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docx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训练微语]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始终。
训练时必须注意:
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真题回放
(2015·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我独爱小刘旅行之路上的万千风景。
作为当代风采人物最后三名候选人之一,我认为小刘最具有风采,因为他用坚定的脚步踏遍了千山万水,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当代人的身影:
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江南水乡……相机,记录下祖国名山大川的风景名胜;照片,传达出无限的情意:
美丽的江山,温暖的乡情,慰藉着不同环境下不同心境人们的心灵。
开宗明义,点出“独爱”。
用因果句写出原因,尤其是“最具有风采”扣住了材料关键词。
一路上风景很美,民族和谐。
异域风情和祖国的壮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人卞之琳曾写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我也想借此诗为小刘喝彩,他在镜头里看祖国的山河,而看照片的人在屏幕上看你。
你看到了美丽祖国的风景,而我看到了你的风采:
你是最具风采的人。
我敬重大李。
他是著名的科学家,他笃学深思,矢志创新,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但我心中最具风采的仍然是小刘你,喜欢你有踏遍千山万水人难老的豪情,倾慕你捕捉瞬间美景的诗意心境,感动于你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情怀!
大李的安邦济世的大情怀令我敬重,他仿佛天上的星辰般耀眼,令万众瞩目,但是小小的我要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小刘。
作比较一,敬重大李,但独爱小刘。
该段议论,实际上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更”,体现了作者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带着一颗真诚温暖的心上路,带着我们去看大千世界。
也许你正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挥霍;也许你手头正紧,没有钱任性;也许……没有关系,点动屏幕,就有小刘的分享,小刘会带我们去旅行,为我们疲惫的身心找到栖息的所在,让我们紧张的心理得到释然,让我们灰色的目光变得多彩!
小刘,这一票投给你,感谢你,你带给我们丰富的世界、无限的空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寂寞。
我敬重老王。
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把技术变为艺术,成为国宝级的“大国工匠”,敬佩之余,我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和你一起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体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甚至“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甚至“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孤寂。
你登上世界最高峰,我们就随你一同攀登,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你走向海边,无垠广阔的海洋就在我们眼前;走遍高山与深谷,陆地与海洋,你是主角,是美的捕捉者;我们是配角,是美的追随者;我们又是主角,是美的感受者。
小刘,我把这一票投给你,你的追求,成就了你,丰富了我和我们!
作比较二,与老王这位“大国工匠”相比,作者“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再次扣住“更”字及“思考、权衡与选择”的要求。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你是串起美丽人生的风景线!
出彩理由
该文将材料中的人物与菊紧密结合,捕捉了一个微妙的细节,所抒发的“独爱菊”情怀也与作者整体的行文感情相契合,选点巧妙,具有独特的情感视角。
抒情兼有议论,选取材料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对比深入,内容丰富,语言朴实真切,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能打动人心。
如果就符合题意而言,该文无疑是最扣题之作。
不少考生只停留在三个人物中的一个上,抓住其一点进行一个层面的书写。
如从大李的科学团队出发,写其创新、坚持、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等等。
选择这些写作角度的学生能够做到符合题意,但绝不能叫“最符合题意”,因为他们忽略了题目中的“更”字及“思考、权衡与选择”。
“更”字能考量学生精准的审题能力,这是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关键点。
从“更”字出发,必然有“权衡”有“选择”,更有比较。
该文在认为“小刘”更具风采的同时,不忘与“大李”“老王”相比较,在比较中使观点更加鲜明,也更加紧扣了题意。
这才叫精准审题,是“符合题意”标准中的最高级。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一、读懂材料:
审题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意是什么。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
这里要谈的是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
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
多则型的,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湖南卷作文题,要在辨析其异同关系的基础上立意(题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
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品与人品”、山东卷的“丝瓜藤与肉豆须”、四川卷的“老实和聪明”等。
(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和含蓄型。
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
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2014年福建卷、湖北卷作文题。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
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
核心语意在哪里呢?
(1)在关键句上。
如2015年高考汉语文卷作文材料: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细读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作文审题立意的重心所在。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
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
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
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
如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
”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
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厘清对象。
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
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概括中心法
概括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材料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
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
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
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
(1)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
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
道理: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例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材料: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分析 所给材料共三段。
第一段讲看云识天气,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电视中看天气预报,但缺少乐趣。
第二段讲接触自然可看到自然之美,但未必能理性认识自然;通过现代科技容易认识自然规律,但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自然气息。
第三段是对前两段材料的概括,指出从不同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第三段无疑是关键段和关键句,其中“感知自然”“不同的途径”“远”“近”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
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便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
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
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
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
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
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
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
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
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它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不要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
“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
路人对罂粟说:
“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
分析 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5.揣摩倾向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为了促进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犬,而狼则献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狼崽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
而作为‘人质’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分析 本材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人质’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
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
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6.求异同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2)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
爱因斯坦回答:
“为什么要100位?
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
分析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
“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
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
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
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
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
从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
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立意,反向(逆向)立意,类比立意。
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当然要选“最佳”立意。
何谓“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
例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
考生如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正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
当然,只要合乎材料意思,不是片面理解、生硬地寻词摘句的,也是最佳立意。
从考生角度看,只要能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写出自己独特见解、真实感受的,就是最佳立意。
实战演练,练出写作实效
一、针对训练
1.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
“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反问道:
“这是什么?
”“零。
”“圆圈。
”“未完成的事业。
”“成功。
”……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
“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
“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
这句话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
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
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直接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立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
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
当然是“做事”。
做哪些事?
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
“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
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
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做教育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抓关系法。
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利益;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
立意有:
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
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
立意有:
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
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林丹、林书豪等。
立意有:
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3.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
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了。
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由果推因法。
(也可用概括中心法)
这则作文材料能引发思考的角度较多,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
同一个演奏家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地方,听众的反应判若云泥,原因多多。
从受众来说:
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
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
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的?
如果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
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则要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
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
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
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
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
“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人”,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
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多少生命中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
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并且是装扮成街头艺人?
是检测听众的素质还是衡量大众的水平?
同样的曲子,同一个人演奏于不同的地点,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初看觉得奇怪,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4.请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材料一 古语:
树怕没皮,人怕没脸。
俗语:
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
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审题最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给出的三则材料讲的都是中国人的“面子”。
“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
浅层义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义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
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是有才干的表现。
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
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
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
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
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
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二、整篇训练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新闻2014年9月16日报道:
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但就在吴老作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中涉及的两类人物——吴良镛和学生,是我们要评论的对象。
知道了评论对象,接下来应该将材料梳理一遍:
学生听《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报告睡觉,这就不仅仅是兴趣问题。
我们常说作文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
这个“是什么”考验着你的眼光与思考的深度。
一个人的兴趣和什么有关?
和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要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还必须思考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是什么,他们关注的点也许是读什么学校、哪项专业更容易找到薪酬高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考察形成他们这样兴趣点的原因:
中国教育缺乏人文化,当前中国教育产业化、功利化问题突出等等。
从吴良镛院士的角度,吴良镛院士已经92岁高龄,但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坚持站立,完全彰显了一名学者、长者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者风范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