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151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docx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

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2

第一节地理位置……………………………………………………………………………2

第二节客家土楼分布现状…………………………………………………………………2

第二章客家民系与土楼发展………………………………………………………………6

第一节永定客家民系………………………………………………………………………6

第二节永定客家土楼渊源…………………………………………………………………7

第三节近年土楼保护情况概述……………………………………………………………8

第三章客家土楼价值评述和特色分析………………………………………………………9

第一节客家土楼价值评述…………………………………………………………………9

第二节土楼的建筑特色……………………………………………………………………9

第三节永定客家土楼分类………………………………………………………………12

第四节永定客家土楼群落特色分析………………………………………………………13

第五节现状问题分析………………………………………………………………………15

第四章保护规划总则…………………………………………………………………………17

第一节保护规划依据………………………………………………………………………17

第二节规划原则与目标…………………………………………………………………17

第五章保护框架规划…………………………………………………………………………18

第一节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18

第二节保护框架的结构……………………………………………………………………18

第六章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19

第一节单体建筑(文物)保护范围的划定及保护措施…………………………………19

第二节土楼群落保护范围划定及保护措施………………………………………………20

第七章建筑高度控制规划…………………………………………………………………22

第一节建筑高度现状………………………………………………………………………23

第二节高度控制原则………………………………………………………………………23

第三节高度控制规划………………………………………………………………………23

第四节视廊控制……………………………………………………………………………23

第八章保护与更新对策………………………………………………………………………23

第一节单体建筑质量评价…………………………………………………………………23

第二节单体建筑风貌评价…………………………………………………………………24

第三节保护与更新对策……………………………………………………………………24

第四节保护更新时序………………………………………………………………………25

第九章新建筑控制规划………………………………………………………………………26

第一节控制规划原则………………………………………………………………………26

第二节土楼群落的传统特色………………………………………………………………26

第三节建筑形式控制………………………………………………………………………27

第十章保护更新的政策建议…………………………………………………………………27

第一节保护资金的筹措……………………………………………………………………27

第二节保护规划管理………………………………………………………………………27

第三节建筑的维修管理……………………………………………………………………28

附录一:

福建土楼保护规划专家评审意见…………………………………………………29

附录二:

关于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的纪要…………………………………31

附表:

永定县部分土楼情况汇总表…………………………………………………………32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台湾海峡,北部与浙江省为邻,西部与江西省接壤,南部与广东省毗连。

东临东海、南海,与台湾省遥遥相望。

全省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山地与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著名的风景名山武夷山脉蜿蜒于闽赣边界,还有杉岭、鸳峰、成云、博平岭、太姥等六条山脉,分布全省,福建的河流属山地性河流,季节变化大,水流湍急,多峡谷险滩。

全省长度在20km以上的河流共36条,主流又多与山脉走向垂直,造成地形变化多端,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地区之间交往甚少。

因此,全省各地民居建筑多自成体系,因地制宜,没有统一的固定程式。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居闽粤边陲。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设县,取“永久安定”之意,命名为永定。

县界东邻南靖县,东南与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的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和上杭县相连,东北与龙岩市毗邻。

位于东经116。

25’~l17。

5’,北纬l24。

23’~25。

5’之间,南北长80km,东西宽68km,面积22l6.3km2。

全县辖9镇15乡,2004年底全县人口47.39万。

县人民政府设于凤城镇。

境内梅坎铁路58km,设4站。

公路以省道l03、304线为主干,通车619km。

水运从峰市北达上杭,南通广东韩江口。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从西北和东南向永定河谷地倾斜,地貌属典型的低山丘陵。

县内最高山峰为虎岗乡的赤岩头,海拔1547m;地势最低处是仙师乡的芦下坝永定河口,海拔69m。

永定河贯穿本县腹地,全长91.5km,流经8个乡2个镇,注入汀江;汀江、黄潭河、金丰溪流经7个乡1个镇,注入广东韩江。

全县大小溪涧河流等70多条;溪河大多穿山越岭,河床落差较大,多险滩、峡谷、急流,水力资源丰富。

永定县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年均气温20.1℃,日照2024..6h,降雨量l609.9mm,冰日6.5天,无霜期305天。

境内耕地2.16万11m2,林地16.12万hm2,森林覆盖率72.4%。

热能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开发。

永定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省重点林区县、蜜柑生产基地之一。

第二节客家土楼分布现状

一、客家土楼分布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东西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是客家话和闽南话两大方言交界地区。

永定客家土楼遍布全县。

永定现有圆形土楼360多座,三层以上方楼7000多座,分布密集的地方有:

湖坑镇的大溪、洪坑、奥杳、南溪,下洋镇的初溪、月流、月霞、太平、中川,古竹的高北、高东、高南,高陂的北山、上洋、西陂,抚市的社前、新寨、鹊坪、西坪,坎市的坎西、长流、孔夫、浮山,湖雷的石坑、增瑞、前坊等村。

表1—l永定县客家土楼调查汇总表

乡镇

普通土楼(座)

其中特色土楼(座)

合计(座)

圆楼

其它

小计

下洋镇

2131

52

64

116

2247

湖坑镇

1329

83

144

227

1556

古竹乡

338

74

36

110

448

湖山乡

96

25

25

989

高头乡

345

36

71

107

452

大溪乡

353

31

60

91

444

合溪乡

946

2

2

948

堂堡乡

1102

11

11

1113

湖雷乡

1559

1

55

56

1614

仙师乡

1291

6

6

1297

峰市镇

1155

4

1159

洪山乡

1140

13

13

1153

龙潭镇

625

1

23

24

649

凤城镇

985

1

1

986

城郊乡

370

4

4

374

西溪乡

204

204

金砂乡

554

2

2

556

高陂镇

630

23

23

653

坎市镇

1611

39

39

1650

虎岗乡

783

783

抚市镇

1228

9

18

27

1255

陈东乡

535

29

41

70

605

歧岭乡

529

19

6

25

554

培丰镇

1302

2

7

9

1311

先峰烟场

17

17

合计

22026

362

630

992

23018

封闭式土方楼、土圆楼,多分布在古竹乡、湖坑镇、大溪乡、下洋镇、高陂镇、抚市镇、虎岗乡和坎市镇。

“府第式”土楼,主要分布在高陂、坎市、抚市等乡镇,其次是湖雷、湖坑镇亦有出现,但为数不多。

圆形土楼多分布在古竹乡、湖坑镇、大溪乡、下洋镇、高陂镇、抚市镇、虎岗乡和坎市镇,其中以湖坑镇最多。

比较有名的土楼主要有下洋镇初溪土楼群、湖坑镇洪坑土楼群、高头乡高北土楼群、湖坑镇新南村衍香楼、湖坑镇西片村振福楼、下洋镇霞村永康楼以及湖坑的振成楼、环极楼、高陂的遗经楼、大夫第(裕隆楼)。

二、土楼群落调查概况

本次规划涉及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下洋镇初溪土楼群、湖坑镇洪坑土楼群、高头乡高北土楼群、湖坑镇新南村衍香楼、湖坑镇西片村振福楼、下洋镇霞村永康楼,简称“三群三楼”,包括3个乡镇6个村。

1.初溪土楼群

初溪为下洋镇的行政村之一,距永定县城风城镇47km,海拔约600m。

至2005年底共有566户,2391人。

其中初溪土楼群所在的自然村有360户,l700多人。

公元l4世纪(元末明初)徐氏在此开基。

现存91座土楼,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等。

其中最老的方形土楼和庆楼为徐氏一世祖所建,最老的圆楼集庆楼为徐氏三世祖于明永乐十七年(14l9年)所建,年代最迟的圆楼是建于1978年的善庆楼。

此外村中还有以生土夯筑的徐氏宗祠、永丰庵等历史建筑。

初溪土楼群东西面长500rn,南北面长300m,位于东经116。

54’l",北纬24。

33’3",海拔400~500rn的山腰。

地形复杂,坡度较大。

整体坐南朝北,群山环抱,一条小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北面流过,两条山坑水贯穿村内注入小溪。

现当地居民全部居住在土楼内。

北面地势相对较为平缓,所建土楼年代较久,规模较大。

后建的土楼依山势逐渐向南面发展,海拔高度亦随之增加,建筑规模相对较小。

五座圆楼中的3座与一座大型方楼并列于北面,另2座圆楼分立在中间和南面。

周边山体植被较好。

1999年4月初溪土楼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集庆楼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2初溪土楼群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

┃名称┃级别┃建筑年代┃类型┃层数┃

┣━━━━━━━╋━━━━━━╋━━━━━━━╋━━━━━━╋━━━━━┫

┃集庆楼┃国家级┃1419┃圆形┃4┃

┣━━━━━━━╋━━━━━━╋━━━━━━━╋━━━━━━╋━━━━━┫

┃余庆楼┃县级┃l729┃圆形┃3┃

┣━━━━━━━╋━━━━━━╋━━━━━━━╋━━━━━━╋━━━━━┫

┃庚庆楼┃县级┃l849┃圆形┃3┃

┣━━━━━━━╋━━━━━━╋━━━━━━━╋━━━━━━╋━━━━━┫

┃绳庆楼┃县级┃l799┃长方形┃4┃

┣━━━━━━━╋━━━━━━╋━━━━━━━╋━━━━━━╋━━━━━┫

┃共庆楼┃县级┃l949┃六角形┃4┃

┣━━━━━━━╋━━━━━━╋━━━━━━━╋━━━━━━╋━━━━━┫

┃善庆楼┃县级┃l979┃圆形┃3┃

┣━━━━━━━╋━━━━━━╋━━━━━━━╋━━━━━━╋━━━━━┫

┃初溪土楼群┃县级┃明代一现代┃群体┃┃

┗━━━━━━━┻━━━━━━┻━━━━━━━┻━━━━━━┻━━━━━┛

集庆楼楼梯最多的圆楼,又称“忤逆楼”。

其结构特殊,一般圆楼小的设置楼梯2处,大的4处,每环回廊相通,整楼来往方便。

而集庆楼一反传统建筑规律,每户各自安装楼梯,把整座圆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单元式楼房。

集庆楼现为客家民俗博物馆。

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溪村中与集庆楼共用“庆”字楼名的圆楼还有福庆楼、善庆楼、余庆楼、庚庆楼。

2.洪坑土楼群

洪坑为湖坑镇行政村之一,距县城风城镇45km,至2005年底共有643户,2386人。

洪坑土楼群位于东经l16。

55’l4”,北纬24。

39’49”。

公元l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现存l23座土楼。

公元13世纪(宋末元初)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等或已坍塌,或己拆除。

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元楼等l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此外村中还有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历史建筑。

庆成楼现为土楼民俗博物馆。

洪坑土楼群l999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3楼群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名称

级别

建造年代

类型

层数

占地面积(㎡)

振成楼

国家级

民国元年(1912)

圆形

4

5000

福裕楼

国家级

清光绪六年(1880)

五凤式

5

7000

奎聚楼

国家级

清道光十四年(1834)

宫殿式

4

6000

如升楼

县级

清光绪年间(1875~1908)

圆形

3

直径17.4m

洪坑土楼群

县级

清代——现代

群体

振成楼该楼按“八卦图”建造,外圈有8道防火墙,每层楼板都铺地砖以防火燃。

外圈每层设48间房,计4层。

祖堂设于内圈正中,厅前有4根巨大石柱支撑,显得雄伟壮观。

内圈二层,与祖堂自成体系,是融宴会、娱乐、喜庆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楼外两侧各建二层半月形耳房计l2间,一为学堂,另为勤杂人员住房。

该楼于l991年3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聚楼宫殿式建筑,屋顶高低错落,非常壮观。

祖堂与大厅连成一体。

因形就势布置平台、台阶、大厅、祖堂。

正立面以整片木板挑廊于门上,形成鲜明的质感对比。

该楼于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裕楼该楼于清光绪六年(公元l880年)由洪坑林氏20世林德山、林仲山、林仁山三兄弟合建。

三堂四落式,坐西朝东,占地约4000rrl2,。

楼内共有l66个房间、22个厅堂、28道楼梯、6个天井、2个侧门、2口水井、6个浴室。

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高北土楼群

高北村位于永定县东南面,毗邻湖坑镇。

至2005年l2月,全村有800户,共2947人。

高北土楼群位于东经ll7。

0’l3”,北纬24。

39’49”。

现有土楼47座,其中圆楼l3座,方形土楼2l座。

具有代表性的为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世泽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的承启楼(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建于1962年的侨福楼(1999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高北土楼群1999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4高北土楼群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

┃名称┃级别┃建筑年代┃类型┃层数┃

┣━━━━━━━╋━━━━━━╋━━━━━━━━╋━━━━━╋━━━━┫

┃承启楼┃国家级┃明末┃圆形┃4┃

┣━━━━━━━╋━━━━━━╋━━━━━━━━╋━━━━━╋━━━━┫

┃侨福楼┃县级┃1962┃圆形┃3┃

┣━━━━━━━╋━━━━━━╋━━━━━━━━╋━━━━━╋━━━━┫

┃高北土楼群┃县级┃明代一现代┃群体┃┃

┗━━━━━━━┻━━━━━━┻━━━━━━━━┻━━━━━┻━━━━┛

承启楼圆形楼中规模最大的承启楼,人称“圆楼王”,又名天助楼。

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l644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坐北朝南,位于“金山圆寨遗址”的南麓。

由两个圆形土楼相套而成,侧门可以互相连通。

大圆楼建4层,高大雄伟;小圆楼为三层,尺度亲切,外侧带有附属房间。

两楼大门一致朝南,纵轴线重合,但横轴线略有前后,因此连通两楼的台子也从狭到宽接到大圆楼的侧门。

两楼都是两坡顶,盖以小青瓦,窗逐层变化,上大下小,最下层不开窗。

门口正中的窗开大以突出重点。

全楼周长229.34m,总建筑面积5376.2m2。

外环布置72开间,不包括门、厅、梯位,共4层,总高l2.4m。

高台基,生土夯筑墙,墙基厚1.5m,项收缩为0.9m。

第二圈计二层,每层40间,第三层为单层计32间。

中央设大厅一座,为全楼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有水井2口。

承启楼l983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该楼图案被中国邮电部制成中国民居邮票发行,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衍香楼

位于湖坑镇新南村,东经116。

58’12”,北纬24。

36’33”。

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坐东北朝西南,圆中有方,占地约4300㎡。

主楼圆形,高4层,直径40m,土木结构,内通廊式平面,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

外墙厚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厚1.5m,四层厚0.7m。

每层34开间,底层设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设粮仓,不开窗;三、四层为卧室。

该楼位于南溪溪与奥杳溪的汇流处,背靠高耸的青山,风景别致生动。

周边各种形式的土楼与之辉映。

不远处南溪溪的两座桥(其中一座为建于清代的廊屋桥)相映成趣。

2001年1月,衍香楼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振福楼

位于湖坑镇西片村,东经ll6053’51”,北纬24。

38’8”。

建于民国二年(19l3年),坐北朝南,圆形土楼民居,二环,占地4000余m2,直径4lm。

外环高三层,共有3厅96间,土木结构,悬山顶,抬梁式构架。

内环单层,砖木结构,设主厅,高2丈,宽2.2丈,厅两侧为花岗石柱,镌刻名人题联;前面为弧形厢房、中门,与主厅相连,组成内环。

楼外西侧为条丝烟加工作坊、员工住房,高二层,土木结构,仅余残墙;东侧为洋式学堂与游艺场所,已废。

门前为鹅卵石石坪,外大门与围墙相连。

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该楼保存较好。

l998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永定客家土楼博物馆。

6.永康楼

位于下洋镇霞村,东经l16。

52’6”,北纬24。

35’29”。

建于民国27年(1938年),坐东南朝西北,圆形土楼民居,土木结构,悬山顶,抬梁式构架。

单环、高三层,每层26开间,楼内中心的方形大厅与前门厅、后堂厅同在中轴线上,与后厅堂之间的两个侧厅,三个厅堂以廊道相连,布局巧妙。

内通廊式平面,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该楼保存尚好。

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章客家民系与土楼发展

第一节永定客家民系

民居建筑是群落或聚落中的一份子,而群落、聚落又是当地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那些方言、生活方式和习俗极为相近的聚居集体,在整个区域内我们称它是一个民系。

民系的划分不同于行政区域范围,但它与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有关。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民系,它的形成与汉民族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客家先民的主要成分是中原土族,因受“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及“靖康之乱”等战乱的影响。

逐步南迁至现居住地,前后经历了近十个世纪。

至宋朝末年,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特色的民系组织。

客家民系保留了大量中原文化传统并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

客家民系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是:

强化了汉民族文化中关于群体秩序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民系自我意识;重视家族利益;具有显著的“通体社会”特征。

客家人在国内外分布很广。

2000年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公布全世界人口中客家人有1.2亿人左右。

在国内,客家聚居地跨粤闽赣三省边区,涉及湘桂川和台湾等省。

袁家晔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一书中说:

“中原人民迁移入闽的过程,大概始自秦汉,盛于晋唐,而以宋为极。

”据《八闽纵横》记载,中原汉人有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入闽。

第一次是在东晋时,即历史上的“衣冠南渡”。

这次入闽的汉人多定居在建溪、富屯溪流域及闽江下游和晋江流域,据传“晋江”即由此得名。

第二次大规模入闽是唐武后时期,李唐王朝派遣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为首的123个将领南下“征蛮”,随后就定居在漳州一带。

唐朝末年,中国陷入封建割据状态,河南人王审知及其兄乘乱起兵,带领大批人马南下入闽,统治福建全境,成为历史上闽国的创始者,这批人即长期占据福州。

客家先人起初居住于并州,豫州,司州等地,东晋时,迫于战乱,向南迁徙,远者达江西中部。

唐末黄巢起义,为避乱再次南迁,一部分到达闽西的宁化、汀州、

上杭、永定一带。

这次入闽的人很多,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宋末明初,客家人第三次迁徙,到达赣南、粤北、粤东一带。

客家人继承了中原汉族文化,在辗转南迁的行程中,又吸取了当地地域文化技艺。

他们在对本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过程中,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和延续的建筑、聚落和文化。

山高林密、盗匪出没,以及土、客居民之间时有争斗发生,致使安全防范成为建造民居的一个重要原则,从而形成了聚族内居,营建集体住宅的传统。

永定地区封闭而雄伟的大型土楼,就是宗族聚居住宅的典型代表。

第二节永定客家土楼渊源

永定,周时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三国时属吴国的建安郡;唐初属晋安邵的新罗县,大历四年(769年),龙岩县属下堡(今下湖雷)置上杭场,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徙上杭场(今高陂北山村),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场升县。

至道二年(996年),上杭县迁往白砂,永定属上杭县管辖。

从永定县发掘的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文物(现存县博物馆)推断,在汉人入住永定前,永定先民分布在今金砂西湖寨、风城镇大洲段、城郊乡群落、湖雷镇增瑞、堂堡乡下村、抚市镇抚溪、湖坑镇六联、大溪乡赤坎头、斜子岗、巫屋背头山、歧岭乡城东、蒲山、下洋镇东山等地区。

后又延伸至今西溪、仙师、湖雷、坎市、高陂、堂堡、虎岗等地,并选择在境内的主要航道永定河和金丰溪以及汀江干流两岸背山面水而居。

入驻永定的南迁汉人为适应建家立业的需要,吸取先民筑造的简易竹木茅屋不能经久耐用,抗风雨、御寒能力差的教训,着手改善住宅,在集中民间智慧与经验的基础上,就地取材,用黄土拌水,掺加杂草,自制砖模(俗称砖斗),印成土坯(俗称泥砖),晒干后砌成砖墙,用杉木为梁,树皮、竹片、茅草为瓦,选择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方位、适宜生存的地点建造土茅屋居住,繁衍生息,这是永定最早出现的土楼。

永定地处闽粤边陲,唐时又称“蛮獠”,是管治薄弱的地区,成为罪犯的流放地。

据县志记载,由于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