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0317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docx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

盐城市市直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简报

第47期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本期内容

2013年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专辑

●2013年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在市聚亨路小学举行

●研究课教学设计

●备课思路介绍及评课

●微型讲座

●同课异构案例

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在市聚亨路小学举行

由市教科院与市一小教育集团共同牵头组织的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品德与社会(生活)活动,于2013年3月18日下午在盐城市聚亨路小学举行。

市直小学、亭湖区和盐都区的50多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盐城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市一小团委书记于小芳老师主持,市教科院于海琴老师对教研活动的全过程给予了指导。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围绕“深入学习领悟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探究打造“活力课堂”、“魅力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首先,大家观摩了市一小北校区徐莉老师执教的《我和小动物》观摩课,接着,由小学品德特级教师王琴作了《从“仰视”到“平视”的华丽转变》关于新旧课程对比的微型讲座,王老师带领老师们深入领会了2011版课标的精神实质和变化。

于海琴老师也做了《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的微型讲座,她介绍了品德学科课程的发展历史,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方法,还观看了《靓汤飘香》的课例录像,加深老师对真实情感课堂的感知。

随后,徐敏老师代表市一小北校区备课组就《我与小动物》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跟大家作了交流,与会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点评,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同课异构”这个环节,针对同一节课,同一目标,大家分别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最后,于海琴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鼓励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多思考,多交流,共同提高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品德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

这次小学品德“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对提升小学品德教学水平、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课教学设计

二下《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小学徐莉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行为与习惯

通过快乐寻访,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及开展动物小百科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

的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4.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以及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

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喜爱、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在于如何使学生能从简单的喜欢小动物的情感转变为视小动物为和人类一样的生命,从而由简单的喜爱到尊重、热爱这些小生命,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课件、“动物明星秀一秀”“保护动物我能行”展板、荷兰鼠。

2.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家人介绍它们。

课前游戏:

师出示手影五个(孔雀、老鹰、狼、猫、兔),生猜。

活动一动物明星秀

1.播放一组动物和人友好亲昵的图片

师:

你看到了谁呀?

你最喜欢哪个?

为什么?

2.组内交流动物明星卡

师:

小动物们这么可爱,难怪大家这么喜欢。

课前,徐老师请大家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制作了动物明星卡,先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吧。

2.利用展台展示交流

师:

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心中的动物明星?

(生介绍,并相机问原因)

师:

老师也制作了一张动物明星卡,想看吗?

(介绍马)我的这张明星卡,也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下课之后,请大家把卡片贴到班级墙上,让更多人了解你最喜欢的动物,好吗?

活动二动物百事通

师:

看来小朋友们对动物的了解还是挺多的,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能接受挑战吗?

动物百事通PK大赛现在开始!

我是主持人徐莉,欢迎大家来到本期节目现场,掌声鼓励!

1.宣布游戏规则

2.进行比赛

比赛内容:

被称为天生的“捕鼠能手”的鸟和享有“森林医生”美称的鸟分别是( )。

A.猫头鹰、啄木鸟    B.猫头鹰、喜鹊

C.老鹰、啄木鸟       D.老鹰、喜鹊

师:

一只猫头鹰每年吃掉老鼠一千多只,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吃害虫三千多只,他们可真是名符其实啊!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

A.尖尾雨燕B.鸽子C.蜂鸟D.老鹰

师:

你了解蜂鸟吗?

接下来是判断题

海马是妈妈负责生小宝宝。

小蚂蚁用触角传递信息。

听力题

大森林的清晨有些什么动物的声音呢?

音乐叫声

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呢?

能学学吗?

(如,大老虎,小青蛙,小老鼠,小鸡,母鸡,公鸡)

你们学得真像啊!

好了,小动物们准备开饭了,我们来为他们分分餐。

连线题(图)骆驼鱼

熊猫田鼠

猫头鹰灌木

海豹竹笋

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麋鹿)

1、师总结:

我们今天的动物百事通PK大赛到这儿就结束,看,

大家得了这么多动物奖章,可真了不起!

活动三:

动物sos

1.播放海豚救人视频

师:

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200多万种动物。

它们各自凭借奇特的本能繁衍生息,和我们人类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呢。

2.出示海豚被残杀图

师:

海豚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海豚救人的事情早已成为最美丽的传奇,可是当海豚向我们微笑的时候,当海豚毫无戒备地让人类坐上它的背时,我们谁也不知道,悲剧正在上演!

3.生谈感受

4.讨论伤害动物的现象

师:

是呀,动物多可爱呀,可却我们身边却有着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

打开书40页,小朋友们,大家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师: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危害动物的现象呢?

5.出示动物灭亡数据

6.讨论保护动物公约

师(出示动物呼救图片):

此刻,动物们向我们人类发出了最后的哀鸣。

SOS代表了紧急救援,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生讨论并小组完成公约

生在台上大声交流并贴在“保护动物我能行”展板上。

活动四:

认养小动物

1.播放漂流兔日记

师:

信任与友善才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曾经,老师意外地得到一只小白兔,并把它带到我所在的班级进行抚养,取名“漂流兔”,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和漂流兔一起度过了许多开心的日子,拍了照片,记下美好瞬间,有欢笑有温馨还有感动。

2.布置作业

今天,徐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只小荷兰鼠,既是一份礼物,也是送给大家和小动物亲密相处的美好时光,开心吗?

这是徐老师的QQ,记得把你和小兔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要与我分享哦!

 

备课思路介绍

盐城市第一小学徐敏

《我与小动物》是《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中的一课。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与小动物》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学生带入“动物世界”,感受小动物的可爱。

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要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培养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和我们备课组对教材的理解,在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四个: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行为与方法:

通过手影游戏以及观看动物图片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物百事通”知识问答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资料收集、游戏、欣赏及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难点是在于如何使学生从简单的喜欢小动物这种情感转变为珍爱动物,从而由简单的喜爱到尊重、热爱这些小生命,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践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分两课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徐老师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备课组依据《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来组织教学活动,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手影游戏。

第二环节:

动物明星秀。

第三环节:

动物百事通。

第四环节:

动物sos。

第五环节:

认养小动物。

下面,我具体介绍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

手影游戏。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以手影游戏的方式导入课文,(如:

孔雀、老鹰、狼、猫、兔)由此延伸到动物王国里的其他成员。

这也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二环节:

动物明星秀。

课前,徐老师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收集动物知识,并制作动物明星卡。

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先让他们介绍给身边的小朋友,再进行集体交流。

如: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为什么?

以及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等等。

交流中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探究动物的兴趣和喜爱动物之情。

这样就能较好、有效地被学生接受、消化,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三环节:

动物百事通。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动物知识,如动物的特征、习性、生活区、本领及仿生学有关知识,创设知识擂台赛。

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成各动物小组,教师作为主考官向各组出题,有选择题、判断题、听力题、连线题。

学生在分小组竞赛中了解到更多的动物知识,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一步。

第四环节:

动物sos。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如何认识生活中的价值观,关键是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认识、体验、感悟。

“体验”要求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深度去感悟,从内部产生感受,形成发自肺腑的倾向、喜爱和实践的感觉。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在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教学素材——录像和图片,给学生视觉、心灵上的刺激,师生一起走过了从喜到悲的心路历程。

“喜”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是朋友,和谐相处多快乐!

“悲”使学生知道了现在还有许多小动物正遭受人类的伤害,它们急需我们的保护。

尤其是海豚那震撼人心的画面和略带悲伤的音乐成功地渲染、营造了课堂氛围,感动了学生,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真情。

从学生的表情、眼神、语言看,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发自内心的。

最后一个环节:

认养小动物。

徐老师与孩子们分享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和“漂流兔”的真实故事,也带来一只小兔子送给学生,由集体认养。

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学生已经获得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体验和升华,将情感落到行动中去,使“导行落到实处”,老师还让学生在照料小兔子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这也是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

”希望孩子们经历了课堂的“欢”与“乐”,“喜”与“悲”,与动物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可以根植他们的心中。

评课摘要

陈海燕(市双语小学)

我带着期盼的心情,聆听了市一小徐莉老师执教的《我与小动物》。

听课后的第一感触是:

徐老师教风亲切,嗓音甜美,教态自然大方;第二感触是:

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品德课堂。

上课伊始,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生动有趣的猜手影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孩子初步感知了动物的形象,为下一环节“听声音、看部件、猜动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学,这就是课堂高效的体现。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打造高效品德课堂的另一处体现是:

课前指导孩子有目的地查找资料。

徐老师安排了“动物明星卡”、“动物小百科”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这三个教学环节。

因为课前老师已经有目的地指导孩子充分查找了资料,并教会孩子如何整理和挑选有用的信息,所以,课上孩子很轻松地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料,围绕老师预设的教学目的自主地汇报学习。

在孩子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下,孩子学会了整理资料学习法,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增强了,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题,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新课标也明确规定: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无疑让学生实现由过去的旁观者、使用者和学习者向主人翁、开发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主人,为打造高效思品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王开玲(市日月路小学)

今天有幸在聚亨路小学聆听了徐老师的这节品德与生活课,收获颇多。

《我与小动物》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

徐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感觉是:

1.妙趣横生。

徐老师课前让孩子们看手影,猜小动物,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探究小动物的兴趣。

课堂中她设计的儿童感兴趣的“动物万事通PK赛”,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增强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整个活动过程妙趣横生。

2.情真意切。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徐老师课前让孩子们制作动物明星卡,课堂上让孩子们展示动物明星卡,观察小动物的图片,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

接着观看海豚救人的故事视频,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以及说一说我们身边伤害小动物的事例,则让孩子们的情感由喜爱小动物升华为尊重、怜惜小动物,进而激发出他们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整个活动过程层层递进,情真意切。

3.成效显著。

这节课,徐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老师融入到孩子中间,一起讨论,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观察,真心实意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并随机给予积极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得到心灵的满足。

另外,徐老师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采用视频、图片、文字介绍等不同形式,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动物世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与探究中去。

整节课上,我们学生两眼放光,讨论热烈,全员参与。

课堂成效显著。

另外,本文开放式的结束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饲养小动物,写观察日记,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新的更深入的问题走出课堂,迈向生活。

总之,徐老师的这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为依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节让孩子们收获颇丰的课,值得我们学习。

 

微型讲座

盐城市毓龙路小学王琴

从“仰视”到“平视”的美丽转变

——2011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一)“前言”的修改

1、在课程设置的背景上修订后的“前言”增加了世界形势变化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要求;

2、修订后的“前言”特别突出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基本特征)的修改

课标2011版在继续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基本特征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

旧: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新: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

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三)“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调整后的“课程理念”中,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明确作为本课程的核心,这是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并将此作为“基本理念”的首条。

原课程标准中“学习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

旧: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新: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新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

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

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四)“课程设计思路”的修改

将原课标中构成课程基本框架的四方面之一的“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修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增加了“动手”的要求。

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

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

旧: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新: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主线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五)“课程目标”的修改

课程总目标不变仍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仍分为四个方面:

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去掉了“热爱科学”,增添了“勇敢、有责任心、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等内容

行为与习惯目标中去掉了“遵守纪律”的目标,增添了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这是儿童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非常需要的能力。

可见新版课标更贴近儿童的实际。

这部分目标还增加了“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强调了对儿童探究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在原有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体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目标。

以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目标还增加了“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

可见新标准在学习的方法上对儿童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

(六)“课程内容”的修改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多修订,改动或删去了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不适当的要求,降低了难度。

增加了儿童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语言表述更加具体、清晰、简练。

(七)“实施建议”的修改

“实施建议”部分是本次修订的重点。

本次修订在教学、评价两方面的建议中细化了教学与评价的各个环节和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以利于教师把课程的先进理念更好的转化为教学实践。

1、“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

新增的三条重要的原则性教学建议是:

(1)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

(2)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3)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旧: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意点

如: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四)教学活动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新: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

(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改变追求表面的学业成果,忽视儿童的精神成长,忽视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发展的倾向;改变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忽视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倾向;改变偏重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好奇心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倾向,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在本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来实现。

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育目标。

(四)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

(五)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

在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