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 蜜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69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课 蜜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4课 蜜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4课 蜜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4课 蜜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4课 蜜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课 蜜蜂.docx

《14课 蜜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课 蜜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课 蜜蜂.docx

14课蜜蜂

三年级上册第14课《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主要依据文中出现的带方括号的多音字、易出错的多音字、文后出现的会写字和会读字、课文中的典型词语以及在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语)

1.应会读字:

试、验、证、阻、测、括、误、途、陌、超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两个小人一块儿走(途),一百个左耳(陌)。

3.易读错字:

试、证、阻、测、超(试容易读成sì,证容易读成zèng,阻容易读成zhǔ,测容易读成chè,超容易读成cāo。

4.多音字:

论(lún论语lùn议论)

5.应会写字:

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

(1)写正确:

“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艮”,“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

(教学重点)

(2)写美观:

(教学重点)

①指导书写的字:

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

②指导要点(按规律分类指导):

论、试、验、证、概、减、阻、测、括、确、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袋,上下结构。

途、超,半包围结构。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点)无论、试验、几乎、大概、阻力、推测、包括、超常、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二)重点读背内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1、5、6段,熟读2、3、4段。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作者为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的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概括方法:

段意联接法。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

第2-5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

(2)体会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

3.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

(1):

A、句子: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B、体会方法:

换词进行对比,朗读

重点词句

(2):

A、句子: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B、体会:

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二)本课重点问题:

(教学重点)

1.课后思考题:

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是怎么得出来的?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体验:

读熟课文,背诵重要段落,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三年级上册第14课《蜜蜂》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

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写错的字:

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4.趣味识字: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

无论、试验、证实、分散、几乎、大概、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超常、本能,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三)尝试背诵第1、5、6段。

二、文本细读:

细读课文想一想;

1、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法布尔从试验中得出了一项什么结论?

3、法布尔的试验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4.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段写得好?

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5.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

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

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2、写一篇观察某种动物的观察日记。

3、搜集与蜜蜂有关的资料、诗词。

4、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几块布。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

(如:

搜集法布尔及《昆虫记》的资料;搜集蜜蜂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能看出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一、课堂导入。

老师:

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试验,想不想参与?

学生:

想!

老师:

我先挑选3位同学。

这里有两块布,老师将布蒙住两位同学的眼睛。

现在,老师开始试验。

首先,请没蒙住眼的同学跟我走。

然后,两位蒙着眼的同学再跟我走。

现在,老师要求三个同学按原路返回。

老师:

同学们,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果?

学生:

没蒙住眼的同学可以通过观察旁边的景物记住路线而返回。

而蒙住眼的同学就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怎么走的。

老师:

人类就是通过眼睛观察、辨别、记忆身边的事物而知道路线的。

那么,小昆虫——蜜蜂又是怎样的呢?

它会迷路吗?

它会因为找不到家而放弃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蜜蜂》。

请小朋友拿出笔和本子,跟着老师写一写。

(注意:

必稍微扁一点,下面是个虫,不是山。

因为蜜蜂是一种昆虫。

蜂字注意左右结构,右上部分是个折文,不是反文。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其他方法,只要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一)日积月累

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

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

(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

2.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引导趣味识记:

途(两个小人一块儿走),石头一角(确)

3、书写指导

(1)写正确:

“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艮”,“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

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

②指导要点(按规律分类指导):

论、试、验、证、概、减、阻、测、括、确、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袋,上下结构。

途、超,半包围结构。

4.词语积累

(1)展示某些同学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

(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

(可试着把词语放到句子里,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理解运用

1.整体感知

(1)主要内容:

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

(2)文章结构:

展示某同学总结的文章结构,并简要说明寻找的方法。

2、文本细读

过渡:

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想做一项什么试验?

试验得出了一项什么结论?

试验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1)、品读第1自然段

a.读一读。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议一议。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这句话中把“听说”一词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

c.想一想。

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d.说一说。

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可板书“试验”两字)

e、练一练。

用“无论……总是……”写句子。

(2)、品读第2--5自然段

★品读第2自然段

a、读一读。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下面找出作者是怎样试验的。

b.画一画。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捉自己家花园里的蜜蜂,还在它们背上做记号?

作者为什么走了两里多路,才把蜜蜂放了?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句话中,“好像”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d.猜一猜。

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

理由是什么?

★品读第3、4自然段

A、教师引如入:

这些小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C、为什么作者推测蜜蜂找不到家了?

D、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

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E、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F、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5自然段

A、教师再引:

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D、用“尽管……但……”写句子。

E、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F、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3)、品读第6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

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用“不是……而是”造句。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

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3、体悟法布尔精神

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A、开头“听说”一词。

B、严格的实验过程。

C、“我想、我推测、确确实实”等词语。

D、试验结论。

E、作者坦然说出自己也无法解释。

三、系统总结。

1、教师引述:

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

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2、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3、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四、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

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2、写一篇观察某种动物的观察日记。

3、搜集与蜜蜂有关的资料、诗词。

4、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五、限时检测。

(限时闭卷)

板书设计:

想做试验

(1):

蜜蜂能辨认方向

捉蜜蜂,做记号

蜜蜂试验过程(2-5)放蜜蜂,测能力

看蜂窝,解疑问

试验结论(6)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年级上册第14课《蜜蜂》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zhǐdài

我从自家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他们放进()里,做了一

shìyàntuīcèdàgài

个()。

我()这些蜜蜂()找不到家了,可第

Jiǎncházhǔnquèwúwù

二天,我()蜂窝时,发现它们大部分竟然()地分了回来,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听说()有辨别()的能力,想做个();再写“我”();最后写“我”尚无法解释()。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总是……尽管……但……不是……而是……因为……所以……

1、蜜蜂靠的()超常的记忆力,()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飞到哪里,它()可以回到原处。

4、()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我们战胜了一切外来侵略者。

四、请你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小蜜蜂或其他动物,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