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第三期简报第三组1204.docx
《宿迁市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第三期简报第三组12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第三期简报第三组120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宿迁市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第三期简报第三组1204
宿迁市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
研修简报
第3期
主持人:
李金梅
导师:
向丽丽丁伟伟
编辑:
钱静毕春梅付玉英戴静秋王江红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记宿迁市第三届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第三次集中研修活动
◆卷首寄语
◆技能提升
◆精彩课堂
◆专家引航
◆他山之石
◆研修心语
◆研修花絮
◆写在卷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宿迁市乡村中小学劳技骨干教师培育站自成立以来,学员们在主持人李金梅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在充实而又紧张的学习交流中汲取营养,在扎实有效的实践中提升自我。
大家矢志不渝地追求前进的力量,源于对劳动与技术的热爱,对炽热梦想的追求,也正是这份热爱与追求推动大家再次相聚泗洪县泗州学校,进行第三次集中研修,给成长助力,为梦想加油!
卷首寄语
技能提升
枫叶红,秋意浓。
10月24日已是深秋,泗洪县泗洲学校的一间劳技专用教室里却暖意融融,研修活动在此拉开了帷幕。
在教研室李金梅老师的组织下开展学员的技能培训。
上午贺静老师带领大家学做四角笔筒,下午朱月花老师指导学员们编扎被拍。
学员们人手一套材料和工具,边聆听讲解,边观察老师的示范,既专注于技能的学习,又思考着作品的创新,在尝试与探索中,在合作与交流中,大家都成功地完成了制作,并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呈现出来。
劳动与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素养为总目标,重视设计,强调制作,注重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解决平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才能准确把握教学中的操作要点和难点。
只有老师技能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这种浸润式的学习培训,让劳技教师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既服务于教学,也服务于生活。
精彩课堂
10月25日上午,学员们观摩了四节优秀的课例展示:
泗洪县泗州学校的王江红老师执教的《小板凳》、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陈小丽老师执教的《平结蜻蜓》、宿城区洋北初级中学贺静老师执教的《四角笔筒》、宿迁中学洋河分校的朱月花老师执教的《编扎被拍》。
四位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王江红老师执教的《小板凳》一课,课堂上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学得轻松。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目标落实到位,教师讲解规范、简明清楚,能抓住要点,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充足的时间。
整节课内容的组织上以技术活动为核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探究和设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陈小丽老师执教的《平结蜻蜓》,导入引人入胜。
陈老师从中国结艺入手,将精美的图片及实物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感观上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引出“平结蜻蜓”这一课题。
接着用一段录像资料介绍平结蜻蜓翅膀的编制技法,形象生动,节约时间,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编制情况相机点拨,及时提醒学生调整技法,在实践中逐步让学生掌握编制技法。
贺静老师执教的《四角笔筒》,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她给学生留出他们的“自留地”,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空间”中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并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去完成技能操作整个过程。
本节课教师定位非常准确,自始至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环节都能遵从学生的意志,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和锻炼。
在朱月花老师执教的《编扎被拍》一课中,朱老师沉稳干练,课堂环节紧凑,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
课堂上朱老师的引导无痕而有效,整节课环环紧扣,有序高效,收放自如。
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需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
下午,首先由四位执教老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由学员们进行现场评课,他们就自己听课过程中感受最深的部分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有优点,有建议,观点明确,剖析透彻。
整个过程中培育站主持人李金梅主任也与大家分享了这四节课中相关教学环节的想法和建议,并对两位准备参加省赛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来自南京的劳技特级教师曹国盛对以上四节课做了精要点评。
曹老师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教学中的亮点,给老师们以中肯的建议。
另一位劳技专家汤老师对劳技操作中工具的使用及劳技教材中技术的规范运用给学员们作了详细指导。
专家和同行的专业点评、精辟见解,让学员们受益良多。
所谓教无定法,还需我们自己多多摸索、多多学习。
时间在激烈的讨论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时至晚上7点,学员们还在认真地交流着,热烈地讨论着,正是这样的讨论和交流促进了每一位学员的进步和成长!
专家引航
10月26日上午在泗洪县泗州学校二楼录播室,特级教师曹国盛做了题为《技术教育与师生发展》的讲座。
怎样提高教师的作用呢?
曹老师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两方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
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首先要懂得自己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因而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善于研究,积极实践,不断地反思,才能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其次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曹老师指出:
专业能力包含多方面因素,如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及技术实践能力等。
他主要介绍了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担任技术学科的教师,如果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而不进行实践,特别在项目设计,项目实践上不会使用工具与选择材料,不会规范的进行操作,专业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另外他着重讲述教师诸多专业能力中技术实践能力,特别强调劳技课一定要自己先动手实践再进行备课。
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准确把握教学中的操作要点和重难点。
他结合自己成长经历讲述了他对学科的热爱与追求,他说: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
也正是因为热爱与执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至今仍奋战在劳技教学一线的阵地上。
沉下心来,专注当下,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堪称完美。
特级教师所走的路,不正是我辈必须坚持并誓走到底的吗?
我们有理由坚信:
坚持,能让梦想之花绽放。
10月27日上午张伟老师为学员们做了《如何制作PPT》的专题讲座。
设计精美的PPT对一节课至关重要,而制作PPT离不开好的教学模板、题材、色块等一系列技术。
张老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按照PPT的构成,分别从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地讲解,从讲座中我们知道封面有“全图型背景封面、半图形背景封面、图形化背景封面、混合型背景封面”四种。
而在正文的排版中有以下几个要点:
1.同类相聚,2.规律对齐,3.视觉对比,4.适当留白,5.黄金分割,6.化文为图。
最后的封底设计要在颜色、布局、字体、图片等方面和封面保持一致,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封底可以是①表达谢意、礼貌结束;②引导关注;③传递情绪、引起共鸣;④强化主体。
张老师对PPT制作一步步解剖分析,让老师们明白一个好的教学PPT是如何构思、制作,需要运用到哪些技巧,并将各项功能技巧融入到大量实际案例中去,边讲解边练习,并当场解决问题。
张老师精彩的讲解,熟练的操作,给了学员们很大的触动。
学员们对制作课件有了新的认识——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同时,也认识到一个优秀课件不单纯是一种技术的运用,而应该从教学设计、技术运用、内容呈现、创新与实用等方面去设计和制作。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当天下午,大家坐在一起针对上午所学内容,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只有平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更加灵活运用,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才能得心应手地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
他山之石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
为拓宽站内学员的视野,10月26日下午培育站组织学员们开展了“走进泗洪县淮北中学—参观盆景园”活动。
盆景源于中国的盆景艺术,是从植物栽培和造园艺术发展而成的民族瑰宝,它作为一种边缘艺术综合吸收和运用园艺、绘画、书法、诗词、制陶、雕塑等艺术手段,利用活体植物和山石等物质材料,在盆钵一类器皿中,通过对自然情景再现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意向和艺术情感。
走进淮北中学的“三味园”,园艺师行云流水般地讲述蕴藏在三味园内的深厚历史文化和丰富课程资源。
这里有一朵花的凝视、一朵菊的感悟、一幅联的追寻,一砖一石一花一树皆成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在各种深浅长宽不同,形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皿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盆景园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是一部打开的自然读本,更是一部百科全书。
研修心语
为期四天的培训在紧张而又充实的内容中悄然而过。
在朱老师和贺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编扎被拍和四角笔筒,让我收获颇丰。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过亲手实践操作,才能解决平日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尤其是两位特级教师的专业点评,精辟见解,让我对劳技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泗阳开发区学校戴静秋
社会的进步源于生产劳动,华夏五千年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的手工制作、编织技艺却在年轻一代人手中悄然流逝。
此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小板凳、笔筒、被拍等让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强大,我们有理由有必要把它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学生继续把它们传承下去。
(宿豫区关庙中心学校王硕)
深秋时节,又一次的研修活动,又一次满载而归。
在贺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四角笔筒的制作;在朱月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做实用的被拍。
这也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美无不是经过智慧的双手创造的。
张伟老师实用的课件培训,让我们明白任何技术都有学问,学无止境。
园艺和根雕艺术让我们大开眼界,更为园艺大师深深地折服。
超高的审美能力,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这也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四节研修课,更是让我们的课堂找准了坐标和方向。
贺老师简洁有力,落落大方的课堂和朱老师沉稳大气、收放自如的课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两位参赛的选手日臻精美的课堂,让我们相信一个真理:
付出就有进步。
珍珠,永远源自磨砺与洗练。
两位省里的专家的精彩点评和讲座,更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他们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给我们深深的感动。
研修路上,一路同行,满满的幸福!
(宿豫区张家港实验小学丁尧)
十月下旬,宿迁市劳技教师培育站进行了第三次培训。
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
被拍的编制和笔筒的制作,让我感受了动手的乐趣;四位教师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让我明确了提高自身的方向;盆景和根雕艺术,更我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和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两位专家的点评和讲座,一个人,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听起来多么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一生的时间,坚持和坚韧。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张灿)
随着与劳动与技术的一次次接触,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像是一门艺术。
各种零碎的木条,经过我们智慧的双手,可以制造出精美的四角笔筒;藤条经过我们的穿穿绕绕可以做成实用的被拍;一条条普通的绳子,也可以编制出漂亮的蜻蜓,感叹劳动与技术中的动手操作带来的伟大创造。
园艺的修剪,花木的栽培更是大自然中美的装饰。
当然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背后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突破技术的要领,这是我们以后在课堂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更应该把劳动与技术课上的动手操作、探究精神带到各科教学中,让每个孩子手脑并用,俗话说: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沭阳第二实验小学孙静娴)
此次培训学习了编扎被拍和木笔筒,收获满满的干货啊!
两位参加省赛的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上课,痛并收获着!
作为听课老师的我深感不易,为备赛老师点赞!
两节观摩课给了我们不同的享受:
朱老师邻家大姐的逐层指导,贺老师的理性引领,真真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专家的亲临指导,他们从一节大赛课的每个环节逐一指导分析,让我对劳技课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感谢专家的的指导!
淮北中学三味园的参观让我对泗洪更亲近了,感谢泗洪老师的热情款待,谢谢!
(宿豫区张家港实验小学罗蕾)
被拍的编扎,又掌握了一项实用操作技能;几位老师手上的创可贴,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体验到她们的坚持;这次集训的四节课,四位研课老师,让我有机会和她们共同进步;两位资深专家的点评,句句金言,字字珠玑,给我们提升了劳技教育的新体验!
(宿迁中学分校张伟)
本次学习我学会了制作单股、双股和三股的被拍,这让我会想起小时父亲编篮子的故事,充满浓浓的回忆,可见劳动技术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接着我又和同学们共同制作了笔筒,自己制作的虽然没有市场上买来的美观,但是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反而变得更加珍惜。
两节省级一等奖示范课,为即将参加2018年省级劳动与技术比赛的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相信王江红和陈小丽两位教师一定能取的很好的成绩。
两位省里的专家对四位教师的精彩点评和讲座,不但为执教教师找到了更好的教法,而且对工具的示范性操作提出更好的方法,也使每位学员对劳技知识和技能有更深的认识。
总之,本次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
(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曹永)
此次研修活动依然紧锣密鼓,依然丰富多彩,各位学员克服种种困难,齐聚一堂,用智慧和汗水营造出愉快学习氛围。
培训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
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我学到很多东西。
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
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经过几天的研修,我们收获的不仅有技能,更有一份对《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的热爱。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期待下一次的集训。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王敏)
在秋的季节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同学的友谊!
让不年轻的我畅享劳技课堂的天地。
四天的行程,“精”是专家的精彩指导!
“实”是活动的真实、充实。
“乐”是学员互相帮助的快乐。
满头银发的曹老师和年近八旬的汤老师在这次活中最是亮点!
他们对我们的劳动技术课,劳动技能操作都进行了指导。
特别是木工与结艺,讲解十分详细。
置身淮北中学的三味盆景园,处处是景与诗的结合。
经过祁斌老师的指导,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一个盆景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根雕都是一个故事!
而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祁斌老师对每一株植物,哪怕是一株小草都赋予希望!
秋是收获的季节。
市劳技培育站让我们在这一个秋节又是收获满满!
(沭阳县南湖小学桑美丽)
这几天我有幸又参加了宿迁市劳技教师培育站的第三次培训。
这几次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意义更是非凡:
和优秀教师在一起,我自己也在变化着。
被拍的编制、笔筒的制作,让我们又一次体会到动手的快乐;贺老师、朱老师精彩的展示课,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各位老师精准的点评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特别是两位专家的莅临指导,更是像一盏明灯,我也更清楚的认识到,劳技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课程。
没有实践,没有下功夫,是摸不到通往劳动技术的大门的。
淮北中学的盆景和根雕艺术让人惊叹,也更让我体会到劳技的神奇。
他可以是一根绳子的编织,也可以是堪比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如果说初进培育站我还是懵懂,那么现在我已经深深被这门课迷住了!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陈小丽)
紧张而有序的四天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编扎被拍和四角笔筒的制作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劳动技能;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对劳技课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些,尤其是两位特级教师的评课和讲座更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动力;淮北中学的三味盆景园,祁老师的讲解,让每一盆盆景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置身于美的熏陶中。
劳技让生活更美好!
(洋河实验小学夏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的秋天是快乐的。
这次泗洪学习印象深刻。
被拍的编扎,四角笔筒的制作,让我们又学会了新的技能。
从学习中感受到的是动手的快乐,更体会到劳技的艺术。
学习中更是近距离认识了专家曹老师和汤老师,给我们答疑解惑。
解决了我对劳技教学中的困惑,也给我们指明了竞赛课的上课要点,都是真经。
张老师的课件制作专业,实用性很强。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自己的提升。
(宿城区古城实验小学李静)
金秋十月,我们培育站全体学员相聚在洪泽湖畔这座美丽的苏北小城——泗洪。
在这里,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学习制做笔筒和被拍。
我们观摩了四节优秀的课例展示,或幽默风趣,或亲切自然,或沉稳大气,或行云流水,让我不禁对她们心生佩服,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后,李主任及两位专家曹特、汤老的精彩点评让我再次意识到上好一节课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与摸索。
泗洪县淮北中学的三味园的参观学习让我拓宽眼界,更新认识。
一花一草,一木一石,蕴藏天地灵气,也饱含着园艺师的智慧。
曹特与张伟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指引,又有具体的实践指导。
满满的十几页笔记,记录了他们的心血与智慧,也写下了我对他们的敬意。
此次培训,收获颇丰。
期待着我们大家再次相聚!
(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钱静)
研修花絮
本次培育站的研修活动还迎来了两位编外小学员,两位小宝宝陪同妈妈一起学习。
瞧那专注的眼神,是不是也被我们的劳技课堂吸引了呢?
研修之余,曹老师亲切地抱起小宝宝,我们的培育站活动不仅紧张有序,还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有趣的手工制作,让听课老师也跃跃欲试,忍不住要上前一睹为快啦!
写在卷尾
这些天,思想在汇聚, 心灵在荡涤,
这些天,考察、读书、思考,追寻教育的方向;
这些天,观课、研讨、碰撞,萌生智慧的力量;
这些天,反思、编辑简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这些天,学习着、思考着、践行着;
这些天,快乐着、收获着、成长着;
……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
”让我们始终
保持正思维、正精进、正能量,做到多观察、广思维、深
链接、高实效,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稻菽千重浪”的美
丽风光,书写劳技教育的又一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