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0327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docx

语文期中考试汇编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飘泊(bó)可耻(chǐ)忏悔(qiān)苦难(nàn)

B伺候(cì)堕落(zhuì)蛮横(hènɡ)租赁(lìn)

C寒暄(xuān) 城垣(yuán)伤残(cán)呻唤(shēn)

D提防(dī)解剖(pāo)慰藉(jiè)创伤(chuānɡ)

2选出下面四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B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C青年拥有青春,但不等于青春,对青春流逝的任何喟叹都无济于事。

D《来自星星的你》播出时,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3选出下面四项中没有病句的一项()

A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者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B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才获得成功的。

C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就急忙从炕上下来,拉住我们的手问这问那。

D党的历史表明,群众路线执行好坏,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与否。

4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②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③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④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⑤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⑥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A③①⑥④②⑤B③④⑥⑤①②C⑥②③①④⑤D⑥②⑤③①④

二、课内知识检测(每小题3分,共18分)

5下面四项中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封:

疆界

B与郑人盟盟:

结盟

C郑既知亡矣既:

已经

D唯君图之图:

贪图

6下面四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燕王拜送于庭

D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群臣怪之③左右既前④太子迟之⑤士皆垂泪涕泣⑥其人居远未来⑦秦军氾南⑧且贰于楚也⑨共其乏困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B①③⑦/⑤②④/⑥⑧⑨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⑨/⑧D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樊於期乃前曰乃令秦武阳为副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以其无礼于晋

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何厌之有

9下面四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0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未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

“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注:

①杜如晦。

②王圭。

③魏征。

④李世勣⑤李老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草隶,善属文写作

B.文约理赡足够

C.太宗徇地渭北曲从、偏私

D.潜引入阁计事偷偷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表明房玄龄贤能和君王倚重的一组是()

A.①罄竭心力,知无不为②朕无西顾之忧矣

B.①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②擢拜太子右庶子

C.①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②并委令处分发遣

D.①闻人有善,若己有之②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具佳。

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

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

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东征期间,兵器、粮食都由他管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5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仰观宇宙之大,。

(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分)

白发上津城

梅 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

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

邹龙权说:

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

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

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

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

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

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

啊,秦楚不再战争!

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

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

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

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

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

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

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

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

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

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

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

“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

”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就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

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

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

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

“……还记得我吗?

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

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

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

“……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

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

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B.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C.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D.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1800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E.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18.作者是怎样围绕“白发上津城”中的“白发”二字来写上津城的?

作者着墨上津的“白发”为什么先写在漫川时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

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作者又是以什么写法来呈现这种内心世界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信中说:

“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

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回信内容耐人寻味。

请结合文中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作出探究。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7分)

21.用“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4分)

一个民族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遗产的丰富与否,更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22.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一组句子。

(3分)

例句:

天上的白云像地上的羊群,地上的羊群像天上的白云。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守望者”这个名称,让我想到看护森林的人,在幽深的森林里,守林人四季守护树木鸟兽,仰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

“守望者”这个名称,还使我想到看守灯塔的人,在奔流的江海中,守灯人日夜守护灯塔,观测潮汛,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寂然从容,宁静致远。

不管在外人看来这守望如何枯燥乏味,但他们都在守望中收获了幸福,升华了人生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一位“守望者”呢?

请以“守望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所写内容不得脱离“守望者”这一话题。

 

答案:

1.C(B项,“堕”应读duò;A项,“忏”应读chàn;D项,“剖”应读pōu。

2.C(A不能用于比喻成绩B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C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不解决问题。

D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3.D(A防止与免遭连用,造成句子意思相反。

B经过…下句式杂糅C看到我俩非常高兴,有歧义,奶奶高兴或者我俩高兴)

4.D5.D6.A7.C8.B9.C10.C

11.C(徇:

攻取)

12.D(陪葬昭陵“是房玄龄死后得到君王的礼遇,”倚重“偏指生前受到的重用。

13.C(被高祖李渊所驱斥)

14.

(1)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

(2)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15.

(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译诗】溪水漫流,已是雨过放晴,天光山色浑融一片明净,与水齐平的溪岸上静卧着几家门庭。

微风轻拨溪中繁密的浮萍,萍叶空隙现出远山的倒影。

沿溪轻轻地飘来一叶归舟,悄然能听到船舷擦动水草的响声。

忽见寻路入城去的僧人,像从净境走向烦嚣世尘。

溪桥上往来的过桥人,宛然在明净的镜中步行。

正是凭借这场短暂的秋雨,西溪的秋色平添几分。

别让溪中的芦苇任意勃生,妨碍游人观赏这溪上月影。

16.略

17.AC(A项中“消除……误解”的理解不合文意。

实际上引用这个成语是因为作者要对上津这座一千多年中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的中心议题来进行借题发挥。

C项中“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的理解不合文意。

作者的引用主观上无此意图,仅是诗中客观上反映了诗人的意向,本文作者要表现的是上津古城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18.①紧扣“古老”二字,把重点放在上津城一千多年来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的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来进行述说,突现上津古城自古饱受战争创伤和在交通运输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2分)②通过写戏楼呈现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相揖让的百年牵手景象和鄂陕息息相依的景象,以之与上津古城饱经战争创伤的千年历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一派和谐安定景象的赞美之情。

(3分)

19①表现出了作者对怎样保护好上津千年文化古城的忧患意识。

(1分)②作者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的方式,将千年的郧阳府城和均州古城的沉没与眼前的上津古城联系在一起,以表现自己情感上要“保护好上津古城”的忧患意识。

(3分)

20①白须仙翁的上津,童颜稚子的镇长,一老一小的鲜明对比,不仅说明千年古城的生命在延续,并且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而且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继承和发展。

(3分)②这样的结尾,一扫前文作者走在古城墙上“心中倏忽一颤”所流露出来的沉重的忧虑情思,作者从年轻镇长身上看到的千年古城将永葆青春的光明景象,对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充满希望。

(2分)

21.参考答案: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一个民族祖先遗产是否丰富上,更体现在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上。

(要求:

层次清楚,不得改变原意)

22.参考示例

海里的浪花像天空的云朵,天空的云朵像海里的浪花。

海中的岛屿像地上的山峰,地上的山峰像海中的岛屿。

妈妈额头的皱纹像岁月的书页,岁月的书页像妈妈额头的皱纹。

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涤过的良心,泪水洗涤过的良心像雨后的青山。

23.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

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

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

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

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

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

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

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

文字简约义理丰厚。

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高祖曾经对侍臣说:

“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

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

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

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

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

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

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

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

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

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

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

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

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

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

“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

”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

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