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751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0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F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F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

F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5.E5F1C1D5

[2011·安徽卷]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18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图1-18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5℃、101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E5F1C1D5

(1)三 ⅠA 2

(2)Si HCl

(3)SiCl4+3H2O===H2SiO3↓+4HCl

(4)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kJ·mol-1

【解析】由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18,中子数为10,可知W为氧元素;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的元素有F和Na,而F的原子半径要比O的小,故X只能是Na,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只有Si,故Y为Si,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故Z是Cl。

(1)N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族;O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其中2p4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

(2)金属Na熔点比Si单质低,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因此,HCl比HBr稳定。

(3)Si和Cl形成的SiCl4遇水发生水解反应:

SiCl4+3H2O===H2SiO3↓+4HCl。

(4)Y的气态氢化物为SiH4,由反应方程式:

SiH4+2O2

SiO2+2H2O可知1molSiH4完全燃烧转移8mol电子,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 ΔH=-1520.0kJ·mol-1。

25.F1N1[2011·北京卷]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K(t1)

K(t2)

F2+H22HF

1.8×1036

1.9×1032

Cl2+H22HCl

9.7×1012

4.2×1011

Br2+H22HBr

5.6×107

9.3×106

I2+H22HI

43

34

(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_(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5.F1N1

(1)放热

(2)H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解析】

(1)温度越高K值越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HX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2)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H以共价键结合为卤化氢分子,其电子式为H

(3)F、Cl、Br、I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依次减小,因而HX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

(4)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氢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恰好与卤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也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

(5)生成HF、HCl、HBr、HI的K依次减小,即各反应进行程度依次减弱,说明F、Cl、Br、I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这是由于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导致的。

(6)平衡常数K表明了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即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同理说明产物HX越易分解,故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根据K值无法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

11.F1 [2011·海南化学卷]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F2 反应热的计算与重要的反应热

10.F2

[2011·北京卷]25℃、101kPa下:

①2Na(s)+

O2(g)===Na2O(s)

Δ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

Δ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kJ/mol

10.F2

【解析】D Na2O2与Na2O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2,注意O

是一个原子团,A项错误;根据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钠氧化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时,转移电子数相等,B项错误;钠与氧气的反应随温度升高将会生成Na2O2,C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利用方程式①×2-②可得Na2O2(s)+2Na(s)===2Na2O(s) ΔH=-317kJ·mol-1,D项正确。

24.F2 H5 H4 [2011·福建卷]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

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图0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

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3++Fe===3Fe2+

2TiO2+(无色)+Fe+4H+===2Ti3+(紫色)+Fe2++2H2O

Ti3+(紫色)+Fe3++H2O===TiO2+(无色)+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H2O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以制得钛白粉。

已知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Fe3++3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4)已知:

TiO2(s)+2Cl2(g)===TiCl4(l)+O2(g)

ΔH=+140kJ·mol-1

2C(s)+O2(g)===2CO(g) ΔH=-221kJ·mol-1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

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的,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TiCl4

SiCl4

熔点/℃

-25.0

-68.8

沸点/℃

136.4

57.6

24.F2 H5 H4 

(1)使Fe3+还原为Fe2+;生成Ti3+,保护Fe2+不被氧化

(2)10-9m~10-7m(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79×103

(4)TiO2(s)+2Cl2(g)+2C(s)=TiCl4(l)+2CO(g) ΔH=-81kJ·mol-1

(5)产生三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

【解析】

(1)该流程副产物之一为绿矾,加入铁屑后可以将Fe3+还原为Fe2+,而且还可以与TiO2+反应生成还原性更强的Ti3+,起到保护Fe2+不被氧化的作用。

(2)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

(3)根据氢氧化铁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sp[Fe(OH)3]=c(Fe3+)·c3(OH-),而该反应的K的表达式为K=

,又由于水的离子积KW=1×10-14,从而推得K=

,即K=

=2.79×103。

(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加反应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TiO2(s)+2Cl2(g)+2C(s)===TiCl4(l)+2CO(g) ΔH=-81kJ·mol-1

(5)由反应流程图可以看出,该过程产生了废渣、废液和废气,违背绿色化学理念。

(6)由题目表格可以看出SiCl4和TiCl4熔沸点差别较大,故可以用蒸馏、分馏或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31.G3 G4 F2

[2011·广东卷]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0所示。

图0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____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

该反应的ΔH=+206kJ·mol-1。

①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反应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G3 G4 F2

(1)vⅢ>vⅡ>vⅠ Ⅱ

(2)①

②设CH4的初始物质的量为xmol,

则CH4(g)+H2O(g)CO(g)+3H2(g)

初始浓度

/mol·L-1 

 

平衡浓度

/mol·L-1

K=

=27

解得:

x=0.11

转化率=

×100%=91%

(3)CO2(g)+3H2O(g)===CO(g)+3H2(g)+2O2(g) ΔH=+1008kJ·mol-1

【解析】

(1)0~30小时内,CH4的平均速率=

,由图可知,30小时内CH4的产量Ⅲ>Ⅱ>Ⅰ,即速率关系为Ⅲ>Ⅱ>Ⅰ;前12小时第Ⅱ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①该反应中,CH4的用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成正比例关系。

②假设CH4和H2O的起始量均为xmol,结合平衡时n(CO)=0.10mol,有:

CH4(g)+H2O(g)===CO(g)+3H2(g)

xx00

0.100.100.100.30

x-0.10x-0.100.100.30

结合K=

=27,解得x=0.11mol·L-1,CH4的转化率=

×100%=91%。

(3)由已知反应: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kJ·mol-1;

②CH4(g)+2O2(g)===2CO2(g)+2H2O(g)

ΔH=-802kJ·mol-1;

①-②式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g)+3H2O(g)===2O2(g)+CO(g)+3H2(g) ΔH=+1008kJ·mol-1。

5.F2 [2011·海南化学卷]已知:

2Zn(s)+O2(g)===2ZnO(s)

ΔH=-701.0kJ·mol-1

2Hg(l)+O2(g)===2HgO(s)

Δ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A.+519.4kJ·mol-1B.+259.7kJ·mol-1

C.-259.7kJ·mol-1D.-519.4kJ·mol-1

5.F2 【解析】C 利用题干中的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

2Zn(s)+2HgO(s)===2ZnO(s)+2Hg(l) ΔH=-519.4kJ·mol-1,然后再将各化学计量数缩小一半得Zn(s)+HgO(s)===ZnO(s)+Hg(l) ΔH=-259.7kJ·mol-1,故答案为C。

14.C2F2 [2011·海南化学卷]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

(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图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⑤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kJ·mol-1

14.C2F2 

(1)MgO Mg3N2

(2)+2 CH3MgCl+H2O―→CH4↑+Mg(OH)Cl

(3)①②③⑤

【解析】

(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2Mg+O2===2MgO、3Mg+N2===Mg3N2;

(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镁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只能为+2价;(3)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化合物,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F-<I-,故①正确;由于Mg与F2的反应体系总能量降低,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Mg(s)+Cl2(g)===MgCl2(s) ΔH=-641.3kJ·mol-1,Mg(s)+Br2(l)===MgBr2(s) ΔH=-524kJ·mol-1,由盖斯定律两方程式相减得Cl2(g)+MgBr2(s)===Br2(l)+MgCl2(s) ΔH=-117.3kJ·mol-1,ΔH<0是放热反应,故③正确;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离子化合物越不稳定,F-<CI-<Br-<I-,故④错;由盖斯定律可得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kJ·mol-1,故⑤正确。

28.F2、G2[2011·山东卷]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L。

(2)已知:

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

图1-14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14所示。

该反应ΔH______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F2、G2

(1)3NO2+H2O===2HNO3+NO 6.72

(2)-41.8 b 2.67或

(3)< 在1.3×104kPa下,CO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解析】

(1)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分析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NO2参加反应转移4mol电子,故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

(2)将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并除2得,NO2(g)+SO2(g)SO3(g)+NO(g) ΔH=-41.8kJ·mol-1。

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为恒量,a不能;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即NO2的浓度保持不变,b能;SO3和NO的体积比恒为1∶1,c不能;SO3的消耗速率和NO2的生成速率均是逆反应速率,故d不能。

NO2(g)+SO2(g)SO3(g)+NO(g)

起始量(mol)1200

变化量(mol)xxxx

平衡量(mol)1-x2-xxx

则有

,解得x=0.8,

K=

(3)分析图象可知,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12.F2[201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1。

假设每摩尔水中有2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a=

若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则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实验检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kJ·mol-1、-3747kJ·mol-1和-3265kJ·mol-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

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489.0kJ·mol-1

CO(g)+

O2(g)===CO2(g)

ΔH=-283.0kJ·mol-1

C(石墨)+O2(g)===CO2(g)

ΔH=-393.5kJ·mol-1

则4Fe(s)+3O2(g)===2Fe2O3(s)

ΔH=-1641.0kJ·mol-1

12.F2[2011·浙江卷]【解析】B 1mol冰熔化时,熔化热能破坏的氢键的物质的量为:

=0.3,占冰中氢键的百分数为

×100%=15%,A对;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度α减小,由于温度不变,Ka保持不变,B错;根据盖斯定律,根据环己烷和环己烯的燃烧热,则1mol环己烷失去2molH形成1mol双键及1molH2燃烧的反应热为:

-3916kJ·mol-1+3747kJ·mol-1=-169kJ·mol-1,根据环己烷和苯的燃烧热,则1mol环己烷失去6molH即3molH2燃烧的反应热为:

-3916kJ·mol-1+3265kJ·mol-1=-651kJ·mol-1,若苯分子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则两处的反应热之比应为1∶3,显然二者的反应热之比不为1∶3,说明苯分子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C对;运用盖斯定律,将第三个反应×6-第一个反应×2-第二个反应×6,可得目标反应,则ΔH=-393.5kJ·mol-1×6-489.0kJ·mol-1×2-(-283.0kJ·mol-1)×6=-1641.0kJ·mol-1,D对。

13.F2[2011·重庆卷]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

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  )

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D.+430kJ/mol

13.F2[2011·重庆卷]【解析】B 1molSF6中含有6molS-F键,1molF2中含有1molF-F键,因此ΔH=280kJ/mol+160kJ/mol×3-330kJ/mol×6=-1220kJ/mol。

F3 原电池原理

12.F3[2011·安徽卷]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