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818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喜爱;《带刺的朋友》描会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学情分析

学期已过大半,孩子们学习时基本上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并能准确感知文艺为此,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阅读,并通过与文本的反复对话,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同时扫清认读障碍。

但面对命题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主要形式,三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不够丰富,面对这样的习作话题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

单元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6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三自然段。

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能围绕一句话复述故事大致内容。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5.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旭说这样的句子。

课时安排:

11课时

教学过程: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呢”等8个生字,学会“妙、演、奏”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描写顺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大自然声音美妙、有趣的特点.

难点: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体会第1自然段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1.课件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说说自己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教师适时小结:

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听到了这么多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那么,大自然里除了刚才我们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2.板书课题:

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并将课文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演奏、手风、琴、温柔、感受”等,指名朗读词语,引导其他同学适时进行朗读评价,教师重点指导读准“琴”是前鼻音,“鸣”是后鼻音,另外“击,激”两个字读音相同,读“jī”。

全班同学齐读词语。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试着识记生字(“喳、鸣”两字都跟声音有关,所以都有个“口”部......),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琴”下面是“今”,不要记成了“令”,另外可以采用熟字比较法(受一一爱),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演、伟......)等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3)再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其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说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哪些需要重点强调。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适时聚焦“奏、琴、激、器”4个生字,并进行范写指导。

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奏”是上展下收型汉字,注意上半部分三笔横画略短且紧凑,撇、捺要舒展,下面最后一笔是点画;“琴”上面两个“王”都要写得略小,下面“今”的撇,捺要舒展;“器”上面“哭”的两个“口”要比下面两个“口”略小,且稍紧凑些,下面两个“口”托住“犬”的撇,捺画;“激”中间部分要写得略瘦,以保证字整体的紧凑。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再次强调部分笔画的书写。

3.引导学生将词语带进课文再次朗读,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画出相关句子。

4.指名回答,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的一句话“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您样的顺序安排内容的学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总一分”的数述顺序,同时引导他们继续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声音。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风、水、动物,同时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拟声词。

三、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2.教师小结:

一节课的时间,大家就学到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

相信下节课的学习,大家会对课文内容获得更多的认知。

那么,大自然中的声音各自都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板书设计

21、大自然的声音

风水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美妙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一、回顾交流,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再次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强调指导。

学生齐读词语。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总一分),并说说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课件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齐读句子。

二、精读课文,感受声音的“美妙”

1.质疑引入:

风的声音是如何美妙呢?

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都写了什么意思。

(1)学生交流(共四句话),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别说说每句话都写了什么意思。

同时引导他们讨论第一句话跟后面三句话的关系如何(第一句话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后面三句话写他在森林里是如何演奏的)。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跟后面三句话也构成了“总---分”关系。

(2)引导朗读第一句话,看看作者将风比作了什么(音乐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品读后面三句话,看看风在森林里分别都演奏出了怎样的乐曲。

(3)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适时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并说说从中似乎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四句话,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雄伟”(文中指声音有气势),同时播放自然界中不同大小的风声,引导学生聆听感受。

师:

孩子们,如此有才华的音乐家,总是会给大自然带来不同的乐音,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风声富于变化的特征。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提醒他们读到“狂风”部分时,要有意识地提高声音,读出气势。

(5)指导学生试着进行背诵,教师提醒他们抓住文段结构的同时,再联系每句话的内容进行理解性背诵。

指名背诵展示,教师及时点拨,提醒。

2.过渡:

除了风,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

(1)学生快速朗读第3自然段,引导他们边读边看看这段话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课文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总一分)。

(2)质疑品读:

水这位音乐家最喜欢在什么时候举行音乐会呢?

(下雨的时候)出示相关句子: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指名朗读句子,并说说自己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音乐会很热闹,有很多声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能还有哪些声音被省略了?

(哗啦啦、淅沥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都叫“拟声词(或象声词)”。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注意读出不同声音的感觉。

(3)出示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晔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引导学生读句子,并思考小雨滴都经历了哪些旅程,他唱出的歌声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适时聚焦“小溪、河流、大海”,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淙淙、潺潺、哗啦啦”几个词语感受水声的富于变化,同时随文理解“汹涌澎湃”(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段,注意读出声音词的特点,同时,还要读出雨滴歌声由轻缓向高昂的变化过程。

(5)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示,教师适时进行范背指导。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自己都认识了哪几种动物“歌手”。

(1)课件出示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聚焦“鸟、虫、蝈蝈”,同时播放它们的声音,感知几个拟声词的特点,并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歌手唱出怎样的歌(小燕子“唧唧”,小公鸡“喔喔喔”......)。

教师适时质疑:

可爱的小蝈蝈,你们这是在唱什么歌呢?

学生齐读“我在唱歌,我很快乐”。

(2)指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出动物声音中快乐的感觉。

4.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知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等大自然不同的声音。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三、回顾写法,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第2-4普自然段的内容都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后三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归纳板书:

美妙),并且明确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写的,同时,后三个自然段也都是围绕段首第一句话来写的。

2.教师小结:

孩子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大自然的声音是美妙的,而且还体会到运用“总---分”的方式来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课下大家也按照这样的方法写一写大自然中其他美妙的声音吧(课件出示课后“小练笔”的内容,布置学生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22、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水美妙

动物

23、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畅”等5个生字,学会“朝、雾、蒙”等13个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叙述特点和线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父亲是怎样喜爱树林和鸟的。

难点: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儿歌《家》(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祖国是我们的家,是鸟儿的家),指名朗读诗歌,同时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写什么词语?

2.学生认真思考、填写,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树林”,学生齐读诗歌。

3.交流引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鸟吗?

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它们。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入:

有一位父亲,他比我们任何人都要热爱鸟,你们想去认识这样一位爱心满满的好父亲吗?

4.板书课题:

父亲,树林和鸟,学生读课题,注意“鸟”的声母是鼻音“n”。

二、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对字,词,句的正确朗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再读要求:

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朗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读准“黎”的声母是边音“”,“凝,蒙”是后鼻音,要注意发音到位。

小组开小火车朗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子或段落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句子:

“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提醒他们重点看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什么串联起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主要采取了对话形式串起全文,同时引导他们再读父子俩的对话,看看从两人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导他们说说从对话中获取的信息,教师补充(父子俩主要在谈论与鸟有关的话题)。

三、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并简要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指导书写“雾、蒙、鼻、翅”几个字。

其中“雾”整体较长,书写时注意将上下两部分写得略扁,下面“务”的横撇,捺略微舒展;“蒙”下面部分有两笔横画,不要把短横写丢了,另外,“豕”的弯钩要注意回到中轴线上出钩,以保证字整体的稳定、端正;“鼻”上面的“自、田”均要写得略扁,下面部分的横画稍长;“翅”左边“支”的捺画要舒展,完全托住右上边的“羽”。

(2)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对书写问题予以纠正,强调。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文中的父亲到底都跟自己的儿子谈论了哪些关于鸟的知识吗?

老师先卖个关子,把问题留到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发现。

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听写生字词,同桌进行互评,然后反馈书写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易错字纠正,强调。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归纳。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鸟情

1.快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爱鸟,懂鸟护鸟。

2.自主学习,体会父亲的“爱鸟”情。

(1)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父亲非常爱鸟,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引导学生抓住“一生最喜欢”体会父亲爱鸟情深,同时抓住“歌唱的鸟”体会在父亲的心里,觉得鸟儿的叫声都像歌声那样动听,进一步体会他对鸟儿真正的热爱之情。

指导朗读句子,注意强调“一生最喜欢”这一短语的朗读重音。

B.“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引导学生联系前一句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看到鸟儿快活的情形时,自己的心里也感同身受,表现厂父亲的喜怒京乐已经深深地与鸟儿连在了一起,这是源自他内心对鸟儿真正的热爱之情。

3.探究交流,感知父亲“懂鸟”的表现。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第2-16自然段,看看父亲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判断树林中鸟的生活情形的,试着用文中的词句来概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深入组间进行点拨指导。

(3)小组代表班内汇报学习交流情况:

4.质疑交流,体会父亲的“护鸟”心愿。

(1)质疑:

当快活的鸟儿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心情?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最容易被猎人打中”想象父亲对鸟儿安全的担忧。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体会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并从中进一步感受父亲熟悉鸟,更爱护鸟儿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父子俩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父亲充满慈爱,“我”则充满了好奇)。

6.课件出示句子: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思考“我”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结合前面的对话,体会“我”一方面为父亲如此爱鸟,懂鸟,护鸟而感到骄傲,开心的心情,另一方面,如此熟悉鸟儿的父亲不会像猎人那样去伤害鸟儿,所以“我”心里觉得特别庆幸。

与此同时,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我”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心里激发出了对鸟儿的爱护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7.延伸:

这样的父亲会是一位猎人吗?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他们注意联系前面对父亲的感知进行讨论。

(2)教师归纳:

是啊,这样爱鸟。

懂鸟、护鸟的父亲肯定不是一位伤害鸟儿的猎人。

三、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说说通过课文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从文中父子俩的身上受到感染,激发爱鸟,护鸟之情。

课件出示爱鸟护鸟公益广告语:

A.手牵手科学爱鸟,护鸟,心连心共建生态家园。

B.听一声清脆的鸟鸣,心灵就注入一片阳光。

学生齐读句子。

2.教师小结:

孩子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做爱鸟护鸟小卫士,共同为鸟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乐园吧。

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看:

鸟动

闻:

鸟味(爱鸟懂鸟、护鸟)

听:

鸟声

 

22、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枣、馋、缓”等11个生字,学会“刺、枣、颗”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感受红枣美丽的样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

难点:

体会作者对社会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准确朗读课题,注意读准“刺”的读音,同时展开想象,这位“带刺的朋友”会是谁呢?

(仙人掌、刺猬......)教师适时引入:

大家猜得很准,课文中这位神秘的“带刺的朋友”就是刺猬。

2.出示小刺猬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刺猬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介绍(别名刺团、猬鼠、偷瓜獾、毛刺等,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两周内刺软眼盲)。

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意

1.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抽取小刺猬词语图片,小组开小火车朗读词语比赛,看看哪一小组朗读得最准确,教师适时抓住易读错词语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扎”读第一声,同时注意准确区分“忽、匆”两个字的读音。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四字词语“斑斑驳驳、噼里啪啦、恍然大悟、蹑手蹑脚”等,其中“蹑”字读第四声。

(2)巩固词语认读练习:

随机抽取词语卡片,学生快速抢读词语,教师再次进行巩固指导。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字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师:

识记生字的方法非常多,只要大家能够观察,比较,就会准确记住它们的字形。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再火进行部分学词的朗读纠正指导,同时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

“我/还没并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跋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小刺猬做了什么事情?

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晚上),地点(后院的枣树旁),引导他们说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梳理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秋天的晚上,一只刺猬在后院偷枣的事)。

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第2-10自然段)。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引入: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枣儿,竟然会让小刺猬忍不住来偷呢?

孩子们,认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知。

2.学生自读思考,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3.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提醒读准“玛瑙”一词。

同时引导他们思考:

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枣儿的?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挂满,无数颗”等词语体会枣儿丰收的情形,数量多,抓住“红、玛瑙”体会枣儿颜色样子美,同时抓住“风儿一吹,轻轻摆动”感受枣儿的动态美。

并在此基础上随文理解“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4.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聚焦句子“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运用,更进一步突出了枣儿的诱人(课件同时出示“玛瑙”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感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对枣儿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

这样颜色红艳,晶莹饱满的枣儿,看着就让人眼馋,难怪小刺猬会来偷。

小刺猬又是怎样偷枣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写一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出示13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教师适时重点聚焦“枣、乎、匆、追”四个生字,指名四位同学板演,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重点从笔画,笔顺以及生字结构等方面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范写指导四个生字,提醒“枣”上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下面的两点方向大致相同,且要落在竖中线上;“乎”第一笔是平撇,中间的横画略长,最后一笔是弯钩,行笔时略有弧度,注意不要写成了竖钩挺直的感觉;“匆”要注意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略宽,最后的竖钩部分向内收,同时还要注意两笔撇画之间等距;“追”先右后左,右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紧凑,另外横画之问要做到等距,

4.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根据书写情况子以重点笔面书写强调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激趣回顾,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秋天枣儿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描述图画中的枣儿,适时补充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文段。

2.过渡引入:

这枣儿确实让人眼馋,小刺猬到底是如何来偷枣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感受文趣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样子的词句,然后试着连起来描述它的样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板书(样子:

圆乎乎,长满刺)。

2.探究交流:

作者是如何夸赞刺猬偷枣本领的?

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引导学生理解“高明”(文中指划猬偷虹的本事大,技艺高强),同时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刺猬的赞以与敬佩之情,并随文理解“饮佩”(高度敬重)。

3.质疑导学: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小刺猬充满敬重与佩服呢?

小刺猬的偷枣本领到底又是如何高明呢?

还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第7-10自然段中,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小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同时圈出小刺猬偷枣时的动作词。

想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自主读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

小刺猬先是爬到枣树上用力将红枣摇下来,然后自己再从树上跳下,并将红枣都归拢到一起,再打个滚把红枣全部扎到自己的刺上运走。

5.课件适时出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我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课件聚焦“爬来爬去,归拢,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扎在,驮着,急火火地跑去”,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动作词的表达作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爬来爬去、归拢、打滚、扎、驮、跑,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刺猬偷枣时动作迅速,方法有趣高明(板书:

有趣、高明)。

同时抓住最后一句话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中“诡秘”的意思(隐秘不为人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注意强调刺猬一系列动作词的朗读重音。

(2)引导学生试着利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完整描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注意用到拟声词和动作词。

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适时予以点拨、梳理。

6.探究交流。

(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朗读三句话,看看作者对小刺猬的称谓及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从中体会到作者因为目睹了刺猬偷枣的有趣过程,内心不由自主地激发出对它的钦佩和喜爱之情(板书:

钦佩、喜爱)。

(3)课件再次出示句子: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指导学生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