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职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职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职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职业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河北艺术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剧集市场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几百部的上新、逾万集的播出,人们对优质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类作品:
它们具备精品剧的品相,一开始就给足人们观剧期待,然而随着剧情推进,陆续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
比如,前不久一部非常火的家庭剧,情感刻画细腻、演员演技精湛、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始播就赢得广泛好评。
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整体质量下降,口碑随之滑坡。
这类“半部好剧”的现象当前比较普遍。
相比于泛泛之作,“虎头蛇尾”的作品更令观众感到遗憾。
剧集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不扎实。
剧集体量大、播出周期长、收看门槛低等特性,使其具有“陪伴”属性,能否迅速与观众建立共情,是很多编剧创作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为了吸引眼球,编剧会在剧集开头设置各种悬念,埋下各式伏笔,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多线叙述的开展,人物不断增加,故事变得复杂,很容易出现情节衔接不畅、人物设置前后矛盾等问题。
如何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
编剧在动笔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比如,可以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份详尽的人物报告,这样不仅会让一个个角色立体丰满,还可以有效减少情节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好的编剧不仅要保持“局外人”的客观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还要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作品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欢笑,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可感可信,否则很容易把角色变成仅仅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虽然起初惊艳,后期却黯然失色。
剧集创作是团体协作的项目,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需要整个行业提供支持。
很多剧集拍摄周期紧张,只有故事大纲或者前几集内容就立项拍摄,没有给“一剧之本”留有足够创作时间。
为赶进度,有的作品往往多个编剧联合创作,这种情况尤需整体统筹,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问题。
“半部好剧”现象,也与当前剧集盈利模式有关。
《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2020》显示,仅2020年1月至8月,上新电视剧60部、网络剧162部。
当前网络视频平台是剧集播映的重要渠道,剧集也是各平台吸引会员以增加营收的重要抓手。
在这些视频平台上看剧,往往前几集免费,继续看下去就需要购买“会员资格”。
因此,制作方往往在一部剧的前几集上花费最多心血:
将节奏紧凑、高潮迭出的内容前置,吸引观众掏钱观看。
倾力打造作品“开头彩”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集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艺创作者,如果只追求“短平快”、赚“快钱”,让一部有可能成为精品剧的作品止步于“半部好剧”,就会格外让人“恨铁不成钢”。
“半部好剧”的“希望”在于,它显示出当前剧集创作者具备打磨精品的潜力,而差的这一口气,恰恰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为了写《大工匠》,编剧高满堂曾长期在工厂体验生活;为拍好《大江大河》,主创团队对细节严格把控,小到一碗肉在剧中年代怎么吃,都认真“考据”一番。
水平有高低,质量有高下,但创作态度和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最终呈现的品格。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到《士兵突击》《大明宫词》《闯关东》《潜伏》《父母爱情》,再到走出国门并受到海外观众欢迎的最新网络剧,经典的诞生都是主创人员耐得住寂寞、用心创作的结晶。
期待我国剧集创作去掉浮华浮躁,重视创作规律,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摘编自任飞帆《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材料二:
且看,《和平饭店》前10集,陈数、雷佳音搭档的反差萌清新脱俗,情节推进中,悬念迭着悬念,叫人一秒都不舍得快进。
可10集过后,易容、掉包、制毒、徒手劫刑场等反逻辑、反常识的剧情一再出现,把之前累积的好感消解殆尽。
《台湾往事》前15集完全有成为经典的潜力,但从第16集开始,关乎家国情怀的正剧就变成俗套的神剧,连骑个自行车都要动用技术抠图。
《美好生活》也不例外,前20集凭细节戳中了中年心事,靠演技赢得了生活质感,但20集之后几乎所有出场人物都有了三角四角情感纠葛。
于是,这些剧集的网络评分无不高开低走。
“半部好剧”谁之过?
祸首就是如今国产剧的通病——注水。
本应是戏核突出、节奏流畅的好故事,出于商业原因,硬生生被大量啰唆又俗套的“凑集数”拖垮。
为了多放广告凑集数,往剧情里硬添加不必要的人物、情节,甚至一些段落重复剪辑,“闪回”段落越来越长。
常常是十集之前,该放的戏剧钩子都已放置,观众也多“上钩”,此时在酒里兑水还是在水里兑酒,浓度全凭资本诉求。
如果一集能卖1200万,多剪五集就能多卖6000万,何乐而不为!
反正拖拖拉拉几十集,只要关键悬念一直在,观众再不耐烦,在没有更好的剧集替代前,也不至于一怒弃剧。
电视剧行业,本应剧本至上,却成了经济账本为王,结果是,精品剧不精,水剧更水。
要避免“龙头烂尾水蛇腰”的“半部好剧”层出不穷,需要平台自身把好品质关,更需要创作者澄净下来,少些商业投机,回归初心。
(摘编自王彦《电视剧高开低走半部好剧,谁之过?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半部好剧”总是前面几集或者十几集精彩,给足人们观剧期待,但后面就一集不如一集,越往后水平越低,口碑直线下降。
B.编剧在剧集开头设各种悬念、埋各式伏笔,目的在于吸引眼球,建立共情,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和保持其观剧欲望。
C.像《和平饭店《美好生活》等网络评分高开低走的作品,都应该像《士兵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D.编剧在剧情里注水,使情节拖拖拉拉,剧集愈来愈多,根本原因是抓住了大部分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不会一怒弃剧的心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虎头蛇尾”的剧作比泛泛之作更令观众感到遗憾,是因为它们有成为精品的基础,观众的期望值较大。
B.如果编剧能以“局外人”的客观冷静审视故事,在情感上完全投人到作品之中,精品力作的产生就值得期待。
C.编剧高满堂为写好剧本长期体验生活,《大江大河》主创团队严格把控细节,这种创作态度有利于作品的成功。
D.如果《台湾往事》15集之后的各集,依然能关乎国家情怀,就可以成为经典,就能改变评分高开低走的趋势。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举出的家庭剧例子,论证了“半部好剧”的口碑必定是高开低走。
B.文章主体部分从剧集创作、盈利模式等多方面指出了“半部好剧”的成因。
C.从文章第四段数字的对照来看,网络视频平台已是当前剧集播映的重要渠道。
D.文章基于创作者有打磨精品的潜力,提出了让“半部好剧”成精品的观点。
4.两则材料都揭示了剧集盈利模式下会出现“半部好剧”,请简要概括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分)
5.怎样才能避免“半部好剧”的产生?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珠海望远
冯英子
到珠海的第二天,珠海度假村的副董事长吴兆声先生在中餐部的楼上请我们吃晚饭。
餐厅靠海那边,是一式的大玻璃窗,从窗中望出去,海上风光非常美丽,澳门历历在望,九洲港外的横州岛和细岗岛,也隐约可见。
我忽然想到,这个楼才是地地道道的望海楼。
从这个楼上望出去,极目千里,尽是南海风光。
珠海市在珠江的出海口,与新会的座门为邻。
厓门的山叫作厓山,1279年,宋元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这里。
那一年,宋将张世杰与元军主帅张弘范在此会战,不幸战败。
宰相陆秀夫恐被俘受辱,负着小皇帝跳入海中,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是赵宋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想不到如此平静、如此美好的海域,当年曾经是决定两个朝代胜败的场所。
在珠海几天,我几乎一直在思考着这段历史。
从珠海的香洲区到拱北区,有一段路是沿海而筑,人少,路静,海浪拍击着堤岸,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几次徘徊在这条迷人的路上,有时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一阵风浪,衣履尽湿,浑身感到凉意。
想到杜牧那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诗,我也很想能够找一点儿沉沙的折戟,追思一下前朝的战争,为什么江山如此美丽,人民如此勤劳,有着200多年统治经验的赵宋,却敌不住新兴的政权?
为什么甘为对方奔走的,有许多赵宋王朝的将军?
这恐怕要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谈起了。
他惩于五代军人的拥兵自重,用此计消除割据,集兵力于自己手中。
赵宋以后,藩镇割据之局不再存在,大将奉命出征,回师部队上缴,兵不识将,将难拥兵,节度使之类不过是个空名罢了。
从集权这点来看,自然不是坏事,可惜他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只管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忽略了外部的敌人。
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缺少了缓冲和中间地带,金兵一出,可以直捣东京,赵宋君臣,望风披靡,地称臣,以儿皇帝自保。
元军来犯,他们也是打一仗、败一仗,逃到海边,终至灭亡。
说得透彻一点儿,历史自有它发展的规律,非个人的主观意志可左右,座山的败亡,正是赵匡胤自己撒下的种子。
当然,也有人看到了这个危机,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他任兵部尚书后,就主张“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数日齐备,有进而无退,日夜以图之”。
可惜被认为是“迁阔”。
一个人病入膏育,却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良、平不能用,扁鹊、华佗也只能束手,赵宋之亡,不在于厓山之战,而在于自缚其手足。
张弘范覆亡赵宋之后,在座山立过一块碑,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来歌颂自己的功劳。
这种如此高调的行为引起遗民以及后世的谩骂,人们纷纷对他进行谴责。
有传闻说,后世有人在“镇国”前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灭宋于此”。
所谓的“宋”将张弘范灭宋,其实是后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但实际上张弘范没有当过一天宋臣。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弘范孝忠元朝,无可非议。
腐朽没落的王朝必然被新兴王朝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解放以后,原来刻有张弘范题字的石碑被航道部门炸毁,直到1964年秋,当地政府请田汉先生题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以纪念这悲壮的历史。
珠海的风景实在很美,有海,有山,有湾,有滩,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盛开之花,每一个宾馆、每一家酒店都是一个小小的花园,这么多小花园又组成了珠海的大花园,花团锦簇,光辉灿烂,而且古代建筑的巍峨同现代的富丽调和在一起,九洲城是天安门的缩影,珠海宾馆却是江南园林的再造。
总的说来,它比深圳典雅,比厦门开阔,作为一个经济特区,也确实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我望着珠海新会间的海域,一直想着厓山之战的情景,但历史决不会重复,看来我倒是忧天的杞人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小品文是很小的。
人家或以为它太小了,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
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
不过,道也有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所说倘真是道,也未免太艰深了。
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应该明白而且都能明白之道理,那便有普及的价值了。
世间不少长篇大论,
因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这便没有普及的价值。
小品文短小,读来不甚费时,所述之理浅显,读来不甚难懂。
有此两个长处,小品文可作普及文化与教育之良好工具。
要小品文能载道,又要它能普及,便须文章作得很好。
就形式说,当为短小。
短小之法,我也可以举一些,曰,不要导论,不要结论;反之,只要一个本论。
近来常见三五百字之小品文,其开端便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
小品文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
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
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
(节选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先叙述作者在珠海餐厅眺望大海,照应文章的题目,接着由珠海市引出厓门,又由厓门引出厓山,层次井然。
B.文章第三段接连两问,表达了作者对赵宋王朝灭亡的深深遗憾之情,这不仅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C.文中句子“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把道理说得形象因而容易理解;朝廷掌握军队,很有力量,边防军数量却极少。
D.文章写珠海的山、水、花、树,赞赏其新貌,强调了其作为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在文中暗示作者在想到元与宋的战争时,渴盼从水中捞一件当年的兵器以抒怀古之幽情。
B.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他誓死不降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C.文本一“良、平不能用”意为宋朝统治者用不了西汉初年的张良、陈平这样的人才,只能从本朝发现和任用人才。
D.周谷城在指出小品文就是文章时,特意把“文”字加了引号,是在强调小品文相比其他类文章更要有华美的文采。
8.文艺批评家全鸥说《珠海望远》是“触景生情,以古鉴今”,你对此如何理解?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分)
9.根据文本二,我们应该主要从哪些角度对文本一进行赏析?
请简要解说。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篇目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
篇目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篇目三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
10.翻译加点字词(15分)
(1)以
(2)亡(3)执事(4)以为(5)行李
(6)共(7)尝(8)阙(9)唯(10)图
(7)因(12)易(13)衣(14)就(15)顾
11.指出划横线句子的句式(3分)
(1)无力于晋
(2)何厌之有(3)太子及宾客知其使者
12.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12分)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梁王旧园①
徐铉②
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
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
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
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
[注]①梁王:
汉代的梁孝王刘武。
旧园,即梁园,当时一些名士如邹阳、枚乘等经常到梁园饮酒作赋。
②徐铉是南唐遗臣,随后主李煜降宋,很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官至散骑常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交代梁园地理形势写到乘舟来游,导入下两联写景,尾联以感慨此行作结,浑然一体。
B.颔联选用草树、荒台、欹石、风雨等意象,表现旧园荒芜衰败、萧条冷落的景象,意境悲凉。
C.颈联写门前与池上之景,由“不见”引出想象之情景,虚实结合,写今日之盛非昔日能比。
D.结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都用了托物寄兴、以景传情的手法。
16.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是天生懂得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3)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不懂句读就跟从老师学习,不懂道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行为进行了评论。
三、文学常识(本题共10小题,20分)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冠:
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
B.首辅:
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
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
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
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
官职名。
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
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
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
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
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D.赠:
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服是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服装,祭祀为吉礼。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古时祭祀上天、五帝时,国君都穿上吉服。
B.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时最早使用年号“元狩”,文中“熙宁”“元丰”“哲宗”都是年号。
C.“擢”指提拔官员,“超摧”指破格提拔。
文中的“迁”指凋动官职,一般为升职,也作“贬谪”“降职”解释,如“迁客骚人”。
D.赠是古代有功劳的官员死后,朝廷给他本人或功臣的先人追封爵位、官职。
文中指的是朝廷给高遵裕本人追赠官职。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中,最高级别考试称殿试,皇帝在朝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生亲自考核,以定甲第。
考中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除”。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文是褒谥。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
“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文中何灌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
B.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曾与北宋相对峙,后被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亡。
C.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
D.靖康,北宋年号之一。
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