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826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docx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摘要]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

如何协调、平衡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力求攻克的一个重要命题。

本文结合江西实际,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不仅可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与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也有助于科学发展现的贯彻落实,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江西;工业化;城镇化;生态保护;关系

  正确认识省情,科学分析省情,是正确谋划江西发展的依据,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

对江西省情的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人均水平来看,江西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

这是省情的一个方面。

但从我们的生态环境来看,江西又像发达地区,有人说江西的生态环境和欧美发达国家差不多。

江西生态的各项指标处于全国前列:

根据中科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江西的土地资源指数、水资源指数、水土资源匹配资源指数、生物资源指数总体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第三位,在中部6省中排第一位。

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二。

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近几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在80分以上,等级为优。

江西水质总体良好,目前,鄱阳湖流域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

这是省情的另一个方面。

因此,从省情看,我们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优美环境的关系,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江西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问题。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镇的盲目外延扩张、没有发挥城镇应有的功能等矛盾。

由于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1.大气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废气、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且废气治理率差。

据统计,江西的废气、S02排放量依然处于上升阶段,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时期,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拿江西这个欠发达省份来说,2006年重化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

重化工业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资源紧缺和环境退化的压力却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出现了“高增长、高污染”现象。

工业化过程中废气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

  2.水环境污染。

江西地表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灌溉污水。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废水排放量非常大。

据了解,2007年江西废水排放总量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排放达标率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亿吨,生活污水处理率为%。

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显着上升。

生活污水及大多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向地表水体或农田灌溉渠,地表水体污染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

2007年9月,鄱阳湖水位与往年基本持平,湖区水面面积为3005平方公里,湖区的10处评价断面没有发现一二类水;三类水占6成;四类水占4成。

  3.固体废物污染。

2007年,全省21个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亿立方米,集中处理率仅为%,列全国第二十七位,在中部地区排最后一位;全省70个县城污水排放量亿立方米,集中处理率仅为%。

全省垃圾清运量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0%,列全国第十八位;县城的垃圾处理率仅为%。

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率低,对城市环境已带来了不利影响。

目前,全省已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共13座,其中7个设区市建有10座,县市只有井冈山市建有1座,庐山2座。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首份绿色GDP核算报告)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

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亿元,占总成本的%;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亿元,占总成本的%;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亿元,占总成本的%。

从几年的情况看,环境污染程度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

  环境污染,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率低,对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城镇化使生态容量的减少,加上环保设施建设的滞后,对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

  现在有一种看法:

认为江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世界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生态破坏一点,环境污染一点,是必然的,等到发展起来了,有了钱,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

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国内一些发展快的地区也是走的这么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据我们了解,省内有这种想法的人虽然不是普遍,但也不是少数。

还有的地方领导用这个观点作为自己不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生态保护的托词。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如果进入这一误区,我们的发展将陷入一个危险境地。

  二、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认识到发展的环境压力,并不是要减缓我们的发展速度,那种认为只有经济零增长才能保护环境的观点早已被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所抛弃。

认识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推进新型工业化,处理好工业废气、污水和废物的排放问题。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进程。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这是不可跨越的。

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江西堀起的新跨越,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这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具体思路是:

  首先,要把实现经济跨越与环境跨越统一起来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发现,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污染程度随着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增长呈倒u字型关系,从而提出了着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即在工业化开始时,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会出现拐点。

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人均收入继续增长,污染程度逐步减轻,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个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好转的拐点,多数国家在人均GDP3000-5000美元之间。

江西省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达到3000多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自净能力较强。

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出的“三个坚决不搞”、“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全省在近几年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生态环境还有所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就不断提升。

从全省的情况看,把生态环境好转的拐点前移至人均GDPl000-2000美元之间,以实现环境发展的跨越,实现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起来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要求按照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的理念,规划鄱阳湖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立省”与“加快发展”有机统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经济圈及鄱阳湖流域的生态保护为基础,经济发展为支撑,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建设区。

这个区,是一个生态经济区,也是生态文明示范区,更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功能区。

因而,这个区具有生态经济的明显特征: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能力。

只要我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不过度、不过分、不超过它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阈值,自然生态系统就可以自我再生、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

而且,这种自调节能力不仅不会因为我们的合理开发而减弱,反而会因为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得到提升而具有递增性,生态的承载力、自调节能力会越来越强,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会越来越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这说明生态可开发、可利用、可转化为经济价值,而生态本身不会退化和破坏,这就是生态经济。

因此,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按照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对鄱阳湖地区的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统筹考虑经济区内的环境保护、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及城镇化格局,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

  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一要明确定位、做好规划;二要深化研究、形成合力;三要项目推动、分步实施;四要整体推进、坚持不懈。

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好的工作做起,朝着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为国家级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经济区、功能区的目标努力,把这个经济区建设成为江西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辐射作用的生态经济圈,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支撑点。

  第三,把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统一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是其重要动力之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工业、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结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传统工业化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特征的过程。

在人类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也逐渐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尤其是进人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由于对科学技术运用不当和控制失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最明显的表现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引发的生态危机。

如果工业文明只追求生产的增值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则必然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此,必须建设生态文明,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及长远利益,实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当然,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排除发展工业。

但是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必须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使之达到高度的统一,从而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统一。

  三、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保护好生态环境

  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要环保优先,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本身是地区发展的名片,又能通过“绿色招商”,促进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全面发展。

  2.以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

生态经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进行经济生态化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3.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有较强辐射力和超前性的环境基础工程。

要强化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要求加大公共政策管理力度和投资。

城市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要求市政扩大环保基础设施和服务,如卫生设施、垃圾的收集和分类等。

若不能恰当处理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将带来社会、环境和经济弊病,造成城市贫民区的扩展。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城市“三废”排放量和噪声、热污染等,对城市饮用水源要超前保护,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鼓励城市垃圾减量和回收利用,同时要重视科学技术在环境问题的治理及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的发展要体现新型的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特别是节约型社会和环保的要求。

推行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

把减排作为环保的中心工作。

通过环保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4.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耗。

首先,加强工业工艺技术改造,走现代化、集约化和商效化发展之路,优化技术装备结构以及节能目标,必须充分体现规模效益和强化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传统高滑耗、高排放型发展模式向减量化发展,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由单纯性经济向循环型经济发展,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流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闭环式经济流程,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在建设、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循环和产品先进性关系。

同时,还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要努力追求物质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再生,追求废弃物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以及产业的链网化。

另一方面要加大环保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和利润率,使环保产业真正成为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首先,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培植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进一步淘汰无治理价值的小企业,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耗能少、运量小、节水型工业。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其次,调整能源结构,尽量选择电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建立起“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

第三,增加环保的投资。

将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量转化为经济增长,部分经济增长又可转化为环境资源,补偿资源消耗量,促使环境与经济得以协调、可持续发展。

  6.制定发展战略,精心规划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是城市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合理的规划及准确的实施,可使城市生态系统及子系统之间达到高度有序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状态。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规划、噪音污染控制规划等,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