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笠泽路流虹路跨内苏州河桥梁工程技术标.docx
《本科毕业设计笠泽路流虹路跨内苏州河桥梁工程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笠泽路流虹路跨内苏州河桥梁工程技术标.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笠泽路流虹路跨内苏州河桥梁工程技术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笠泽路及流虹路跨内苏州河两座桥梁新建工程位于吴江区老城区西部,是连接太湖新城与老城区的重要纽带。
本次工程笠泽路西起新建桥梁西侧起点,起点桩号LZK1+562.088,东至设计纵断面与现状笠泽路接顺处,终点桩号LZK1+734,全长171.91m,其中笠泽路桥长84.99m,宽49m,跨径26+32+26=84米。
流虹路工程西起新建桥梁西侧起点,起点桩号LHK0+816.925,东至梅石路交叉口,终点桩号LHK1+187.658,全长370.73m,其中流虹路桥长70.28m,宽44.6m,跨径18+28+18=64米。
本工程主要包括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信息工程。
二、工程总体目标
1、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将以创一流的精品工程为目标,以先进的施工设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合理的资源投入,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工期目标
招标文件要求本合同段工期为360日历天,计划开工时间2015年4月20日开工,计划完工时间2016年04月13日完工。
我公司承诺:
一旦中标,将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
3、安全目标
杜绝因工死亡,现场施工人员的年负伤频率不大于0.05%;不发生基坑坍塌、沟槽坍塌的安全事故;不发生重大机械设备操作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
4、环保目标
我公司将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工厂影响,提倡文明施工,环保生产,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的问题。
创建文明工地,控制污水、废物、粉尘的排放及噪音影响,达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标准规定。
第二章施工方法及工艺
一、施工测量
1、测量控制方法
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量大,点多线多,标准要求高。
而且测量控制工作有其特别的系统严密性、连续性,来不得半点差错。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成立由3名(道桥专业)测量员组成专业测量组,认真钻研图纸,从每个点、每条线开始,扎实控制好局部的标准精度,再进而组织好全局的施测工作,提高施测精度和施测效率。
测点放样前,认真作好内业准备工作,校正仪器设备,拟定施测方案。
现场精心操作,对不符合精度测量成果必须复测,决不马虎了事。
主要采用的仪器设置及工具为:
全站仪和S3型水准仪、水准尺、钢尺、锤球、花杆。
2、水准的控制方法
将建设方移交给施工单位的水准点(高等级水准点,布置在工地红线附近区域)做为整个工程水准的基点,采取三等水准将高程引测到施工路段的两侧及分隔带内比较合适的地方,设固定的水准点(Ⅱ级点)。
要求该点均布在全线两侧,两点相间以不超出100米为宜,设置在高程桩上。
当进行到施工测量时,就近利用(Ⅱ级点),这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
3、平面控制方法
(1)复核所移交控制点是否有误。
(2)利用控制点放出道路中心线上的施工控制点,直线部分50米一点,曲线部分除圆点、圆缓点外每20米一点。
(3)各施工控制点护桩。
护桩测定后,用砼固定,以备道路施工、管线施工时使用。
曲线施工时按切距法放点。
精度控制:
测距1/2000,测角<20″,层面高度<10mm。
(4)管线及井位的测定。
利用上述平面控制网,确定管线的中心线。
对于曲线段以5米为间距,测设中心线控制桩。
二、土石方工程
1、路基土方
1.1、准备工作
(1)路基施工前,接收所有控制桩点,恢复导线,加固、保护好控制点,按施工要求,认真做好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2)通过取样试验,对路基填料做好物理、化学、剂量方面的试验工作。
(3)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系统,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在护坡道外侧开挖临时排水边沟,初期不能开得过大,尤其是高于3m路段和桥头地段。
临时排水沟排除的雨水,不得注入农田、耕地,也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4)在施工路基前,对公路用地、取土坑范围内场地进行清理。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应清理至原地面以下至少20cm,并清除用地范围内的树根和草皮,清除的杂物弃于指定地点。
清除表土采用推土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1.2路基挖方
组织机械化施工,主要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联合作业法,人工进行配合。
路基施工过程中,当路堑或边坡内发生地下水渗流时,应根据渗流的位置及流量的大小等现场实际情况,采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盲沟)等设设施,降低地下水或将地下水排走,其处理方案及采用的材料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挖方边坡根据现场土质情况会同设计、监理工程师确定坡度,开挖后对边坡、基底进行修整压实,坡面应平整干净,路基应进行碾压夯实,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相关规范要求。
对路基顶部表层的土,应按设计、规范进行土工试验,如土质较差,不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时,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商讨处理措施。
路基开挖、清理、夯实、修整成型后,做好施工原始记录,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①在路堑高度较小路段,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从开挖的两端按横断面分层开挖。
②在路堑高度较大的路段,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先沿路堑纵向向挖掘一通道,并利用该通道作为运土路线及场内排水的出路,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以扩大工作面,再在几个截面上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坡面。
开挖时控制好纵坡及横坡,以利于排水,开挖坡面的大小能容纳一个施工小组作业。
开挖深度应比路基设计标高高深30cm,然后分薄层回填夯实,平地机整平,人工辅助修整。
整平时,要控制好纵坡及横坡,形成适当的路拱。
采用单斗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局部挖土运距短的由推土机进行。
机械开挖应小心操作,开挖时根据现场情况,会同监理工程师确定护坡方式,以减少对原有道路和临近边坡等的影响。
开挖中注意边坡配合挖掘机或人工分层修刮平整,以保证边坡的平整于稳定。
③开挖应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前,应认真制定土、石方的调配方案,保证路基挖方和路基填筑的配合进行,以利移挖填,就近调配。
保证边坡的稳定。
坡顶离开挖边缘2~3米范围内,不得堆放重物。
施工期间,施工安全员应加强对边坡稳定的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移挖做填,开挖时先将不适应填筑的土单独崛弃,再按不同土质分层挖掘,以满足路基填筑的要求,移挖做填的挖方应随挖、随运、随填。
不适应用土应运至指定弃土地点弃置,不得污染环境和水源,暂时堆置时不得堆置在距基槽边2m以内,堆置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开挖由高地段向低地段分段进行,依照自然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坡脚部分最后挖除,同时进行边坡加固、防护工程。
路床顶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路床顶面30cm应开挖后再分薄层进行回填夯实。
压实度、地基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开挖尽量避开下雨天施工,边坡整修工作不得在下雨天进行。
施工期间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并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水土流失。
1.3路基石灰土填筑
1.3.1对材料的要求
①石灰:
石灰质量应符合GB1594规定的Ⅲ级以上生石灰的技术标准。
②灰土中细粒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2-20的粘性土,土中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毫米,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选用。
1.3.2铺筑试验路段
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是为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检查承包人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拌和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试验路段铺筑长度为100-200m,在试验路段开始至少14天前,将铺筑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待同意后方可铺筑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确认的施工方法、压实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松铺系数和最佳含水量作为今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
1.3.3施工工艺
(1)取土坑挖出土方后,直接运至施工作业段摊铺,用重型铧犁或稳定土拌和机将土体翻松,粉碎后,将规定剂量的全部石灰均匀摊铺到土层上,采用稳定土拌和机翻拌,粉碎至土颗粒在50mm以下,
(2)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含水量,使其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同时应将土和石灰分拌和。
(3)经拌和和整型的混合料应立即在全宽范围内压实,并在当日内一次碾压到位。
必要时将混合料晾晒或补加水,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再进行压实。
(4)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前一段拌和后,留5-8米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一段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5)压实度至规定要求后即进入养生阶段。
灰土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湿度,时间不少于7天。
养生方法采用汽车洒水或彩条布覆盖等,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1.3.4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1)石灰应充分消解,要全部通过1cm的筛孔。
(2)土的改性用生石灰闷料。
料堆要用装载机翻拌均匀,一般生石灰闷料时间为7天以上,改性土的塑性指数要降低到20左右,否则须进行二次改性。
(3)对于改性后的土要先用拌和机将其颗粒粉碎,尽量使其颗粒小于15mm后再摊铺石灰。
(4)按用量比例分别布改性土、消石灰。
消石灰用布灰机布灰,确保灰量均匀;如果没有布灰机,应采用在土层上划分方格,按设计数量用人工布灰。
布料时必须确保配合比的准确与均匀。
(5)灰土混合料用重型铧犁或稳定土拌和机反复拌和,拌和深度应直至稳定层底。
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人员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应略破坏(约1cm左右)路槽表面,加强上下层粘结。
拌和完成后表面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花面等现象,土颗粒应不大于5cm。
(6)拌和好的混合料含水量应处于最佳含水量±1%,要当天碾压成型。
碾压过程中由于日晒风干,表层失水,可适度补水,以减少表层松散,促使表面潮湿,闷一段时间后,用轮胎压路机跑光,消除起皮现象。
(7)成型后的灰土要做好洒水养生,保持湿润,以减少干缩裂缝,宜尽量进行基层的施工。
(8)施工接缝应采用对接形式或平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处的纵向与横向平整度。
(9)石灰土质量检查项目、质量要求和检查频率按规范所列执行。
1.4结构物台背回填
1.4.1台阶开挖
回填前,与台后路基接茬处,要开挖台阶,台阶一直开挖至符合压实度标准为止,台阶宽度不小于2.0m,且台阶处不留有松散土。
1.4.2运料摊铺
将回填料往准备好的作业面进行摊铺,摊铺时按设计尺寸一次性铺到位,填料与台后搭接素土,同时摊铺,松铺厚度控制在15cm。
1.4.3碾压
填料摊铺好后,用压路机碾压,离构造物较近的地方用小型夯实机夯至符合压实度标准要求。
二、道路工程
1、路基工程
1.1、路基处理
(1)一般路基处理方法:
先清除表层20cm杂填土及建筑物基础,若路面结构层底以下填土厚度≥1.4m,则用4%灰土填筑至路面基层底以下80cm,再填筑80cm厚6%灰土;若路面结构层底以下填土厚度<1.4m,则超挖至路面结构层底以下1.4m,再按上述方法回填;河塘段先筑坝、抽水、清淤,填筑60cm厚6%灰土,再用4%灰土填筑至路面基层底以下80cm。
(2)河塘段落处理:
先在路基外侧筑坝,进行抽水、清淤,河塘边缘挖成台阶状,塘底回填60cm厚6%灰土,再回填4%灰土至结构层下80cm。
1.2、灰土路基填筑
采用集中拌和、现场摊铺碾压的方法。
灰土填筑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分层,保证压实度,填筑较厚区尽早提前施工,确保自然沉降时间满足设计要求。
⑴、灰土拌和
将合格的素土运到拌和场地集中堆放,每车素土间预留一定空隙。
按设计掺灰量,人工将石灰均匀地洒在土堆上,发现未消解石灰及时清理。
用装载机进行充分翻拌,直到拌和均匀为止,即颜色基本一致、无灰条、无灰斑、颗粒大小满足要求。
然后检测掺灰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必要时进行掺灰复拌。
⑵、灰土运输及摊铺
采用自卸车运输,运到摊铺点后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摊铺完成后若发现有拌和不均匀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补充拌和。
检查灰土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大时要进行翻晒复拌或掺灰处理;当含水量过小时要进行补充洒水复拌。
⑶、灰土碾压及整型
灰土的含水量符合要求后要及时进行碾压,用振动式压路机以5~7KM/h的速度碾压1~2遍,并反复整型直至平整度、纵横坡符合要求。
再用振动式压路机振压2~3遍,光轮压路机碾压3~4遍,路基边缘要增加碾压遍数。
一层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度、平整度、石灰剂量等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上层填筑。
⑷、施工要点
填方路基所选用的土方严禁使用含建筑垃圾的杂填土和淤质土,土质应均匀;严格控制石灰剂量;回填时应分层填筑,逐段碾压成型;碾压时,严格控制土方的含水量;路基施工时应做好排水工作,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边沟和集水坑,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并每隔50m开挖排水横沟,与边沟连通,降低地下水位;路基施工时,每层土方填筑压实后,表面应设置2%~4%的横坡,以便地表水及时排入边沟内,避免填土长期受水浸泡而影响工程质量。
2、路面工程
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⑴、施工准备
①对石灰土底基层的高程、中线、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等外型进行检查验收,然后进行沉降稳定检查、碾压检验、路基强度检验等。
②原材料进场并进行原材料试验、最佳配合比设计并报批。
施工前测定砂石料含水量,确定生产配合比。
③进行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自卸车、装载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准备并进行调试,同时准备好试验检测仪器。
④做好测量放样,钉出摊铺段中、边线桩,打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好松铺厚度,挂好厚度控制线。
⑤清除石灰土基层上的浮土、积水和其它杂物,并进行洒水湿润。
⑵、混合料拌和、运输
开始拌和前先检查拌和场备料应能满足用料要求,根据气温情况及时调整用水量,用水量以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为宜,但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拌和机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以免混合料离析。
每天应进行混合料取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
混合料用自卸车装车后用油布进行覆盖,并尽快运送到摊铺现场,若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摊铺现场,则混合料予以废弃。
⑶、混合料摊铺、碾压
采用两台同型号摊铺机梯队作业、连续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1m/min左右。
调整好摊铺机传感器臂与厚度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高程和横坡。
摊铺机后设专人检查平整度和混合料离析情况,若发现平整度不好,应及时铲除或补料;若发现有离析现象,应及时铲除离析料,并用新拌混合料补填。
为保证边缘混合料的压实度,摊铺时应设置20~30cm超宽。
摊铺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碾压,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碾压。
每台摊铺机后面紧跟振动式压路机进行振压和光轮压路机进行稳压,先稳压1~2遍,再振压3~4遍,最后再稳压3~4遍,每次碾压应重叠1/2轮迹,压路机行驶速度为25~35m/min,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严禁在刚压实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作压路机或送料车的转弯、调头、急刹车等,压路机要呈齿状错开停放,相隔间距不小于3m。
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密实度。
⑷、横缝设置
在混合料摊铺因故中断超过2h及每天收工之后均应设置施工横缝。
横缝与道路中心线垂直设置,具体设置方法为:
中断或收工时在端头设置45°斜坡并充分碾压密实,延续施工前将坡面表层松散混合料人工挖除,清除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纵向摊铺,压路机先沿横向充分碾压,再纵向正常碾压。
⑸、交通管制及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灌砂试验密实度检测合格后,即进行交通管制,养护期间严禁施工机械和各种车辆在基层上通行。
每一段碾压完成后立即用复合土工布进行全面积覆盖,并浇水湿润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
2.2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等现象,出厂温度宜控制在165℃左右。
运输到摊铺地点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30℃。
沥青砼混合料宜采用全路幅摊铺,如采用分路幅摊铺时,接缝应紧密、拉直,并宜设置样桩控制厚度。
如分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进行清扫、清理干净,并宜浇洒粘层沥青。
沥青砼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00℃。
碾压时压路机自路边向路中,三轮式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后轮宽1/2,双轮式压路机每次重叠为30cm,初压时,用6~8t双轮压路机或6~10t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装置静压)压2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整。
初压温度应控制在100°~120℃。
复压时用10~12t三轮压路机,10t振动压路机或相应的轮胎压路机进行。
宜碾压4~6遍至移定和无显著轮迹。
终压时用6~8t双压路机碾压或用6~10t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2~4遍。
开始碾压的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应为100~12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
碾压后的路面的未冷却前,压路机或其他车辆不得在路上停放,并防止矿料、杂物、油料等下落在新铺的路面上。
不得在新铺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或突然刹车和从碾压完毕的路段进出。
其次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粗细料集中等现象。
面层与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
三、排水工程
1、测量放线
先按设计坐标利用全站仪放样管线及检查井中线,并用白灰划线标示开挖边线范围,打桩明示检查井中心。
2、管沟开挖
(1)施工前必须先校核雨污水管线下游高程,与本设计符合无误后方可施工。
为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益,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的方法。
(2)沟槽底部的宽度和放坡,应严格、认真地按照规定进行施工。
沟槽底部的宽度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沟槽边坡坡度不小于1:
0.33,以此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
(3)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存位置。
土方堆放时,堆土坡脚距槽边1m以外,以防止塌方,影响工程质量和伤及施工人员,同时应留出运输道路及排管的足够宽度,土堆间要留出横向运输道口。
堆土的高度不宜超过2m。
(4)机械开挖沟槽时,中线定位及标高测量工作要紧紧跟上,更应严格控制。
开挖时应比设计底标高稍高,预留出10~20cm的土方留给人工铲平,这样可以防止开挖超深,保证天然土基不受扰动,保证其强度及稳定性。
(5)如果发生了超挖的现象,决不允许用原土回填,可以采用石灰土回填密实或者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
(6)沟槽内决不允许受水浸泡,如已被泡水,应立即检查排、降水设备,疏通排水沟,将水引走、排净,如浸泡严重而扰动的地基土,应将受扰动的土挖除,换填级配砂砾夯实。
较深的地方可采用大卵石或块石回填,用砾石填充空隙,找平表面并夯实。
(7)沟槽挖方在竖直方向,应自上而下,从平面上说,应从下游开始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
沟槽成型后,及时申请验收,会同监理单位验槽,办理验槽记录签证后,及时组织下道工序的施工,以防地基受破坏、扰动。
3、管道基础
在质检部门验收沟槽合格后,进行管道基础的施工。
基础厚度应根据设计规范要求铺设,采用人工摊平,小型振动夯夯实。
4、管道安装
管材应尽可能运至待安装管道的沟槽边,若施工场地条件不允许,可将管材集中堆放于甲方指定场地,再二次转运。
在运输前和货到现场后应对管道进行验收,并报监理组验收,检查厂商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
管道装卸过程中应轻装轻放,严禁摔跌或撞击。
管道安装前进行软件资料的检查及外观检查,对管材的具体要求是:
管材应无裂缝、空鼓、接口掉角、保护层脱落等缺陷。
橡胶圈应质地紧密、表面光滑,无空隙、气泡、裂纹和重皮。
无出厂证明等软件资料的材料不得使用。
当平基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基础标高验收合格后即可组织下管工作的进行。
首先在砼底板上弹好管道中心线,标好井位及主支管轴线位置。
下管前必须进行以下工作:
管节内外壁应进行外观检查,有损伤或变形应进行处理或调换;清除接口内侧和外部的灰尘、砂子、毛刺等附着物。
5、检查井砌筑
利用管道施工时的控制桩确定检查井的位置,保证检查井的中心与管道中心在一线,井底基础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
管与井壁衔接处,用砂浆填实、饱满不漏水。
井内踏步随砌随安,位置正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强度前不得踩踏。
支管的预留与主管道同时安装,预留管口采用低强度等级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检查井砌筑用砖须检测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小窑砖”。
砌筑时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错落有致”。
特别是管口与井壁衔接处要认真发圈,绝对不允出现通缝现象,砖尾之间的大间隙用碎砖和砂浆填实。
粉刷平整、无裂缝、空鼓现象。
检查井砌筑至规定高程后,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施工人员及行人坠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6、闭水试验
管道闭水试验按照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其中,管道及检查井的外观质量检测都应合格,全部预留应封堵不得漏水。
闭水试验应在管道填土之前进行,应在管道灌满水后经24小时后进行渗水量测定。
闭水试验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对渗水量的测定不少于30min。
整个过程必须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闭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
7、沟槽回填
在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行沟槽回填。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细砂土回填,为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回填土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
用木夯夯实时,回填土的虚厚在20~25cm之间,用蛙夯夯实时,回填土的虚厚在25~30cm之间。
夯实时要逐层进行,不得漏夯,更不得损伤管道。
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接茬呈接梯形。
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留台阶接茬,夯实时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夯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要求参见回填土验收规范,每个井段每一层都必须在监理监督下做试验,且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桥梁工程
1、钻孔灌注桩施工
1.1桩位测量选用全站仪定位,分三次进行测量复核确保桩位准确,分别为挖埋护筒前测量一次、埋设护筒后复测一次、开钻前进行第三次测量检查。
1.2钻机钻头选用三(四)翼带腰箍钻头,钢护筒由3-5毫米钢板卷制而成。
施工中开钻宜轻压慢转,正常钻进时钻进速度控制在6m/h以内,临近终孔前放慢速度以便及时排出钻渣,减少孔内沉渣。
在钻孔过程中,及时检查钻孔直径和竖直度,并及时填写钻进记录。
为保证清孔质量,采用二次清孔,即终孔后清孔一次和砼灌注前清孔一次,沉渣厚度t≤0.3d(d为桩径),且不大于30cm。
1.3钢筋笼集中加工制作,由于钢筋笼较长,需分节制作,分节长度一般为8m~12m。
用吊车或钻机塔架将钢筋笼垂直吊放入孔,下沉至设计标高后设置2根或4根φ16吊筋,固定好钢筋笼,防止在灌注砼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1.4砼灌注采用垂直提升导管法,坍落度控制在20±2cm左右,φ1000mm初灌量约为2.5m3。
在灌注桩的设计桩顶高程上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超灌,超灌不小于80cm。
在灌注砼过程中制作试块及养护,同时作好钻孔桩的砼浇注记录,砼灌注完成后及时拔出护筒。
凿桩头时控制好顶面标高,及时复测桩位并进行试验检测。
2、承台施工
基坑深度内有砂性土则需进行井点降水,若降水效果不佳或基坑开挖范围为淤质土,则需用钢板桩或挡板进行坑壁支护。
2.1、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的井管布置间距为1.2m,单根井管长度为6~8m,一套井点最大可带50根井管,平面长度可达60m。
考虑到电压、设备老化等因素,为确保降水效果,本工程每套井点按布设30根井管、单根井管长度8m考虑,平面布置长度为36m。
2.1.1在承台基坑上口边线100cm以外开设一条60cm宽、50cm深的井点充设沟槽,沟槽设3%纵坡,下游处设置集水坑,以利水源重复利用、并防止污水外溢污染环境。
2.1.2冲孔采用高压泵,根据不同土质调整冲水压力。
冲孔到经过井点降水专项设计计算的设计位置时,冲管停沉,固定在该高度加冲片刻,把底部泥浆随水冲去(清孔)。
切断电源,迅速垂直拔出冲管,立即将井管对准井孔中心垂直插入,将合格的滤料(粗砂、砂砾)在井点管四周均匀填灌,分层填料,确保填充料的密实度及数量,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