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为了审慎起见,杰奎琳亲自登门造访每一位应征者。

当她走进贝聿铭事务所的通道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上一大瓶怒放的鲜花,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流光溢彩、美丽灿烂。

而办公室简洁的陈设,主人儒雅的风度,又给这位声名显赫的女委托人以安详可信之感,于是她当场拍板。

贝聿铭不张扬、不露声色,却击败众多对手,一举夺标。

15年后,在波士顿城郊的海岸上,一座素雅别致的图书馆如出水芙蓉,令世人瞩目。

随之贝聿铭声誉日隆,一步步登上建筑艺术辉煌的顶峰。

   [案例11] 修养的作用

   比尔毕业于世界某知名大学,在他的毕业去向表上,赫然写着华盛顿的白宫某军事实验室。

与他同时毕业的几位同学颇感不满地找到导师说:

“比尔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

”导师看着这几张充满疑问和尚属稚嫩的脸,笑道:

“是人家点名来要的。

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   事情还要从两个月以前说起。

毕业前夕,导师带应届毕业生22个人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军事实验室参观。

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胡里奥的到来。

这时一位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问:

“有黑咖啡吗?

天太热了。

”秘书回答说:

“抱歉,咖啡用完了。

   当时比尔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

“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

”轮到他时,他轻声说:

“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

”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但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能体谅她的语言。

   门开了,胡里奥主任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

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凌乱起来。

胡里奥主任挥了挥手:

欢迎同学们到 这里来参观。

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有关情况。

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

这样吧,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实验室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做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胡里奥主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

就在这个时候,比尔礼貌地站起来,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

谢谢您!

   胡里奥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

“你叫什么名字?

”比尔照实回答,胡里奥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两个月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据托马斯。

沃特曼:

《让心灵透透气》,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版改写。

 

   [案例12] 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A:

他抄的是导师旧文

   近日,成都某高校一学生宿舍212寝室的同学都在谈论一件“学院很多人都晓得”的事情:

   一个同学的毕业论文,主要是从网上一篇论文上抄的,在论文答辩会上,一位老师问他:

这是你的论文吗?

那个同学一口咬定是自己原创,结果老师哈哈大笑:

我的论文什么时候变成你的了?

   B:

炮制论文只需半天

   家住新鸿社区35栋10号的倪剑现供职于一家媒介公司,两年前毕业于川内某大学中文系。

他说,“上学时做的三件事是:

睡觉;到图书馆无目的地翻书;坐在校园的花坛上,看过往的美女。

大学四年,到教室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一学期的课时总量。

   做毕业论文时,他已经在一家杂志社工作。

4月的一天,论文指导老师提醒他,“还有一周就要答辩了。

”情急之下,倪剑向杂志社请假一个下午,把自己关在一间教室里,想一个题目,奋笔疾书,想到哪就写到哪。

但如果不引用资料,论文显得分量不够,他就胡乱编写一段话,说是外国某某评论家说的。

6个小时不到,一篇《论<死魂灵>结构上的节外生枝现象及其源头和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就出炉了,全文11000字。

   “更搞笑的是,指导老师边看我的论文,边点头,嗯,不错,观点新颖!

他还叫我好好修改,等答辩完后到学报上发表———我哪敢啊!

   书上留言“已经使用”

   成都市城东某高校图书馆,一位矮胖的三十来岁女性管理员(根据被访者要求,隐去学校及她本人名字)出示了一本《WTO与中国经济》论文专集,在该书第248页《私营企业应对WTO的有效途径》题目下,写了一段话:

“本篇文章已经大面积使用,为避免毕业论文出现重复的尴尬事情,请诸位不要再‘引用’了哈,不然大家吃亏哦切记”

   这位管理员说,每年到了四五月毕业生准备论文的高峰时期,“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学生在书上写写画画,其中很多地方都作了类似说明。

”这位管理员回忆,今年4月23日,她就抓到4例这样的现行。

   造假调查·学生写篇论文15天

   毕业论文,写,还是不写,这个在全国高校坚持了数十年的传统,已然成了一个问题。

   或许,与其争论有无必要写作毕业论文,倒不如看看:

到底还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写作毕业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宿舍9幢212寝室,一个穿黑色短袖衫的学生(不愿意透露姓名)告诉记者,从3月布置论文到5月交论文,“我估计只有15天的时间用在了写论文上,应该说全班同学都是这个情况。

   记者共向19名文学院学生了解他们写作论文花去的时间,结果有7人“也就是20来天吧”。

李院长分析说,“论文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上,20天时间是很难完成的,除非他的功底和积累特别特别深厚。

   诚信宣誓约束学生

   “我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