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855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docx

高中新湘教版地理42《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必修1

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理解

课程

标准

 

对应课标

教材是如何应对课标要求的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时教学

目标

分解

把握知识: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方法,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培养能力:

学习历史分析和探究的方法,锻炼缜密的推理和严谨的表述能力。

体会感悟:

体会科学研究认真的态度、感悟科学家在科研之路上不畏艰辛、艰苦跋涉的奋斗精神。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索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因此,想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以“楼兰消失”这一可以生发很多联想、激发大多数同学兴趣的千古之谜为问题情境,将教学过程分解为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探究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模块,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体会研究过程与方法,难点在于这种大跨度的思维活动学生以往少有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促进学生思维的进步。

教学

流程

设计

 

【教学实录】

模块一: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印象中的楼兰

教师问题引领:

你知道楼兰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出示“梦回楼兰”网站,师生话楼兰)

学生努力回顾已有的相关知识,了解楼兰的人文背景。

学生回答简录:

“历史书中看过,是古丝绸之路上重镇。

“楼兰古墓、楼兰美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地图上的楼兰

教师问题引领:

楼兰在哪?

自然条件如何?

(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导楼兰的气候特点)

学生继续利用已有的相关地理知识,确立楼兰位置,知晓楼兰的气候特点,对楼兰的自然条件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回答简录:

“亚欧大陆中部,塔里木盆地,罗布泊以西,孔雀河南岸,沙漠之中的古绿洲,气候干旱,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史书中的楼兰

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

什么时候消失的?

(简述史料,出示想象中昔日楼兰的景象,定格楼兰消失的年代)

史料:

自公元前二世纪见载于历史典籍的楼兰,到公元四世纪已沦为沙漠。

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求法,路经楼兰,这里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识耳”。

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王国不复存在了,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失落了。

学生想象再现昔日楼兰。

现实中的楼兰

教师问题引领:

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

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

有人说楼兰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什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全球气候变化!

楼兰消失!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

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进入学习环节。

 

模块二:

学习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教师问题引领:

·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如下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

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

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

·表达问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教材用文字进行了表达,我们试着将它转化成表格,一方面可以检验大家对这段文字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表格在表达方面的独到之处——条理清晰,对比明显。

今后的学习中,大家可以适时地应用,体会一下表格的妙处吧。

学生阅读,概括气候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简录:

“全球气候变化根据时间通常分为三种尺度,即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其变化如下图所示”

气候变化的尺度

时间范围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的气候

距今22万年-1万年

气温波动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气温波动10-15°C

历史时期的气候

近1万年

气温波动变化,气温波动5-10°C

近代气候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动上升

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的方法

教师问题引领:

·阅读91页阅读材料,了解科学家研究古代气候的常用方法。

·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推测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教师即时评价:

·同学们的学习转化能力比较强。

只是第一个同学的研究比较粗略,第二个同学的研究比较到位,第三位同学的补充说明更为细致,说明他的观察能力更强一些,这是科学研究必备的良好习惯。

学生继续阅读有关材料,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尝试用所介绍的第一种方法做一次探究。

学生回答简录:

“该树生长期间大致经历了两个温暖期,一个寒冷期。

“第一个寒冷期大致经过了7-8年,紧接着是一个寒冷期,大致经过了10-12年,然后又经历了大约10年左右的相对温暖期。

“从年轮的宽度看,第二个温暖期比第一个温度要低一些。

古代气候的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问题引领:

·植物的年轮可以记录气候的变化,动物分布的变迁也可以反映气候的变化。

阅读案例研究“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分析中国野象的迁移与气候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图4-2-3合成了我国和挪威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两国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

结果如何?

·利用图4-2-3,说明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

教师总结:

·由于两地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的情况。

·两位科学家一个跋涉于高山雪线,一个潜心于浩瀚的文史资料和考古发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卓越的科研成果,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追求科学真理的可贵精神品质。

学生读图4-2-3及相关文字材料,了解两国科学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简述两国气温的变化特点,说明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阅读案例研究“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

学生回答简录:

“野象体态巨大,食量惊人,对植被的破坏性很强,只有热带潮湿气候区的茂密丛林才能够持续的为其提供足够的食物,因此,野象出没的地区,一般都是温暖潮湿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野象分布出现了四次南迁,说明商周以来中国气候四次变冷,气温在波动下降。

“挪威科学家利用雪线的变化来追溯古代气候的变化,中国科学家竺可桢则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从文明兴衰、物候的变迁中寻找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即近5000年来,全球气温大致呈波动降低的趋势,但近200年来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

“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文明与经济的兴衰、生态环境变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例如宋朝,中华民族被迫向南大迁移,在战争因素的背后,应该有气候变冷这一因素。

由于气候变冷,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动植物的分布出现南迁的趋势,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因此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民族大迁移。

 

模块三:

探究问题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楼兰文明中断的影响

教师问题引领:

楼兰自公元前二世纪见载于历史典籍,到公元四世纪已沦为沙漠。

我们将这两个时间放到图4-2-3的时间轴上,再思考楼兰文明的中断这一千古之谜,“全球气候变化!

楼兰消失!

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学生标点时间,阅读思考。

学生回答简录:

“公元四世纪,楼兰消失时,正值气候寒冷期

课堂小结

提出下节课的问题

教师问题引领:

·楼兰消失早已成为过去,我们之所以要研究过去,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预测未来,使人类能够趋利避害,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展示:

电影《后天》的片头和经典图片。

·你明白这些灾难形成的原理吗?

这些灾难会在现实中出现吗?

它们的形成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系吗?

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学生反应为震撼——兴奋——思考,产生了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点评:

本节课依照“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做人”这一基本理念,紧紧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标要求,精选组织教学素材,合理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使之动静结合,张驰有序,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不易产生疲劳,学习效果非常好。

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文化底蕴,贴近学生生活,很受学生欢迎。

本节课的时空跨度非常大,还需要兼蓄自然人文两大学科许多背景知识,难得的是教师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对学生的评价不温不火,准确到位。

从本节课可以看出,只要问题设计合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智慧也就被激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