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8284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单元概述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单元导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4、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描写动植物的特点时所起的作用,学习运用拟人手法。

单元训练重点

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朴实而生动的语言。

单元导学难点

学习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景物特点的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

《乡下人家》2课时

《牧场之国》1课时

《古诗词三首》2课时

《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1、乡下人家

导学内容

完成21课识字、写字及课文理解导学。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倘若、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5.指导学生开展“走进田园”综合性学习活动。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导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型精读

导学关键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生字词以及不懂的词语。

3、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作上标记。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2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清晨,唤醒人们的是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声,城市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商业步行街上,人头攒动……咦,我们又来到了哪里?

这里柳枝摇曳,溪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

人们在田间劳作,炊烟从农舍上空升起……

2.你能否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

(板书课题:

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字音:

“率、巢、饰”是翘舌音,“耸”是平舌音。

“结出”的“结”读一声,“场地”的“场”读三声。

(2)指名说说乡村生活给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文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指“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并作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认真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下节课交流做好准备。

四、生字书写

在课堂上,把每个生字书写两遍。

字形:

“率”的中间部分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

“巢”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辛”第五笔横最长。

第二课时

一、听写导入

听写句子: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校对。

教师: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不论”去掉可以吗?

二、讲读课文

1.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你默读课文看一看。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这就是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

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语句,一会儿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

三、全班交流,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1.第一自然段。

抓住两个导学点: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①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②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评读:

他读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②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③通过比较,感受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2.第二自然段。

(1)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谈体会。

(3)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画面。

②“探”是否能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③让我们带着迫切的渴望来朗读吧。

(4)教师小结。

(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2)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3)把文中的“大踏步”删掉,可以吗?

为什么?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谁来试着读一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4.第四自然段。

(1)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谈体会。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画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

5.第五自然段。

(1)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谈体会。

(3)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一句。

①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②自由朗读,表现画面。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4)教师小结。

(好一幅乡村晚景图呀!

6.第六自然段。

(1)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谈体会。

(3)自由朗读,齐读。

(提示:

以上六个自然段的导学设计,以及第一课时中的一段,在导学中应相机进行。

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绝不可按部就班,越俎代庖。

四、整体回顾,体会情感,揣摩方法

1.同学们再来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次和第一节课中的朗读一定不同,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学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你们最想说的,也是作者想说的。

我们都深深地喜爱、向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生活。

3.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呢?

4.配乐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全文。

五、课文小结

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教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3.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独特、迷人的风景

屋前:

瓜、藤、叶别有风趣

院子里:

花、竹、笋朴素华丽

四处:

鸡悠闲自得

小河:

鸭快乐游戏

夏天门前:

吃晚饭和谐自然

秋天瓜架上:

纺织娘快乐歌唱

导学反思:

22、牧场之国

导学内容

感受“牧场之国”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理解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用意。

导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比喻、拟人),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导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导学难点

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导学关键

通过朗读体会比喻句、拟人句来体会牧场之国的美。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生字词以及不懂的词语。

课型略读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1

导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激发兴趣

1.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那我带大家飞越重洋,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

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教师:

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总起句,总领全文。

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

二、检查预习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默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读出感受。

3.全班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导学2~5自然段(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牛: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1)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

随机朗读理解相关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2)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牛,难怪,作者写到──齐读: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

(3)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争取情境再现。

以同样的方法,随机导学其它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

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

(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

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2.交流:

师引导:

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

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

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4.图片欣赏。

5.总结写法。

五、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2.查资料,仿写荷兰,如:

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

两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导学反思:

 

23、古诗词三首

导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图画三幅

导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导学重点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型精读

导学关键

借助图片,想象画面

教具多媒体

课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课前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读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扶到放”自学第二首。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

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复习)

学生自由说的基础上,教师再次简介: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

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

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意思是: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2、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

面对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谁还想回家呢?

3、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山原——绿儿女——各当家(敬重)白鹭飞

川——白(热爱)童孙——学种瓜(赞扬)挑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雨——烟鳜鱼肥

少、才、又——人忙(赞美)

导学反思:

 

24、麦哨

导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情趣。

导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导学难点

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课型略读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1

导学过程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

(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

是怎样描写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读准多音字“和”、“应”。

(提示:

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

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提示: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

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1)孩子们衣服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2)环境美:

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

(圈划: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

(圈划:

前几天、转眼间)

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④随机板书:

油菜,蚕豆,稻花

(3)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圈划:

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

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

(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随机板书:

欢庆丰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①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例:

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

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②随机板书:

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5)茅茅针滋味美:

“……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

(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

(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

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

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

(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

?

《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

?

《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

?

《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