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515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黄石市下陆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5日在下陆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下陆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修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作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区上下以迎接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暨建市60周年为契机,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区生产总值78.55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4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6亿元,增长41.5%;全口径财政收入5.35亿元,增长9.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26.4%。

团城山经济开发区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龙头。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抢抓全市“双迎”机遇,投入18余亿元,实施了28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形象显著提升。

经济开发区黄金山工业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并初具规模。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外贸出口4003万美元,增长52.32%,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家。

团城山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覆盖城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3元,增长11.1%;“村改居”居民人均纯收入6270元,增长15%。

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年来,围绕推进“三项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围绕传统支柱产业延伸配套,成功承办和举办黄石(佛山)铜产业投资说明会、下陆(武汉城市圈)投资说明会、下陆浙商恳谈会、下陆“双迎”经贸招商会,积极参加“湖北台湾周”、鄂粤(珠三角)投资说明会等经贸招商活动。

组建3个招商工作专班,分赴“珠三角”、“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驻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全年共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额达34.97亿元。

其中,瑞视光电、钢材物流中心、空分气体等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建成投产。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督办与协调服务力度,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推进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全区共实施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额达61.27亿元。

其中,过亿元项目13个,当年新开工项目达9个。

神牛3万吨不锈钢带冷轧一期、特安顺冷轧无缝钢管等9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金世纪大酒店、新大陆商务广场等5个项目基本完工,人本轴承二期、一汽大众4S店等9个项目正在建设,20万吨电解铜、万邦机电等10个项目正在加紧办理前期手续。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长乐山工业园成功申报为省级工业园。

编制完成长乐山工业园规划,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长乐大道拆迁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成功引进新兴管业扩能、有色渣缓冷、空分气体等项目入驻园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推进企业改制收尾工作,全区共计投入2526万元,完成2583名退休职工增资,为3783名退休职工办理了医保门诊卡。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阳光投资担保公司与工商银行等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为237人次创业者提供担保资金4300万元。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区73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范围。

惠农补贴“一卡通”管理进一步规范。

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竞聘上岗1109人。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做强做大传统产业。

工业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制造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销售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十五冶一、三、四公司国内外市场不断开拓,经纬纺机成功完成二次重组,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新兴管业有限公司首次跻身“湖北100强企业”。

推进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1家,净增9家,总产值达63.66亿元,增长23.8%。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增长18.96%;限上企业达到35家。

大型购物广场、休闲中心等商贸业蓬勃发展,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铜花路创业示范街入驻个体工商户224家,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金港量贩店建成开业,铜都文化中心、金世纪大酒店等项目顺利实施。

大力支持东方山风景区发展,完成东方大道一期工程建设,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11%,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8.32%。

总投资16亿元的大冶有色铜冶炼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大江集团、鑫宁优钢、恒鑫电镀、裕兴冷拔等一批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圆满完成,辖区内“五小”企业得到有效整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8.89亿元,增长33.2%。

区循环经济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6次,新建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2家。

新兴管业高档喷涂球墨铸管、恒鑫无氰镀铜等10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资金支持。

实施企业专利成长工程,辖区企业申报专利大幅增长。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区功能和形象

加快完善城区功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大广高速及连接线、武黄城际铁路下陆段、长乐大道、谈山隧道及立交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紫新路、铜花北路、快速路三期、东方大道等建设工程和下陆大道、106国道、快速路下陆段等道路刷黑及绿化工程,城区“三纵三横”大交通骨架基本形成。

启动了省拖片、煤机片棚户区改造,完成红星市场、南村集贸市场、东钢市场等5个市场改造升级工程。

大力推进拆迁还建。

配合省、市重点项目实施,完成新兴管业扩能、黄石中专二期、长乐大道建设及上下卫土地收储等重点项目拆迁任务,共拆迁私房1000余户、企业及单位公房100余家,拆迁面积近3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杨家山、胡家棚等9个还建点建设工作同步推进,规划还建面积约1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6.4万平方米,建成3万平方米。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

以“双迎”活动为契机,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和“五大家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临街立面整治150栋,共计13.9万平方米,亮化楼宇80栋,整治广告招牌6000平方米。

东方花园等6个小区被评为省、市级优秀物业管理住宅小区。

第二次土地调查通过省级验收,耕地保护通过市级验收,完成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改善保护生态环境。

投资160余万元,实施黄荆山北麓开山塘口治理,完成2.9万平方米的治理任务。

加强生态建设,完成植树造林600余亩,存活率达到95%以上。

完成森林资源清理清查工作,森林防火工作获省级先进。

有色小学、五医院分别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和市级绿色医院。

辖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28天,比上年增加8天。

(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成功创建创业园3家、创业街2条、就业服务机构34个,帮扶236人在创业园(街)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40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408个。

其中,机械制造创业园和循环经济创业园被评为市级创业园。

“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积极开展,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各类培训达3980人次,3218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区劳动就业局被省人社厅评为“全省劳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不断完善社保体系。

全区社会保险净增4795人,其中,养老保险净增2502人,失业保险净增126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净增1028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69.7万元。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98.7%。

低保工作实现网络化管理,保障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30元,全年共发放城低保2512.5万元,农低保35.9万元,低保人员物价补贴30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91.9万元。

在全市率先实行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区民政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扎实有效,校园危房改造深入推进。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成功创建全省中医药示范城区,并列入武汉城市圈首批社区卫生一体化试点城区。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完成占氏祭祖习俗整理和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建成5个社区文化室。

“村改居”和农村改水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由农民到居民的历史性转变,彻底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6.5以内,计生“三项督查”工作和生育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残疾人康复工作深入开展,我区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城区称号。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全市设施一流的老年福利中心。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860余万元,对全区90%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进行了功能改善,新建、改扩建33个。

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积极开展隐患排查,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居务公开进一步规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健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效果明显。

信访总量比上年大幅度下降,当年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

“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通过上级部门达标验收。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我区被评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单位,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被列为全省试点单位。

“两实”管理工作基本完成,打击非法传销等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活动深入开展。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

深入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广泛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和行风热线活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行政执行力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阶段性任务,区志续编工作基本完成,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审计、编制、人防、保密、工商联、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积极参与下陆建设的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和各界人士,向进驻下陆投资兴业、为下陆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各方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下陆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商贸服务业发展不够;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招商引资质量有待提升;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不足;行政效能有待提升,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等。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下陆抢抓机遇、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打造中心城区的重要一年。

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三项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全面打造中心城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为: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外贸出口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注重质量抓招商,着眼于全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力推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延伸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着眼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突出重点抓招商,确定重点领域招外商,瞄准重点企业招大商,力争将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链条式”整体引入。

突出内部挖潜抓招商,竭力帮扶区域企业新建、扩建项目,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创新机制抓招商,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强化以商招商,全方位宣传推介下陆,不断扩大下陆对外影响力。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不断深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点,一个专班服务的项目建设机制,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全年确保人本轴承二期、汽车4S店、鑫宁优钢等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促进有色20万吨电解铜、众联物流、万邦机电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全力推进园区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形成特色”的原则,按照循环经济产业区、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区、现代物流产业区的发展定位,加快长乐山工业园开发建设,打造下陆招商引资的“洼地”、项目建设的载体、经济发展的引擎。

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启动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长乐大道等道路建设,储备500亩以上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入园项目实施,确保新兴管业扩能、有色渣缓冷等入园项目建成投产。

坚持大手笔招商,重点引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产业链延伸和机械制造等重大项目。

坚持高水平管理,组建精干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创新园区开发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园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项目入园准入机制,优化园区投资发展环境。

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支持辖区企业改革与发展,促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新冶钢东钢公司等企业做强做大。

支持经纬纺机、神牛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向外拓展合作,加快发展。

鼓励十五冶等优势企业,承接国际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推进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保险行业发展。

支持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全市大产业的承载区、大园区的先导区、大城市的核心区。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坚持“走出去”开放战略,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空间。

重点挖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新兴管业有限公司、人本轴承等出口骨干企业优势,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实现自营出口。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发展制造业。

一是推进集群发展。

围绕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抢抓我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的机遇,依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铜产品延伸加工,重点支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年产30万吨矿产粗铜配套工程建设,支持中铝华中铜业公司通过工艺改进、质量攻关,实现达产达效。

围绕打造黑色金属产业集群,支持新兴管业年产100万吨钢坯、40万吨铸管和10万吨构件等项目建设。

围绕壮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汽车零部件加工生产为重点,支持人本轴承、精特汽车后桥轴承、裕兴冷拔重型机械零部件项目建设。

二是推进规模发展。

着力做强大中型企业,支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等企业上市,支持大江集团、哈特贝尔等企业改造升级。

着力做大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有效对接,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并不断壮大。

着力做多市场主体,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实力,培育更多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三是推进低碳发展。

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管理,推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节能减排项目达产达标,强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以长乐山工业园为载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培育循环经济企业。

依托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支持中铝华中铜业公司研发并做专做强太阳能光伏铜带、框架C19400等产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的要求,集聚发展商贸业、突破性发展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业。

一是集聚发展商贸业。

以下陆大道沿线为重点,以金世纪大酒店、金港商贸中心、铜都文化中心为主体,着力构建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培育打造铜花北路餐饮一条街、106国道沿线建材市场一条街、中和新纪元建材市场一条街、江洋汽车4S店一条街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

二是突破性发展物流业。

加快下陆钢材物流中心、众联物流等项目建设,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带动产业调整升级。

以长乐山工业园为载体,加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集现代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商品批发中心为一体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

支持东方山风景区以东方大佛为核心的景区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风景区旅游项目建设。

以景区南门建设为契机,启动东方大道景观带建设,合理规划沿东方大道景观带产业布局,并逐步实施。

积极推进景区供电、供水改造和盘山公路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景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东方山风景区禁鞭与规范燃香整治行动,为景区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选择发展都市农业。

在环东方山片有选择性发展以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为主的现代都市农业。

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确保普查质量。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坚持以城市规划为引领,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优化城区发展格局。

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规划的先导性、操作性,制定完成《下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黄石—大冶一体化发展空间结构中,坚持“东西对接,南北展开”,优化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交通组织以及生活环境,促进和谐统一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协调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支持武黄城际铁路、大广高速及其连接线、谈山隧道及立交桥、东方大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畅通外循环路网;实施长乐大道建设、发展大道二期及杭州路西延刷黑工程,优化内循环路网。

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启动谈山隧道立交桥下绿化景观建设,实施神牛路污水截流工程、106国道排洪港和老下陆排洪港改造;增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座,新增移动式车装中转站1座,新建公则3个。

配套完善城区供水、供气管网。

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还建楼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提高旧城改造速度和效益。

加快实施省拖、煤机、有色金花四期五期、有色机修厂、有色铜材厂、冶钢新下陆、黄建三公司老下陆基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华钢片、新下陆楚天家电城片旧城改造和上下卫片“城中村”改造。

坚持部门联动,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杨家畈、化工厂、胡家棚、占本六、杨家山等还建楼如期完工,完成还建面积20万平方米。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污染源治理,严防发生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事故。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的引进。

着力构建“生态”城区,统筹城乡绿化工作,突出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对原有绿化进行提档升级,新增道路绿化8万平方米,小区绿化5万平方米,实施骆驼山公园建设,启动峰烈山公园建设,组织开展东方山及周边小山坡义务植树活动。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力争实现从突击型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加强环卫保洁常态化管理,做到环卫保洁全天候、无死角、广覆盖。

加强对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对影响市容的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和夜市进行集中整治,实现“集中整治一处、长效管理一处”。

维护城市规划,严禁在城市规划区域违法建设。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大交通监管设施投入,切实保障交通畅通与安全。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大力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

完善“村改居”社区基础设施,完成道路硬化5万平方米。

加强“村改居”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继续开展“村改居”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活环境。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建立国有资产,特别是企业改制移交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做好企业改制收尾工作,逐步消化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融资平台,引导和鼓励阳光担保公司、长乐投资公司进行社会投资。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成新下陆街道医院转型,确保正常运行。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引领”的思路,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列入国家、省级项目不少于2个,列入市级项目不少于8个。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形成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

充分发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势,引进入孵企业不少于2家。

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迎检工作,促进我区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努力保持物价稳定。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做好市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加强农产品市场的供应、监管,有力打击恶意囤积、哄抬物价、传销和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保障市场供应,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推进创业促就业。

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落实就业促进政策,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为抓手,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完成各类培训1900人。

确保通过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工作考核验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巩固和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净增2150人;加强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征缴失业保险金260万元;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低收入群众医疗救助体系。

继续做好养老社会化工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开工建设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住房困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启动建设一所学前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