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0173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docx

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总结

目录

1.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3

2.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法:

3

3.微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3

4.多媒体定义以及分类:

4

5.磁盘的工作原理:

4

6.硬盘的主要参数有:

4

7.光盘的工作原理:

5

9.软件分类:

5

11.操作系统分类:

6

12.数据库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6

13.数据库基本概念:

6

14.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层映像:

7

15.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7

16.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7

17.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8

18.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8

19.汇编,编译,解释系统:

9

20.程序语言的数据类型:

9

21.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

9

22.程序语言类型:

10

23.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类型:

10

24.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11

25.软件开发周期模型:

11

26.结构化分析方法:

11

27.结构化设计方法:

11

28.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点:

12

29.计算机网络:

12

30.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

31.按照网络拓扑结构的划分:

13

32.按照传输机制的划分:

13

33.按照网络使用性质划分:

13

3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

13

35.网络介质分类:

13

36.网络设备:

14

37.计算机病毒:

14

38.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时的规则术语:

14

39.Word中的字号与码的关系:

14

40.OSI参考模型:

15

41.数据库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级模式:

16

42.计算机中的事务:

16

43.关系模型的优点:

16

44.计算机病毒概述:

16

4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6

46.Internet定义:

17

47.TCP/IP整体架构:

17

48.局域网的组成:

17

49.网络分类:

18

50.计算机原理:

18

51.办公自动化定义:

18

52.办公自动化的功能:

18

53.办公自动化分类:

19

55.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数据处理基本内容:

19

56.数据处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9

58.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方式有四种:

20

59.数据处理:

20

60.数据库设计过程:

20

61.互联网接入技术:

20

62.操作系统的概念:

21

63.操作系统的功能:

21

64.操作系统类型:

21

65.微机系统的主要配置:

22

66.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22

67.计算机网络设备:

22

68.指令系统:

23

69.多媒体技术:

23

70.多媒体组成成分:

24

7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4

72.未来的计算机发展趋势:

24

73.数据处理方式:

25

74.数据组织方式:

25

75.数据存储方式:

25

1.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a)运算器:

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通常由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以及通用寄存器组成。

b)控制器:

用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地执行各条指令,通常由指令部件,时序部件以及操作控制部件。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控制器。

c)存储器:

主要功能是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

存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又可分为RAM和ROM。

辅助如:

磁盘,磁带,光盘等。

CPU和主存组成了计算机的主要部分。

d)输入设备:

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内存,供计算机处理。

e)输出设备:

用来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为能识别和使用的信息形成。

2.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法:

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基本数字,容易在电子元器件中实现。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计算是不同的:

3.微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对于不同的计算机,其对不同部件的性能指标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a)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数。

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

主要因素有CPU主频(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字长(CPU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长度),指令系统的合理性。

b)存储器的指标:

相关参数有存取速度(一次和两次连续读写操作的时间周期),存储容量(内存容量的大小)。

c)I/O的速度:

主机I/O的速度,取决于I/O总线的设计。

4.多媒体定义以及分类:

多媒体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a)多媒体硬件系统:

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生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和板卡、光盘驱动器等。

b)多媒体操作系统:

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c)多媒体系统处理工具:

或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d)用户应用软件:

根据多媒体系统终端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的用户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5.磁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是一种采用磁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

这些盘片一般是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涂上磁性介质所形成,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个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

在每一面上都相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head),所以不同磁头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道就构成了所谓的柱面(cylinder)。

传统的硬盘读写都是以柱面、磁头、扇区为寻址方式的(CHS寻址)。

硬盘在上电后保持高速旋转(5400转/min以上),位于磁头臂上的磁头悬浮在磁盘表面,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在不同柱面之间移动,对不同的柱面进行读写。

所以在上电期间如果硬盘受到剧烈振荡,磁盘表面就容易被划伤,磁头也容易损坏,这都将给盘上存储的数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转速(RotationlSpeed或Spindle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

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6.硬盘的主要参数有:

转速,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传输速率即硬盘的读写速度,缓存即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

7.光盘的工作原理:

光盘分为单层碟片结构和双层碟片结构。

CD光盘主要分为五层,其中包括基板、记录层、反射层、保护层、印刷层等。

记录层是记录数据的层面,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涂抹上专用的有机染料,以供激光记录信息。

由于烧录前后的反射率不同,经由激光读取不同长度的信号时,通过反射率的变化形成0与1信号,借以读取信息。

8.指令系统概念: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的语言系统,也叫机器语言。

它是软件和硬件的主要界面,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它是系统程序员看到的计算机的主要属性。

因此指令系统表征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决定了机器所要求的能力,也决定了指令的格式和机器的结构。

指令系统是指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它描述了计算机内全部的控制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

不同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含的指令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一般均包含算术运算型、逻辑运算型、数据传送型、判定和控制型、输入和输出型等指令。

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与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影响到机器的适用范围。

一条指令就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它是一组有意义的二进制代码,指令的基本格式如:

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其中操作码指明了指令的操作性质及功能,地址码则给出了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地址。

指令的分类有:

a)数据处理指令:

包括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等。

b)数据传送指令:

包括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传送指令等。

c)程序控制指令:

包括条件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等。

d)输入输出指令:

输入-输出指令,包括各种外围设备的读、写指令等。

有的计算机将输入-输出指令包含在数据传送指令类中。

e)状态管理指令:

包括诸如实现置存储保护、中断处理等功能的管理指令

9.软件分类:

一般来讲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和基石。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被开发的软件。

10.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

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电脑的大型操作系统。

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11.操作系统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a)批处理操作系统:

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

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

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b)分时操作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

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

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c)实时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

它是较少有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

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d)网络操作系统:

可以把若干计算机联合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

e)分布式操作系统:

网络中各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在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这一点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差别不大,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

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这使得各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12.数据库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概念型数据库模型,层次型数据库模型,网状数据库模型。

13.数据库基本概念:

a)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记录,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数据不等同于数字,数据包括两大类,及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b)信息:

信息是指有意义的数据,即在数据上定义的有意义的描述。

c)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就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数据处理包括:

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分类、维护、排序、检索和传输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d)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它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软件系统,是管理的部门。

它借助于操作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

一般来说DBMS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A:

数据定义语言DDL:

用来描述和定义数据库中各种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B:

数据管理语言DML:

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插入,查找,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C:

数据控制语言DCL:

用来完成系统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以及并发控制等操作。

e)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应用系统,它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和计算机系统组成;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操作的对象。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

用户是指使用数据库的人员,数据库中的用户有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

计算机系统只存储数据库以及DBMS的软件,硬件资源组成。

14.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层映像:

a)数据库的三级模式:

分为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外模式是数据库中的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

模式是逻辑模式: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

内模式是物理模式:

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b)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模式和内模式,但是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c)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与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这三个级别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d)外模式/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

15.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a)单用户数据库系统

b)主从式数据库系统

c)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d)客户/服务数据库系统

16.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a)数据定义:

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像以及完整性约束和保密限制等约束。

DDL主要用于建立、修改数据库的结构。

DDL所描述的库结构仅仅给出了数据库的框架,数据库的框架信息被存放在数据字典中。

b)数据操作:

DBMS提供数据操作语言DML,供用户实现对数据的添加、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

c)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即保证事务的原子性。

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d)数据组织、存储:

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需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

e)数据库的保护:

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

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f)数据库的维护:

这一部分包括数据库的数据载入、转换、转储、数据库的重组合重构以及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分别由各个使用程序来完成。

17.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a)DBMS对四高的追求:

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伸缩性和高安全性。

b)互联:

是指数据库系统要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要支持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访,要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要处理以XML类型的数据位代表的网上数据,甚至要考虑无线通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c)协同:

面向行业应用领域的要求。

在DBMS核心基础上,开发丰富的数据库套件和应用构件。

d)总体就是实现数据挖掘,海量存储,数据仓库,只能商务运算,高性能并发福安里与控制。

18.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a)第一代程序语言:

机器语言,也就是指令系统.

b)第二代程序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虽然比机器语言有很大的改进,但它仍然是面向机器的语言,与机器语言一样都属于低级语言。

c)第三代程序语言:

这些语言更靠近人而不是硬件,在层次结构中处于较高层。

这些语言读写容易,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基本上不依赖于具体的机器,可移植性强。

所以这种语言也称为高级程序语言"C语言是一种高级语言。

但因为它也具有许多汇编语言的能力,所以也有人称它为中级语言。

d)第四代程序语言:

是后来出现的二种面向问题的程序语言,目前成为程序设计语言的主流"用于关系数据库查询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典型的4GL。

19.汇编,编译,解释系统:

a)为克服机器语言的繁杂,人们用助记符来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的地址码,这种符号形式的指令系统被称为汇编语言,其中的汇编语句基本上与指令一一对应。

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通过专门的翻译程序"汇编程序"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在机器上执行。

现在汇编语言主要供系统软件开发者编写与硬件特征密切相关、对运行效率要求极高的少量程序代码。

如操作系统申的中断处理程序和I/O设备的驱动程序等。

b)高级程序语言具有一定语法规则,人们可以把算法过程用其中的各种语句来描述,形成比较易于理解的源程序。

将这种源程序输入计算机后,需经"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的翻译才能变成计算机硬件可直接理解执行的指令代码序列。

c)编译程序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后保存在另一个文件中,该目标程序可脱离编译程序直接在计算机上多次运行。

大多数软件产品都是以目标程序形式发行给用户的,不仅便于直接运行,同时又使他人难于盗用其中的技术。

d)解释程序是将整个源程序进行比较简单的解释翻译后再立即逐条语句地执行。

因为不形成目标程序,所以每次运行都需要利用解释程序对该源程序进行解释执行。

20.程序语言的数据类型:

a)程序中的数据有常量和变量。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不改变其值的量称为常量;可改变其值的量称为变量,它是由变量名和变量类型说明符来标识的。

变量名是以字母开头的字符串,它起着标识变量的作用。

而变量类型说明符是用于标识变量的数据类型。

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值域和可对其进行的操作是不同的。

b)常量根据其本身的形式确定类型,变量则需要制定各种类型。

一个变量的数据类型是指该变量所有可能的取值集合,同时蕴涵着可对这类变量进行的一组操作。

各种数据类型将按程序语言的规定占有一定的存储空间。

21.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

a)程序语言中的控制结构规定了程序中执行的顺序,在程序块内的基本控制结构分为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在执行程序时,除非有控制语句改变了执行顺序,一般都是逐条语句地顺序执行的。

程序中的选择结构实现了程序执行过程的分支。

在程序中需要多次重复执行一组语句时,采用循环结构。

22.程序语言类型:

a)整型:

整型数据按其存储在内存中的二进位信息的最高位是当作数值信息位还是当作数据的符号位,将整型数据分成带符号整型和无符号整型两种。

每种整型又按所需的字节个数的多少分成三种。

所以整型共有6种:

带符号整型(int)、带符号短整型(shortint)、带符号长整型(longint,或long)、无符号整型(unsignedint)、无符号短整型(unsignedshortint)以无符号长整型(unsignedlong)。

b)实型:

实型数据有表示范围和精度两个不同的特征,为了适应数的范围和精度的不同要求,实型数据分三种类型:

单精度型(也称浮点型float)、双精度型(double)、长双精度型(longdouble)。

c)构造类型:

构造类型是指由若干个相关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复杂数据类型,构造数据类型的成分数据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的,也可以是别的构造类型的。

按构造方式和构造要求区分,构造类型主要有数组类型、结构类型和共用类型。

数组类型是由相同类型的数据组成;结构类型可以由不同类型的数据组成;当不同数据类型不会同时使用时,以节约内存,让不同数据占用同一区域,这就是共用类型。

d)指针类型:

指针类型是取程序对象(如变量)在内存中占据的地址为值的一种特殊的数据类型。

e)void类型:

保留字void表示的数据类型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或表示没有数据(没有结果、没有形式参数),或表示某种任意类型的数据(如又与指针结合,用void。

标记)。

void表示空类型,void。

表示任意数据的指针类型,程序如要使用void。

类型的数据,应该将它强制地转换成某种具体的指针类型。

f)枚举类型:

当变量只取很少几种可能的值,并分别用标识符对值命名时,这种变量的数据类型可用枚举类型来表示。

如变量表示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就可用校举类型描述该变量的类型,并以星期几的英文名对日期命名,对应的变量取某日的星期名称为其值。

23.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类型: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循环结构:

24.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a)可行性分析: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b)需求分析:

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c)软件设计: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

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好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d)程序编码: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

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

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e)软件测试: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

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f)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

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

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25.软件开发周期模型: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迭代模型。

26.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

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

结构化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组提高软件结构合理性的准则,如分解与抽象、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等。

针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的阶段,它有结构化分析(SA)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等方法。

27.结构化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给出一组帮助设计人员在模块层次上区分设计质量的原理与技术。

它把系统作为一系列数据流的转换,输入数据被转换为期望的输出值,通过模块化来完成自顶而下实现的文档化,并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在软件设计中起指导性作用,通常与结构化分析方法衔接起来使用,以数据流图为基础得到软件的模块结构。

结构化设计所使用的工具有结构图和伪代码。

结构图是一种通过使用矩形框和连接线来表示系统中的不同模块以及其活动和子活动的工具。

SD方法尤其适用于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的目标系统。

结构化设计是数据模型和过程模型的结合。

在设计过程中,它从整个程序的结构出发,利用模块结构图表述程序模块之间的关系。

结构化设计的步骤如下:

①评审和细化数据流图;②确定数据流图的类型;③把数据流图映射到软件模块结构,设计出模块结构的上层;④基于数据流图逐步分解高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⑤对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得到更为合理的软件结构;⑥描述模块接口。

28.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点:

a)封装性:

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是封装在一起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